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7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7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20年03月14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五十四,“勿淫人之妻女”。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二百六十一页,我们看经文:

“勿淫人之妻女”

“(发明)人莫爱于妻女。亦莫恶于淫其妻女。己亦莫爱于妻女。亦莫恶于淫己之妻女。恕之一字。终身可行。彼此借观。自当猛省。”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恕之一字,终身可行”,一辈子都应该要依教奉行,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这一段的白话解,《论语讲要》里面,李炳南老师开示说,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依之而行。孔子答复说,那应该就是恕字。所谓恕,就是自己所不欲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给恕字最明确的注解,学仁学道,必须依此终身行之。我们讲说,宽恕就是原谅别人。那么这个地方李炳南老师说,学仁学道,学慈悲心,学无上菩提,最重要就是要发慈悲心。

那么这一段经文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慈悲。老法师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开示我们说,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成就真心一片。也就说这个可以成就你的菩提。

老法师说,罪业不能造,造了必定有果报。这句话告诉你因缘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是造业一定要受报,这是因果的真理,这是因果的定律,法尔如是,不是佛教发明的,也不是佛陀说的,它是真理。中国、外国、古人、今人都常说,希望别人怎么样待我,首先我要如何去对待别人,去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简单明了,千经万论都是重复说这几句话而已。掌握纲领,叫善修善学。就是你要掌握到佛法的纲领、佛陀开示的重点、经文的要义,这样叫做会修行、会学习,叫善修善学。你不会掌握纲领,不能提纲挈(qiè)领,就不能够开启智慧的宝藏。所以老和尚说,如果能善修善学,决定成善果。那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呢?善恶标准,佛他对初学的人说得很清楚,十善业道是标准。就是十善业,《佛说十善业道经》,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十善业是真的很重要,它是一个基础,人天基础。虽然说十条,每一条的境界、义趣都是深广无尽。看你怎么修。

第一条,不杀生,必须在心地把损害别人的念头断掉,善就有根了。老法师说,这一句开示很重要,必须在心地把损害别人的念头断掉。也就是说不能够起心动念自私自利,不能够起心动念有伤害别人的念头,如果你能够这样去观照,那善就有根了,这个善就有根。这个根就是我们讲的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善根也可以讲说,三善根,我们说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三善根是什么?就是无贪、无瞋、无痴。

纵然受到外境干扰,不起瞋恚。最平常的,蚊虫、蚂蚁、苍蝇,它来干扰你。这个也是一种修行,我们习惯性对于蚊虫蚂蚁干扰,我们会起烦恼心。以前我也会有这种现象,后来我就变成说,能够做到老和尚讲的这样说,受到外境干扰,不起瞋恚,就不理它了。譬如晚上睡觉,那个蚊虫就嗡嗡嗡,就在旁边叫,我干脆不理它,就把整个棉被都盖起来。以前的大德比较有那种布施无畏的这种精进心,甚至到野外,他就把上衣脱掉供养你,这个是大无畏,供养给蚊虫,给它一顿温饱。所以这个蚊虫、蚂蚁、苍蝇,大家都很讨厌。

那现在如果面对苍蝇进来的话,我都怎么处理呢?我发现以后,我要去请它出去的时候,我会很小心的,就是念佛,那轻轻的就靠近它,然后等于说,用一个比较善巧方便的方法,把它捕捉住,然后不伤害到它,把它送出窗外去,我都是用边靠近它边念佛。那就很奇怪,不可思议,它都乖乖的让我把它送出去。这是面对苍蝇。那蚂蚁的话,印光大师也做给我们一个表率,印光大师早期的时候,在他寮房也有很多蚂蚁,这些蚊虫,那侍者就准备要驱赶这些蚂蚁,印光大师说,不用驱赶它,等到我有德行,它就自然搬家。后来印光大师寮房内这些蚂蚁,小动物,都自动搬家了。这就是德行感召。确实是如此,我自己慢慢能够体会,不管是我们道场或是我家里,我住宿的地方,这样不断的精进用功,不断的去布施,去供养十方,不断的去精进六度,我自己有体会,不管是孝廉网路电视台那边,还有自己的住家,还有孝廉讲堂,早期的时候非常的多,很困扰,现在全部都没有了,它们自动迁单,这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感应,这是佛力的加持,不是我自己的德行,是佛力加持。

所以老和尚说,面对这些小动物来干扰,你能不能做到不起瞋恚心?这就是修行。你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人家杀害你,那你杀害小动物也算杀害,那你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这个地方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讲人,其实站在慈悲的角度,应该是对待一切众生。老和尚说,你面对这些蚊虫、蚂蚁、苍蝇来干扰,你会不会伤害它呢?菩萨心目当中是众生,它出来觅食,没有犯死罪。这一段我们必须把它记起来,你面对这些蚊虫、蚂蚁、苍蝇,要像菩萨的存心一样,菩萨的慈悲心一样,它们也是众生之一,它们出来觅食,不至于犯了死罪,被你杀死。我们慷慨布施它一点,不慷慨也不可以杀害它,总要觉悟它是一条命。我在讲《感应篇》的时候,讲《阴骘文》的时候,也讲很多公案,都跟杀害这些小动物的果报有关。老和尚说,你不要看它是小动物,它现在不会报复,等到你气衰,临命终的时候,它就来报复了。

你杀死它,果报决定不能避免,这个业结在阿赖耶识里面。它的业报受满了,会转世得人身,我们业造多了,将来也会变成蚂蚁、苍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了解这个道理,通达事实真相,决定不会做恶事。连伤害的念头都不可以有,何况有伤害的行为呢?

真正养成自己一片慈悲,慈悲是性德,真心本性原本就是慈悲。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所以老和尚说,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爱护一切众生开始做起,从面对蚊虫、蚂蚁、苍蝇,外境的干扰,你不起瞋恚心,不杀害它,从这边做起。你如果从这边做起,我相信你也不会去伤害任何人,不会去伤害任何一切众生。这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最初方便,以及从这个地方开始做起。

再来就是说,除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外,要自己本身有忏悔反省的能力,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老和尚说,“接物”是跟一切人物相接触,包括我们对自然环境,对天地鬼神,范围非常大。我们跟他们交往,应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则。你对鬼神也一样,你对大自然,现在我们说大自然反扑,尤其最近在流行的非常严重的,可以说人类有历史以来,这一次算是相当严重的一次,我们也称新冠肺炎,非常严重,几乎整个地球都受它影响。我们大中华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华人地区,日本、韩国,全部都受影响,欧洲也很严重,意大利、伊朗。这是怎么回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对于一切万物、对于天地鬼神、对于这些小动物生命,我们有没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还有现在非常猖狂的非洲的蝗虫,瘟疫灾跟饥馑(jǐn)灾,现在几乎都同时来,这就是什么?大自然的反扑。

我们自己不愿意别人加给我,我就不可以加给别人。譬如说我们在做人的道理里面,我们待人处事里面,我们不愿意别人毁谤我,那我就不可以毁谤别人。你养成不毁谤别人的习惯,以后你就不会有被人家毁谤。你现在不断去说人我是非,去说别人的是非,将来你就会被人家说是非了。我不愿意别人恶意批评我,我也不能够恶意去批评别人。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先要这样去想想,我应不应该起这个念头,应不应该说这种话,应不应该做这种事。

坦白说,凡夫三细六粗,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六根对六尘,都是心随境转,不是境随心转。所以怎么办?一句佛号持到底。真念佛人,不会起这个念头,真念佛人,不会说这种话,真念佛人,不应该做这种事,念佛是最好的观照。所以“一句弥陀空假中”,一句弥陀就能够做到空观、假观、中观。如果你能做到“一句弥陀空假中”,一心三观,那当然导归极乐,就是佛。最后一个字,就第四个字,是“佛”,觉,觉者,阿弥陀佛。就一句弥陀,就是空观、假观、中观,最后那个“佛”就是入第一义谛,一心三观。所以前面那个“阿弥陀”,空观、假观、中观是修德,后面那个“阿弥陀佛”的“佛”是性德,性修不二,一心三观,“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三观,就是观照,最后导归极乐,就是“佛”,第一义谛,就是中道实相,这个“佛”就是中道实相,就是诸法实相,就是第一义谛,我们一般讲叫中道实相,佛说的最高境界法门,不二法门。

所以老和尚说,不应该起这个念头,不应该说这种话,不应该做这种事。这是古今圣贤待人接物的总原则,应当学。

“行有不得”,譬如说,我们好心为别人做好事,但是得的果报相反,反而吃力不讨好。学菩萨说作不请之友,帮别人做事,反而变成里外不是人,吃力不讨好。就跟这里讲的一样,你好心为别人做事,得的果报是相反的,自己反而要受灾受难,受苦受罪。这就是修行的地方,各位,谁的过失?这是谁的过失?老和尚说,不是别人的过失,是自己的过失。这叫做“行有不得”,有几个人可以做得到呢?做到你就是圣贤了,做到你就是菩萨了。问题是我们都做不到,那我以后不帮别人了,我不想做好事了,就是什么?退转了。这叫“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就是教我反省,不要怪别人,别人没有错,错误决定在自己。是不是你做的事情、你说的事情没有智慧呢?考虑不够周严呢?做法不够圆满呢?你要先检讨一下。别人没有错,错决定在自己,这一生即使没有错,前生也有错。老和尚说,即使今生没有错,前生也有错。过去生跟人家结恶缘,过去生毁谤人家。因果讲三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今天做好事,为什么还得不好的报应?自己可不要灰心,这个不好的报应正是消自己过去世的业障。最重要的是这句话。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实是好事,你知道吗?是消业障,今天做的好事,为什么得不到好的果报?自己要提起这个信心,这个不好的报应正是消自己过去世的业障。你过去世你毁谤人家,那你现在帮人家做好事,被人家毁谤,那不是等于消你前世毁谤别人那个业障吗?一报还一报啊。这样就好了,你业障消了,这个毁谤的业障,就不要到三恶道去受报了。我们要晓得事实真相,这就是事实真相,因果不空,因果通三世,叫做事实真相,心就平了,不会怨天尤人,不会与人造成误会、对立、斗争等种种恶业。

老和尚说,他参加三次的国际和平会议,老和尚在会议上说,这半个世纪来,联合国召开许多次的世界和平会议。老和尚反问一句话说,为什么世界还不和平?“反求诸己”,应该是我们的观念错误。错在哪里?譬如说,“我对,你们都不对”。现在就是这样,大家都欠缺悲天悯人的心,大家都欠缺民胞物与的心,大家都欠缺人我众生是一体的。老和尚这里讲的,世界为什么不能和平?因为大家都是“我对,你们都不对”,“我对,你们都不对”。其实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用在任何事情上,夫妻相处也好,兄弟朋友相处也好,父子母女相处也好,亲戚之间的相处也好,怎么会有战争呢?怎么不能够和平相处呢,就是因为大家做不到“你们都对,我不对”,大家都坚持“我对,你们都不对”。

讲到这个,今天发生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发生在我们新北市,靠近我住家不远的地方,新店。一位在等他姐姐下班的一位年轻人,才刚到骑楼下面,跟他姐姐发这个手机简讯说,姐姐,我已经到了,就被一个莽撞的一个年轻人跟他妻子,为了一顿晚餐怎么吃吵架,在车上吵架,这个有一点精神异常的这位年轻人,竟然拿了这个生鱼片的刀,当场把路边的无辜的这个年轻人当场杀死,他是一个孝子。这就是讲,夫妻吵架如果能做到说,我不对,你都对,怎么会吵架呢?造成一个命案,一个人的冤死。

所以老和尚说,这样的观念,“我对,你们都不对”,这样的观念是制造冲突,而不是化解冲突。应该要将这个念头改正过来,说,“你对,我不对”,这才是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吗?我们把老和尚这句慈悲的开示,好好用在我们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工作职场,我们待人处事,我们行住坐卧,怎么会有人跟人家冲突呢?每个人都是“你对,我不对”,每个人都是“你对,我不对”,天下不就太平了吗?问题就化解了嘛。老和尚还特别加强一句说,“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的”。老和尚是慈悲到极致,慈悲到极点。别人错了也是对,我对了也是错了,这谁做得到呢?佛,还有菩萨,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了。联合国的人员听到老和尚这么开示,非常惊讶,认为這做不到,认为这做不到。老和尚说,做不到也要做,真正做到了,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就可以化解一切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做出真正的贡献。所以和平是从自己内心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与行为做起,这叫做和平。

你看,一个有智慧的宗教家,一个有智慧的觉悟修行者,我们老法师,对联合国的这个世界和平会议作这样的一个开示,这就是智慧,大智慧,这叫正法眼,正法眼才有办法开示这样的究竟解脱的境界,和平是从自己的内心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与行为做起。所以我们希望,老法师能够长住世间,那就是众生有幸,世界和平就有望。

所以老和尚说,你要相信,只要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和平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问题现在,我们人跟人之间很容易起冲突,尤其是家庭或者夫妻,我们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夫妻吵架都会讲这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苦说不出。事实上你好好去体悟老和尚刚刚讲那几句话的开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对,我不对;别人错了也是对,我对了也是错的;和平是从自己内心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与行为做起,那这样难关就可以过关了,就没有熬不过的困难。

所以我个人听完老法师这样的开示,我有一个小小的反省,就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怎么去做?做一个无诤的人,在生活上怎么去落实?现代人的冲突,从来未反求诸己,你从日常生活很基本的方面去做。

做人,不要去怪任何人,好的人是给你快乐,坏的人其实是给你成长跟反省;关心你的是给你温暖,伤害你的其实是给你经历跟考验以及淬(cuì)炼。所以你要感恩所有遇见过的人。所以老和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另外一个是你自己,老和尚也常常这样讲。感恩所有的一切,你遇见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因有缘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怪别人,抱怨别人,只会增加自己的怨气,不会增加别人的怨气,自己觉得很心累,很烦恼、很劳累。那不如你学会看破放下,看淡一点,你换个角度思考,想开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怪的。为人处事,遇到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叫“反求诸己”。我现在讲的这一段是比较白话,老和尚是比较圣人的语言。所以你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少去责怪他人。很多时候,有些问题看起来是别人造成的,其实是自己造成的。所以用老和尚那句话是很好用的,老和尚说,“你对,我不对”,还有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了。印证老和尚讲这两句话,是非常好的一帖药方。

所以做人真的不用去怪任何人,因为真没有这个必要。是别人的错,何必拿来惩罚自己呢?是自己的错,为什么去责怪别人呢?一切因由,都是由自己心造起的。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多一些诚恳,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算计,多一些支持,少一些诋(dǐ)毁,多一些帮助,少一些刁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将心比心就可以得到人心。

我用后面这一段,比较平实、平白的生活语言来勉励大家,你用这样去观照,你会过得非常幸福美满的生活。

好,这是提到“恕之一字,终身可行,彼此借观,自当猛省”,我们聆听老法师的开示,受用良多。

那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发明)人的爱,没有超过爱妻子女儿的,人的恨,也没有超过恨奸淫妻子女儿的;自己的爱,没有超过爱妻子女儿的,自己的恨,也没有超过恨奸淫妻子女儿的。恕这个字就是推己及人,应该终身奉行。想想自己,再想想别人,就会幡然猛省。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淫为众恶之门。古来英流才士。因此遭冥谴。犯王章。捐躯命。覆宗祧(tiāo)者。何可胜算。其所以看得破。忍不过者。止因爱心大浓耳。当淫心勃发时。纵律之以名教。惕之以鬼神。惧之以果报。彼但顾目前之快乐。谁知日后之苦辛。余于少年。曾犯此病。痛自刻责。唯恐世人亦或同此。故著欲海回狂集劝世。其中多引内典。但揭不净二字。以为宗旨。苟能谛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从此竭爱水之源。断淫魔之种。纵有西施在前。视之直如疥癞狝(jiè lài xiǎn)猴。何所容其爱恋。感应篇云。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夫既见以为色美。则起心私之者自多矣。然则何如见他丑恶。淫心自然不起之为愈乎。”

好,这一段非常的重要,探讨淫是“众恶之门”,古来很多英雄豪杰、才华之士,因此遭受这个地狱的果报,犯了人间的法律,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乃至于绝子绝孙,断了自己家族的命脉,这已经是不计其数了。最主要是因为看得破,忍不过这个淫心,就因为爱心太重。所以周安士菩萨在写这句评语,他说,当淫心勃发的时候,那个时候你跟他讲礼教,你用鬼神来警惕他,用果报来让他惧怕,他只顾目前的快乐,谁知道以后的辛苦呢?他特别讲他自己,他反省自己,周安士菩萨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犯这个毛病,就是淫这个毛病。你看周安士菩萨把自己犯的毛病,写到自己的评论里面,他“痛自刻责”。所以他著《欲海回狂》,就是要劝世间人,不要犯这个毛病。而且他都引用佛教的经典,特别讲淫这个字是不净的,是不干净的,是不清净的。我们往下也会探讨,男女二根是非常污秽的。是确实啦,你如果能够这样去观照,欲爱之水就枯竭了,而且淫魔之种就斩断了。纵使有西施坐在你前面,你看她就像疥癞狝猴,有什么好爱恋的呢?

所以这一段我们会好好探讨,当然也会探讨到淫心的部分。虽然在受戒的过程里面,五戒是不反对正淫,菩萨戒是戒淫,不准邪淫,但是事实上,如果是以忏公老法师来说,他传戒的话,五戒里面他要叫你持满分戒,那个淫都还要断啊。他会告诉你说,你要持满分戒,连那个正淫都要去舍掉。但是有些地方它是开方便,不想断众生的慧命,所以在五戒里面它开缘,说可以正淫。其实这边讲,淫是众恶之门,对不对?我们等一下就会好好探讨。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遭冥谴”,“冥”就是幽暗,就是冥界,也就是阴间、地狱。“谴”就是因罪受罚或被贬。“遭冥谴”就是遭阴司鬼神暗地惩罚。

“犯王章”,“王章”就是王法,就是法律,国家律法,朝廷的律法,现在讲叫国家的法律。“犯王章”就是触犯国家法律。

“捐躯命”,“捐”,“捐”就是舍弃、抛弃。“躯命”就是生命。“捐躯命”就是丧失生命。

“覆宗祧”,“覆”就是颠覆、灭亡。“祧”,“祧”就是宗祧,叫做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纥(hé)不佞,失守宗祧。”杜预《注》:“远祖庙为祧。”引申为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续。意思指,覆宗灭嗣,断子绝孙,就绝子绝孙了。

再来这里面讲,“忍不过者,止因爱心大浓耳”,就探讨这个“爱心”的问题了,这个“爱心”不是说,你对弱势团体有爱心,不是那个爱心,这个“爱心”就是爱欲之心。我们引用《楞严经》的经文,《楞严经·七》,第七卷曰:“爱心永脱成阿罗汉。”阿罗汉因为破见思惑,他已经断了贪瞋痴慢疑了,还有破见惑了,所以他证得无生,他杀贼、应供,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他成就阿罗汉,离开三界六道的轮回,他是爱心永脱了。再来,《往生十因·末》曰:“五戒优婆塞,由爱心为鼻虫。”这是一个公案,《经律异相》里面的一个公案,听起来很恐怖,等一下我们会讨论到。我们会先讨论“爱心永脱成阿罗汉”,然后再来探讨“五戒优婆塞,由爱心为鼻虫”。

我们先看第一段,《楞严经》第七卷白话大意。我们知道这个《楞严经》是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帝传来中国的,那么是由弥伽释迦法师翻译,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法师证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省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楞严经》我们有讲过,它的到中国来的因缘,房融因为他被贬官,到广东去,正好有这个福报,能够润笔《楞严经》的经文,所以《楞严经》的经文是非常的庄严、华丽,遣词用句都非常的典雅。

我们看这一段的经文,就是“爱心永脱成阿罗汉”是从哪里出来,我们看经文: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mèi),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这一段佛陀开示,怎么样去断淫,尤其佛陀特别提到阿难尊者,他说你必须要借助佛力,摩登伽女尚且是淫女,她无心修学,也是要靠神力加持、佛的神力加持。我们来看这一段白话解释:

阿难,你问如何收摄身心,如来刚才已跟你说了,入三摩地的修学微妙法门,想要求取菩萨道,必须先受持这四种戒律。哪四种戒律呢?《楞严经》里面讲的四种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偷、断妄,这四重戒。而且要做到像冰霜一样清净洁白,自然不会再有其他的枝叶了,譬如心里的贪瞋痴,口上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恶业,就不会生起。阿难,这四种律仪,如果能严持谨守、不犯不失,心常在戒律中,就算色香味触等六尘都不会再攀缘,又怎么会有一切魔事呢?如果有宿世的烦恼习气,还没有消除,你应该教导这人,一心持诵如来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这个神咒,是如来佛顶放光,光中坐在宝莲花上的化佛宣说的。譬如你跟摩登伽,就是摩登伽女,从往昔宿世以来,有多生累劫的因缘纠缠,不只是一生,也不只是一劫的时间、如来佛顶化佛宣说了神咒,摩登伽女一听了神咒,永远除去欲爱之心,得成阿罗汉、她是淫女之身,根本无心修行,只因神咒之力冥冥之中的资助加持,就能快速的登上无学之位,阿难,你们已经成就了声闻,发心勤求最上乘佛法,是必定会成佛的,就像顺着风扬洒灰尘一样,有什么困难呢?

如果在末法时代,有众生修耳根圆通法门,发心坐道场,必须先受持比丘清净禁戒,应该选择持戒清净的第一沙门为传戒师,如果遇不到这样的真正持戒清净的僧人,那么这人虽然求戒,必然不会成就。受戒成就以后,身穿新衣或洗干净的衣服,燃香收摄身心,安然闲处,持诵一百零八遍神咒。然后结界、建立道场,要祈求十方现在住世的诸佛如来,放大悲光来灌顶。阿难,如果后世末法之时,有清净的比丘、比丘尼、白衣居士、檀越,心里已经灭除了贪淫,严持佛所制定的清净禁戒,在道场中,发菩萨誓愿,出入道场时都会洗澡沐浴,昼夜六时修道不停,这样日以继夜、不睡不眠,经三七二十一日,如来就会现身到这人的身前,摩顶安慰,让他能够开悟。

这一段是釜底抽薪,佛陀教导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借由持一百零八遍的神咒,佛力加持,佛放光加持,他就能够开悟。这是第一段我们在讨论这个“爱心永脱成阿罗汉”,我们引用《楞严经》第七卷,佛陀开示的经文。也就是说这个爱心,所以看得破,忍不过者,“止因爱心大浓耳”。这个“爱心”就是指《楞严经》七卷里面的,“爱心永脱成阿罗汉”,那我们就引用《楞严经》第七卷整段的经文来做叙述。

那再来,我们探讨第二个重点就是,《往生十因·末》曰:“五戒优婆塞,由爱心为鼻虫。”这一段,是在《经律异相》里面的故事。

我们先介绍《经律异相》,以前我们也有研讨过。《经律异相》五十卷。宝唱法师撰。梁天监十五年(西元五一六年)成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本书是将散见于经律中的希有异相集录而成,属于百科全书的一种。梁武帝最初命令僧旻(mín)法师抄录异相,梁武帝命令这位法师,叫僧旻法师,就是命这个出家人,僧旻法师,抄录异相。然后宝唱法师负责这个事情,主其事。然后再来,僧豪、法生等辅翼之,另外僧豪法师还有法生法师协助,增补完成。

《经律异相》内容分为天、地、佛、菩萨、声闻、国王、王夫人、太子、王女、长者、优婆塞、优婆夷、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贾(gǔ)客、居士、庶人、鬼神、杂兽畜生、地狱等二十一部门,摘选精粹,集录而成,为一部以类相从,便于索览之佛教故事集成。也是一本因果善书,一部因果经典。

那么刚才讲的这个“五戒优婆塞,由爱心为鼻虫”,就是出自《经律异相》里面讲的,“清信士临亡,夫妻相爱,生为妇鼻中虫七”。我们把这个经文念一遍:

“有清信士。持戒精进不懈。有一沙门已弃重担。生死永尽逮得神通。与共亲友。时清信士卒得困疾。医药不治妇大悲苦。谓其夫言。共为夫妇卿独受苦。以何方便分病令轻。设卿无常我何所依。儿子孤单复何恃怙(shì hù)。夫闻益怀爱恋。大命将至应时即死。魂神即还在妇鼻中。化作一虫。妇大啼哭不能自止。时道人往与妇相见。故欲谏喻令捐愁忧。妇见道人来益用悲恸。奈何和上夫婿已死。虫从鼻涕忽然堕地。妇即惭愧欲以脚踏。道人告曰。止止莫杀。是卿夫婿化作此虫。妇曰道人。我夫奉经持戒精进难及。何缘寿终转形作此。道人答曰。过起爱恋今生为虫。道人为虫说经。卿精进奉经持戒福应生天见诸佛。但坐恩爱恋慕之想。堕此虫中。即可惭愧。虫闻意解。便自克责。俄而命终。即得生天(出《居士物故为妇鼻中虫经》)。”

这个给我们一个警惕啊,这爱不重不生娑婆,他不只是生娑婆,他变成小虫,变成鼻涕里面的、鼻孔里面的一只虫,多可怕。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经律异相》里面,“清信士临亡,夫妻相爱,生为妇鼻中虫”这个故事。“清信士”就是优婆塞,梵语优婆塞,译曰信士,又曰清信士。受三归五戒,得清净信心之男子也。我们看《无量寿经》里面,有清信士、清信女,就是优婆塞、优婆夷。

有一位优婆塞居士,他持戒精进不懈。有一个沙门他“已弃重担”,就是这位沙门已经断了烦恼了,已经破了烦恼,得了禅定了,“生死永尽逮得神通”,这个最少要阿罗汉,才有办法“生死永尽”,所以“已弃重担”应该是破见思惑,最少是阿罗汉,那他了分段生死,出三界,才是“生死永尽”。那“生死永尽”,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佛才是“生死永尽”,二死永亡。但是这里面没有详细记载,这位沙门到底是成佛呢?还是成阿罗汉?总而言之,他是“生死永尽”,已经得到神通了。“与共亲友”,他就是去度化亲友,去教化众生。

有一位清信士,优婆塞居士,他得了疾病,“医药不治”就是药效枉然,医药不能治他的病了,病入膏肓了。他的夫人,他的妻子,“其妇大悲苦”,大悲苦就非常的伤心、非常的悲痛。告诉她的夫婿说,我们能够成就夫妇,我愿意替你受苦,我帮你分担你的病苦,减轻你的病痛。如果你死去了,面对无常,那我要依靠什么呢?儿子又是孤单,要靠谁呢?有何恃怙呢?要有什么依靠呢?孤苦伶仃。她的丈夫那时候还没有断气,听到他妻子这样的一个悲恋,更加的爱恋。所以印光大师说,临命终的时候,不能流眼泪,不能有贪爱之语,就怕他生起这个眷恋。可是这位持戒精严的居士大命将至,无常到来,就要死掉了,他死掉以后,魂神就堕在那个妇人的鼻孔中,化作一只虫。那这位妇女大啼哭,悲不自抑,就是悲苦不能够停止。

这位有神通的道人就前往去度化这位妇人,跟她相见,劝导她说请这位妇人,你舍掉这个忧愁苦恼吧、忧愁悲伤吧。那这个妇人见到道人、这个修道人来更加悲恸,她说,奈何我丈夫已经死去了。突然间,这一只虫从妇人的鼻涕中突然间掉在地上,妇人就很惭愧的,想要用脚去踏死这条虫。道人就告诉她说,“止止”,就是禁止杀这一条虫,“止止莫杀”就是不要杀这条虫,这是你夫婿化作这一只虫。妇人就告诉道人说,我夫婿诵经持戒精进,无人能够望其项背,没有人有办法跟得上他,这么精进,为什么,有什么因缘,他寿终转形到畜生道,变成这一只虫呢?道人就回答说,过错就是因为爱恋生了,“爱恋今生”,所以才变成虫啊,所以这一段周安士说,“淫为众恶之门”,一点都没有错啊,这个,讲这句“淫为众恶之门”,已经超越夫妻的正淫了,这跟生死有关了,跟轮回有关了,这已经不是什么夫妻伦常的问题,是根本就是跟你生死流转、生死轮回有关,从这一个公案就可以见证。你只为了一个爱恋而已,就变成一条虫,情何以堪,那一生读诵经典,持戒修行,所为何来呢?

道人就说,他就是因为,过错就是太爱恋你了,今生才变成虫。太爱恋这一生了,才变成一只虫。道人就为这只虫讲经说法,为它开导,就告诉它说,你呀,“卿”就是你,精进奉经持戒,你的福报应该生到天上去见诸佛。这个“天”,以前古代讲“天”,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福报应该生天去见佛,你怎么坐恩爱恋慕之想,你怎么会生起这个恩爱恋慕之想呢?反而贬堕到变成畜生道的这一只虫中呢?你应该要生惭愧心。这只虫听完以后,心开意解,觉得也很惭愧,只坠了一个虚妄的这个妄想,它这次深自苛责,深自忏悔,自责自己,不久就命终了,这只虫就命终了,生到天上,得以生天。这个是出《居士物故为妇鼻中虫经》,这里面出来的。

那这里面就提到夫妻之间的恩爱,我们因为解释到这个“爱心”嘛,我们就沿这个“爱心”,我们继续探讨下去,因为它跟这个整个经题“勿淫人之妻女”,其实是有息息相关的,我们就继续探讨,这个“恩爱夫妻一笔勾”。这以前我们讲过,那我们再进一步引用自了法师,老和尚非常器重的,在净土大经《无量寿经》学习班里面,我们常常听到自了法师的心得报告。那么这一篇,我们在还没有探讨、还没有分享自了法师的报告之前,我们先把莲池大师《七笔勾》全文我们再念一遍:

“恩重山坵,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luán chóu),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chóu móu),披枷带杻(chǒu)。觑(qù)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yóu),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áo)头,漫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梁,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xiū),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字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懡?(mǒ luǒ)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我每次读诵到莲池大师的《七笔勾》时,真是心有戚戚焉,感触良多,他是把我们人世间的一切生灭无常,发挥到淋漓尽致。你读了这一首《七笔勾》,很容易放下身心世界,有时你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你放不下,看不破,就看看这《七笔勾》,你就会觉悟了。第一笔勾,“五色封章一笔勾”,第二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第三笔勾,“桂子兰孙一笔勾”,第四笔勾,“富贵功名一笔勾”,第五笔勾,“家舍田园一笔勾”,第六笔勾,“盖世文章一笔勾”,第七笔勾,“风月情怀一笔勾”。今天我们只能谈论一个一笔勾而已,就是有讲“恩爱夫妻一笔勾”,也有讲“鱼水夫妻一笔勾”,我特别引用自了法师的话,“恩爱夫妻一笔勾”,或者是说“鱼水夫妻一笔勾”,不是叫你离婚,不是。我们就引用自了法师的法语,要舍弃今生,你要放下身心世界,不是现在,不是在你活着的时候,放弃你妻子儿女,不是,你要放下这个情执爱恋。就刚才那个《经律异相》里面那个公案,因为爱恋变成一条虫,本来是一条龙,就变成一条虫。

所以自了法师说,莲池大师的《七笔勾》,舍弃今生,他导读。

舍弃今生的内容,我们选取莲池大师的《七笔勾》作为代表。这《七笔勾》用简短的语言,把人间百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勾是一笔勾销的意思,其实就是放下啦,将世间人特别耽着的父母、夫妻、儿孙、功名、田园、文章、宴游一一一笔勾销,一一一笔勾销。这七笔就是七条绳索,这七笔就是七条绳索,每一条都会绑住你,生生世世把我们牢牢的系缚在六道轮回里面,只要还有一条没有解开,就往生不了了。

好,我们继续来分享自了法师的,这个《七笔勾》的第二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因为既然讨论到“止因爱心大浓耳”,所以必须好好的给它追根究底。自了法师说,“凤侣鸾俦”,凤跟鸾都是传说中的神鸟。“侣”“俦”意为伴侣、配偶。夫妻就像鸾凤一样亲密无间。所以我们看夫妻结婚,有人送那个喜帐,或者是贺帖,都写鸾凤和鸣,鸾跟凤是传说中的神鸟,这叫“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恩爱,恩恩爱爱的牵缠,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牵缠了一辈子又一辈子,无数辈子又无数辈子,至今没有休止,还要再这样没完没了的牵缠下去吗?“活鬼乔相守”,像活鬼一样乔装假扮,互相厮守,彼此贪爱对方。

他为什么说“活鬼乔相守”呢?有一次过年初一,我接到莲友电话,台北市中山北路四段,也是我们高级住宅区,在这个剑潭附近,大直那边,就是我们台北市是比较高端的住宅地区,有一位董事长,他是中山分局的义警分队长,因为过年除夕家里打扫,他住在别墅里面,就在他平常自己迎接客人的这个客厅,他清扫天花板,不慎踩空,摔下来摔死了,死在自己的客厅里面。那农历初一,我没有去拜年,也没有去哪里烧香拜佛,接到莲友电话,我一个人就去助念了。一到,什么人都没有,初一大家都是其乐融融,谁有来助念呢?诶,我说他家人到哪去了呢?我就问了,他妻子儿女到哪里了?他们都躲在上面。我就上去叫他们下来,说,为什么你们不下来助念呢?她说,他已经变成鬼了,我们不敢下去了。“活鬼乔相守”,像活鬼一样乔装假扮,互相厮守,彼此贪爱对方,等到死了以后不理不睬。“缘尽还分手”,任你再怎么如胶似漆,缘分尽的时候,也不得不分道扬镳(biāo),各自随业流转。可以同时死,但不可能同处去。为什么?善恶因缘不一样。

就像舍利弗的师父一样,他早期的外道师父,他还没有皈依佛陀的时候,舍利弗跟目犍连皈依外道。就金地国王死的时候,在火化,他那个皇后就跳到火堆死掉,舍利弗的外道师父,他告诉舍利弗这个故事,说金地国王死掉,那皇后跳下去死,可以同时死,不可能同处生。为什么?因为福报不一样,可能国王的福报还没用完,下一世还有福报可享。皇后的福报太薄了,造业太多了,可能要先去受恶报,分道扬镳了。这道理你懂吗?除非他们都是菩萨法侣,同成菩萨道,乘愿再来,只有去极乐世界才有办法见面。

古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分飞。”《无量寿经》里面讲,“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所以佛劝我们,为什么不在强健的时候努力修行、修善呢?要等待什么时候呢?

有些人做一世的夫妻还不够,发愿要生生世世结为夫妻,发这样的愿,注定会再来轮回,可是再来就没有那么幸运能得人身了,万一没有碰到怎么办?万一一个在天道,一个在人道,或是一个在人道,一个在饿鬼道,或是一个在人道,一个在畜生道,那怎么办呢?新闻报导里面有讲人兽恋情,人跟狗也会有感情,人跟海豚也会有感情,牛跟马、跟人也会谈恋爱,这是很明显的轮回例子。前世感情太好,今世一个堕在畜生道。我就看过那个影片,那主人养一只大狗跟小狗,那主人要疼那个小狗,那大狗就生气了,就冲过去把那个小狗甩开,只准我一个人享受这个爱,你不要跟我占有,分享。猫也是一样,狗也是一样,会争宠,这不就眷属吗?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的叙事诗,形象地叙述唐玄宗跟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示情爱坏苦。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肝肠寸断,痛不欲生。据说,七月七日的夜里,两人曾在长生殿发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说完,手抓着手哭泣。不要说《长恨歌》了,现在也有情侣想不开,前几天才一个男的,也是跟一个女的,放不下这个情执,纷纷寻短自杀。手牵着手哭泣。诗歌最后:“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很多啊,骚人墨客就是引用这些,害很多年轻人迷惑在这里面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很多人陶醉在这个境界里面。发这个愿是轮回的愿,是永无休止的再来轮回。

这个是解释刚才“缘尽还分手”。

再来,“嗏!为你两绸缪”,你两个还在那边两缠绵、情深意长,“披枷带杻”是比喻,牵肠挂肚的情执就像枷锁等刑具,把人束缚在六道轮回中,不得自在,不得解脱。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经》说,“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喔,这佛陀,你看多有智慧啊,《四十二章经》说,人被妻子、房地田地、房地产绑住,就像监狱一样,你根本出不了,你没有办法出狱。牢狱还有散释,还有释放的时间,妻子没有远离之念。人被妻子、儿女、房屋、舍宅等东西束缚,比坐牢狱还惨,坐牢狱还有释放的日期,妻跟子等没有远离的念头。

这里自了法师举一个公案,美国的一位催眠专家,魏斯博士,魏斯医生,在催眠报告里面,有一个案例,是巴勒斯坦古国时代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时候居住在巴勒斯坦的早期基督徒,经常遭受罗马士兵的肆意欺凌。有一个女孩叫做玛莉安,她的父亲叫伊礼,正值壮年。士兵想出惨无人道的把戏,来整人取乐。起初他们用绳索捆住伊礼的脚踝(huái),就是玛莉安的父亲,一位士兵就捉住绳子另一头,骑在马背上,策马向前,把他拖在地上拖着走。过了几乎是无止境永远熬不完的片刻,马停下来。她父亲已经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了,不过,总算还是通过这个酷刑考验死里逃生。这个面无人色的女儿,还能够听到士兵在那边狰狞的狂笑欢呼的声音。

可是他们意犹未尽,不肯罢休。两个士兵又捡起绳子另一头捆住各自的胸部,拼命的活蹦乱跳,好像他们就如同马匹一般的矫健。父亲被拖在地上颠簸前进,头撞到一颗大石头。这致命的一击,使他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士兵们将他抛在飞扬尘土中,扬长而去。对士兵来说,这些毫无意义的举止只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玛莉安流下,他女儿流下怨恨痛苦掺杂的眼泪,坐在沾满血迹的泥土上,上身不断的向前摇晃,父亲的头颅就搁在她的膝盖上。她父亲已经不能再说话了,鲜血从嘴角潺(chán)潺的流下来。当他每一次喘着多吸点空气的时候,喉咙就发出咯咯的声音,死亡已经非常接近了,他两个眼睛的光芒就像日薄西山,趋向生命的尽头。

这时候玛莉安,他女儿说,“我爱你,爸爸”,她轻轻的对他说道,悲伤地看着他昏暗的眼睛,“我会永远永远的爱你。”她父亲那个神志不清的双眼在瞑目之前,回头过来眨了一下,表示完全明白女儿的心意。直到夕阳西下,她都像推摇篮似的继续来回摇晃着上半身,亲戚跟村民轻轻的把他的尸体搬离她的身上,以便准备后事。玛莉安她的心灵里面依然看到父亲的双眼,确信父亲了解自己的心愿。就是说,“爸爸,我会永远爱你”。

这句话,“我爱你,爸爸,我会永远的爱你”埋下爱的种子,两个人分别轮回了几千年之后,在这一世结为情侣。当然是变成夫妻了,这个就是本来是父女,因为临终那句话,“我爱你,爸爸,我会永远的爱你”,经过几千年的轮回以后,在这一世结为夫妻。这是美国催眠大师魏斯医生讲出来的一个催眠报告。所以憨山大师说,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个爱根不是今生才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才有的,而是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都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反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这个爱根呢?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所以生死无穷无尽。

这本书名字叫《真爱永恒——灵魂伴侣的重聚之旅》,世间所谓的真爱永恒,意味着轮回永恒,你看透了吗?还有一篇叫做《爸爸,我爱你爱了四万年》,轮回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那并非都在人道过日子啊,在三恶道受苦的他没有催眠出来。也就是说,如果魏斯再继续催眠,会催眠出他在三恶道受苦那些记忆出来,只是那三恶道的记忆并没有催眠出来。

父女、母子转为夫妻,这一类轮回的闹剧上演了太多太多了。以前我们讨论过寒山拾得的故事,就有提到这些。情执放不下,就继续轮回吧。《楞严经》佛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这段经文,让我们好好去省思一下,你欠我的命,我还你的命债,因为这个因缘,经百千劫,大家都在生死流转里面,没完没了,互相酬偿;“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我喜欢你的美色,因为这个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流转。在轮回中我爱你,你爱我,我牵挂你,你牵挂我,结果就是我绑你、你绑我。所以我们刚才讲说,莲池大师《七笔勾》,是七条绳索。互相紧紧的绑在轮回里面,生生世世不得出离,这叫做“生死不休,恶道不绝”,《无量寿经》里面讲的“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觑破冤家”,“觑破”就是看破,看破夫妻。不是从此叫你远离你的妻子,不是啦,叫你们两个要提升境界,要提升般若的水平,要同成佛道,一起行菩萨道,这个意思,为众生服务,智慧天天提升,情执逐渐放下来,是这个意思,不是叫你放弃妻子,那个大家不要搞错。但是最后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这只是告诉你,如何离开轮回。要看破夫妻、情侣,往往是前世冤家来讨债、还债而已。有些情侣,双方在一起很痛苦,想分开又分不开,互相折磨、煎熬,这是典型的讨债型的,你欠他的。觉悟的人,“各自寻门走”,各自都要自己找出路走,决定念佛求生西方,是了生脱死,最为正大光明之路。

“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鱼离开水就活不了了,鱼水夫妻指亲密无间。有一句成语叫“相濡以沫”,各位都听过,意思就是说,这个水快干了,两只鱼都快死掉了,那两条鱼,嘴巴里面都还有水,两个互相吐出来那个水,去让对方有活命的机会,因为鱼没有水就死掉了,这叫“相濡以沫”,鱼吐沫,鱼吐口沫,互相湿润对方。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面,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通常用这样形容老人们的爱情,老年人固然不像年轻人轰轰烈烈,可是他们可以几十年相濡以沫,并且这种感情历来被世间人所赞颂。世间人认为说情越浓越好,很不忍心告诉你,相濡以沫,注定再来轮回。这自了法师讲得非常的幽默,不忍心再告诉你说,相濡以沫,注定再来轮回。老夫老妻间那一分内心的牵挂放不下,就得再来轮回。因此莲池大师奉劝大家,把如同鱼水一般难分难舍的夫妻的情爱潇潇洒洒的一笔勾销。

今天因为提到“爱心”,我们就又讨论到,莲池大师的“鱼水夫妻一笔勾”。所以自了法师特别说,我必须声明,不是劝你们离婚,而是,从心里放下,从心里舍弃今生。事上要随缘,你该做的事还是要去做。你该尽丈夫责任就尽丈夫责任,该尽妻子责任还是尽妻子的责任,但心里上必须要有觉悟,但是事相上要随缘,学佛是很活泼的。

再来,“律”,约束。

“名教”,就名分跟教化。就是指伦理、常理、常道;伦常。就是彝(yí)伦所关,圣贤之所训,皆是名教。

“内典”就是佛的教典为内典,世之教典为外典,佛者自己自称也。

再来,“谛观”,“谛观”就是审视。用心观想。

“疥癞”,皮肤病名。就是头癣。用以比喻丑陋,表示鄙视之意。

那么再来,“私”,占有。

“愈”,胜过。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淫是万恶之首,古来多少英雄才子,难过此关,因此到阴间受惩罚,在阳间犯国法,丢了生命,亡了国家,怎么能算得清呢?人们看得破,忍不过的原因,只是爱欲太重了。当淫心生起来的时候,即使用名教去约束,用鬼神去警惕,说果报的可怕,都不起作用了。他只顾眼前的快乐,哪管今后的苦报?我少年时曾经犯了这种病,后来深刻反省,痛改前非,生怕世人重蹈覆辙,就写了《欲海回狂》劝世。其中很多内容引自佛典,只以揭露不净两个字作为宗旨。如果能够仔细观察出男女尘根极其污秽,互相之间就会爱水枯竭,淫魔的种子就会铲除,即使西施出现在眼前,也视为疥癞狝猴,怎么会生爱恋心呢?《感应篇》说,看见美色,就起淫心,想要占有。既是由于见了色美,才会生起淫心者的多,那么怎比得上看见身体上的丑恶污秽,这样淫心自然不生起来,不是更好吗?那意思是这样。

好,最后我们聆听印光大师讲的这个戒淫。

第一,“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好,这一段印光大师说,行邪淫的人,是以人的身体去做畜生的事。临命终的时候,“报终命尽”,生命结束的时候,就堕到地狱饿鬼道去了,或者畜生道中了。“千万亿劫”,不能够出离。一切众生,都是因为从淫欲而有生死流转。所以这个戒,淫戒,不邪淫这个戒,很难持,而且容易犯。纵使是贤达之士,有时候还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何况是一般的凡夫愚人呢?如果你立志修持,首先你要知道淫的利害关系,要先说明利害关系以及对治淫心的方法,你对治淫心的方法。就像看到毒蛇一样,好像遇到这个冤亲债主跟盗贼一样,那样的恐怖、畏惧,那你这个心就自然息灭掉了,欲心,欲望的心就息灭掉了。那对治的方法,记载在佛经里面,一般俗人是没有因缘可以看得到这些佛经。可以参考周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就可以了解整个大概。我们将来也会讲到《欲海回狂》。

再来,第二点,“凡非自己妻室,无论良贱,均不可与彼行淫。行邪淫者,是坏乱人伦,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现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为耻,不知男子邪淫,也与女子一样。邪淫之人,必生不贞洁之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儿女禀自己之气分,决难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淫,即夫妻正淫,亦当有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贪房事者,儿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难成人。即成人,亦孱(chán)弱无所成就。”

印祖说,不是自己的妻室,不论是良贱,包括这个青楼女子,都不应该跟她行淫。凡是行邪淫者,坏乱人伦,就是以人身去做畜生道的事情,今生已成畜生了,来生便做畜生了。世间人认为女子偷人是耻辱,其实男子邪淫也跟女子一样。邪淫的人,一定会生出不贞洁的儿女,谁愿意自己的儿女不贞洁呢?既然以这个事情做在前面,儿女根据他父母的气质,很难做到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以淫,就是夫妻正淫,也要有节制。否则所生下的子女,不是夭折,就是残废。喜欢房事的,反而不容易生儿女。即使生出来,也很难成人。就算成人,也是身体非常的柔弱、孱弱,没有办法有成就。

最后一段,我们看,“世人以行淫为乐,不知乐只在一刻,苦直到终身与子女及孙辈也。此三不行,则为身业善,行则为身业恶。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者,说话不真实。话既不真实,心亦不真实,其失人格也大矣。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淫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淫以丧人格,或‘手淫’以戕(qiāng)身命。此人纵不邪淫,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

那么这一段,印光大师说,世间人如果以行淫为乐,不知道乐只在片刻而已,这个苦会一直连累到子女跟孙辈。口业,我们说身三、口四、意三,那口业有四个,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就说话不真实。说话不真实,心也不真实,那么这个人就失去人格。那绮语就是什么?就是说风流邪僻的话,容易引人心念,产生淫荡的心出来。很多无知的少年听久以后,最后会受影响,他也会去行邪淫。有些年轻少年看这个色情影片,或是看这个色情的书刊,为什么会产生邪淫?都是受这个风流邪僻的话的影响,他就会造成邪淫,就丧失人格。甚至有些年轻人,无知少年,会犯手淫,伤害自己的生命。也是这个原因的,这个人纵使不邪淫,就是说他,他有绮语,纵使他不邪淫,他也会堕大地狱,“此人纵不邪淫,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来作什么?作母猪跟母狗。若生在人中里面,会变成娼妓。刚开始的时候,面貌长得年轻貌美,还是没有什么大苦。久而久之,因为她作娼妓的行业,就有染到那个性病跟梅毒,梅毒一发作,就苦不堪言,而且甚至会遗害、遗毒给自己的子女。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感祸殃呢?而不为自他作幸福呢?为什么还去做到这种地步呢?沦落到这种,到地狱去、到畜生道去,到地狱去受苦报,到人间余报未了,作母猪母狗的这个命运呢?

今天我们讲这个“勿淫人之妻女”,我们就讲到这里,那么我们下一回再继续研讨。

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7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