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5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5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20年03月05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五十二,“勿谋人之财产”。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二百五十七页,我们看第二段,按语:

“(按)阳间有负恩之人。冥府无不偿之债。人知今生之债重。不知来生之债尤重。索现世之债者。居于门首。不敢入内。主入犹恶之嫉之。独至索宿生之逋(bū)。则债主直入内房。安然高卧。使欠债者夫妇两人。百般珍惜。乳哺怀抱。迨(dài)至年既长大。立将家舍田园。尽行盘折。不留一针一草。回思半世营营。无非借本求息。枉为他人作马牛。岂不愚而可哀哉。”

好,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名相注释:

“嫉之”,“嫉”就是憎恨。

“索宿生之逋”,“逋”,它原始的意思是奴隶逃亡。后来称拖欠,欠税,称为“逋”,如:“逋债”就是拖延付债;“逋租”就是拖欠租税等。

“立将家舍田园”,“立”,“立”就是马上、即刻。这个在我们国内,我们习惯用语说,立马。现在台湾也很流行立马。那我们其实是,习惯的讲法是马上,我马上要怎么样。那么学人一开始的时候也听不懂国内的莲友讲立马,后来我才慢慢才了解,两边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国内叫立马,现在台湾也很流行立马。马上的意思。

“盘折”,“盘”是经过合法手续,索取一定报酬而办理或协商转交权利,我们现在讲就是说,就转交权利、或者所有权、或是财产等。尤其这种都在买卖里面,我们各位都听过,这个是大盘商,这中盘商。这是“盘折”的“盘”的意思。那“折”,“折”就是对换、抵作。这“盘折”就是转让的意思。

“针”,这个字“针”同那个针线的针,是同一个意思。

“营营”,我们说汲(jí)汲营营。“营营”就是劳而不知休息、忙碌。这个含有贬损的意思在里面。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阳间有忘恩负义的人,阴间没有抵赖不还的债。世人只知今生的债重,不知道来生的债更重。讨现世债的人,站在门口,不敢入内,主人还厌恶他、嫉恨他。唯独投胎来讨前世债务的人,债主就直入内房,安然高卧,使欠债的夫妇两人,百般珍惜,乳哺怀抱,等到年纪长大,就把家产田园,全部荡尽,不留一针一线,全部交给他。回想半生忙碌,无非借本求息,枉为别人作牛马,难道不是很愚蠢和可哀吗?

这一段按语,周安士菩萨讲得非常的好。“阳间有负恩之人,冥府无不偿之债”,这是第一段。第二段,“人知今生之债重,不知来生之债尤重”。第三个重点,“索现世之债者,居于门首,不敢入内,主入犹恶之嫉之”。第四个重点就是,“独至索宿生之逋,则债主直入内房,安然高卧。使欠债者夫妇两人,百般珍惜,乳哺怀抱,迨至年既长大,立将家舍田园,尽行盘折,不留一针一草”,这是第四个重点。第五个重点,“回思半世营营,无非借本求息,枉为他人作马牛,岂不愚而可哀哉”。以上我所朗诵的这五段重点。刚才我们白话也解释过了。

我给它归纳,除了这五个重点以外,我们要来探讨的,这里面蕴含的九项意义。

第一个,阳间可以负恩。我们说,阳间你可以忘恩负义,背叛,逃税,逃罪,可以逃之夭夭,阳间可以负恩,忘恩负义。

第二,地府要偿债。地府没有不偿之债,《大宝积经》讲,“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就是地府要偿债。自古到今,乃至尽未来际,都一样,贵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这第二点,地府要偿债。

第三,今生债重。我们前生没有布施,或是前生业障深重,前生的时候,杀人放火,强盗抢劫,倒债负债,移情别恋,抛家弃子,那今生到人间来,前生受了花报,今生还有果报,未来生还有余报。果报通三世,有现报、生报、后报。今生造罪,今生受报,就是现做现报。现在做来世报,就第二世报。所以我们总觉得说,今生短命多病,种种的不如意,今生的债务很重,负债累累。

第四,来世债更重。我们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就是来世债更重,欠命的来世要还命债,欠钱债的下世要还钱债,老和尚说,今世欠眼泪的,来世要还眼泪。《红楼梦》里面就是这样。来世债更重。

第五,我们对讨债的人,我们都很讨厌他,我们厌恶讨债人。这个举世天下都有,大家都有这个厌恶的习惯。尤其是开当铺的,或是向地下钱庄借债的,往往付出很惨重的代价,甚至家破人亡,饮药自杀,被逼得走投无路。我们厌恶讨债人。

第六,若讨不到债,直接到你家做子孙。

第七,不孝子荡尽家产,不留一针一草。

第八,父母奋斗一生,结果被子女败光家产,所以就,为人作牛马。

第九,愚昧悲哀。

那为什么第八个,这个父母奋斗一生,为人作牛马呢?就是这里讲的“借本求息”,连本带利都还给人家,不孝子败光家产,所以父母奋斗一生,为人作牛马。回想这一生愚昧悲哀,没有智慧,不能修福修慧,在六道里面,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有时候不用等到来世了,今生父母子女就反目了,父子反目的、夫妻反目的,母女反目的,比比皆是,对簿公堂,伦常殆(dài)尽,这就是愚昧悲哀。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段给我们的启示,老法师开示说,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这一段里面提到说,“独至索宿生之逋,则债主直入内房,安然高卧。使欠债者夫妇两人,百般珍惜,乳哺怀抱,迨至年既长大,立将家舍田园,尽行盘折,不留一针一草”,这意思是说,我讨不到债,我直接到你家做你的子孙,我就可以继承你的财产,可以花光你的财产,这第一个我们要先了解,来做眷属,一切都是缘分,绝对没有无因无缘的。

所以老和尚说,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找父母,投胎找父母,都是缘分。不是一家缘,不进一家门,这俗话讲的。那为什么会找这一对夫妻做父母呢?为什么不找别人呢?譬如我们说台湾首富,国内中国首富,谁去当首富的儿子呢?谁去当首富的子女呢?缘,缘分。每一个人都想去当首富的子女。那个韩国有拍一部片子,叫《与神同行》,我有去看过,等于中国《玉历宝钞》的翻版,也就韩国的《玉历宝钞》的现代版,叫《与神同行》,它也演这个十殿阎王,那个剧情跟《玉历宝钞》,只是把它戏剧化。我记得那个,韩国这部《与神同行》,片子里面那个男主角,那个队长,阴间的使者,我们现在讲叫黑白无常,因为祂还有这个无明未断,祂跟我们凡夫一样,在三界内,祂还有财色名食睡的欲望,祂就讲一句话,祂说,等到我这个任务执行完毕以后,祂在阴间当阴差,有功劳,祂说要到韩国去当首富。这就是这个意思,到韩国去当首富啊。

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说,父母跟子女有缘,如果没有缘,当面也看不见、也找不到。父母跟他一定有缘。缘很复杂,都在阿赖耶里面记录下来,在父母的阿赖耶里面,在子女的阿赖耶里面,有些是父亲跟女儿缘深,有些是母亲跟儿子缘深,有些是母亲跟大儿子缘深,跟小儿子缘浅,有些是跟大儿子缘浅,跟小儿子缘深。所以为什么会有父母偏爱?就是这个道理。缘,很不可思议,有一些比较叛逆,有些比较孝顺,同样的兄弟,一个孝顺,一个叛逆,一个是孝子,一个是败家子。

我讲很多因果故事,天母的那个义警分队长,我常常在讲,生了一个败家子是大儿子,赌博输一亿。还劳动我们警方下去调查,我们警察就介入了。大儿子被他父亲软禁,还是被黑道赌友再把他带出去,又输了一亿。他父亲总共财产才三四亿而已,想不开,在自己自家的豪宅别墅,吃二三百颗的安眠药自杀。大儿子连守丧都不愿意,宁可花一天五百元请义警民防人员代他守丧守灵。二儿子帮他做生意,帮父亲做生意赚钱,二儿子是报恩的,是孝子,是来还债的。大儿子是来讨债的,是来报怨的。你不信都不行。这是缘,里面就是含有很复杂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第二,缘有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是佛说的,佛在经上讲,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是佛说的,不是我们发明出来的。如果没有这四种缘,不会来的,对面遇到也不相干,也不认识。所以记得一个原则,人跟人之间就四种因缘。

第三,报恩的,他很乖,以后成为你的孝子贤孙,自然的孝顺,他是先天的,生下来就这样了。我儿子,我是求观世音菩萨来的,我因为他而许愿吃素,让我走上吃素这条路,吃到现在,也差不多三十二年了,他一九八八年来的,那我吃素吃到现在,也三十二年了。那一天我跟我师姐去南林尼僧苑,参加南林尼僧苑的戒坛跟地藏殿的开幕启用典礼,有果清律师、宗兴律师,还有圆通寺的副住持性德法师,现在果清律师已经称性德法师为性德律师,可见已经肯定他戒律上的修行的境界了,还有净旭法师,他们四位持戒律的法师,来主持戒坛跟地藏殿的启用典礼。

那么我在回来的途中,就先打电话给儿子说,今天你母亲比较辛苦,陪我去南林尼僧苑,所以今天晚上就不在家里煮饭煮菜了,我们就从外面素食餐厅买饭菜回去吃。他先买,后来我再去买一些。我就电话中跟他告知说,儿子你先吃,爸爸妈妈随后就到,你先用,没有关系。其实我刚讲完话,我就自己心里说,等一下回去看看,儿子是真孝,还是真的顺。真孝还要顺,孝,不顺那就不是真孝。结果我回到家,儿子就是端正的坐在客厅,饭菜都摆好了,还没有动碗筷,就等我们夫妻回去一起用餐。

这就是什么?先天的,这个假不来的。来报恩的,就是很乖的小孩,你不用教他,他就是孝顺。可见得他跟前世有关,可能前世他跟我,我有帮助过他,或是他帮助过我,因为是他来度我吃素的,我许愿吃素,请观音菩萨赐孝子贤孙给我,又乖巧又孝顺,又法相庄严,又福德智慧,全部都满我、如我的愿啊,这是先天的。但是后天的管教,后天的教育也是可以的。从事《弟子规》教育的,还是可以改变这些。因为你有前世的因,今世如果受《弟子规》的教育,做增上缘,作为所缘缘,他如果前世跟你有善的种子,不是那么强的种子,但是今生再加上《弟子规》教育,所缘缘,还有增上缘跟无间缘,还是会改变的。所以老和尚说,还是可以弥补先天的。

第四,报怨的,父母欠他的,如果是报怨的,哎呀,让你是苦恼得不得了。像我一个莲友,她的女儿生了两个双胞胎的小女生,大概一岁不到的时候,她因为她女婿,我这个莲友的女婿,赌博输了很多钱,她的女儿想不开,喝酒跳楼自杀,报怨的。后来我去跟她开示的时候,她从高楼坠下去,赤身裸体,上面盖了白布,我跟她讲说,你不孝,你要跟你父母忏悔。后来我到她家去诵《地藏经》。她就在她母亲的佛堂阳台跳下去,难道佛不救她吗?不是,定业不可转。佛也没有办法,释迦牟尼佛都没有办法去挽救他们释迦族被琉璃太子灭掉的这个悲惨命运,佛陀都免不了马麦之报,怎么可能去改变众生的业果呢?没有办法,佛也无能为力。

所以如果是来报怨的,就是让父母亲忧愁不已,苦恼万分。后来我问我那个莲友说,你这个女儿这么年轻就跳楼自杀,留两个孙女给你带。她说,黄警官,我学佛,我自己知道因果,我接受了。她说,这个小女生一出生,常常闹事情,从读幼稚园到小学,到国中到高中,就是让她苦恼万分,都是去派出所领回来的。冤家对头,搞得你家破人亡。懂这些道理有什么好处,知不知道?现在待人处事,根尘接触,千万不要得罪人,千万不要跟人家结怨,真的,他来世就当你的女儿,她整你一辈子,让你苦得不得了,做你的什么?做你的八苦里面的其中一个,怨憎会,你会受不了。当你的妻子儿女,或者当你的夫妻眷属,你怎么办?赶也赶不走,断也断不了,你修行,他来跟你障道,你修行,他来跟你破坏,他给你毁谤,你怎么办?就是这里讲的报怨,因果啊。

第五,讨债的,你欠他钱债,有些是欠他命债的。欠命债就是我在《现代因果报应录》里面讲的,林口厨师命案,他明明是独生子,他可以继承他父母亲上亿财产,就在某一年的十月十日国庆节,他父母亲参加兄弟会,餐会,回去有一点酒意,他伙同他的同学,为了谋夺这个家产,他拿菜刀杀死他父亲,他同学拿菜刀杀死他母亲,各杀五十刀。他父母亲是办外烩的,就是人家家里有婚丧喜庆,要办五十桌、一百桌的这个酒席,他父母亲是做那种行业的,所以离不开杀猪、杀羊、杀鸡、杀鸭、杀鱼,赚了很多钱。就是这里讲的,“立将家舍田园,尽行盘折,不留一针一草”,他父母亲回想半世纪以来,“汲汲营营,无非是借本求息,枉为他人作牛马”。就是我在《现代因果报应录》里面提的,那个林口厨师命案,真实的真人真事。他到监狱去还不悔过,一直碰到一位法师,那位法师给他用佛法开导因果教育,他终于忏悔了,流下忏悔的眼泪。最后被司法单位枪毙,伏刑。讨债的,他不用杀死他父母,他可以继承,以后这些家产都是他的。他从小就是败家子,在念大学的时候当学生的头头,我们说纨绔子弟啊,用现在的话叫做什么?公子哥儿,花花少爷,每天就是狐群狗党的,酒肉朋友,讨债的。

讨债,如果是父母欠他少,他三四岁就死掉了。欠得多,栽培到大学、研究所,走了。我们前面讨论过了那一个公案,“执枪自刃”,梁石柱那个公案,他的儿子十九岁就死掉了,是来讨债的。梁石柱的前世夺了他三百金,他全部都把它拿回来了,长痘子聘请医生,还有请老师来教他,娶媳妇花多少钱,考试拜门生多少钱,其余零星费用多少钱,总共加起来三百金,他都全部要回来了,十九年就把它全部要回来了,他就要死掉了。就是老和尚这里边讲,欠少的,三四岁就走了,欠多了,十几岁才走,二十几岁才走。就跟这里一样。最后他说,你对我太好了,你的命我不忍心要,他说阴府不会放过你的。最后梁石柱自己执枪自刃,自己用枪,把自己顶到墙壁上自杀,死掉了,还前世,梁石柱在前世把徐州商人,因为这个徐州商人,有病痢,我们现在讲拉肚子,乘对方在上厕所的时候,乘隙以利刃刺他的胸死掉,所以这一世他自己用枪顶自己的胸口,也是这样了断他的生命。

所以欠少的,三四岁就走了。欠多了,你还要帮他培养到大学、研究所,还要帮他娶媳妇,有些甚至生完小孩他就走了。这个是讨债的。

那还债的,还债,他会照顾父母,会养父母,但是他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但是如果是欠得多,他就会照顾得很周到,物质上,他还会,有一段期间,还会照顾他父母亲,但是没有恭敬心,孝顺心。如果欠得少的,他自己很富有,对父母非常苛薄。那这个都是还债来的。他就从小学读书,他就会做牛做马来孝顺父母,他也会把父母照顾得很好,这个叫还债的。但是子女跟父母亲感情比较薄,他不是报恩来的,他是来还债的。

以上这四种因缘。

第六,我们学佛人要明白,对讨债、还债,我们明白了这些因果道理,我们心平气和,不计较了。念佛诵经,三界六道都是苦海,老和尚说,去极乐世界好。莲池大师说了,如果是孝子贤孙,正好念佛;如果是不孝子,或是叛逆的子女,正好念佛。如果是孝子贤孙,你不能起贪爱,你会情执放不下,所以念佛求生西方最好。所以老和尚说,三界六道是苦海,去极乐世界好。

第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想要知道前世的因果,你看看现在受的就知道了。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想要知道来世怎么样,怎么样的果报,现在造的因就知道了。我们看现在的世界跟家庭,就知道前世造什么因。看现在造什么因,就知道来世的果报。

第八,不止这一生,人不是只有这一生,过去世还有过去世,三世都是自己的。我们前生是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今生的习气毛病会现行,我们自己会看到自己的习气毛病,那就是我们的业力。所以人就是这样,死死生生,生生死死,严格讲起来,不是只有一生,是“千生”,无量劫来不断的生死轮回。生死轮回是真的。

第九,老和尚说,有时候我们对某些地方,我们去过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感觉那个地方很熟悉,因为过去生在这边待过。所以有些人他曾经到北京天坛去玩,也很喜欢北京的皇宫,他觉得那个地方很熟悉,他说不定过去生就在北京待过,可能是清朝的人,可能是明朝的人,也许可能在清朝皇宫待过。我们万人念佛的一位副总协调,郭居士,他本身是博士,目前在故宫博物院当专门委员,他负责整个故宫博物院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古董文物的这种数位化的工程,他非常的熟悉这个专业,处理故宫博物院文物。曾经有一位能看到过去未来的修行者,就跟他讲说,你前世是一个古物的买卖商人,到这一世他还是做同样的工作。

所以我们对某些地方很熟悉,过去生待过。我们对某些人很熟悉,似曾相识,过去生相处过了,不管是善缘跟恶缘,都觉得好像很熟悉,很谈得来很谈不来,过去生有相处过。所以三世是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在这个世间,吃多少,用多少,是命里注定的。这是还没改变命运以前,它是定数。改变命运以后,就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那是改变命运。所以佛教是创命论,不是宿命论。

第十,命怎么注定的?谁来定的?是阎罗王定的呢?还是玉皇上帝定的呢?都不是,命是自己定的,前世修来的,累世修来的。过去生布施多,这一生发大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要懂得种因,你想要得好报,那你今生一定要种好因。你来生不想得那个不好的报,那就不要造恶因。我们今生如果种好因,来生就可以得到好的果报。所以一定要懂得修因,懂得种因。

第十一,前世修因,这一世得果报。今生聪明智慧,前世修法布施。今生得健康长寿,过去生修无畏布施。用真诚、清净、恭敬心来修布施,果报更殊胜,自然得到。你有果报再布施,辗转无尽的利益,辗转无尽。

第十二,所以我们以上这样了解,因果是自己造的,可以转变。如果是造恶来说,冤冤相报。所以我们不能跟人家结冤仇,而且也不要记仇,我们现在走上修行这条路,我们就一定要学会逆来顺受。我们只要逆来顺受,我们就可以消业障,就可以化恶缘为善缘,再转善缘为净缘,因为我们逆来顺受,修忍辱波罗蜜,成就忍辱功德,本身这个忍辱就可以消业障,你本身逆来顺受就可以消业障。

所以修行上,各位一定要记得,学会逆来顺受。众生总是听骗不听劝,总是喜欢攀缘六尘,喜欢听好听的话,不喜欢听不好听的话,忠言逆耳。学佛就在这个地方修,顺境不起贪,逆境不起瞋,保持平等心,保持清净心,保持恭敬心,在这个根尘接触,修看得破、放得下,你就可以转境界了,不是转外面的境界,转自己内心的执著,转自己内心的贪瞋痴慢疑,转自己的起心动念,转自己的贪瞋痴为戒定慧,你就可以转烦恼为菩提,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智慧就会开显出来。

别人要害我们,为什么他要害你,他不害别人呢?为什么他毁谤你不毁谤别人呢?事出必有因。我以前在当主任的时候,去助念,去佛陀教育基金会讲经。当主任,两个部属组长,他们本身在争权夺利,甲组长要权利不负责任,把责任推给乙组长,我做主任当然生气,你甲组长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乙组长呢?好了,结怨了,得罪了,他写黑函给我们局长,给我们政风单位说,长官黄柏霖主任跑去助念,我是下班去助念,他说我跑去助念。我住在那个官舍,公家配的宿舍里面,他说我浪费卫生纸,那是公家提供给我的福利。我去佛陀教育基金会学讲《六祖坛经》跟《地藏经》,他说我去讲经。所以长官问我笔录的时候,我非常的难过跟惭愧,最后流下眼泪。不交际,不应酬,不抽烟,不喝酒,奉公守法,落得如此下场。

最后我自己擦干眼泪,我过去生跟他结恶缘,我一定毁谤过别人,我这样转念,我就不再怨恨他了,我的业障就消了,一报还一报,谁也不欠谁。我前世毁谤别人,今生我被人家毁谤,业障消了。反而要感恩他,如果没有这个逆增上缘,我这个业障怎么会消呢?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是善知识,一个是恶知识,一个是你。但是我们人总是喜欢善缘,不喜欢恶缘,然后就说很难修。

所以他为什么要害你,为什么不害别人?一定有原因的,就是要成就你修忍辱了。如果你前世欠人家,有冤仇,他来报复,他报复以后,这个帐就结清了。如果前世你没有欠他,他来害你,你也不要记仇,你说这个帐我不要了,我也不要报复了,我要去极乐世界了,你替我消灾,你来成就了我忍辱波罗蜜,我不报复了,因为我要去极乐世界,你要轮回,我不跟你轮回,我也不要冤冤相报了。如果说你还要去报复,老和尚说越报越惨,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纠缠不清。

第十三,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待我,一句话,不管别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善的也好,恶的也好,台湾话叫做欢喜就好,闽南话叫欢喜就好,你欢喜就好,我们真诚以对。他说,诶,你不一样,你修行真的有功夫,有进步。真诚以对,你跟自己讲,不是跟他讲,你跟自己讲,我要去西方,这个世界多住一天,也不用太高兴,少住一天,也不要太烦恼。你既然要去西方,这个世界多住一天、少住一天,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终究要走。三界犹如火宅,“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

好,我们《三时系念》里面第一句话,“觉海虚空起”,“觉海”是我们的性海,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但一念无明起来以后,本来是清净的世界,一点污染上去,“娑婆业浪流”,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那你怎么回去极乐世界呢?“娑婆业浪流”,在流转,“若人登彼岸”,你想要回到清净的国土,“极乐有归舟”,求生极乐世界。

所以这个世界,多住一天、少住一天,无所谓,何必斤斤计较?他要就给他。真的,我现在是可以做到,他要就给他,不管是要名,要钱,要什么,他要就给他,他要地位,你给他地位,何必斤斤计较呢?我们趁这一世得人身、听闻佛法,千载难逢,努力精进修学。自己要有功夫成片,要能伏住烦恼,能够临命终的时候,站着往生,坐着往生,最起码做到无疾而终,最起码做到预知时至,然后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

我最喜欢的就是四个字,无疾而终。谁都怕病苦。最近我看我阿姨要往生,真是困难,要断气也难,就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啊,舍身容易舍心难,舍这个妄心不容易,舍这个情执不容易。你说她舍身容易,她舍心难啊,放不下,是不容易啊。真的必须要李炳南老师说的,要伏住烦恼,要真信切愿,要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以上我们就引用老法师的开示,勉励我们,面对这种人世间的四种因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管别人怎么对待,这个别人包括你的家亲眷属,用什么心对你,我们总是真诚以对,纵使受害也不碍事,纵使说自己有损失或者受到委屈也不碍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去极乐世界。所以一定要真正的心地清净,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具备条件。所以一定要把握这个今生得人身的机会,不容易呀,闻佛法,闻净土法门,更不容易呀,既然得人身又亲近净土法门,又遇到明师老法师,你不好好努力修学,还等到哪一生哪一世啊。

好,我们看下一页,“三次投胎”,我们看经文:

“(绣虎轩次集)。桐城诸生。姚东朗。有子十岁。病且死。父母怜之。谓曰。汝果无缘为吾子耶。其子忽作北人语曰。我乃山东某僧也。积三十金。为师兄所窥(kuī)。推吾堕水中。我呼观音大士。即见大士云。汝数合休。且往孽也。遂溺死。地方鸣于官。汝于是时。为彼县令。师兄以吾三十金奉汝。事遂寝。我以沉怨未洗。来为汝弟。即汝亡弟姚嵩(sōng)绍也。追随二十余年。不能追偿。因死而为汝子。十年来。三十金偿矣。我当去。第汝家有一拄杖。我甚爱之。可烧赠我。以足前金之数。我师兄亦因索此金而来为汝长女。今嫁溧阳潘氏。有娠将产。我死即投彼胎索命矣。言讫而绝。”

就是又是一件三世因果的公案。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且”,将要。

“北人”,泛称北方的人。

“窥”,伺机图谋、觊觎。

“大士”,菩萨之通称也,或以名声闻及佛。士者凡夫之通称,简别于凡夫而称为大。又,士者事也,为自利利他之大事者,谓之大士。《法华文句记?二》曰:“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士谓士夫,凡人之通称。以大开简别故曰大等。”所以这个“大士”就是菩萨,就是开士。

好,我们看下面:

“数”,气数、命运。

“合休”,“合”就是应该。“休”是歇息、停止。“合休”就是,意思就是指寿命到了。

“鸣”是申告。古代到官府去申告,叫做“鸣官究治”。在明祁彪佳《诗》:“重者鸣官究治。”

“寝”就是停止。

“第”就是但。

“拄杖”,手杖、拐杖。

“溧阳”,“溧阳”就是县名。在今天的江苏省。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据《绣虎轩次集》)安徽桐城县的儒生姚东朗,有一个十岁的儿子,病得快要死了,父母悲怜,说,你难道真的没有缘分做我们的儿子吗?儿子突然用北方人的话说,我原来是山东的一个僧人,我积存了三十金,被师兄偷偷看到,把我推落水中,我大呼观音大士救命,就看见大士说,你的命数到了,现在是前世的业报,于是我就溺死了。

地方上有人告官,你当时是县令,师兄用三十金贿赂你,事情就平息了。我因为沉冤未雪,投胎做你的弟弟,就是你已死的弟弟姚嵩绍,我追随你二十多年,也没有讨到债,死后就做你的儿子。十年来,已经讨回三十金了,我走了,但还留恋你家的一根拐杖,可以烧了送给我,以满足钱的数目。

我的师兄也为讨债而来,做你的大女儿,现在已经嫁给溧阳县姓潘的,怀孕即将生产,我死后就到她那里投胎讨命去了,说完就死了。

这里面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我们要讨论的,就是这位僧人,“山东某僧”,他积三十金,他存了三十金的钱,被他师兄偷窥,推到水中溺死了。他有呼叫观音大士,他作为一个僧人,很自然的,危险有灾难的时候,他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那为什么南无观世音菩萨没有去救他呢?观音菩萨不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吗?遇到灾难来的时候,像现在瘟疫来的时候,老和尚教我们,要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印光大师也是这样说,危急的时候,要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那为什么这个僧人被推落水中的时候,观音菩萨没有去救他呢?观音菩萨跟他讲,你数合休。我们刚才在白话解释里面,观音菩萨跟他讲,观音菩萨说,你的命数到了,又是你前世的业报。可见这也是冤冤相报啊,所以他就溺死了。那我们就要讨论,这一段我们讨论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就是积财伤道。第二个主题就是,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纠缠。

那我们先讨论第一个主题,探讨一,就是积财伤道。就是这位山东僧人,他被他的师兄偷窥这笔三十金,然后他被推落到水中溺死了。他当时有求救观世音菩萨,那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没有救他呢?观音菩萨跟他讲说,“汝数合休”,那你命数到了,而且是你过去生的这个业障,“往孽”就是过去生的业障、业报。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息灭贪瞋痴,要勤修戒定慧,要成就圆满无上菩提,要往生净土。那作为一个僧人,出家人,为什么累积了三十金呢?为什么不去财施、法施、无畏施呢?那就值得我们了解说,真的是积财伤道。证明这位出家人,僧人,身出家了,心没有出家。要身出家,心也要出家,才能够成就无上道。所以我们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那他已经积累这三十金,引来杀身之祸,沦落到六道去。

所以第一点,老法师说,财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人喜欢,就给他,欢欢喜喜的给你,绝对不要去贪这个身外之物。如果人家给你,你要的时候,你要想一下,将来这笔钱还要还,老和尚说,将来还要还。尤其是你是出家人,“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要还人家的恩。那你还要到这个世界投胎转世,老和尚说,这就错了。所以很多,我们看过以前很多公案,有些僧人他去托钵,那斋主给他供养,他非常感恩的,后来他没有往生净土,怎么样?回去做他的儿子,报恩。结果他因为前生修行,听经闻法,所以出生以后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最后功名显贵,然后得的是三世怨。

所以老和尚说,如果你还要来报他的这个恩,那你还要来投胎转世,他说,错了。他说,来投胎干什么?你要还钱债,老和尚说这样冤不冤枉。那为什么你不到佛国去呢?去作佛呢?就像今天姚东朗一样,这个案子一样,三世因果。你还来讨债还债,老和尚说,这个事情不能干。所以如果说人家骗你的钱了,老和尚说,统统作布施着想,我布施供养你。这是第一点,要了解财是身外之物。

第二点,财,越施越多。命中有,舍不掉,怎么丢都丢不掉。怎么会把财失掉呢?因为你吝啬,就会失掉。所以你吝啬,就会碰到冤亲债主,或者诈骗分子,你把财守到那里,就丢掉了。守不得,财不能守。财是通货,中国人讲通货,它是流通的,像水一样,这里进来,那里要付出,你要不付出就泛滥,甚至招感灾难。财一定要有进有出,出的越多,进的越多,出就是布施。

第三,积财伤道,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不舍财?为什么要积财?经上讲“积财丧道”,就是你累积太多财富,会丧失你的道心,你的道心会退转,人如果积财,修什么功德都没有了。你应该有这些供养,或是有这些财富,有需要的人,你要去帮助他们,用智慧来处理这些钱财。我们现在讲,十方来十方去,水月道场,梦幻佛事。

以上是提到这位山东僧人被他师兄为了三十金溺死,求救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没有去救他?因为他积财伤道。

那么再来探讨第二个问题,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纠缠。从这个“三次投胎”公案,我们来探讨一下,他也不止三次投胎了,这位僧人总共要四次投胎,我们现在来分析。第一世,山东僧人,三十金,被师兄推入水中溺死被夺金,师兄再拿这三十金去贿赂县令,县令死后投生为姚东朗,这是第一世。第二世,僧人投胎成姚东朗(县令转生的姚东朗)的弟弟姚嵩绍,二十几岁就死了,也讨不到钱债,这是第二世,僧人转世的第二世。第三世,僧人又变成姚东朗的儿子,十岁又死了,讨回了钱债三十金,再加那一支拐杖,那一支“拄杖”,“拄杖”就是拐杖。

那还有第四世,不是只有三次投胎,第四世,僧人讨完三十金以后,他的第一世的那个师兄,投胎成姚东朗大女儿,嫁到溧阳姓潘的人家,而且刚好怀孕,他去投胎,当她(姚东朗大女儿)怀中的胎儿。师兄为什么要来投胎姚东朗大女儿?姚东朗是前世的那个县令,他有给他贿赂三十金,那个师兄本身是凶手,他为了逃避刑责,他贿赂那个县令,那个县令到这一世变成姚东朗了,他为了讨这个三十金,他男众身变成女众身,他已经受完地狱果报了,他投胎来当他大女儿,要干什么?要拿回那三十金,结果他也拿不回来,因为那个钱不是他的,那个钱是山东僧人的,所以他根本拿不回来,愚痴。结果那位山东僧人,他第二世当姚东朗的弟弟姚嵩绍,第三世当他儿子,十岁就把三十金拿回来了。如果他连僧人那一世要算的话,他一共四世。但是他如果三世转投胎的话,没有错,是三次投胎。他讨完三十金以后,这位僧人他又要去投胎姚东朗的大女儿的胎儿,也就是他前世的师兄已经变成女的,他去投胎她的肚子里面那个胎儿,然后让她,可能是胎死腹中,或者出生以后母子俱亡,都死掉,因为他师兄把他害死的,他把那个命要回来,讨命债。县令只欠钱不欠命,所以他只了那三十金,还把他养了十岁的这个小孩,把他养到十岁,他的三十金要到就走了。

这是错综复杂的因果纠缠,我是花了很多时间把它整理成出这个,理出头绪出来。所以因果是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不清,我们成语叫什么?治丝益棼(fén)。

结论,我现在把它下一个结论,第一,被害人,山东僧人,我用现在的语言是被害人,还有凶手跟共犯,他第一世是僧人,他来到这个世间,总共是投生四次,如果为了讨债是投生三次。他第一世是僧人,不好好修,不去极乐世界,竟然轮转到变成短命报,而且是六道轮回的果报,而且还是到三恶道去,第一世是僧人。第二世做姚东朗的弟弟姚嵩绍,没讨到钱债,二十几岁就死了。第三世做姚东朗的儿子,十岁就死了,都是短命,讨到钱债了。第四世,也等于他三次投胎,为了讨债三次投胎,做姚东朗女儿的胎儿,生产母子俱亡,讨命债。因为那个姚东朗大女儿是他前世的师兄,害死他的命。这个是第一个,被害人。

第二个,凶手,是那位山东僧人的师兄,果报在地狱。第一世是师兄,余报第二世沦为女儿身,转生做姚东朗的大女儿,因为前世县令收他的贿款,她来讨债。但是她作为女儿身怀孕,那山东僧人要来讨命债,投她的胎,让她生产的时候死掉,还命债。

第三,共犯,县令,第一世县令不好好做,不积功累德,收受贿款三十金,成为贪官污吏。第二世做姚东朗,还人家钱债。所以三世一看都很公平。

所以从这一段的故事里面,错综复杂的因果纠缠,让我们联想到,老法师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蓝塘道的“光明讲堂”,讲堂大殿有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光明讲堂的老和尚寿冶大和尚所写的,写得很有趣味。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冤冤相报”。所以因果从三世看,没有谁占得了便宜啦,也没有人吃得了亏啦,很公平。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一段公案给我们的启示。

老法师说,一,世间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没有说谁占得了便宜,没有哪一个人吃亏的,你看三世因果就清楚了。哪有占便宜呢?你这一生占便宜,来生吃亏;这一生吃亏,来生占便宜。人家还给你嘛,当然是你占便宜啊,而且还加利息。你这一世吃亏,那来世他还给你,他还加利息,还给你。中国古德讲一句话,“吃亏是福”。

曾经有一位师兄,不是我们净土行人,是台湾的某一个宗派的一个大师兄,是企业家,很有钱,是台湾的这个佛教宗派的中部一个大护法,福报非常的大,也是做这个宗派,在中部的,男众师兄的大队长。被人家,生前被人家倒了大概是三亿还是五亿,这个金钱不能说不大,他非常的埋怨,非常的抱怨,他认为说,我这一世学佛,我投入菩萨道,我怎么可能了五亿呢?或者是三亿呢?他非常的放不下,后来往生的时候得癌症,死的时候很不甘愿,眼睛没有闭,嘴巴没有合起来。后来回到他们这个宗派的精舍,他的师父跟他开示,你到现在还放不下,你在执著什么?你就放下吧,如果前世是那个人欠你的,来世如数奉还加利息。如果那三亿或者五亿是前世你欠人家的,现在只是刚刚好还给他而已。他师父跟他讲完以后,讲这个因果道理以后,他师父就用手抚他的脸说,好了,放下来,眼睛闭起来,嘴巴合起来。他师父这样手一挥,他的弟子,已经中阴身了,死掉了,眼睛闭起来,嘴巴合起来了。明白因果道理了,明白因果道理就放下了。你不明白因果,你就放不下了,你就冤冤相报了,你就纠缠不清了,你就一报还一报吧。所以佛陀说“可怜愍者”,就是指这一群人,这些众生,“可怜愍者”。

所以你认为占便宜是福报,错了,其实吃亏才是真正的福报。怎么说呢?你好像有损失嘛,没有,刚才我们讲过,如果是你欠他,刚好还给他,如果你没有欠他,他将来还给你,你哪有吃亏?而且你还是逆增上缘,你成就忍辱波罗蜜。你放下瞋恨心,你息灭贪瞋痴,你成就戒定慧,你德行又提升一级了。占便宜才是祸害,会招来杀身之祸,祸害是现在还没有来,现在如果没有来,将来一定会来,将来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第二点,你要真正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明白了,在这个世间,人要想占别人的便宜,没有这回事,无有是处。世间人总是想占别人的便宜,这个都是狂妄自大的、傲慢的习气,都是属于业障,这不是智慧。

第三,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处处忍让,换句话说,处处让别人多占一点便宜,处处自己多吃一点亏,这就是修行,修自己的德行。为什么这一辈子德行老是修不好?为什么往生的时候不能正念现前?为什么不能够预知时至?为什么不能够无疾而终?就是我们德行有亏,我们德行不完备。

第四,我对人真诚,他处处欺骗我,占我便宜,老和尚说,好,他刚好消你的业障,不但不能责怪他,反而要磕头感谢他,为什么?无始劫来业障,因为这个人出现,把它消除了。周杨慧卿,是周邦道的夫人,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师的学生,我常常提到周杨慧卿,她是菩萨再来的。地藏菩萨为了度她,到她南京兰园,她的官府宿舍去度她,前面明明关了两道大门,没有人打开,地藏菩萨可以自己进来,地藏菩萨用化身进来的,化身成一个老和尚,跟她化一百斤燈油,告诉她四十岁以后,你要皈依佛门,要三皈五戒。

周邦道当时是在国民政府当官员,还满高的官员,他们家有被倒一笔钱,周邦道跟周杨慧卿两个为这笔钱,这个金钱数目不少,两个人有一点争论不休。地藏菩萨跟她讲,那笔钱是你前世欠人家的,还了刚刚好而已,不用再抱怨了。地藏菩萨跟她讲的,是前世欠人的。他还先跟她预告,你将来再生出来那个儿子。那后来取名叫周春塘教授,就是后来的英国汉学院的院长,现在已经圆寂往生了。地藏菩萨告诉她,前面三个儿子的个性,全部都讲出来。还有,周春塘教授很好生,周春塘的,他们另外一个妹妹,她就生产的时候,就比较不是那么容易生出来。地藏菩萨都给她预告。

所以这个地方讲说,我真诚,他处处骗我,占我便宜,老和尚说,好,他消自己的业障,不能责怪他。如果他欺骗我,我也欺骗他,他对我不老实,我对他更狡猾,老和尚说,他堕地狱,你跟他堕地狱,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搞轮回,你跟他一起搞轮回。

我们学佛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落实到生活当中啊,别人对我虚伪,我对别人也要真诚。你要问,这样我不就吃亏了吗?

第六点,老和尚说,是的,你吃了大亏,吃了大亏以后到哪里去?去极乐世界作佛去了。占了便宜的人将来到哪里去?来生到地狱去了,三途去了。

第七,佛给我们讲,因果通三世,你要真正懂得因果,你就晓得,绝对没有吃亏上当的,绝对没有占便宜的,这只有我们学佛人才懂得、才相信。一般世间人真的不相信,我为什么要吃亏?我到法院去告他。

我弟弟啊,年轻的时候不学好,然后常常生了一些事端,要我去后面给他化解跟处理。他早期还没有学佛,后来冤亲债主找上门。我带他去见慧深法师,在台湾嘉义有一位法师,她特别跟人家不一样的地方,她是用大悲咒水给你喝下去,她现在在嘉义寂光寺住持,她专门修地藏法门,她用大悲咒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那一次,她在台北市吴兴街的道场,我带我弟弟跟我弟妇去,因为我弟弟被这个冤亲债主,这个女鬼缠身,已经走投无路了,他那个女儿,还有我这个弟弟跟弟妇,去吴兴街见那个慧深法师。慧深法师对我不错,因为我跟她交情深,也很护持她。她对面坐了一对夫妇,台大教授,夫妻。

后来我跟慧深法师说,我先去新店助念,我待会再回来。我弟弟那个前世的冤亲债主,那个女鬼,趁我离开的时候马上就附体了。这真人真事啊,附体在那个台大教授的夫人身上,在那边大哭大闹,痛哭流涕。慧深法师问祂说,你是谁?你要找谁?慧深法师她知道,已经这位教授夫人被附体了,祂不是教授夫人了,祂讲话声音都不一样啊。祂说,我,我要找,我要找,坐对面那个年轻的那个帅哥,就是我弟弟呀,我弟弟吓得发抖。你找他干什么?慧深法师坐中间,左边是坐那个台大教授跟夫人,我弟弟、弟妇坐右边。我弟弟是托我的福啊,他哪里有福报去见那个法师。他那个时候,早期还没有干警察的时候,那可以讲说,我不好意思讲,坏事做很多了啦,他现在是痛改前非,迷途知返,回头是岸,现在也受菩萨戒,也修得还可以啦。那时候他在造业的时候,饮酒作乐,为了满足这个欲望,在家里煮那个活鱼,还用榔头把它敲死,还用锅焖死了。

后来祂就说,我要找对面这位年轻的帅哥。慧深法师说,你找他干什么?说,我要报仇,祂说,他前世是花花公子,玩弄我于股掌之间,害我上吊自杀,我含恨,不投胎转世,我就是要报这个仇。这跟《玉历宝钞》讲得一模一样,祂不想去投胎转世啊。慧深法师跟祂讲,佛门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不用报仇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祂说,你法师管什么事?你不是要平等慈悲吗?慧深法师也讲不出来。祂说,你不是要平等慈悲对待众生吗?后来跟祂谈了很多条件,祂都不答应。他说,那这样,因为那时候,我念华梵大学硕士班,我弟弟就说,那我哥哥在华梵大学,那边有晓云导师,要做水陆大法会,我帮你立大牌。我不要你的钱,我不要你立大牌位。后来等我助念完了以后,回来以后,我关怀一个临终病人回来以后,祂就退开了,我也见不到祂本人。

后来我就叫我弟弟,说你去忏悔。他到那个新北市,以前叫台北县的那个,我在长寿山共修,他自己跟他太太,就是我弟妇,到这个金山万里那边有一间庙,妈祖庙。我哥哥的好朋友,那时候我哥也不敢管这种事,他说,让他自生自灭好了。他也帮不上忙,这冤冤相报,他不想管这个因果事。他去求那个妈祖,因为他听我哥哥讲说,那个住持会通灵,他想去用神通解决这个因果债务。他一进去,那个住持说,你后面跟了黑白无常。我弟弟更失魂落魄,说,真的假的?他说,真的。他说,真来跟我干什么?他说,要你的命?哦,我弟弟吓死了。他就跟妈祖一直求,妈祖大慈大悲。这台湾的守护神也无能为力啊。他给祂掷筊(jiǎo)。我们台湾的那个宫庙,都有一个习俗叫掷筊,就两块木头,那一正一反就是表示答应,两个都掀起来,就表示微笑,两个盖起来就表示生气的。他给祂掷筊以后,一个杯是立着,立在地板上,掉不下来。很神奇啊,就站着这样不动,就这样站着不动,它本来应该要倒下去,或是向上掀起来,它站着不动。我弟弟喊救命。

我姐姐打电话给我,哎呀,你去救救你这个弟弟吧。我刚好在共修,你去救你这个弟弟吧,他快没命了。我就赶过去,我就跟妈祖说,妈祖,你也是菩萨示现,大慈大悲,你就帮助他吧。我教他忏悔,后来教他诵《地藏经》,朝山、忏悔、受戒、断恶修善,特别又教他戒邪淫。后来就,很奇怪,开始就转变了,不断的演变,我弟弟去受戒、去朝山、去忏悔,到最后,那个冤亲债主自动离开,最后就解冤释结了。

所以,因果通三世,你要真懂得因果,你晓得,绝对没有吃亏上当的,绝对没有占便宜的,这只有我们学佛人才懂得、才相信。

第八,这一世吃亏,这一世吃一点亏,来世就占便宜,眼前吃一点亏算什么?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所以嫉妒、瞋恨、报复,互相残害,一般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你要是有前后眼,什么叫前后眼,看得了前世,预知未来。你要有智慧,你才有办法看得了前世,你才看得了未来的果报,这叫前后眼,不是你前面长了一只眼睛,后面长了一只眼睛,不是,你要有智慧法眼,李炳南老师说,要有前后眼。你能够看到来世后世,尤其你看到果报,你就晓得,占便宜是祸害,懂得吃亏是福报。

以上我们就用这两点来分析这一段的“三次投胎”。我相信,各位听我这样报告以后,你一定会深信不疑,因果报应真实不虚。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按”语:

“此康熙乙卯年。前五月事也。可见六亲眷属。无非怨对。方其未说破时。则眼前膝下。皆我骨肉。若被明眼人点破。乃知前后左右。无非索逋之人。世人必欲为索逋者积财敛怨。诚属何心。”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乙卯”是康熙十四年,公元一六七五年。

再下来,“索逋”,“索逋”就是,刚才讲过了,“索逋”就是催讨欠债。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这是康熙乙卯年前五月的事,可见六亲眷属都是冤仇,在没有点破时,眼前膝下,看成是自己的骨肉;如果被明眼人点破,才知道前后左右都是讨债的人.世人还要为讨债者累积财富聚树怨敌,到底是什么心思呢?

最后,我们看最后一段:

“以客作子(其邻面述)”

“太仓镇海卫姜君弼(bì)。开米铺。有客马淳溪。以百余金托之。出纳无误者二年。至第三载。托言米为借户所欠。不免有欺负之意。客乃抑郁成疾。逾时遂亡。而姜素无子。未几。妻有娠(shēn)。及弥月。其邻忽见马淳溪至家。询之姜。乃知已死。俄而收生者出其门。喜曰。已得一子矣。”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太仓镇海卫”,“镇海卫”,明代卫所名。今天的江苏省太仓市。

“客”,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或是指商贩。

“托”,委任。这个地方是指投资。

“出纳”,财物的支出和收入。

“托”,借故推诿(wěi)躲避。

“欺负”,欺诈违背。

“逾时”,一会儿、片刻。这个地方是指没过多久。

“素”,向来。

“娠”,怀孕。

“弥月”,足月、怀孕满十个月。

“俄而”,不久、顷刻。

“收生者”,“收生”就是接生。就是指接生婆。

我们看这一段白话解:

以客作子(其邻面述),就他邻居当面陈述。太仓县镇海卫的姜君弼开了一间米铺,有一个客人叫做马淳溪,把一百金托付给他,就投资他的米铺,两年都没有问题,到了第三年,姜君弼推说米有拖欠,用钱很紧张,明显有不还马淳溪的投资的意思。马淳溪因此抑郁成疾,没有多久就死了。姜君弼一向没有儿子,这个时候他妻子就怀孕了,满月要生产的时候,邻居忽然间看见马淳溪走进姜家,就来询问,才知道马淳溪已经死了,一会儿,又看见接生婆出来高兴的说,喜得贵子,喜得贵子。结果是讨债鬼来的,冤亲债主来投胎,还喜得贵子呢。

“(按)此康熙前数年事。”

按,就这是康熙前几年的事情。

好,我们这一句,第五十二句,“勿谋人之财产”,我们一共两集,讲了两集。那么前面的“执枪自刃”跟“三次投胎”,学人都很喜欢。我在编《现代因果报应录》里面,里面讲到林口厨师命案,就把这两个公案都有放进去,而且做了一些评语。所以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勿谋人之财产”,我们作一个总结报告。

主题,因缘果报细说。我们就把归纳成几个重点。

世间真正的公平是“因果”,无论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下,获得宽贷、宽容或者特殊的待遇,没有,一律公平。这是第一点,因果是很公平的,人人平等。

再来,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简单说就是这样,它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

净空老法师为什么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呢?万法皆空,因果也空,何以说“因果不空”呢?这是因果是“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这是它“转变不空”。另外为什么是“相续不空”呢?因为它永远是相续状态,造业是因,受报是果,受报的时候他又造业,永远在相续,所以永远在循环。所以因果不空是指转变、相续、循环,三个不空的特性,所以叫做因果不空。佛菩萨看到这个事实真相,劝勉我们要断恶修善,劝勉我们要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样才能够真正离苦得乐。

一旦你离苦得乐了,你发大慈悲心,你再到六道轮回去救度众生。我们问说,那菩萨你到六道去救众生,你受不受苦?菩萨说,他不受苦。为什么?因为他苦乐的结已经断掉,就是他的烦恼已经断了,他无明已经断了,他怎么还会有苦乐的感觉呢?苦乐的觉受呢?迷的时候才会有苦,才会有苦乐忧喜舍,悟的时候没有苦乐忧喜舍。

再来,因果律是事物生灭变化的法则,《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什么意思?因未得果之前,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叫做“已作不失”。反过来说,不作一定的业因,也就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叫“未作不得”,你不作就不会有这种结果。你作了那个因,如果果报还没有呈现以前,因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可怕就是可怕在这里。所以为什么安世高大师他要两次还命债?就这道理,他因果“已作不失”啊。他过去生误杀人家两次,他到中国来也是被人家误杀两次啊。因此,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实相。

再来,因果的道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管我们相不相信,因果是绝对存在,它就像空气一样,自然,法尔如是,它无时无处不在公平执行有情世间的善恶的赏罚。凡是你做坏事一定有苦报,你做好事一定有乐报。

再来,《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一个人可以不怕鬼神,不怕生死,但是不能不怕业报,不能不怕因果(不畏因果)。

所以因果,应该有下列正确的认识,有四点。第一点,因果通三世。第二是因果非宿命论。第三,凡事各有因果。第四,果报自作自受,因果的四个认识。

第一,因果通三世。《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业报,如影随形,造了善恶业因,不管时间久暂,只要因缘成熟,必定要受果报。因此,因果报应在时间上,有现报、生报跟后报之分。

佛教的三世因果论,乃是“惑、业、苦”,迷惑、造业、受苦,三者相续循环的因果关系,也就是由“惑”起“业”,因“业”感“苦”,因“苦”复起“惑”,于是三世流转,循环不已。

第二,因果非宿命论。〈因果十来偈〉说,“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哑(yīn yǎ)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人的一生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丑陋,都是受过去生所造善恶业影响的结果,并不是他人在操纵的。你今生庄严还是丑陋,你今生富贵或是贫贱,没有人在主宰,是你自己主宰的,不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因果观是肯定什么?你只要努力、上进,学袁了凡,乐观进取,改变命运,你就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因果不是宿命论。所以我们才引用〈因果十来偈〉说,端正是忍辱中来。忍辱是因,端正是果,所以它不是宿命。悭贪是因,贫穷是果,它不是宿命的。很明显的,因果不是宿命论。

第三,凡事各有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植物是如此,植物以外的任何现象也莫不如此,就是凡事都有因缘,凡事都各有因果。

第四,果报是自作自受,不作不受。《地藏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这是最清楚的地藏菩萨的教诲,自作自受。所以净空法师讲的因果五大原则,我们在讲座里面不断的提醒大家,也跟各位报告过了,因果不同时、因果通三世、因小果大、善恶不能相抵、因果不空。最后《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那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报告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明因果之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能讲多少算多少。印祖在《印光大师文钞》对因果教育非常重视,所占的篇幅非常的多。

第一点,印光大师说,“宋儒谓:佛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为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据,实无其事。断以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cuò)斫(zhuó)舂(chōng)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谁受生。”

就是儒家,尤其是宋代儒家,他们这种断灭见,否定因果之见,也可以讲说是邪见,邪知邪见,他不相信三世因果。宋儒说,佛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那是骗愚夫愚妇去信他们佛教的一种说法,根本没有这个事情。宋朝儒家说,人都死掉了,身体都烧掉了,腐化掉了,躯壳都没有了,那神识也飘散了,哪还有谁去被人家砍,谁被人家刀斧劈砍,谁被那个鬼差舂磨。既然没有身体,神识也散掉了,谁去受生?谁去受折磨?问题是,那灵魂到哪去了?神识到哪去?如果说没有灵魂,没有神识,你这个儒家是从哪里来的?你那个学问才高八斗,从哪里来的?你为什么比别人多那么多的引经据典,能说善道,下笔成章,你怎么来的?同样都跟你一起一样是邻居,那为什么你是下笔成章,邻居就不是下笔成章呢?你这个宋朝儒者,怎么不会这样去想呢?

再来,“在彼断其必无因果,而《春秋传》《史》《汉》中,每有冤杀者作祟(suì),蒙恩者报德,种种事实,悉是前贤为佛教预为骗人之据乎。既无因果,无有后世。则尧桀(jié)同归于尽,谁肯孳(zī)孳修持,以求身后之虚名乎。以实我已无,虚名何用。由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

印光大师说,宋儒说没有因果,那《春秋传》跟《史》《汉》中,也有很多被冤杀者来报仇的、来作祟的,蒙恩者来报恩、来报德的。这个我们在讲《感应篇汇编》的时候,我们有讲过。然后在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前面的时候,我们也有讲过啊。种种这些事实,各位如果去看《二十五史》,里面就有了。或者末学现在即将出版的,老法师叫我出版的《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里面都有。《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这套书我即将出版了。

有国内大陆的莲友写信来,说,黄警官,你不是在讲座里面有提到说,你那个《感应篇汇编解演义》,怎么还没有出版呢?真的很抱歉,我还没有出版,还在校稿中。一定会出版,我是一校再校。我不敢讲说立功、立德、立言,但是既然要提供给十方的修行的大德、菩萨,当然我必须要慎重,所以现在还在校稿中。一定会出版,出版再告诉大家。就是《感应篇汇编解演义》,也就是我讲了五年的《感应篇汇编》,二百六十六集,它的等于经典版。

这一段里面印光大师说,在《春秋传》跟《史》《汉》中,有很多“冤杀者作祟,蒙恩者报德”,那这些事实难道都是前贤为了佛教来骗人的吗?既然没有因果,也没有后世,那尧跟桀,那尧他是圣贤,那桀是不肖子,那尧桀都是一样的,都同归于尽啊,那这样的话,谁肯去修善修德呢?谁又何必去孳孳修持呢?难道只是为了身后,死掉以后,那个万世的虚名吗?那尧只为那个虚名吗?既然我都已经没有了,你儒家讲说连我都没有了,躯壳也没有了,那神识也没有了,那要那个虚名干什么?“虚名何用”。那如果照你这样讲的话,那善也不用劝导,那恶也没有什么惩罚,善也没有什么奖励,那恶也没有什么惩罚,那这个世间公平吗?那奉公守法跟违法乱纪的,都是一样平起平坐,这公平吗?这是第一点,宋儒否定因果。

第二,“《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是知智慧德相,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有妄想执著,离妄想执著,则生佛迥(jiǒng)异,即修德也。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而了无所失。了此,则愚者可贤,贤者可愚,寿者可夭,夭者可寿。富贵贫贱,及与子孙之蕃衍(fán yǎn)灭绝,一一皆可自作主宰。则有凭据者亦可无凭据,无凭据者亦可有凭据。”

这一段印祖说,《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果的时候,他开示的法语,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从这一段里面,佛陀的开示,我们知道智慧德相,乃是众生跟佛都一样平等,本自具足的,“生佛所同”,就是都是本自具足的,那就是我们本有的性德,众生有,佛也有,性德是本具。但是不透过修行,它性德不能彰显。如果你有妄想执著,那当然就变成,佛变众生,智慧变成烦恼。如果你离开妄想、执著,那你就众生成佛。所以有妄想执著,跟离开妄想执著,它是不同的境界、不同的果报、不同的命运,一个是成佛,一个是沦为六道众生,所以“生佛迥异”,果报完全不一样,那这是修德。

你是怎么修这个德?会修不会修?顺修还是逆修?“修德有顺有逆”,你顺着性德去修,也就是你依据大善知识、佛陀的教诲、古圣先贤、高僧大德的教诲去修,你顺性而修,你越修越近。越靠近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你修到究竟极处,彻证我们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证得真空妙有,证入不二法门,证得大般涅槃,证而无证,无证而证,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空有不二,“了无所得”,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那叫无住大涅槃,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这个叫“顺性而修”。

那如果你逆性而修呢?你攀缘五欲六尘,你攀缘贪瞋痴慢疑,财色名食睡,自私自利,名闻利养,逆性而修,你违背本性,违背我们的觉性,那越修越远,修到三恶道去,一世不如一世,修到后来,堕落到,“永堕恶道”。到三恶道去,就是你“堕落恶道”,本性没有任何损失,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受报的是你的业识,你的业报,是你所造无边的罪业,对于你的自性,不增不减。

你明白这个道理,愚笨的人可以成为圣贤,因为他可以转迷为悟、转愚为贤,他觉悟了嘛,“贤者可愚”。如果你逆性而修,纵使你这一辈子你很聪明,很有智慧,可是你不顺性而修,你是逆性而修,你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你纵使前世福报很好,有一点智慧,“贤者”,你也会变成愚昧,“可愚”,“贤者可愚”。你纵使这一世长寿,你是无恶不作,杀盗淫妄,你最后还是变成短命多病,还是“寿者可夭”。如果你顺性而修,你纵使这一世短命,你可以学袁了凡,本来五十三岁的寿命,改变命运到七十四岁,延寿二十一年,“夭者可寿”。“富贵贫贱,及与子孙的蕃衍”,你子孙要兴盛,要灭绝,自己都可以作了主宰。所以有凭据者也可无凭据,纵使你有那个福报,你不好好去修行,你有凭据也等于没有凭据。“无凭据”,你好像无立锥之地,好像没有任何依靠,可是你改变于你的心。因为今天我们时间的关系,后面其实还很精彩,我们如果下次可能的话,我们再下次再补充。其实印祖这一块因果开示,是非常的深入的。无凭据者也可以有凭据,你几乎是不可能改变命运的,就是“无凭据”嘛,到最后改变命运,成圣成贤,往生净土,立地成佛。莹珂法师就是这样,他几乎是堕地狱,“无凭据”啊,他最后往生净土,而变成“有凭据”了。锅漏匠本来是苦一辈子,是穷光蛋一个,一个不认识字的人,他“无凭据”,最后“有凭据”,站了三天三夜,往生极乐世界,“无凭据者亦可有凭据”。

好,今天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继续再跟各位报告下去。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5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