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8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8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20年01月04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四十七,“造河船以济人渡”。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二百三十九页,我们看经文:

“造河船以济人渡”

“(发明)临流踯躅。叹隔河千里之难。忽然载而渡之。是所谓绝处逢生也。予人以绝处逢生。其人亦必绝处逢生矣。”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踯躅”,“踯躅”就是徘徊不前的样子。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面临滔滔江河,徘徊不前,感叹隔河千里的困难。忽然有船使他能渡河而去,真是绝处逢生了。使别人绝处逢生,他自己也一定会绝处逢生。这个就是我们放生常讲的,放生的目的是怎么样?培养慈悲心。你今天放一条鱼、一只牛、一只羊,它们的生命,改天就有人会放你一条生命,你在紧要危险关头,就会遇到贵人来相救。

等一下我们就会来探讨第四十七句的经文,“造河船以济人渡”。从字面上解释好像是说,你提供一艘船,你打造一艘船,让人家可以渡河,这个是事相上的修福,尤其是在河边靠摆渡为业的人。我想这个在国内大陆很多,长江、黄河、淮河,很多这些河流,一定有靠摆渡、渡船为业的。我们台湾也有,坐一趟船收费多少钱。譬如说,我们从台北坐渡轮到淡水,那坐一趟船,要买船票。这叫做“造河船以济人渡”,“济”就是帮助,救济,帮助人家渡过这个河流。但是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河船”就是什么?菩萨的六度万行,“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各位在读《三时系念》,都会读到这句法语。“若人登彼岸”,你想此岸到彼岸,“极乐有归舟”,你想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一定要必须靠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四十八大愿,来渡过这什么?这个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的生死流,分段生死。那“河船”就是阿弥陀佛大愿船。等一下我们就会一一来探讨,这一句经文非常有意义。如果你从事相上解释,你就不能够跟自性相应,不能跟弥陀相应,那就不能够圆融无碍,事理圆融。

那我们再看第二段经文:

“从江河中渡人。其功固大。从生死中渡人。其功尤大。从江河中渡人者。恩在一时。从生死中渡人者。恩在世世。”

这就是刚才我讲的那个意思,“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我们从这个字面上解释,这一句经文其实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先把它白话解,然后再来探讨这一段经文,非常有深意。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从江河中渡人,功德当然很大;从生死苦海中渡人,功德就更大了。从江河中渡人,恩惠只在一时;从生死海中渡人,恩惠就延及世世代代。

我们来探讨这一段经文里面讲的,“从生死中渡人,其功尤大。从江河中渡人者,恩在一时。从生死中渡人者,恩在世世”。那就要探讨一个问题了,可以每一个人都去救人吗?我们就来探讨,如何从生死中渡人?这大哉问啊,这个里面有深意啊,这有学问的,“从生死中渡人”,这是菩萨的渡人舟,菩萨度人的菩萨行,那凡夫可以度人吗?我们今天就以《净土十疑论》,隋朝天台智者大师他的《净土十疑论》的第一疑,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当时我在准备这个“造河船以济人渡”的时候,我就在思维,我怎么把这一段讲好。后来我就想说,一定要从这个第二段切入,“从江河中渡人,其功固大。从生死中渡人,其功尤大”。

我们先介绍《净土十疑论》。《净土十疑论》是我们净土宗很重要的一部经典。汉传佛教传统上认为这本《净土十疑论》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所作的。智者大师,人称东方小释迦,他又叫智顗法师,因为他是在天台山,所以叫做天台智者大师。他作的五重玄义,判佛陀一代时教,五时说法,哪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果,定中二十一天说《华严经》。后来,二乘以下统统如聋如哑,听不懂,法身大士才能契入。佛陀本来说要入大涅槃,大梵天王祈求佛陀住世,所以佛陀就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说阿含时,讲因果报应,苦集灭道,十二因缘,讲了多久?讲了十二年。再来讲方等时,讲八年。这样就二十年了,打下人天的基础。再来讲般若会上,讲二十二年。佛陀说法总共才讲四十九年,般若会上讲二十二年,几乎占一半,你看智慧多重要。般若会上讲二十二年,二十年再加二十二,四十二。剩下最后八年,讲《法华》。《法华》就是成佛的《法华》。最后用一日一夜,讲《大般涅槃经》。

这样佛陀一代时教,这五时八教,化法四教、化仪四教,藏、通、别、圆,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那这个地方,我们就不探讨这个佛学入门这个问题,我们要探讨《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唐朝的时候,这本书以《阿弥陀经决十疑》为书名,由最澄传入日本。当然这一本《净土十疑论》有很多探讨,尤其是日本的学者很喜欢作学术研究。日本的佛教学者,对佛教、对佛经其实是有贡献,但是他们偏向在学术研究,他们比较不着重在修行。当然净土宗传到日本,日本人尊称善导大师是他们的净宗初祖。所以在日本研讨《净土十疑论》到底是不是智者大师作的,这个我们撇开不谈。它是由最澄传入日本,在天宝年间已经开始流传了。但浙江台州,《台州录》中没有写出作者,延历寺玄日的《天台宗章疏》中,称此书作者为荆溪湛然,就是湛然法师。根据本书后序,本书在宋朝时由天台宗明智中立传给陈瓘

我们介绍一下陈瓘。陈瓘是在公元一○五七到一一二四年,他号了翁。他是一个读书人,他是宋朝的探花,宋朝元丰二年的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温州通判。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他对《易经》非常的精通。这本《净土十疑论》,当时是由天台宗明智中立法师传给陈瓘,这样算是个居士。因此此书为天台智者所作的传说,可能是在宋朝后才出现的。我们佛教界都公认《净土十疑论》是天台智者大师的著作。不管怎么样,这《净土十疑论》非常的重要。

我们首先来谈一下《净土十疑论》这里面有一段:“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世亲报云”,注意,我们以前讲另外一段的时候,有人讲说,无著先往生,那这个地方是讲世亲菩萨第二个往生,在此地我们补充说明一下,“‘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我先把这一段先解释成白话,这样各位才会了解。那我们再来解释,为什么说,他去一下下就三年了?《净土十疑论》里面有提到说,“又闻西国”,“西国”就是古印度,天竺国,里面有传说,有三位菩萨,一名无著菩萨,二名世亲菩萨,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他们三位菩萨同时说,我们都要生到兜率,见到弥勒菩萨。若谁先往生,见到弥勒菩萨,一定要回来相报。那师子觉先往生,他一去数年没有回来。后来世亲菩萨也往生了,他在临终的时候,无著菩萨特别叮咛他说,你见到弥勒菩萨,赶快回来相报。世亲菩萨离开人间三年都没有回来回报。因为到世亲菩萨往生后,三年才回来回报,人间已经三年了。无著菩萨就问说,你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呢?人间已经三年了。世亲菩萨回报说,我到弥勒内院,听弥勒菩萨讲“一坐说法”,“一坐说法”就是讲一堂课。“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我听完课,就马上回来。因为那个地方,“彼天日长”啊,在兜率内院才听一堂课,这边已经三年了。这个我等一下补充说明,为什么会这样。

然后又问,他说,那师子觉现在在哪里呢?世亲菩萨说,师子觉祂在兜率外院。因为兜率天它有分内院跟外院,它外院是一般的天人,就是天界的天人,那兜率内院是法身大士往生的地方,它是弥勒菩萨的净土,那不一样啊,内外院层次差很多,弥勒内院是要破根本无明的法身大士,兜率外院,只要持五戒十善上品,就可以去了,那不一样。祂说,师子觉啊,祂在享受天乐,祂五欲自娱,那边的天女非常漂亮,在那边跟天女玩得不亦乐乎。我们俗话说,乐不思蜀。师子觉菩萨从来没有见到弥勒了,进到兜率外院,从来没见到弥勒。为什么祂见不到弥勒?因为祂进不了兜率内院。这诸小菩萨生到那个地方,都还著五欲之乐,何况是凡夫呢?所以,一定要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得到念不退。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就不会再起心动念了,就不退转菩萨了。所以不求生兜率天。

那我们讲一下说,为什么世亲菩萨说,祂只听一坐说法,人间已经三年了?我们补充说明一下。

我们知道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四天王天,你只要布施,不犯杀戒,孝顺父母,死后都可以到四天王天居住。而且寿命终了,还可以降生到人界来。四天王天的一天,人间五十年,那边过一天,人间已经五十岁了,五十年了,你活一百岁,你人间活一百岁,四天王天才过两天而已。四天王天的寿命有五百岁,合人间九百万年。祂们淫跟食、睡跟人间一样。但是祂们天人有大光明,心常欢喜,没有不如意的事情。这是四天王天。

那忉利天呢?忉利天的天王叫帝释。祂的一天,人间一百年,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天岁,合人间三千六百万年,这么长,三千六百万年,行淫同人间,衣食随念而来。

那须焰摩天呢?须焰摩天,它是以莲花开合来分昼夜,祂一天合人间是二百年,等于忉利天的两倍,合人间二百年。你譬如说,你到人间来两次了,来轮回两次,每一次都活一百岁,你来两次,夜摩天才过一天而已。它红色莲花开的时候是白天,白色莲花开的时候是晚上,在这里,日月光芒已经照不到了。这个天的寿命是二千天岁,合人间一点四六亿年。

那下来就谈兜率天了。兜率陀天它的意思,兜率陀的意思就是知足,凡是能够知足,没有口过,存心孝悌的,再加上做慈善工作,福德具足,死后就可以到兜率天了。它一天合人间四百年,它分内外院,内院弥勒净土,外院天人所居。此天寿命四千天岁,合人间五点七亿年。

好,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净土十疑论》的第一疑,我们先看经文。“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首先提这个问题,我来翻译一下这一段的白话解释。他说,诸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以救度众生为志业的,他们只愿生在三界,在五浊恶世的三恶道里救拔痛苦的众生,怎么会求生净土呢?因为这个世间都必须要靠佛菩萨来救度的,他们怎么会求生净土呢?独善其身呢?如果这么做的话,岂不是舍离众生吗?而失掉了大慈悲心吗?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岂不是障碍了修菩提道吗?就提问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探讨这个《净土十疑论》的第一疑,就是因为这里面讲到说,“从生死中渡人,其功尤大”,那你不懂这个,怎么从生死中去渡人?你不了解这个《净土十疑论》的第一疑,你就没有办法去体会这一句经文,“从生死中渡人,其功尤大”的意思,是在讲什么。

好,这是问题,刚才我们已经把它白话解了。那怎么答,怎么答复刚才这个问题呢?“答”,“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这一段的白话解我们来解释一下白话是:答,菩萨有两种,一种是久远劫来一直在修菩萨道,也就是我们讲的实教菩萨,法身大士,而且早已证得无生法忍。谁有办法证无生法忍?你只要破一品根本无明,分证一分法身,就是证得无生法忍,就是分证佛就有了,也就是他不起心不动念了,念不退了。这种菩萨可以来度人,也就是你所指责的那一种菩萨。一种,“二者”就是另外一种,“二者”,是尚未证得无生忍的及刚开始发菩提心的凡夫。这类的凡夫菩萨要经常不离佛的身边,就是你已经发心了,可是你还没有破根本无明,你已经发心了,你要常不离佛的身边,等无生忍的力量成就以后,你才能够入三界,在五浊恶世中拯救苦难的众生。这是答前面那个问题。

再来,《净土十疑论》第一疑又提了,“故《大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途,焉能救众生?”

这一段太有意思了。我们来解释这一段《大智度论》的白话解释。所以《大智度论》说,被贪瞋痴绑得无法动弹的凡夫,就算你有很大的慈悲心,你想要在五浊恶世救度苦难的众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为什么?你被众生度走了。所以老和尚说,你要去度人家,打麻将,首先你要怎么样?你要刚才讲无生法忍,你不起贪瞋痴,你贪瞋痴都断了,输,你也不起心动念,赢,你也不起心动念,那你可以陪他打麻将。如果你做不到这个功夫,你说你要去度人,我跟你讲,你下去打麻将,你一定起心动念的,你被他度走了,你不是菩萨。

所以被贪瞋痴绑得无法动弹的凡夫,就算你有很大的慈悲心,你想要在五浊恶世中救度苦难的众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为什么?因为五浊恶世烦恼力量太强了。像现在一样,手机、电脑、影片、电影,五光十色,一切的奢华,享受五欲六尘,你要什么有什么,只要你有钱,什么都可以,烦恼、诱惑这么大,力量这么强,你根本没有抵挡的力量,你根本没有定功可以抵挡这些诱惑。财、色、名、食、睡,就像阎王的钓钩,你一定都上钩的,它就是鱼饵,贪著五欲,就是地狱五条根。如果你没有忍力的话,你心就会随境界转。被声光色相一缠缚了之后,自己就先堕落三恶道去了。你碰到美色,你碰到美食,你就被这五光十色把你绑住了,你根本没有办法解脱,自己沉沦堕落,你就到三恶道去报到了。你就先堕落三恶道,你还有什么能力救众生呢?这是《大智度论》里面讲的。这一段非常有意思,各位好好省思一下。

再来,“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途,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这一段更有意思了,我们来白话解释。它说,就算你不堕恶道,你生在人道好了,你到人间来,佛法也是很难再听闻了,为什么?富贵学道难,人有隔阴之谜。又或许因为你过去生有修过布施、持戒,有福报,你到这个人间来当上国王、大臣,做上大企业家,大富大贵,得到功名富贵,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像现在,你当个大企业家,出门就是宾士车、劳斯莱斯,你还有自己私人的喷射机、直升机,你家里住别墅,还有私人的电影院,每天都是跟三朋好友,喝最好的洋酒,吃最好的美食,请问一下,你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吗?你不想去了,太享受了。这个人间不就是这样吗?你得到这个功名富贵,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纵然遇到善知识,你也不肯相信了。纵使前面是一个大和尚来跟你开示,你也不相信了。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因为贪欲而沉迷在放逸的享受里面,美酒、美食跟美女。你喝的洋酒,吃最好的什么神户牛排,旁边坐个国色天香的美女,旁边侍从、美女如云,请问一下,像人间国王一样,你还要修行吗?就是这个意思呀。

贪欲而沉迷在放逸的享受里面,于是就造了许多罪业。因为造这些罪业,结果造了这么多杀业,造了这么多淫业,如果你犯了邪淫的话,又堕胎,堕了这么多胎,杀生害命,你就堕落到三恶道去了,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才从地狱里面出来。就像唐太宗一样,唐太宗护持玄奘大师,功德大不大?可是他造杀业,他一直关在地狱里面,关了一千多年,要不是老和尚帮他推动《群书治要》,他出不来。他是因为师父上人推动《群书治要》,他才从地狱出来,一千多年。就是这个意思,结果堕落到三恶道去了,经过无量劫时间之后,才从地狱里面出来。这个时候投胎人间,是怎么样?因为福报享尽了,得贫贱之身。你不能再当国王了,你也不能再当首富了,大富人家了,贫贱之身啊。若是又没有遭逢善知识的话,你又没有办法遇到你前世的善知识,那可能因为你是贫贱之身,又会去造业,可能你出去干偷窃,你又会去干杀盗淫妄,又可能因为造罪,而又堕落地狱去了。像这样轮回不已一直到今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这种能力不足的发大心的修行法,叫难行道,这是很难成就的。这是《净土十疑论》第一疑里面的一段。

再下面的这一段更有意思了。“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这句话更简单,这白话解释,《维摩经》说,自己生病了,都救不了自己,还能够去救其他的病人吗?你自己烦恼这么重,你还要去救人,你满身都是习气,你还要去度人,一盲导众盲,相牵入火坑。

再来,“又《大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智者大师太慈悲了,他告诉你怎么救人。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释。《大智度论》又说,《大智度论》是谁作的?你知道,龙树菩萨,我们讲过了。《大智度论》又说了,譬如有两个人,亲属都掉到水里面去了。有一个人情急之下,他立刻纵身跳下去要去救人,可是因为他不会游泳,也不会用其他的方法,出水的方法,他也不懂怎么样可以离开那个水面,因此他跟亲属一起都淹死了。他要去救人,结果他自己也堕落了。另外一个人就晓得说,喔,不是,应该先去找船。这个船是什么?自己要先解脱,自己要有功德力,你要找阿弥陀佛的大愿船,然后你再乘阿弥陀佛大愿船,你先去极乐世界,再回来救他,乘阿弥陀佛大愿船来救溺,来救济这个溺水的亲属。你没有去极乐世界,你也超度不了你的父母啦、你的亲朋好友啦。你只要去极乐世界,你倒驾慈航,你就有办法度他,那时候功德力完全不一样。

就像净空法师一样,净空法师开悟了,他在香港跟他母亲久别相逢,他非常想念他母亲,他母亲也非常想念净空老法师,可是净空法师已经是当代成就的净宗大德。他母亲来的时候,跟净空法师说,我想吃鱼。她住在佛寺里面。你看老和尚多慈悲、多孝顺,他就叫侍者说,好,去买鱼给我妈妈吃。吃到他妈妈离开那天,跟净空法师说,我不吃鱼了,我开始要吃素了。怎么回事呀?净空法师的功德力感化了他的母亲。孝道是性德,他母亲觉悟了,要跟净空法师学习,要出离三界六道轮回,所以吃素了。

这样你懂吗?如果你没有功德力,你是度不了你的亲人的。为什么?因为你是个烦恼业重凡夫。所以你要先乘船去救接溺水的亲属,结果两人都安然无恙。刚发菩提心的菩萨也是一样,忍力没有成就以前,是没有能力去救度众生的。因此常要亲近佛,证得无生法忍以后,才能去救度众生,好比是找到船的那一个人一样。船是什么意思?你要能够自度才能度人,你本身你的功德力就是一艘法船。你最起码你要怎么样?你要降伏你的见思惑,你要伏住你的烦恼,你自己有本事带业往生。

再看下面这一段。“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释。《大智度论》又说,譬如婴儿不能离开母亲。母亲是谁?母亲就是佛,婴儿是谁?我们啊,我们凡夫叫婴儿,阿弥陀佛就是母亲。婴儿不能离开佛,不能离开母亲,就像小鸡不能离开母鸡一样,如果离开母亲,或是掉到坑洞或是水井里面,婴儿就会因为没有乳饮而死亡,你没有法乳,你没有阿弥陀佛的这个法乳灌溉。又如翅膀未长成的小鸟,只能依靠在树枝的周围,它还不能飞,不能离开远去,它没有翅膀,它一飞出去就掉下去就死掉了。等到羽翼成就以后,它羽毛长出来以后,它才可以飞,这样能够一飞冲天,自由自在翱翔,毫无障碍。你要六度万行,你要能够破见思惑、尘沙惑,再破根本无明,你就可以去生死苦海度人了。

再来下面这一段经文。“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我们看这段的白话解释。而我们凡夫毫无一点力量,只能专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便修成念佛三昧。由于信愿行三业具备,临命终时收摄身心一心念佛,能够往生是一定的。到了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之后,见到阿弥陀佛,然后证成无生法忍。到那时候再到三界来,坐无生法忍的大愿船,来救济苦恼众生,那时候就有任意自在的能力了,可以广泛的大作佛事了。

最后,《净土十疑论》第一疑的最后一段,更精彩了。“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

这就是指地藏菩萨跟观音菩萨。这一段的白话解释怎么说呢?因此《大智度论》说,修行者在地狱里面,其实是游戏,他怎么样?他神通自在的菩萨,因为他证得无生法忍,具备游戏神通的能力,可以自在出入生死国,到地狱里面去教化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

最后一段。“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这个白话解释怎么说呢?因此之故,要求生净土,愿大家认识清楚求生净土的真正意思。所以《十住婆沙论》把求生净土称为易行道,也就是容易修成之道。

《净土十疑论》非常精彩,我只提第一疑而已,就这么精彩了。所以我接受上海念佛堂的邀请,要叫我讲《无量寿经》,我业障非常的重,我也没有开悟,加上我们摄影菩萨师兄一直要求我来讲《无量寿经》,我实在没那个胆量,但是因缘已经来了,我就跟老和尚报告,祈求老和尚慈悲加持,阿弥陀佛加持。所以我会在明年二○二一年习讲《无量寿经》浅说。其实我在孝廉讲堂已经开始讲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的白话解,《无量寿经讲记》,已经快讲完了,讲到《无量寿经》第四十一品〈惑尽见佛〉。那我就是要在讲《无量寿经》浅说的时候,我要把《净土十疑论》也要带进去,因为它太精彩了。

今天我就是因为讲到这一段有感而发,“从生死中渡人,其功尤大”。其实整段都很有意思,“从江河中渡人,其功固大”,这是修福,“从生死中渡人,其功尤大”,这是菩萨的作为,这是要有定慧等持的功夫。“从江河中渡人者,恩在一时”,这只是一生的福报而已,“从江河中渡人”,你只是做一种事相上的修福而已。“从生死中渡人”,你让一个人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那不得了啊,你不是经师,你是人师,人天师,那“恩在生生世世”。就像老和尚的恩师李炳南老居士一样,章嘉大师一样,方东美教授一样,就是“恩在生生世世”,老和尚今天会这么大的成就,就靠这三位恩师。为什么?因为他们把老和尚“从生死中渡人”。所以我今天是看到这一段,我感触非常的深,所以我特地的引用《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的智慧来跟各位分享,希望各位了解怎么去度人,一定要自觉,然后再去觉他,最后觉行圆满。

好,我们再看第三段:

“一切凡夫。皆在生死轮回之此岸。唯有六种大功行。可渡之而到于彼岸。彼岸者。诸佛菩萨超出三界之岸也。六种大功行。即六波罗蜜也。所谓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恶业。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也。”

这段也有很深的意思在里面。总之,我在讲这个《安士全书》《阴骘文》,学人其实也是自利利他,我也是希望说,从这里面去领悟到,所谓老和尚讲的,我们读经、听经要随文入观。什么叫随文入观?你要能够起观照,能够跟自性般若相应,那这样就是从体起用,摄用归体,那这样你可以,你这段经文你就可以契会,甚至契入。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波罗蜜”,《大论》:“又云阿罗蜜,秦言”,“秦言”就是我们华语,“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释波罗蜜。”天台禅门云:“一者诸经论中,多翻到彼岸”,波罗蜜意思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其实什么叫到彼岸?什么叫此岸?我跟各位报告,你现在很执著、很烦恼,你很痛苦,这个就是此岸,但是你过不了,你很痛苦,你转不了,你到哪都很痛苦,你睡觉也痛苦,吃饭也痛苦,你坐立难安,度日如年,这叫此岸。彼岸呢?解脱,烦恼放下来,执著放下来,到彼岸,这自在了。

所以“一者诸经论中,多翻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为中流”,就生死是这一岸,涅槃就是圆寂,是彼岸,那中间是烦恼,叫中流,中间的河流。“菩萨以无相智慧”,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不是讲吗?“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我在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很高兴,为什么?因为在蕅益大师的《破空论》里面说,“以无所住法,住般若中”,就是你以无所住法,住在般若里面,就离一切相,行一切善。所以黄念祖老居士说,《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菩萨以无相智慧,乘禅定舟航,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故知约理定以明波罗蜜”。这意思就是说,此岸就是生死,彼岸就是涅槃解脱,烦恼就是中间的河流。那菩萨他是以无相的智慧,他乘什么船过这个烦恼中流?他用禅定作这艘船,然后从这个生死此岸,到达那个解脱的彼岸,这样叫做波罗蜜,所以约理定以明(说明)波罗蜜。

“二者《大论》别翻事究竟”,那《大论》另外一个解释就是说,波罗蜜就是“事究竟”,“即是菩萨大悲,为众生遍修一切事行满足故”,这是第二个解释。第一个解释就是说,天台禅门里面解释说,波罗蜜就是以无相智慧,乘禅定舟航,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第二个《大论》的解释,就是说“事究竟”,就是事情到究竟圆满了,那是菩萨的大悲,做一切事情都达到圆满的地步了,这个叫做波罗蜜,也是第二种解释。

三者“《瑞应经》翻度无极,通论事理,悉有幽远之义。合而言之,故云度无极,此约事理行满,说波罗蜜。”那第三种解释是《瑞应经》,它翻成“度无极”。“无极”就是什么?就是绝待的境界,到达绝待的境界了。他事理圆融了,“通论事理”了,“悉有幽远之义”。“合而言之”,合起来说叫“度无极”。所以第三种解释叫“度无极”。这个是“约事理行满”,事圆满,就是我们讲说,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理事行满,说波罗蜜。

这是我们解释这个波罗蜜的意思。

然后看这段的白话解:

一切凡夫俗子,都在生死轮回的此岸,只有六种大功行,才能渡到彼岸。彼岸就是诸佛菩萨出三界之岸。六种大功行就是六波罗蜜,所谓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恶业,也有说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那么这一段刚才我有提过说,“一切凡夫,皆在生死轮回之此岸。唯有六种大功行,可渡之而到于彼岸”,我们来探讨这段问题,就是“造河船以济人渡”,是救生命,那救人慧命功德无量,可以救人到达彼岸,离开生死轮回,我们来听老法师开示,怎么个渡彼岸。

第一点,我们的智慧,在佛法里头,叫法身慧命。人有两条命,一个是身命,一个是慧命。身命得自于父母。你的身命是父母给你生下来的,所以你没有父母,你不能到人间来,这是你现在这个身命。慧命得自于老师,你没有老师启蒙,你没有办法得到今天的智慧、聪明、学问,你必须要老师来教你。所以对父母我们要尽孝,对老师我们要尊敬,所以孝是根,敬是本。这是第一点。

第二,《地藏经》上讲,人死了之后,绝大多数不出四十九天又轮回去了,所以身命在佛法里并不重视。佛法重视的是慧命。慧命就是我们的法身,慧命就是我们的无量光、无量寿,慧命是没有生死的,但是身命是有分段生死的。所以佛法重视的是慧命,为什么?身命得来容易。你只要做五戒十善,你死掉以后,你四十九天之内再来轮回,不是困难。可是你来了,五十岁、八十岁,又死掉了,又去轮回了。所以身命得来很容易,不困难,慧命那个机会就太难得了。要开智慧很不容易,久修百千劫,悟在刹那间,佛陀说,要见到法身慧命,修行要多久?要三大阿僧祇劫。所以救人慧命,功德无量无边。所以为什么说,度一个人往生极乐世界,那个功德大得不得了,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去救一个人去作佛。这是第二点,《地藏经》讲的,到底是身命重要,还是慧命重要?当然是慧命重要。

第三,法身慧命决定重于身命,知道这个事实的人不多。失去法身慧命,众生必定是越迷越深,业就越造越重,果报就是越来越残酷,可见法身慧命是多么重要啊。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海贤老和尚已经去作佛了,他活到一百一十二岁,他作佛去了,老和尚说,他跟六祖大师一样是佛。你今天是贵为当总统好了,或是当国王好了,你总是福报会享尽。你当乾隆皇帝,他当了六十年的皇帝,再加上四年的太上皇,乾隆皇帝还是要死掉,他能再当乾隆皇帝吗?不可能啊,福报用完了。你当一个三军统帅,你当个四星上将,你坐一架飞机,这样掉下来,死掉了,身命结束了,福报用完了。但是法身慧命不一样啊,你去作佛、去作菩萨了。所以法身慧命决定重于身命的。但是问题现在大家是什么?大家都一直贪生怕死,一直要保护身命,可是不想去精进用功,去求法身慧命,他不想往生极乐世界呀。

知道这个事情的人太少,不多啊。所以老和尚说,现在讲经的人太少了,必须要把道理讲出来,众生才有办法离苦得乐。佛陀来到人间做什么?佛陀就是要教人家离苦得乐,知苦乐法。你失去法身慧命,你迷了,越迷越深,老和尚说,本来是佛,迷到后来,迷到地狱去了。众生必定是什么?越迷越深,业就越造越重,最后果报在地狱,果报就越来越残酷。就像秦桧一样,他好不容易修得一世,是雁荡山的山僧,为了功名富贵,害死忠臣岳飞,千年万劫都在地狱受苦啊,本来是一个出家人,就是果报越来越残酷啊。可见法身慧命多么重要啊。

第四,我们修习佛法,法门可不能够选错。所以在七菩提分里面,有个择法觉支,你要选对法门,叫择法觉支。你选错了,害法身慧命。伤害法身慧命的事情,大了!为什么?我们堕落在轮回里面,生生世世无有出期。你没有遇到善知识,你修到旁门左道去了,盲修瞎练,你修到旁门左道去了,修到外道去了,永远都没有开悟的一天,堕落在轮回里面,生生世世无有出期。

第五,释迦牟尼佛是创教的老师,所谓人天眼目,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都靠他。佛为我们介绍净土法门,为我们说《阿弥陀经》,劝导众生了生死、出轮回,这是真正慈悲到极处啊。佛陀为什么要教你到极乐世界?佛陀就是要教你了生死、出轮回,所以介绍净土法门给你,这是易行道,不是难行道。

第六,佛说一切经,说一切法门,都可以说大慈大悲教导众生,唯独这部《阿弥陀经》是彻底的大慈,不请自说,为什么?其他的经,所谓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而这部经是当生成就。所以老法师才称赞《阿弥陀经》是彻底的慈悲。

第七,末法众生,障碍太多,烦恼太多,知见混乱,佛教末法众生,为什么特别推荐净土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管你是上根、中根、下根的,钝根的、利根的,统统可以修净土法门。一切众生只要肯修行,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一个不成就。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就像锅漏匠一样,就像修无法师一样,他们统统成就,作佛去了。

第八,有许多人不肯相信净土法门,这正是经上讲的善根少、福德少,他自己不肯修,那个事小;要是他障碍这个法门,障碍别人的法身慧命,这个罪就不得了了,这是地狱的果报啊。

这一段老和尚的开示,就是这一段里面有提到说,“一切凡夫,皆在生死轮回此岸。唯有六种大功行”,就是六度波罗蜜,“可渡之而到达彼岸”。所有修行都要三大阿僧祇劫,都是难行道,只有念佛法门才是易行道,仰仗佛力,自力跟他力,可以到达极乐的彼岸,你才可以离开生死轮回。

好,我们再看下面,“下附征事一条”:

“志存济溺(懿行录)”

“明杨少师荣。字勉仁。闽之建宁人。世以济渡为业。时遇溪涨。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争取货物。独少师曾祖。与祖。专意救人。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共笑其愚。答曰。我渡值。足以自给。妄取非吾愿也。迨少师父生。家渐裕。忽有道者过曰。汝祖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如言葬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曾祖祖父。皆赠如其官。”

这一段杨少师,杨荣,他曾祖跟祖父救人的故事,在《了凡四训》〈积善之方〉里面有,待会儿我们还会再来详细探讨。我们先解释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少师”,“少师”是古代官名。周朝的时候开始设置,为皇帝辅弼之官,地位仅次于太师。它有太师、太傅、太保,有少师、少傅、少保。从北周以后历代都有设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这个就是,少师就是辅佐太子。所以古代,你注意看,他们很重视教育,这个太师、太傅、太保都在照顾这个小皇帝,太子,或者皇帝的身体,他的智慧等等,他的言行、他的礼教,都有专人在教授他。

再来看,“济渡”,“济渡”就是渡过水面。毛《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

“渡值”,“渡”就是通过江河。“值”就是按物价所付的钱款。就是刚才我们讲,你渡河要给这些渡船的费用,这叫“渡值”。意指是说划船渡人所赚取的钱财。

“迨”,“迨”就是等到。

“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明清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按:杨少师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师。

“曾祖祖父”就是曾祖、祖父及父。“曾祖祖父”就是曾祖、祖父跟父亲。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明朝少师(官名)杨荣,字勉仁,福建建宁人,祖辈从事船渡工作。有一年,遇上溪水暴涨,冲毁民房,被淹在水里的活人和淹死的尸体顺流漂下。其他的船都去争抢水上货物,唯独少师的曾祖和祖父一心一意地救人,没有去取回一点货物。乡里的人都笑他们太愚蠢,他们就回答说,我们驾船的钱已经足够自养了,乱取不义之财,不是我们的愿望。等到少师父亲生下来时,家里已渐渐富裕了。有一天,一个道人路过他家门口说,你们祖辈有阴德,子孙就会显贵了,可把自己的亲人葬到一块好地上。家里的人就按他说的去埋葬,就是今天所说的白兔坟。后来少师出生,年纪很轻就考上了,他地位达到三公(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曾祖和祖父及父都受封相应的官。

那这一段我刚才讲过,《了凡四训》里面也有。我们再来探讨老法师对《了凡四训》的〈积善之方〉的开示。我们先把《了凡四训》原文,〈积善之方〉这一段,我们再念一遍,跟这一段大同小异。我们看《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这一段《了凡四训》的经文跟我们《阴骘文》这一段经文,有一些地方不太一样,但是主要的内容都一样。我们来看这一段老法师的开示,老法师也有讲过《了凡四训》。老法师说,他童年的时候,老和尚说,他住建瓯的时候,曾经去过杨荣的家,也就是杨荣的祖宅还在,老和尚跟他同学到他家去玩。老和尚在那里住过六年。杨荣的房子古色古香,门口有两个石狮子,挂着灯笼,像庙堂一样。明朝的时候,建宁府,就是现在的建瓯市。这里讲的“建宁人”,建宁府就是现在的福建建瓯市。在延平北面,建阳南面,属于闽北,就是福建的北边。距离浙江很近,从建瓯到金华大约三百公里。

“世以济渡为生”。老和尚说,杨荣他家里的先人是靠划船、划渡船来谋生的。大陆以前从前的河川大部分都是用渡船。其实现在也是一样。“久雨溪涨”。建瓯那边有一条河,就是闽江,一直经过南平,从福州出海。这一条河,我到福州去,我是有见到,我有经过那里,是从福州出海。那因为我有去福州,福州有一个阿弥陀佛大饭店,福州那边有莲友请我去。我从厦门再到福州,我有经过这个闽江,从福州出海。雨下多了,河川就泛滥,成为水灾。“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这是讲水灾相当的严重。

“他舟皆捞取货物”。你看,灾难来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有些人看着大水灾来,就是所谓的发灾难财,捞取货物,不救人,捞取货物,就捞东西,趁机会发一笔横财。就像我们说,遇到地震来、水灾来,很多人发灾难财,有些人在抢救生命,积功累德就从这个地方开始看。

“独少师曾祖及祖”。只有杨荣的曾祖父跟祖父,“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你看,他们只知道救人,而不要东西,说不定里面也有皮箱,里面说不定有钱、有黄金、有珍贵的物品,他们不捞。父子俩划个船专门救人,对于漂流的货物,看都不看一眼,只顾救人。这就是祖宗有德啊,这是积阴德啊,善一定有善报,从这个地方看得出来啊。“乡人嗤其愚”。乡人都讥笑他说,你们好笨,可以发财的机会,你们怎么不多捞一笔呢?而去救人呢?笑他们愚痴。

“逮少师父生”。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家渐裕”,他们家庭生活环境就慢慢好转了。各位想一想,划船一天能收入多少钱呢?几文钱?还有坐渡船身上实在是没有带钱,不能不渡。所以渡船,渡钱多半是随意给。老和尚说,意思就是说,有些人他刚好身上没钱,那他想要渡船,那怎么办?那随意给,你能给多少就给多少了。船旁边摆一个小盘子,并没有刻意的规定说,渡船要收多少钱,老和尚说,这是从前福建常见的情形。像这种人都是善人。学生过渡都不要付钱,学生不要拿钱。这就是善因定有善报。“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

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开示这个,为什么他们可以得到这个白兔坟?我们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这个福人是他有智慧、他有福报,他智慧开了,他可以转变他的定数,他创造了变数,他纵使住了一个房子不是很好,但是那个房子,因为他开智慧了,那个房子也变福地,就这个叫福人居福地。就像老和尚他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你们如果去过香港佛陀教育协会,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开门,教学楼开门,就碰到山头。弟子跟老和尚报告说,老和尚,我们这边教学楼大门一打开就是开门见山,风水不好,被挡住。你猜老和尚怎么说?那就教学楼上面挂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就破掉了。为什么?里面住了一个圣人呢,净空老法师,所以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法运昌隆,法缘殊胜,为什么?福人居福地,那就算风水不好,也被他破掉了,为什么?那是有福报的人。那福地福人居是什么意思?他是修来的,他做很多善事,他刚好找到那个风水地理非常好,坐北朝南,而且是有那个方位地理,我们现在讲是什么?龙穴,非常有灵气的地方,子孙都发达,那是因为他有福报,所以才可以选到那个好的地点。

所以老和尚说,风水不是假的,但是没有善,福也得不到。而且风水好坏,一定是按照个人的福德因缘,自自然然的。纵然有人指点,那只是一个增上缘。各位,有些名山古刹,譬如说我们新北的承天禅寺,我告诉各位,那也是风水宝地。你到新北的土城承天禅寺,广钦老和尚那个道场,你去看,那就是风水宝地。你到南投的正觉精舍去看,那也是风水宝地,那怪不得那个地方会出圣人呢,果清律师。各位如果去参学正觉精舍,你从它那个山门往下看,就是风水宝地,为什么?那都有龙天护法在保护那个宝地,在等高人来这边驻锡。所以一般的风水宝地,跟各位报告,都有山神、土地神在保护,没有德的,怎么得都得不到,没有德行的,都得不到。就是老和尚这里讲的,自自然然。纵然有人指点,那只是一个增上缘。你没有福报,没有德行,你说你会碰到那个风水师帮你点那个好的福地吗?不可能,他只是一个增上缘而已。如果没有这个福分指点,你也得不到风水。你得到这个风水,你家都干杀盗淫妄的,你还会发达吗?不可能。不但没有福,祸害反而来了,这是没有福分享受这个福地。所以看到福报来了不要欢喜,为什么?想想自己能不能够消受得了。所以有些人,你叫他住在破房子,他没事;一住在他豪宅,二三天就生病了。为什么?福报不够啊,厚德载物。

所以读了《了凡四训》,真的一点也不错,确实一个普通的凡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不懂这个道理,不晓得改过,不晓得修善,你的命运没有变数,你的命运里面没有变数,只有常数。唯有真正懂得积善改过,那就有变数。所以我常常跟我师姐在互相研讨佛法,我说一个人要消灾延寿,一个人要改造命运,真是要老实、真干、听话,积功累德,彻底改掉自己的毛病习气,你才有办法改变你的业力。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创造变数,你才有资格消灾延寿。不是阎王不慈悲,不是佛菩萨没有保佑你,而是你没有真正去改过,没有真正去积善,什么都没有。就是要去创造变数。真正改造了命运,创造了命运。我们的这一生,看到许多事,儒、佛所讲的道理完全证实了。

后来,“后生少师,弱冠登第”。老和尚说,“弱冠”是二十岁。“冠”是二十岁行冠礼,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叫做弱冠,也就是说他年纪轻,二十一、二十二岁就中进士了,进士及第。这是过去最高的学位,等于现代的博士,拿到博士学位了。

“位至三公”。他以后做官,做到少师。“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也是三公,位置比太师、太傅、太保稍微低一点。以现代的地位相比,大概是国策顾问的地位。也就是皇帝的顾问,皇帝有什么困难的事情都要向他请教,所以地位很高。

“加曾祖,祖,父,如其官”。老和尚特别提到这一点就是说,古时候做官确实是荣宗耀祖,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虽然是一介平民,他现在做到这样的高的官位,皇帝要追封他的祖父、曾祖父,也是跟他的官爵一样。他的曾祖父、祖父,朝廷也封为少师。这是古代的荣宗耀祖。你知道什么原因吗?皇帝要感谢他的曾祖父、祖父、他的父亲,你栽培这么好的子孙,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皇帝在感恩他的祖先。这就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现代人怎么懂这个道理啊。

所以老和尚说,我们今天奖励行善,政府表扬好人好事。实在讲,古时候这种表扬比我们现在表扬有力量,教育的意义更深。作为你的子孙对国家有贡献,国家对他的恩惠可以追加到他的远祖。今天表扬好人好事是你个人而不是尊长,古代追封加到曾祖三代如其官。在我们肉眼看,好像人已经死了多少年了,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不然。这是优良的教育深意,知道自己的成就,也必定是依赖祖宗的积德修善,报在子孙的事实啊。明乎此,你明白这个道理,焉有不肯修善之理,你怎么可能不去修善呢?此事若就佛法中讲六道,帝王的追封,不管他的祖先是在哪一道,荣耀实际上也能得到啊。也就是说,帝王的褒扬,他的祖先不管在哪一道,都得到这一种荣耀。如果他的祖先在鬼道,一切鬼王都还要尊敬他。他是大善人,必定受天帝鬼神的尊敬。所以这种教育的意义,实际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我要再多讲老和尚这一段,也就是要衬托杨荣的祖先,曾祖跟祖父,他们只救人,不捞取财物,这样的积功累德,庇荫了他们的子孙。同样他的祖先,也得到皇帝的追封,这是祖上有德。

好,所以“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世代积德积得厚,杨荣以后就变成世家了。一直到了凡这个时候,他们家里世代都有贤人,既贵且盛。这都是祖宗有德。

好,我们看下面这段按语:

“按。康熙丙子年。六月初一日夜半。崇明县海潮大至。飘去沙镇一十八所。人畜器械。蔽水而下。有人伏于大柴堆上。浮海而来。未及到岸。而岸上居民某。利其柴。渐渐以物钩取。不意柴堆忽散。其人溺死。方至薄暮。取柴者忽发颠狂。自言我一家四口俱死。唯我尚可独生。今汝既害我。我决不汝饶矣。其人即于是夕暴亡。可见志在利人者。己亦未尝不利。志在得财者。财亦终不可得。善士乐得为善。恶人枉自为恶。良不诬也。”

这一段的按语非常有深意,里面有蕴藏因果。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丙子”,为康熙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九六年。

“蔽水而下”,“蔽”就是遮住,遮掩。就是指被海水淹没而冲往下游。

“利”,占、谋利。这里是指因起贪心想占为己有。

“薄暮”就是傍晚。

“不汝饶”,这个意思就“不饶汝”的倒装句。就是我不能饶恕你。

“良不诬”,“良”就是诚然、的确。“诬”就是欺骗。意思就是说实在是真实不虚。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康熙丙子年六月初一夜半时分,崇明县海潮猛涨,冲走沙镇一十八所,人畜器物伴水而来。有一个人伏在一个大柴堆上,被海水冲向岸来。还没到岸时,有一个人想得到这些柴木,就用钩子去取木柴。没有料到钩子一松开,柴堆忽然散开,柴堆上的人就被淹死了。刚到傍晚,取木柴的人忽然发狂,发疯,自言自语的说,我一家四口人,都被淹死了,唯独我还有幸存的希望,今天你既然害了我,我也不会放过你。这个人当晚就暴亡。由此可见,利益别人的人,自己也获得利益。一味贪财的人,财物最终还是不属于自己。好人乐于做好事,终于得到好处,得到善报,恶人费尽心机,获得苦报。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啊。

这一段有一句经文很重要,“可见志在利人者,己亦未尝不利”,你在帮助别人,自己未尝不能得到利益,“志在得财者,财亦终不可得”,如果你目的是要得财物,你命里没有,你还是得不到。这一段为什么呢?就是这个人为什么突然间暴死?他只看到木柴,没有看到上面有一个人趴在上面,他用钩子把那个木柴一拉过来,那个人就溺死了。本来那个人是趴在那堆木柴上面才可以维持他的生命,你把木柴钩过来,他就掉到水里面去,他就溺死了。他马上附在他身体上,他说我一家四口都死了,你害得我也死,我也不饶过你。结果那个人当晚就死掉了。这就在现世报。

这个地方我们就来探讨一个公案跟一个因果道理,是我们台湾忏公老法师的弟子圆因老法师讲出来的故事,非常的精彩,我很喜欢讲这个故事,也就是说,到底是救人重要?还是捞钱重要?救人跟捞钱都在起心动念,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今天的主题,起心动念都是业啊,起心动念皆是业。所以我才跟各位报告说,这一段经文,“造河船以济人渡”,它的蕴含的义理非常的深。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公案,起心动念皆是业,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台湾省彰化县伸港乡的乡民王春秋本人的故事。假如时间不够的话,我们就不能报告老和尚的开示,等下回我们再来报告,我们把这个故事讲完。这个故事里面也有圆因老法师的开示的道理。

我非常尊敬圆因老法师,他就是台中莲子放生团的创始人,圆因老法师他是忏公老法师的徒弟。圆因老法师的弟弟也出家,叫慈因老法师。那么忏公老法师,是台湾南投水里。忏公是,净空法师跟他修行半年。忏公老法师活到九十五岁圆寂。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所有中部大庙小庙差不多都震得非常严重,只有莲因寺的楼梯口震一条裂缝而已。忏公老法师他们的莲因寺的前方就是台湾的浊水溪,后来忏公老法师让圆因老法师在他们后山搭茅蓬修行,忏公很谦卑说,我们后山有高人。就是圆因老法师。

我先介绍圆因老法师,再来讲这个公案比较有意思。圆因老法师,俗姓敖,他生在太湖之滨的江苏省无锡市的望族,他家里是一个望族,很有钱,望族人家,他的祖父跟父亲都是当时的达官显贵,据说是外交官,他的家境十分富裕。曾经留学日本东京大学,专门研究经济。但是中日战争爆发,他毅然以爱国志节,弃学返国,举家迁徙到中国的西南后方,他投身到生产报国的抗战行列。战乱期间,圆因法师逃难到台湾来。他落脚在台北的林森南路并开了一家商行。他刚开始是做生意的,我说过了,他在日本是研究经济的,他是富贵子弟,但是后来他持戒修行,持得非常精严。圆因老法师创办那个莲子放生团,最后就交给道证法师。道证法师后来也圆寂了,道证法师圆寂以后,再交给道证法师她的同参道友,莲子放生团现在还在继续放生。

所以圆因法师当时在台北市的林森南路开一家商行,后来隐居到我们现在台北市的故宫博物院,各位如果有到台北来观光,你们一定会去参观台湾的台北市的故宫博物院,他住在故宫博物院不远的官邸附近,有一个叫芝山岩。芝山岩就是我以前在士林分局当组长的辖区,我常常去那边查勤,它就靠近阳明山,就是我们台北市附近的,阳明山的山脚下,那个地方叫做芝山岩。他来台湾以后十几年,他母亲生病,他兄弟两人在旁边照顾他母亲,竭尽孝心。

在民国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他们两兄弟同时到莲因寺出家,也就是忏公法师给他们剃度。忏公法师剃度的弟子,都有因字辈,譬如说本因法师,也是忏公法师剃度的,鉴因法师,也是忏公剃度的,所以只要中间有因字辈的,都是忏公剃度的。所以他叫做圆因法师。那忏公的佛寺叫做莲因寺。忏公往生的时候,我有去助念,特别留两个位子,一个位子给我。我刚好到南投去诵《地藏经》,我不晓得忏公老和尚往生了。民国七十年,也就是一九八一年,圆因法师有一天跟他的俗家弟弟,叫慈因法师,因为慈因法师看到一只相思鸟往生的故事有一种预感,所以他的弟弟慈因法师先往生,在很多出家人助念之下往生,享年七十岁。圆因法师一生他提倡念佛及放生,对佛教作出极大贡献。他重要著作有《茅蓬札记》《放生问答》,还有《防癌手册》。

我们现在就来介绍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故事。首先我们先讲因果。佛法大海,根本之钥,在明因果。一切善恶根源,起于方寸,转念之间,果报已具。一念善,转危为安;一念恶,折损福报,不知凡几。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故心铭因果,存心动念之际,不起恶念,应事接物之时,不作邪事。兢业修持,勉为既久,则业消智朗,过无而德明。

这一段,各位,非常的好。各位,如果你能遇到这一段去修行,你这一辈子吉祥平安,幸福圆满,往生极乐。

佛法大海,它根本的钥匙只有讲一件事,就是明白因果,也就是净业三福里面的第三福,深信因果。一切善恶根源,起在方寸,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起心动念。转念之间,果报已经完成了。你起心动念的时候,果报就已经成了。一念善,转危为安,你只要一念善,就可以转危为安;一念恶,折损福报啊,这种案子不知发生多少件。所谓春天种一粒米下去,秋天收万颗种子出来,所以你心理上要,深深的把因果烙印在你的心田里,存心动念的时候,不要起恶念,待人处事的时候,不做亏心事,不做邪事。兢兢业业的修持,勉为既久,你精进用功,日积月累,则业消智朗,业障就会消除,智慧就会开出来,就不会再犯过了,到时候,性德就流露出来了。

王春秋,他在民国八十三年,公元一九九四年秋天,他在清晨三点的时候,开小货车,快速的经过台中沙鹿往梧栖公路上行驶,为了闪避迎面而来的一部机车,撞上天桥,就是路桥了,车毁人伤,刚好有救护车经过。你看他有福报,因为他是一个消防队员,他本身,王春秋这个人是消防队员,他平常也是在救人,所以他遇害的时候就有人来救他。就是符合我们前面讲的,“是所谓绝处逢生也”,你如果“隔河千里之难”,忽然载而渡人,你去载而渡人,“是所谓绝处逢生”啊,“予人以绝处逢生”,你在危险的时候,也可以绝处逢生啊。所以救护车经过,刚好把他救起来,紧急送到我们台中沙鹿童综合医院。真的有这家医院,叫童综合医院。

清晨的时候,王春秋的家人全部赶到急诊室,望着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春秋老弟,心如重石,沉坠大海。王春秋这个人基本上待人处事还不错,满诚恳的,也忠厚老实,很厚道,他担任消防警察的工作,突然间遭到突如其来这个变故,让他家属措手不及,方寸茫然。

第二天,医生就详细跟他们家属报告王春秋的检查报告。检查报告结果是肝脏破裂,肋骨骨折,最严重是双膝盖关节破裂,节内组织液随着血液流入肺脏跟脑部,造成伤害,严重的话会死亡,轻的话变成植物人。他们家属乍听结果,如雷轰顶,碎人心腑,悲痛至极。

他的兄长不忍心看到年迈双亲肝心若裂,到处求神问卜,去问神明,神明断言说,王春秋难过这个生死大劫。你看,神仙难救无命客,就是这个道理啊,神明都说没有救了,他过不了这个生死大劫了。王春秋的两位姐姐常常随着圆因法师放生。我刚才特别已经介绍圆因法师,修得非常好,这两位姐姐就是他们家的贵人,就跟着圆因法师修行,护持圆因法师。因为圆因法师住茅蓬嘛,她这两个姐妹也是菩萨,她就护持圆因法师,跟他学佛。所以她们,两个姐姐对凡事知道都一定有因果的,决定上山,向圆因法师求救。但是刚才我有解释说,圆因法师是住在莲因寺的后面的茅蓬,他在闭关潜修,他是在精进用功。

第三天的清晨,就是车祸发生的第三天的清晨,他两个姐姐跟家人就跪在茅蓬前面求圆因法师,圆因法师并没有开门,茅蓬那边大喊说,师父啊,救命啊。师父没有开门,在里面说,他跟她讲说,救什么命啊?她说,我弟弟发生重大车祸啊,重则死亡,轻则变植物人啊。圆因法师只有在里面,门都没有开,只问一句话说,春秋做什么职务啊?他的父亲,就王春秋的父亲就是说,消防警察。

圆因法师就开示了,在房间里面开示,人都没有出来,因果丝毫不爽,是否春秋于消防警察任内,对救火工作,有所怠忽,见人受困火场,未立即抢救。如今怨业深结,唯有放生可解冤释仇,重报轻受,寿算绵长。圆因法师有宿命通,有他心通。

王父就说了,因为师父就跟他们讲说,因果丝毫不爽,王春秋是不是在消防警察任内,他在救火的时候,他有疏忽,没有救呢?有没有看到人家受困火场,他没有立即抢救,跳过去呢?那一家人就死掉了。本来那个一家人,消防队在喷水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死啊,可是你以为死了,你就跳过去,没有喷水,结果他就烧死了,是这个意思啊。他们冤死了以后,他们的冤业深结,他就找你报仇。现在怎么办?只有放生才可以解冤释仇,重报轻受,寿算,寿命还可以,他还讲,跟他讲说,寿命还可以延长。你看,有神通啊,有宿命通。王春秋的父亲就说,好,我愿意将所有的现款,全部拿去放生啦。

这个时候王春秋在加护病房中,双眼紧闭,毫无意识,他家人声声呼唤,春秋啊,你快回来啊。渺无回音啊,等于是在昏迷状态,危在旦夕啊。所以赶快就到台中港,买物命放生,天天放生,不敢停止,天天放生哦。过程中,佛号不断,念阿弥陀佛,众人信深愿切,盼愿力能扭转业力,并代王春秋虔诚向他的冤亲债主忏悔,愿他们借此功德,增福增慧,早脱幽冥之苦,幽途之苦。经过一个多月,一直到他们王家的现金全部都放完了,全家存款都没有了,等于说倾家荡产,家里的存款全部提出来去放生,救一个命。

再去问师父,圆因法师说,放完,就好了。就是钱放完以后就好了。后来,王春秋就渐渐好转,虽然没有办法讲话,但是眼睛可以稍微张开了,四肢可以开始动了,就转到普通病房。医生困惑不解,为什么?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业,因为业里面有因果,医生他没有智慧,他怎么知道呢?为什么会有这种奇迹呢?因此病例,实属罕见。医生要是没有学佛,就是普通的医生而已;医生要是有学佛,有智慧,懂因果,这个医生叫医王,那不一样啊,那医生就变菩萨了。

家人就在王春秋的耳朵旁边轻轻的问,他说,老弟,你在担任消防警察的工作,在担任救火工作,是不是有愧良心呢?也就是刚才我讲的,譬如说这一排房子都烧火了,第一家可能已经烧掉,死人了,第二家,那一家的人,还没有被烧死,可能在等待救援,但第三家也着火,他可能从第一家跳过去,到第三家继续喷水,第二家没有喷水,结果第二家就烧死了,就是这一家人来讨命的,讨报的。他说,你是不是有愧良心呢?只见到王春秋泪水就汩汩滑落,眼泪就从眼眶流出来了,他自己知道他错了。长期复健治疗以后,行动虽然不灵活,还算自如,他后来就调到消防警察的内勤工作,而且还稳定。现在王春秋每个月都参加大放生,参加莲子放生团的大放生,都有看到王春秋的身影,而且他已经开始口诵弥陀,念佛,双手放鱼,他忏悔自己往昔所造的罪愆。

事后,他们向师父谢恩,下山途中,王春秋的女朋友就说一句话了,几回消防队出任务,春秋确实有迟疑,是否因此致人伤亡,难以索知。他女朋友知道,就是说,本来通知你赶快去救人,开太慢了,出勤太慢了,结果没有救到人。

最后我们作一个结论,《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起心动念,不是业,就是罪。一切善恶,皆出自心,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故戒慎恐惧,勿容一针之罅漏。罅漏什么意思?就是一个杯子里面,如果有一个缝,漏掉,那个水就漏出来,就是一念之差的意思。一起便觉,你一个起心动念不对,就要觉悟回头。一觉便转,你一念之差,你马上觉悟回头,就可以转业了,就可以转祸为福,就可以起死回生。菜根之言,望君惕之。菜根之言,就是希望你们大家警惕警惕。也是我们一开始讲的,佛法大海,根本之钥,在明因果。一切善恶根源,起于方寸,转念之间,果报已具。一念善,转危为安;一念恶,折损福报,不知凡几。

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老和尚的开示,我们就没有办法讲。我们就以这一段深具因果意义的故事,跟《地藏经》的开示的道理,我们来勉励大家。

今天我们讲到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8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