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6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6集)

黄柏霖老师讲于2019年12月21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四十四,“举步常看虫蚁”。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二百三十二页。我们在还没有研讨二百三十二页,“举步常看虫蚁”,就是走路的时候要注意地上有没有小虫跟蚂蚁,上一集我们也有讨论到,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有讨论到这个经文第四十三句,“或持斋而戒杀”,我们还有两个部分值得来探讨。第一个是在课本的二百三十页这个按语里面,东岳大帝,就是“东岳圣帝,于唐朝永淳以前,亦用荤血,后求元珪禅师,受过五戒”,这个我们上一回有解释过,那我们再来补充解释一下,介绍一下“东岳圣帝”,也就是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中国民间传说里面的一位幽冥世界的鬼王。那么祂统辖五岳及天下名山。五岳是什么呢?五岳是指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的陕西的华山,中岳的河南的嵩山,北岳的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那么东岳大帝,祂是统辖中国这五岳,并掌管十殿阎君,在道教里面,祂是阴阳界最高的神明,一般认为,东岳大帝可以主宰人间、阴间的祸福,是统辖阴阳界的大神。我们台湾有很多民众很信仰东岳大帝,祂也有很多这种供养祂的宫庙。

我在拍《玉历宝钞》的时候,因为在二○○六年发愿,一直到二○一四年都没有办法拍成,我在拍这个江逸子老师画的《地狱变相图》加《玉历宝钞》,后来都没有拍成。那有学长跟我指点,请我跟玉皇大帝祈祷,而且也到了我们台湾宜兰的东北角,有一间很大的东岳大帝庙,我去那边请求东岳大帝能够加持。也很不可思议的,礼拜完毕以后,跟导演以及制作人就拍得很顺利。现在就在流通在全世界的《玉历宝钞》,附《现代因果报应故事》,目前已经在整个国内,以及台湾,以及华人世界,都有流通这个《玉历宝钞》。那么在日本,也透过日本太和净宗学会的莲友发心,也翻译成日文。那现在马来西亚新山阿弥陀佛莲社乐静法师,他也发心,将把这个《玉历宝钞》翻成英文版。然后前一阵子,泰国曼谷一位陈居士千里迢迢的来台湾找我,她是看网路电视的我的讲座,特地来到台湾孝廉讲堂,那我也把《玉历宝钞》交给她,因为泰国的人口有九千多万,她是护持泰国曼谷唯一一家地藏王菩萨的佛寺,那么她也发愿,愿意把这个《玉历宝钞》翻成泰文。那这样就有四种语文了。所以我当时在拍《玉历宝钞》的时候,跟《地狱变相图》,有到东岳大帝庙里去祈求东岳大帝加持。

那么一般的认为,东岳大帝跟丰都大帝到底有什么不同。丰都大帝,有人说,东岳大帝跟丰都大帝的神职是重叠,那有些民众认为是,两者是同一尊神。古时候认为,泰山上通天庭,故天子封禅于泰山,中国以前有这种历史传说,那下有地府,所以普通人死后亡魂都会归到泰山之下,以泰山山神东岳大帝为冥界主宰。后来又认为,丰都之神丰都大帝也被奉为是冥界的主宰,但两者的职能、属性、部属、管辖范围几乎是一模一样,所以民间才会认为是同一尊神。或者虽然是不同神,但是,用我们现代民间的语言叫双首长制。就像美国有总统,也有国务卿;日本有天皇,也有总理。民间有这种传说。

今天一般认为由东岳大帝主管一切幽冥事务,丰都大帝为其掌管丰都,而十殿阎君则是下属。江逸子老师跟我讲,他画《地狱变相图》,完成的时候,地藏王菩萨率十殿阎王,在江逸子老师的梦中,跟江逸子老师表达感谢,也表达赞叹。这个在《因果图鉴》里面,江逸子老师有把这个地藏菩萨跟十殿阎君入梦的经过,有画成一张画出来。所以一般来说,幽冥地府的十殿各司其责,各司其职。丰都大帝执掌地府,辅佐东岳大帝,类似双首长制,所以东岳大帝可比为国家元首,丰都大帝是政府阁揆;或者是比喻为现今的司法院正副院长。那么祂们两位在民间的神像的造型要求上有一种不同,东岳大帝多是白面美髯凤眼文官造型,丰都大帝则是黑面虬髯的瞠目怒眉相貌,瞠目怒眉的相貌,就有一种忿怒金刚相。但是位阶职掌上,东岳大帝掌管所有幽冥事务,丰都大帝是辅佐的角色,因此东岳大帝还是较为高阶的幽冥世界的主宰。那导师当然是地藏王菩萨。

这是有关这个幽冥世界的东岳大帝,我们在这里作这样的补充。

再来就是二百三十页的这个公案,“破斋酬业”。这个“破斋酬业”里面,“昆山魏应之,子韶族子”,他在梦中梦到阴府,见到曹官抱生死簿,上一回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办法进一步探讨,大家一般民间说的,真有生死簿吗?那我们来聆听老法师怎么说。

老法师说,阎王生死簿真实存在。四个字,真实存在。谚语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两句话很有道理,而且是事实。一九五三年,老法师刚接触佛法,他的好友叶会西先生看到老法师研究佛法,研究佛学,有一天,叶会西就告诉净空老法师说,诶,我有一位同乡对佛学很有研究、很深的造诣,问老法师说,你愿不愿认识他呢?可以向他请教请教啊。老法师说他很乐意,于是叶会西居士就为老和尚介绍朱镜宙老居士,就章太炎的女婿。

朱镜宙老居士当时已经是七十岁了,老法师才二十六岁,朱镜宙老居士把老法师当成小朋友。朱镜宙老居士创办台湾印经处,当时台湾经书非常缺乏,全省印经,流通佛书,只有三家。在台北是老居士办的印经处,台中是瑞成书局。刚才讲的台北这个,就是朱镜宙老居士的台湾印经处,台中是瑞成书局,现在还在,现在还有。台南的庆芳书局,台湾只有这三家流通佛经。我记得,在台湾,早期是日本统治嘛,那时日本人禁止台湾人学佛,所以那时候叫斋教。那早期很多我们这些高僧大德,都是从国内到台湾来,当然是因为国共内战,但是也因为这些高僧大德到台湾来,把这个佛法的火种,金刚种子,保存下来,把儒家跟佛家这些种子保存下来,然后再透过台湾,再把佛法、儒家,再弘扬到国内去。因为我们经过文化大革命,事实上是一个浩劫,那时候打倒孔家店,事实上出家人扫地出门,那个时候影响非常的大。那早期台湾的佛经,有时候还是要用钱买的,像现在都是免费流通了,所以经书相当不容易得到。

朱老居士对老法师非常爱护,凡是台湾印经处出版的书,他都送给老和尚一本。所以老和尚这吉人有天相,他有大善知识在护念,佛菩萨都安排得很好,安排他三位老师,方东美教授是他的启蒙老师,章嘉大师带领他进入佛门,三年,再把老法师交给李炳南老居士。你看,老和尚都遇到三位大德,三位大善知识。诶,碰到这位朱镜宙老居士,也可以说是老和尚的大善知识以及护法。那时候老和尚是军人退下来,他没有什么钱,那没有钱,怎么有办法请到佛经呢?所以这些都是冥冥之中,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的安排,知道将来老法师会弘扬大经,净土大经。

所以老法师对朱镜宙老居士非常感谢,也常常向他请教。后来老法师辞去工作,朱镜宙老居士就介绍老法师认识忏云老法师。所以为什么老法师还没有去台中莲社之前,跟朱镜宙老居士曾经在台湾埔里的印弘茅蓬,跟随过忏云老法师半年,老法师在那边担任护法,那一段期间老法师也非常怀念。后来忏公老法师讲一句话,你的缘在台中莲社。你看这些高僧大德,都有智慧的眼光,他们都能够至诚感通,跟佛菩萨一样啊,指引他一条明路,光明之路。没有忏公老法师,没有刚才讲的方东美教授、章嘉大师,没有朱镜宙老居士,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师父上人。后来朱镜宙老居士又引荐老法师去台中莲社见李炳南老居士,这也是朱镜宙老居士来引荐他。所以老法师说,这是他学佛一段很深的因缘。像我这一生,如果我没有碰到净空老法师,没有碰到佛陀教育基金会简丰文老师,我也没有办法在这边学讲经教。所以善知识很重要,才不会走错路,还有不会盲修瞎练。

朱镜宙老居士常常跟老法师讲因果报应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像他温州故乡的一位读书人,梦到岳飞鬼王要请他去做文书,要准备讨伐金兵,果然没多久武昌起义,国民革命了,这也是朱镜宙老居士讲出来的。那都是朱镜宙老居士亲身经历的因果故事。老法师也有在讲经提到朱镜宙老居士他早期的时候没有学佛,打麻将都打到很晚,半夜才回家,半路上观音菩萨去度他。他在回家的路上,在灯光黑暗之下,看到有个女生在前面走路,结果仔细一看,没有腿,没有两只脚,非常非常的惊骇。后来把这个事情告诉李炳南老师,说这是观世音菩萨化成女鬼,要来度他。

那朱镜宙老居士是学财经的,财政经济,抗战期间曾经任职西康的税务主管,抗战胜利后,曾任浙江财政厅长,是一位德学俱优的长者。老居士告诉老法师,一九三一年他在一家银行担任经理,闲暇的时候,总有几位朋友打打牌、聊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是走阴差的,也就是晚上到阴曹地府上班。他说,这是真的,一点也不假,他的职位并不高,好像是负责传递公文。就像我们以前警察局的工友一样,我们警察局也有工友,我公文批一批以后,他送到各组办公室,还把公文送到警察局去,这有点像阴差传递公文。那这位走阴差的,他是替苏州都城隍当差。在我们这个世间,苏州是个市,上海是特别市;但是在阴间,苏州城隍称为“都城隍”,好像是省长(省主席)一样,而上海的城隍只是个县官,归苏州都城隍管辖。我们讲的城隍还有分大小,都城隍管辖一个省。

这位阴差说,有一天上海城隍庙送来一批“生死簿”,呈报苏州都城隍,是他接收的,他好奇的翻开来看看那些人,结果让他大惑不解说,其中的名字,为什么有五个字、六个字的呢?第二天,这位走阴差就跟朱镜宙老居士聊天闲谈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了,当时每一个人都想不出原因。中国人的名字最多四个字,一般都是三个字,复姓才是四个字,但是不可能这么多啊,还有五六个字的,他们怎么想也想不通是日本人。

三个月之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兵在上海发动战争,我国军民奋勇抵抗。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以前上海送来的那一批生死簿,是日本兵在一二八战役中死亡的名册,三个月前,名册已经送到苏州都城隍那里了。这就是说明,一般认为战争中横死的,其实也是命中注定的;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注定的,确实“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台湾早期的行政院长,也是国防部长,郝柏村先生,在台湾颇受大家的敬仰,他的儿子郝龙斌先生,担任过台北市市长。郝柏村先生,他担任蒋中正的侍卫长,八二三炮战,他担任师长,结果八二三炮战那么激烈,他毫发无伤。所以命里不该死的,枪林弹雨之中也没事;命里该死的,碰到流弹也会把他打死。这些都是事实。

这就是生死簿的一个明证,这个走阴差也好,是由朱镜宙老居士讲出来的,生死簿也是朱镜宙老居士讲给老法师听的,老法师说,真有其事,这个阎王生死簿是真实存在。这也值得我们警惕啊,举头三尺有神明。

再翻过来,二百三十一页,“卖斋立毙”,这个公案里面的按语,二百三十二页这个按语,“欲持长斋,当先作五种不净观,然后于鱼肉之类,能生厌心。何者为五。一者,种子不净,谓一切肉食,皆畜生之精血所成故。二者,所食不净,谓猪羊所食,无非糟糠粪秽故。三者,住处不净,谓其没身于大小便利之中故。四者,腹中不净,谓其腥臭体中,满包屎尿,脓血故。五者,死后不净,谓其腐烂时,与死人无异故。”这段有提到肉的五种不净观,我们上一回没有机会补充说明,那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一段,探讨这个吃肉的问题。

刚才念的这一段的白话解释,我们在上一回,我们已经讲过了,我们就不再重复。那我们现在探讨吃肉的问题。前几天我碰到一个莲友,提到他父母不能够吃素,也是学佛的,也有读《无量寿经》,也有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肉食放不下来,那他起了烦恼跟无明。我说,起这个烦恼无明没有用,这个要有很大的道心,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直心、深心、大悲心,不忍吃众生肉,那种大悲心要发出来,那是菩提心的一种。那表示说,他如果喜欢吃肉,表示他菩提心还没有办法发出来,但是要等待因缘,假以时日,要透过不断的忏悔、拜佛、深信因果以后,他自然而然,或者持戒,持清净戒,那就可以把这个肉食放下来。

我们现在讨论吃肉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地方都这样,我有看到很多学佛人放不下这个肉食,甚至有些受菩萨戒说,诶,那个不是说,菩萨戒也可以吃肉啊。你说怎么办呢?所以这个是很多很多都有发现这个问题。前几天我的一个亲人得了癌症,又进去住院,大小便排不出来,满肚子都是粪便,那为什么?因为她前一回住院的时候,回去以后吃太营养了。所以我那天去看她的时候,我就跟她讲,她也是佛教团体的一个大护法,修很多福报,但是道心不够,没有办法持戒念佛。我说,你要至少发个大心,每个月持六斋日,你自己平常在供养观世音菩萨,你都没有办法持六斋,那观音斋,六斋就是观音斋,你六斋日持八关斋戒。

后来我就在医院带她合掌,合掌发愿,我说,那你合掌跟我一起发愿,你如果能出院的话,你回去以后好好持观音斋,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八、二十九,或是二十九、三十,看大小月。我说,你如果能够六天持八关斋戒,等于过一天一夜的出家人生活,可以灭罪消愆。不然你以前吃了那么多肉,那么多动物,也有活的,你怎么去忏悔业障?我说,你如果真能持戒的话,两天后就可以出院了。结果礼拜天去看她,礼拜三早上,就两天后,医生宣布说,你可以出院了。我就把这个八关斋戒仪轨,有六斋日的行事历,拿给她看,她带回家好好用功。

所以我们现在就来探讨吃肉的问题,很多人放不下肉。谈到无畏布施,老法师说,素食很重要。老法师说,我们真正的发心,不吃众生肉,就是对一切众生很具体的布施,不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了。吃人家半斤,要还人家八两,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吃的肉。老和尚提到,他小时候住在农村,农村的屠户在杀猪的时候,总会把猪耳朵拉高说,提起来告诉那个猪说,猪啊,猪啊,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人不吃,我不宰,你向吃的人去讨债。你看,他把帐都推在你身上去。所以天下有吃肉的人,才有杀生的人,吃肉跟杀生其实是共业。杀猪的把责任罪过全部推到吃肉的人身上,我们如果能够素食,我们不吃一切众生肉,就是无畏布施,今天天下杀生都跟我无关,所以你在灾难里面,你就可以不共业。

你现在是共业,因为你吃肉就是跟杀生有关,你是共业,那灾难来的时候你要共业。但是如果你今天不吃肉,今天所造的杀业跟你都无关,以后有大灾难来,你本身就有别业,你不共业,你可以消灾免难。就像我们台湾,前几年台南永康大地震,是不是,一栋大楼全部倾倒,整个陷下去,其中有一位吃素的人,倾倒以后,好像是在昏睡状态,突然间昏迷,可是没有死掉,被消防队员用生命探测仪发现他还有生命的迹象,就把石头砖块搬开以后,把他救起来,紧急去医疗,后来只有截肢的一个命运,他保住生命了,好像是截掉一腿。你看,他至少保住生命,还可以继续修行。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个念佛吃素的人,他有这个别业,他共业中有别业,他不共业,他就消灾免难了。

所以不吃肉,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老法师在二十六岁的时候接触佛教,了解素食的道理跟事实真相,半年后决定要素食。我们上回有讲过,老和尚年轻的时候,他父亲管那个枪枝弹药,所以他早上起来都会跟爸爸去打猎,打了三年,老和尚说他枪法非常准,也吃了很多野味。他父亲把那个炸弹丢到河里面去,炸开,都是鱼。所以那个时候,虽然是战争、灾难、战乱,但老和尚他们家都有鱼肉可以吃。但是最后他父亲死掉的时候,就跟《地藏经》里面讲的一样,惊慌恐怖,往山上跑,往水边跑。

老和尚说他年轻的时候,接触到回教清真寺,对于回教的教义、仪规懂得很多。老和尚说,伊斯兰教对饮食有选择。我们知道伊斯兰教人是不吃猪肉的,他们虽然吃肉,但是他们不吃猪肉,这是基于什么理由?其实猪肉就是这里面形容的,“种子不净”,还有所食的不净,猪这个“糟糠粪秽”,“住处不净”,住在大小便里面,那个猪肉也是“腹中不净”,“腥臭体中,满包屎尿”,还有“死后不净”,那个猪肉如果没有冰冻的话,几天就臭掉了,跟尸体、死人一样。

所以伊斯兰教是基于什么理由?卫性。一般人只懂得卫生,你要吃干净的食物,保护生理,对于如何保护自己善良的性情,却不懂得。伊斯兰教对于性情不好的动物都不吃,只选择性情温和的,像牛、羊就很温顺。而猪懒惰,人如果时常吃猪肉,吸收猪肉的气氛,自然就变成懒散、懒惰。老和尚从此得到一些启示,学佛后发现佛教的素食,不但卫性,还保护自己的慈悲心、清净心,是最完整的(卫生、卫性、卫心),体会到这一点,就完全接受素食了。

老法师读了《地藏经》以后,就是刚才我讲的,觉得吃肉跟众生结怨太深。因为他在抗战期间,刚才我讲说,他跟他父亲打猎打了三年,杀了很多众生,看到《地藏经》的果报,都是地狱、饿鬼、畜生,吓得一身冷汗。从此以后,当然还有看到他父亲往生的那种悲惨、恐怖、痛苦,从此以后,他为了赎罪,不杀生,吃长素,提倡放生,这是得了《地藏经》的启示。那时候老和尚还是在家居士,学佛十个月左右,他就把晚餐断掉,就持午,过午不食,少吃一餐饭,心地非常清净。

老和尚后来到台中莲社亲近李炳南老居士,看到李老师一天吃一餐,每餐吃两个小馒头,一点点菜,虽然吃得少,可是精力旺盛,每天做的是五六个人的工作量。李老师一直到九十七岁都不需要别人照顾,往生前两个星期,还上台讲经。他唯一的缺点是年纪大了,九十七岁了,膀胱比较无力,会上净房。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在讲经前都不喝水,以避免老人家体弱会跑净房。

在公元二○○○年,老法师得到澳洲政府的永久居留证,要身体健康检查。老法师在新加坡,一个有名的牙医替老和尚洗牙,牙医说,法师,你是吃素的,年岁这么大了,牙齿也保持这么好。我常常陪老法师吃饭,我知道老法师的胃口很好,他几乎是什么都可以吃,表示他牙齿非常健康。有些到九十几岁牙齿都掉光了,没有牙齿可以咬东西了,老法师还可以,因为老法师牙齿健康。所以老法师告诉我们说,我们牙齿也会影响到消化系统。牙齿要保养,就是吃过东西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特别是牙龈、牙缝的部分,要保持干净,这样你牙齿比较容易健康。早晚刷牙要用牙膏,其他时间,吃过东西以后,用清水刷牙漱口就可以了。

人如果经常生病,看医生,吃药,这是很痛苦的事情,如何才能不生病呢?首先要了解病从哪里来,老法师说,疾病来源有三种,第一个,生理病,第二个,业障病,第三个,冤业病。

生理病是饮食起居不小心,所谓病从口入,贪吃,吃东西不干净,譬如说拉肚子了,就会吃出病来,肠胃不好,这是生理病。

业障病比较麻烦。自己过去生或这一生造作罪业,感得的疾病,这是真正要忏悔,忏除业障就好了。业障从哪里忏?一定要断贪瞋痴。贪瞋痴是我们心理最严重的病毒,称为三毒。心理有毒,岂能不生病呢?如何断贪瞋痴呢?要认真的修戒定慧,就能把病根拔除。

第三是冤业病,冤家债主找上门很麻烦,这也有方法调解。我们诵经、拜忏、放生,为他回向,希望能够化解,冤亲债主离开了,病就好了。就像悟达国师一样,《慈悲三昧水忏》,迦诺迦尊者调解,后来晁错就离开了,悟达国师的这个人面疮就好了,意思是一样的。这叫冤业病。

得病的三种原因,我们要懂得,才能避免。最好的方法就是读经、念佛,时常为冤亲债主回向,菩萨道上,就会一帆风顺。所以存好心,做好事,样样都顺利。

人生无处不是业障,因心地不慈悲就是业障,性情不好,也是业障,脾气不好,也是业障,喜欢发脾气,也是业障,不能够忍耐,也是业障,身体有病,当然是业障。所以,素食可以消业障,也能讲得通。

健康真正的因素是心地清净,不沾染五欲六尘,不沾染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能够断除,没有妄想、杂念,这是健康的真相,这是健康的真因。其次,饮食起居如法,有秩序,有节制,最重要是要清心寡欲了,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是健康的外缘。有真因,有外缘,健康的果报自然现前。

这就是说,我们今天探讨吃肉的问题,其实最后得到利益的是自己。你能够吃素,最后得到利益的是自己。你吃肉就是跟众生结冤仇,你要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很困难喔。老和尚说,吃药打针,常常到医院去,很痛苦啊,长期卧病在床,很痛苦啊,没有办法修行啊。所以弘一大师才说,身安则道隆。你身体不平安,怎么行菩萨道啊,你身体不平安,怎么去修行啊,怎么用这个色身去供养众生,去为众生服务呢?没有办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力不从心啊。当你力不从心的时候,道心就会退转,那修行就不能够成就。

今天我们利用一点时间,补充我们上一回讲过的,第四十三句,“或持斋而戒杀”,几个相关的问题,我们在这边做一个探讨。

好,今天我们就要接下来,继续要看这一个经文,二百三十二页,“举步常看虫蚁”。我们看经文:

“(发明)牛羊犬马。世俗犹或怜之。若言爱惜虫蚁。无不笑其愚矣。独不思形有大小。性无大小。若谓大者杀之有罪。小者杀之无罪。则人身虽大。终逊于牛。与其杀牛。不若杀人。而天下之至尊且贵者。无如摩竭大鱼矣。(摩竭大鱼。鳞甲内痒。以身揩玻璃山。海水皆赤。)帝君此语。欲人泯乎大小之见。一举足而不敢忘戒杀也。”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摩竭大鱼”,“摩竭”就是摩伽罗,摩迦罗。翻成华语是什么?鲸鱼,鲸鱼很大,巨鳌。在《玄应音义·一》曰:“摩伽罗鱼,亦言摩竭鱼,正言摩迦罗鱼,此云鲸鱼,谓鱼之王也。”

再来,“泯乎大小之见”,“泯”就是消除、消灭。连贯上文,意思就是说,消除人对动物体积大小的成见,大的动物固然应该爱护,小的动物也不可轻易杀害。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发明)牛羊狗马,世上有些人还能怜爱它们,如果说爱惜虫蚁,就没有人不会嘲笑的了,认为这个人太愚痴了。人们不去想一想,众生的形状虽有大小,但是本性并没有大小,佛性并没有大小。如果说大的杀了就有罪,小的杀了就没罪,那么人的身体再大,也不能超过牛啊,与其杀牛,那不如杀人啊。天下最尊贵的就不会超过摩竭大鱼了(摩竭大鱼鳞甲发痒时,身体去擦玻璃山,海水都会发红)。帝君这句告诫我们的话,是要消除我们心中对生命有大小不同的看法,劝诫我们举手投足都不要忘记戒杀。

好,我们来探讨这里面讲的,我们人认为蚂蚁比较小,所以杀了没有关系,我们来讲爱惜虫蚁,慈心救蚁,沙弥延寿。所以佛性没有大小,佛性都一样的,体型有大小,但是佛性都平等的。

在《杂宝藏经》里面有记载,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位阿罗汉(他证到阿罗汉果的时候,他就有六神通了,六种神通了),这位阿罗汉知道他弟子当中有个沙弥,生命只剩下七天。师父就告诉这个沙弥说,沙弥,给你七天假,回家看你父母吧。意思是说,让他死在家里,在家里过世。

谁知道第八天,沙弥又安然无恙的回到寺院。师父就感到很奇怪,就入定观察,喔,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沙弥在回家途中,经过一条溪水,水逐渐涨高,附近有个蚂蚁穴,快要被水淹过了。沙弥赶快脱下身上的袈裟,用袈裟把蚂蚁穴挡住。也有说是放了一个竹桥让蚂蚁走过去,也有说放一个竹叶让蚂蚁走过去,也有这样说法。不使这个水淹进去。因为有这样慈悲的心,使他无意间救度了可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只的蚂蚁。凭着这个功德,沙弥的寿命得以延长,延长到几岁呢?到八十岁,而且最后一样证得阿罗汉果。这个就是要爱惜虫蚁,可以得到延寿的果报。

那这里我们就提到一个问题了,我们来省思一下,他的师父虽然是阿罗汉,也有神通,但是神通抵不过业力啊,他没有办法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弟子解脱这个灾难,就佛陀的三不能里面,有一个定业不可转,这位阿罗汉,他没有办法帮助他的弟子解脱这个灾难,延长寿命,延长寿命最后还是要靠沙弥自己的功德。所以六祖大师才说,自修,自悟,自度,就是这个道理,你自己救自己。

好,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世人举足动步。无不是罪。即以行路而言。一生误伤物命。不知几千万万矣。曾见沙弥律中。有行步不伤虫蚁咒。甚为简易。宜于每日清晨。未下床时。先默念佛号数声。祝曰。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误伤时。愿汝即时生净土。随持咒七遍。咒曰。唵地利日(音支)利娑婆诃。持过七遍。然后投足于地。则无误伤之患。按此咒。不问智愚。人人可诵。子弟六七岁时。即宜教之。习惯。则仁慈之念。自幼培植。未始非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之助也。”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沙弥律”,《沙弥律》是沙弥的戒律。莲池大师有著作《沙弥律仪要略》,菩萨戒弟子云栖寺沙门祩宏辑《沙弥律仪要略》。梵语沙弥,此云息慈,谓息恶行慈,就是止恶行慈悲心,断恶行慈悲,这叫息恶行慈。息世染而慈济众生,息灭你的污染心,息灭你的贪瞋痴,而慈悲的救济众生。这是沙弥的意思。亦云勤策,亦云求寂。勤策就是精进、用功。求寂就是求无上菩提。律仪者,十戒律诸威仪,一共有十条。一曰不杀生。二曰不盗。三曰不淫。四曰不妄语。五曰不饮酒。六曰不着香花鬘,不香涂身。七曰不歌舞倡妓,不往观听。八曰不坐高广大床。九曰不非时食。十曰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再来,“寅旦”,“寅”,是指凌晨三至五时。晚上二十三时到凌晨一时,这是子时。丑时是凌晨一点到三点。那三到五点是寅时。“旦”,甲骨文字形。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为天亮、破晓。语出《日用轨范》。

“遍”,就读几遍这个遍。

“未始”,就是未尝。还没有、未必。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

再来,“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这一句文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孳孳”就是勤勉的意思,努力不懈。早上起来,能够孳孳为善,就是一心一意的想要做善事,那你就是舜的徒弟了。

这个还有完整的下半句,我们再作一个补充。“鸡鸣而起,孳孳为善”,就是说从清晨鸡啼时起床,就勤勉不懈,努力做善事。那我们把〈尽心上〉,这个再作一个补充。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整部《孟子》始终在讨论的、在辩论的,无非是义利之间的问题。利并不完全代表金钱,就是利,我们广泛的来说,利就是自私,人人都在追求有利于自己的,现实可以看得到的好处,那就是利,对我没有利啊。我们人都是这样,第一个先想到对我有没有利啊,这个事情对我有没有利啊,这个是孟子说明人的心理状态。天还没有亮,听到鸡叫就起床了,自己第一个念头就想要今天要做什么善事,有利于人,这种人是尧舜一流的人物,尧舜的子孙,属于走圣人这条路的,走圣人路线的。例如我们学佛的人,信宗教的人,一醒来起床就是什么?做早课,早课提醒自己,发愿;晚课,反省自己今天的身口意行为。发愿是什么?发愿帮众生做事啊,祈祷啊,准备一天的行善。

另外有一种人,也是鸡鸣而起,但是他们所注意的是为利,专想去赚钱,其实也很辛苦。孟子说,这种“孳孳为利”都是“跖之徒”。跖是谁?跖是古代一位盗帅,就是大盗,汪洋大盗,跖,他是柳下惠的弟弟。柳下惠各位都知道,坐怀而不乱啊。他是柳下惠的弟弟啊,但是连柳下惠、孔子对跖都没有办法。孔子劝告跖,跖跟孔子辩论说盗亦有道,他说强盗也有他的道理啊,说出一大堆的仁、义、礼、智、信的最高道德标准、道德哲学,这典故是出在《庄子》的〈外篇〉。

其实孟子他所要探讨的是说,人性都是有良知良能的善心,我们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不生灭、能生万法,我们这一念佛性,儒家讲良知良能的善心;同时也是有盗心。叫做善恶夹杂,我们是真妄和合,有真心跟妄心,同时也有盗心。为了求利,都在设法圈套别人,想把别人口袋里面的钱赚过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面。做生意就是这样啊,我怎么把你口袋的钱搬过来,而且使别人很高兴的,自动心甘情愿的把钱送过来给你,这就是“商道”,商人。其实真正的商道,也就是大盗的大学问、大道理,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跖之徒”。

那种硬将别人的钱,赚到自己的口袋里面,已经是算是很低级了、很低水平了,已经是不入流的小盗了,是被盗跖淘汰下来的无道之盗,没有道德标准的盗。所以在孟子、庄子的眼中看来,全世界大多数的人,都是属于盗跖的行为

他说圣人跟强盗的分别,一个是“为善”,一个是“为利”。强盗哲学是在自私只为己有、只为占有,这就是强盗的心理;圣人则所作所为,都是为利他而付出,他无我,差别在这个地方。理论上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行为上做起来非常的困难。这必须要透过修行,借修德显性德,才有办法转烦恼为菩提,从断恶修善开始做起,然后再转迷为悟,最后转凡成圣。

这个就是我们名相注释这个“鸡鸣而起,孳孳为善”,我们作这样的补充。

好,我们看这段的白话解:

世人举足动步无不是罪,就以走路来说吧,一生误伤的生命不知道有几千万亿了曾经看见《沙弥律》中有一个走路不伤虫蚁的咒子,非常简单,应该在每天清晨没有下床以前,先念佛号数声,祈祷说,从朝寅旦直至暮,从早上到晚上,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误伤时愿汝实时净土。就说从早上到晚上,一切众生你们自己能够避开,若我脚下不小心误伤到你们,希望你们能够生净土。然后念咒七遍,咒语是唵地利日利娑婆诃。或说唵地利日利萨哈。念过七遍后,再下床走路,就不用有误伤的担心了。这个咒子,咒语,不管是智愚,人人可念。小孩六七岁时,就应当教他,教给他念,念成习惯了,那么仁慈的品德从小就得到了培植。这难道不是黎明即起、孳孳为善的补助吗?

好,我们再看下面这一件公案:

“忍渴护虫(法句喻经)”

“佛在祇园说法。有新学二比丘。从罗阅祇国来。道路辽远。又值亢旱渴乏欲死。偶见地穴中。有升余水。中多细虫。不可取饮。一人曰。且当饮之。救得我身。然后见佛。一人曰。既破佛戒。即见何益。遂忍渴而死。其神即生忉利天。自识宿命。手持香花。来供养佛。其饮水者。经日乃至。泣告其苦。佛言。我久知之。因指天人示之曰。此即与汝同来者。今先至矣。不奉我戒。虽云见我。我不见汝也。”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祇园”,“祇园”又是祇洹,“祇园”为祇树园、祇陀园、祇树给孤独园之简称。《释要》曰:“祇桓者,梵语也。若作方言释者,应法师曰:桓即林也,即祇陀太子林也。以古桓字与园字同用也。”案“祇园”若为梵语,则洹字为正,桓为假借。若为汉语,则桓字为正,洹为假借也。

那我们现在介绍一下祇园精舍的由来,这是佛陀讲经的地方。祇园精舍是由拘萨罗国富商给孤独长者发愿建造的。给孤独原名须达多,意译为善授。须达多长者我们有介绍过他,他非常的贫穷,有一天他在粪坑里面捡到一个栴檀木,可以去变卖,换了四斗米。佛陀知道他跟须达长者的因缘即将到来,所以当须达长者用这个栴檀木所换来的四斗米,要煮熟第一斗米的时候,佛陀派他的大弟子,派舍利弗尊者去跟他化缘,当然这个须达长者的妻子非常欢喜的供养舍利弗尊者。第二斗米正要煮熟的时候,佛陀派目犍连尊者来跟须达长者的妻子化缘,她也给他欢喜供养。到第三斗米要煮熟的时候,佛陀派迦叶再去化缘,须达长者的妻子一样欢喜供养。到剩下最后一斗米要煮熟的时候,要吃的时候,佛陀莅临,她就很欢喜的把最后一斗米供养佛陀,自己吃那个,我们粥上面的那一层米浆,喝那个米浆。后来佛陀跟她说法开示,她因为这样真诚心供养,无始劫来这贫穷的业障全部消除,福报现前,所以成为大富长者。

须达长者的意思,须达多意思就是说,他善授、善施,名如其人,他家财巨富,常救济贫困,尤其对孤独老人,因此人家称他为给孤独,义为“给予孤独老者”。他有一天去亲戚家,他亲戚请佛陀说法,他听佛陀说法以后非常欢喜,而且看到佛陀的法相庄严,他想供养佛陀,希望盖一个佛堂来供养佛陀,他就在舍卫城的城南郊二公里的地方找到一处园林,景色非常的宜人,清雅幽静,正是设立精舍的理想地点。于是他就打听,原来这个园林是祇陀太子的,他的皇宫。

祇陀乃是波斯匿王的太子,富有无比,他根本看不上须达多长者手上的银钱,于是他就开个玩笑说,你将黄金铺满园地,我才肯卖。没想到须达多长者欢欣鼓舞,他耗尽家资、家财,终于达到他的这个要求,把黄金全部铺满了整个园地。祇陀太子后来听了很感动,他问他说,你要做什么?他说他要供养佛陀。他一听到要供养佛陀,他说,我也要参加供养。给孤独长者有一点犹豫了,那祇陀太子就说了,如果你不给我参加供养,那我把这个花园的草木,我全部挖走,你只剩下花园,这样也不好看哪,也不庄严哪。后来给孤独长者就同意,就跟祇陀太子共同修这个大福田。

“园中土地,尽满金箔,已为公得。惟我园中木未贴金箔,仍为我有。吾亦欲以献佛也。”你看,祇陀太子就是用这句,这个经典上记载这一段文,就是说,那地上都是你铺金箔的,可是花园的林木是我的啊,它没有贴金箔,我也想去供养佛陀啊。

祇园的祇就是来自于祇陀太子,又叫翻译为逝多太子。故祇林就是祇陀太子的园林。那后来这个因缘呢,就由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就是佛陀的大护法,楞严会上的大功德主,就有波斯匿王,跟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三人,因为捐赠祇园一事,后来他们被列入伽蓝圣众之列。但是在巴利文的原典里面,对于祇陀太子这一段的叙述,没有上述这个戏言,而是就算给给孤独长者铺满遍地的黄金也不愿意出售。就是说,在巴利文的原典里面,并没有讲到说祇陀太子要把这个园林的树木要移除这个戏言。

佛陀后半生在此安居长达二十年,就在这个祇园精舍,我们现在很多流传的经典,大约有七八成都是在这里讲说的。例如佛经里面我们很熟悉的《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开篇就是提到佛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在佛教本生故事中,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曾经有一世,在这一片地区的园林里面当过鹿王,所以佛陀跟这块土地有因缘。也就是后来佛陀成佛以后,祇园精舍,佛陀在这边弘宗演教、讲经说法的地方,原来都跟佛陀有因缘。

再来,我们看“新学”,初学的人。

“罗阅祇国”,“罗阅祇”,又曰罗阅祇迦罗。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梵名。《法华文句·一》曰:“王舍城者,天竺称罗阅祇伽罗,罗阅祇此云王舍,伽罗此云城。”

再来,“亢旱”,“亢旱”就是大干旱。

“神”,“神”就是神识。即有情之心识灵妙不可思议,故曰神识。神识就是我们佛家讲神识,一般民间道家讲灵魂,就是我们的第八识,这个神识就是阿赖耶识。《宝积经·百九》曰:“譬如风吹动诸树木,发起山壁水崖,触已作声。以冷热因缘所生,是故能受,然彼风体不可得见。(中略)此神识界亦复如是,不可以色得见,亦不至色体,但以所入行作体而现色。”《楞严经·八》曰:“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地狱。”《楞严经·八》说,临命终的时候,当我们的神识要离开这个肉体的时候,四大分离的时候,会先见到猛火遍十方界,亡者的神识就飞坠,就是坠落下去了,乘烟进入了无间地狱。

再来,我们看下面的“自识宿命”,即宿命通。谓于自身、他身,多生所行之事,悉能知也。这是指天人报得之宿命通。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据《法句喻经》)佛在祇园说法,有初学佛的两位比丘,从罗阅祇国来见佛。道路遥远,又正好碰上大旱,途中干渴,快要死了。忽然看见一个地洞里有一升多水,水中生了很多小虫,不能喝下。其中一个说,暂且先喝下它,救活我的身体,才能见佛。另一个说,既然破了佛戒,那见佛又有什么利益呢?有什么意义呢?其中一位守戒的人他就忍住干渴,终于死了,神识生到忉利天,自己知道自己的前世,就手持香花,来供养佛。那个饮水的,毁戒了,过了几天才到,向佛哭诉一路的艰苦。佛说,我早就知道了。指着那个天人对他说,祂就是跟你同来见我的人,但已经比你先到了。你不守我的戒,虽然见到我,我没有看见你啊(你也没看见我)。意思是说你没有见到佛啦。所以见相即见性,持戒即见佛,你不能持戒就没办法见佛。

我们进一步再来详细解说一下,宁可守戒而死,不为毁戒而生。因为我们生长在,没有跟佛陀同一个年代、同一个时代,佛陀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戒是无上菩提本,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戒的精神就是“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依着戒,如来常在,常住世,也就是说你勤修戒定慧,佛住世;你执著贪瞋痴,佛灭度,意思是一样的。你依着戒,如来住世;没有依着戒,你就是跟着佛陀也没有用。这个因缘故事,我们要了解它的意义,它的意义表法在这里。

佛陀时代,这两位初学的比丘,到舍卫国祇园精舍要拜见佛陀。那时候正好干旱,这也就是一个考验,境界来的时候,你能不能守得住,守得住戒、守不住戒,干旱就是一个因缘,这是一个逆境。印度又是一个热的地方,走在路途上干渴难忍,那刚好碰上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没有水喝,都快渴死了。

两个人走不动,不知走了多久,好不容易看到一洼的旧泉水,就是刚才这里面讲的,一升的这个水,一洼的这个旧泉水,里面有一点点水,但是水里面好多细虫,很多虫。你知道,这个是戒律问题,不能杀生啊。所以佛陀那个手是兜罗绵手,他在洗手的时候,这个水里面都有小虫,那佛可以给它网住,你看这多慈悲,佛多么慈悲啊。

这两位比丘看到水里面有虫,其中一个就说了,佛陀制的戒,比丘肉眼见到水里面有虫,一定要用滤水囊过滤以后才可以喝。现在我们没有滤水囊可以滤水,喝了会杀生,我们宁可守戒而死。这是一个比较有道心的、比较有守戒的那位比丘讲的话,他就是什么?他有依教奉行,遵守佛戒,那这是佛陀的好弟子。

另一位比丘渴得忍不住了,渴得心中如火,火都冒起来了,烦恼都生起来了,他想,再不喝就没命了。到底是命重要,还是戒重要?这两个就是,这是紧要关头啊,到底是命重要,还是戒重要?就把那个有虫的水就喝下去了,先救我自己再说啦,不要先跟我谈戒啦。说了,我们要去见佛,我们也要有生命,有命,才能去见啊,没有生命怎么见佛呢?这个不守戒的,是比较没有智慧啊。前面那个比较有智慧,那个就是什么?他看到起心动念了,我们看到他的慈悲心。啊,这一个呢,这一个就是什么?在事相上著相修行,有这个身见,贪爱这个身见,他看到的是自己,他没有看到佛性,没有看到慈悲。他就把有虫的水喝下去了,我们要去见佛啊,总要有命才能去见啊,没有命见什么佛?你真是好蠢哦,一点都不圆融。他说一点都不圆融。不守戒的人都说人家不圆融啦。

有一次我们办李炳南老师的论坛,木铎春风三十载,在台北科技大学,二千多人参加,那是江逸子老师指定我来承办这个李炳南老师圆寂三十周年的这个纪念论坛,他们都认为说办不成的。净空老法师,果清律师,江逸子老师,全部莅临,徐醒民老师,因为他行动不便,用录影带讲授一个课程。他们说我办不成,可能因为我们净宗学会很少跟台中莲社互动。其实我自从办二○一五万人念佛以后,我就重新的鼓励国内来的大陆莲友,整团整团的到台中莲社去,顶礼我们的祖庭,我们的师公上人。所以现在,每到我们孝廉讲堂参加万人念佛,一定到台中莲社,而不是只有到正觉精舍,或者圆通寺。所以台中莲社的董事长非常的夸赞我。其实这也是我应该做的,做弟子应该做的,老和尚的祖庭嘛,也是我们的祖庭。

那他们认为说我办不成,我就用我的恭敬心跟至诚心,我是去请求台中莲社的董事长,社长,还有思归子老师,慈悲的来帮我们讲授,我们洪石师老师就是这样认识的,现在在我们孝廉讲堂讲《印光大师文钞》。我那时候就去拜见了台中莲社的社长,台中莲社总共出动九位老师来跟我们参与这个论坛,法缘殊胜,法喜充满,道气十足。最后我安排一位学长,现在已经出家,成德法师,他不是真正有亲聆李炳南老师的教诲的,是我跟老和尚建议,让蔡礼旭老师能够参与这个论坛,他是唯一一位没有亲自受教于李炳南老师的唯一的净宗学人。那我们有流通这个带子,很受到大家的欢迎。每一堂课都非常的法喜充满。

那一天早上,我们第一堂课是果清律师,果清律师是九点到十点,讲他跟他的恩师李炳南老师学教的经过。那十点到十一点,是净空老法师的课程。那我们安排果清律师住饭店,那果清律师并没有在饭店用早斋,他就到我们台北科技大学的会场,我们帮他准备早斋,他大概八点到会场。他就跟我讲说,如果我现在吃早斋,我九点开始上课,十点下课,我又要回来吃午斋,那我就不能够听十点到十一点的,他都称老和尚叫老恩师,他就不能听我老恩师净空老法师的讲座啊,他说,不不不不。他跟我讲说,黄居士,这样好了,你帮我准备午斋跟早斋一起吃。我看那个时候才八点哪,八点吃,要到明天早上的八点他才能吃早餐,二十四小时啊。我说,师父你不会饿吗?他说,没关系,你就帮我准备饭多一点,然后就午斋跟早斋一起吃,一个早餐,早斋。你看,果清律师就是,他宁可用一餐来守住这个戒律,这跟这里意思是一样。

那刚才说,另外那个比丘他就把这个水喝掉了。其实,这个公案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其实不守戒这位比丘说那个守戒的很蠢、很笨,其实别的事情可以圆融一点,但你根本戒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什么圆融不圆融的。戒就是戒,没有什么圆融不圆融。虽然有开遮持犯,有开缘,也是不得已的,不是随随便便的依个人而开缘,而是为了大众、为了度众生才开缘哪。

那位守戒的比丘依佛的教法,宁可守戒而死,不愿破戒而生。所以他还是坚持,我如果饮了这个水,就是破戒,绝不可以。他依旧坚持道心,没有喝水。最后他的神识生到忉利天,也去见到佛陀了。两个人继续走,那位没有喝水的比丘,在路上不支昏倒,就真的渴死了。我们这个经文上讲,他渴死以后,他的神识到忉利天,后来拿香花来供养,也见到佛陀。

喝水的比丘保住了生命,到了祇园精舍见到佛,佛陀明知故问,佛陀知道,佛陀他有无量神通啊,他明知故问说,你就一个人来吗?佛陀还跟他游戏神通一下,你就一个人来吗?那位比丘就说,我们原先是两个人,本来是还有同学、同参。佛陀问,佛陀就问了,那现在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呢?那位比丘就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佛陀,并且说,我那位同参好可怜啊,想来见佛,但是还是没有见到佛就死了。

佛陀听了以后,对他笑一笑说,你说他没有见到佛,其实他已经比你先来见我了,没有见到佛的是你啊。什么是佛?戒就是佛。这句话很重要哦,戒就是佛。你难道不知道,守戒才是真正的见佛吗?因为佛陀他最后临终圆寂,交代就是,教我们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戒在,视同佛在,佛陀讲得很清楚啊,以后碰到婆罗提木叉的,持戒的人,你们一定要视同我在人间,恭敬他。佛陀说,戒就是佛。你难道不知道守戒才是真正的见佛吗?没有守戒,即使在佛陀的怀抱里,在佛陀的怀抱里,还是得不到佛陀的慈光照摄。

这个时候,这位比丘看到那位已经死的同参就站在佛陀的身边。因为他守戒,虽然渴死在路途上,死后生天,到忉利天,祂也来见到佛陀了。

佛陀在世的时候弟子无数,不可能完全都在佛陀身边,还要到各地方去教化众生。所以佛陀在《四十二章经》里面说,“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大家,我们真的要把佛陀的教诲好好去研习一下,这个《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都是基本课程,基本功。我在孝廉讲堂本来是讲《弥陀要解》,我们的香积菩萨林庆章居士跟我讲说,老师,你那个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玄义太深的了,莲友做不到啊。我说,那怎么办?他说,你要讲一些基本经典。我说,讲哪些经典?我好去准备好。我准备讲,另外开个课程,《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些经,我准备在孝廉讲堂开讲。其实这些经我都学过了,在佛陀教育基金会我讲过好几遍了,只是后来亲近老法师以后,我就开始熏习大经了,就是没有再去碰这些基本经典。

所以《四十二章经》说,“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佛陀说,佛陀已经灭度了,佛陀的应化身已经入常寂光净土了,佛陀的法身常住不坏,佛陀常住常寂光净土,在一真法界里面。我们诸佛子如果能够,我们虽然离开佛陀数千里,但是如果能守住戒,一定可以得到道果。我们虽然不在佛陀的旁边,离开佛陀数千里,你只要忆念佛戒,能守就守,这样一定可以得到道果。如果你不守戒,就算“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你就在我左右边,你虽然见到我了,但是你不守我戒,你还是不能够得到道果。所以这就是勉励我们,对持守净戒要有坚固的道心。

以上我就作这样的补充。

我们看下面的“按”语:

“佛制空缸甏之类。宜覆。不宜仰。何以故。诚恐仰之而积水生虫。且因用之而弃水杀虫也。盖夏秋之间。地上苟有积雨。过一两日。未有不出虫者。所出之虫。无有不干死者。故开通阴沟。使家中不积水。不以沟内泥水。灌溉花木。新受雨水。必先投炽炭于内。不以鱼肉之骨。及腥膻之物。狼籍在地。以致引诱群蚁。被人践踏。皆所以预杜杀机也。”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甏”,“甏”就是瓮。这个“甏”就是瓮的一种器皿。

“腥膻”,“腥膻”就是难闻的腥味、指肉食。

“狼籍”就是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佛规定空缸空甏这些东西,应当覆盖在地,不能口子向上。为什么呢?因为口子向上,就会积下雨水生虫,一旦使用的时候就会倒水杀虫。在夏季跟秋季之间,地上一有积雨,过一两天,就会生出小虫来,生出这些虫,没有不干死的。所以要开通阴沟,使家中不积水。不用沟里的泥水,灌溉花木。刚刚落雨所积的雨水,一定要用红炭投进去,把它弄干。不把鱼肉骨头或腥膻的东西乱丢在地上,这样会引诱蚂蚁过来觅食,就会被人家踩死。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预先杜绝杀机。

好,今天,这一句“举步常看虫蚁”,我们就讲到这里。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报告老法师的开示,“举步常看虫蚁”。好,我们来聆听老法师的开示。

老法师首先引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浊世恶苦第三十五〉的经文,“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实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这一段主要是在讲杀生的果报。这一段《无量寿经》的经文,就在跟我们讲,不要造杀生业。

第二点,在这一大段讲的是什么?老法师说,这一大段讲的就是杀,杀生的因果。我们看到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在恶之中,首标杀生恶”,黄念祖老居士说,在所有的恶事里面,首先标出来就是杀生,是第一恶。这是第一段,讲杀生。“太贤曰:‘世间所畏,死苦为穷’”,世间人最怕的只有一件事,最怕的就是什么?一件事情就是什么?没有命,要死了,死了以后的是痛苦,那个折磨,“死苦为穷”,什么都不怕,就是怕死。所有动物都一样,不是只有人,所有动物都是怕死,贪生怕死。所以世间所畏,他们最怕的就是死苦,哪个不怕?除非开悟的圣人,预知时至,生死自在,像安世高大师一样。这个“穷”不是贫穷的穷,不是贫穷的意思,是极的意思,《注解》上讲的“极”,就是死苦是最严重的。你让他们没有命,那是最严重的事情,他会来讨债的,他会来要你的命啊,他会来报仇啊,可怕不可怕。大家都怕得癌症,你把他杀死了,他跑到你身上来,寄生在你身上,变成癌症肿瘤的种子,你怕不怕?你要做化疗,那种痛苦。所以说这个“极”,是以死苦为最严重的。

“损他之中,无过夺命”,你在损害他什么,你要他的钱都可以,但是你要夺他的命,他死都要跟你拼命,他一定报仇的。损是损害别人,损害别人最重的是杀生,夺命就是杀生。“人所最怕者,死也”,人最怕就是死,“人所最怕者,死也”,不但是人,动物,再扩大讲生物,没有不怕死的,所以死,人最怕。人最珍惜的就是命,最爱惜的是生命,到要命的时候他什么都可以舍,什么都可以给你,功名富贵都可以舍,他要命。“是以杀害他生,最为大恶”,所以杀害他人的生命,是最大的恶。这不但是佛教,其他宗教也戒杀人。佛教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了解透彻,不但人不能杀,所有一切动物都不可以杀,蚊虫蚂蚁,佛门弟子都知道爱护。所以你看出家人守这个戒律,他不能走过草丛啊,为什么?草丛里面都有虫。这个花坪,花园里面不是有草皮吗?那不能踩过去,为什么?会踩死虫啊,它里面有很多虫。蚊虫蚂蚁,佛门弟子都知道爱护。其他宗教虽然没有讲到这些动物,但是一定讲到不能够杀人,这是所有宗教都说到的。

第三点,经文当中先说明杀恶。五恶第一个是杀害众生。文曰“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这四句,伏是降伏,克跟下面克服的意思是一样,也是杀,战争的时候是克敌,也是杀敌。“《会疏》曰:‘强者伏弱’:能杀者为强,所杀者为弱。人畜皆然。”在战争的时候,《会疏》说,武力强大的一定去把抵抗力弱的人,把他降伏,把他降伏了。能杀的人一定是比较强,被杀的一定比较弱。人跟畜生都一样。人跟人相杀,畜生跟畜生,你看老虎去扑杀鹿或是羊,一个强,一个弱,也是这个状况,都是这个状况。“‘转相克贼’者:‘克’谓制胜、杀害。‘贼’谓贼害。如雀取螳螂,人亦取雀,故云‘转相’。”麻雀捕螳螂,人就把麻雀抓下来了,人就捕麻雀了。又憬兴大师说,“‘克’者杀也。‘贼’者害也。”“‘残害’者,凶残伤害。‘杀伤’者,杀生致死或伤害其身。”这个意思是说,都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常常见到的事情,在今天这个社会,可以说是太普遍了。

我那天看那个网路新闻,那个田螺、海螺,那本来都好好的嘛,它在那边海里面游来游去,它在路边爬来爬去,它很悠游自在,诶,爱吃螺肉的人,他就把那个海螺,或是那个蜗牛,把它抓下来,它那个肉会跑出来,离开那个壳,我看都不忍心看啊,他就用刀子把它这样宰下去,又把它割下去啊,就是这里讲的,“凶残伤害”。我们台湾有一个很有名的酱油工厂董事长,在台湾是非常有名的品牌的一个酱油董事长,就是什么?他要长生啊,他要健康长寿啊,听人家讲那个偏方,说吃那个蜗牛肉,再配什么药,就可以,身体可以健康、强壮。结果他们一家人,大部分的,有些没有吃到就没有死,大概五六个,连干部,就去吃那个蜗牛肉。你看下完大雨以后,稻田旁边都有很多蜗牛会跑出来,他们就去抓蜗牛,吃那个蜗牛肉,结果中毒,死掉了,吃的人全部死掉。“凶残伤害”。

“‘杀伤’者,杀生致死或伤害其身”,伤害他的身体,我们常常这样见到,习见习闻,在今天这个社会是太普遍了。佛在经典对于这些事情讲得太多,甚至说到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刀兵劫。刀兵劫是指战争,这是人跟人之间最严重的大恶,是战争,互相残杀。佛在经典上说得好,如果我们真想免除这个世间的刀兵劫的灾难,除非众生不吃肉,“欲免世间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我们还离不开吃肉,那这个灾难就不能够避免,换句话说,食肉就是战争的果报根源,佛是一语道破了。

第四,我们这一生当中经过两次战争,老和尚是讲他了,比老和尚大的经过三四次。满清亡国的时候军阀割据,中国内战没有停止过。那时候老和尚还小,没有经历到,老和尚经过的是中日战争,就是八年抗战,第二次经历的是国共战争,看到战争的痛苦。所以老和尚一接触到佛法,听到佛经上说的,他就采取素食。老和尚学佛半年就素食了,原因是真的看到战争的痛苦,佛说这是吃肉、伤害众生这个因而来的。经上讲残害,“残害杀伤”,在人间是战争,那对动物来说,就是杀害这些动物。

第五,老和尚说,我们看看现在这个餐馆,在大都市里面,你到酒店去,你走进去,看他那个宴会上酒席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全部是众生的尸体。可是问题是怎么样呢?你没有学佛以前就是迷惑颠倒,你看不出来,以为那个是美味,你不认为那个是尸体。所以我们这个身体的肚子其实是坟墓,是动物的坟墓,我们这个身体的肚子、肠胃,是这些动物的埋葬的地方。这是因为你迷惑颠倒,你不知道,你认为那个尸体是美食,其实真相是,全部都是众生的尸体。

没有学佛以前叫迷惑颠倒,看不出来,以为那是美味,是人间一道美食,学佛以后,良心发现,良心开发出来了,看到是什么?不一样了,那是什么?那是尸体,那是死尸,死掉的尸体,死尸,那还能够吃得下吗?还能下咽吗?还敢去动筷子吗?旁边的人看到我们不敢动筷子,说我们迷信,说我们愚昧,说我们有福不知道享,他认为那是享福,是口福。我们今天知道了,那是造口业,那是口业。口业不是欺骗人,你看到东西,看到东西想要吃,这也是口业,这口造业啊。这是什么业?总而言之叫做地狱业。地狱罪满了以后还要还债,《楞严经》上讲,吃它半斤将来还它八两。现在吃的时候是口福,将来还债的时候那叫什么?那不叫口福,那叫罪受,有罪可受啊。现在吃的是口福,将来去还债是什么?怎么这么苦啊。就像你癌症一样,怎么那么苦啊,受罪,有罪受。因果定律里面讲的是丝毫不爽,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纵然经过无量劫,因缘际会的时候果报就现前。

第六,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从现实社会里面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就晓得业因果报。别人对我们的伤害,我们不要放在心上,想到可能过去我们可能对他伤害过,今天我们果报还清了,这笔帐了了。一般人说我们学佛就是阿Q的精神,阿Q的精神,老和尚说是菩萨的精神,不是坏事。一定要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处处退让。我们自己真正能得到的是什么?心安理得。我们道理明白了,心就安,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都欢喜承受。忏除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佛教我们的,我们真干。纵然这些众生过去伤害过我,今天来还债了,我们也不忍心他的生命受到杀害,不忍心做这个事情,那钱财就更不重视了。里面的贪瞋痴慢放下来了,外面的杀盗淫妄也不再造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老和尚说,纵使说我们今天碰到的是逆境,不论不管是顺境、逆境,我们都欢喜接受。我们就是只有忏悔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做这三件事情。纵使这些众生,包括人,过去生伤害过我们,今天他来还债了,老和尚说,其实我们也不忍心让他的生命受到伤害。譬如说这个人过去生,他可能杀害过你,那今天遇到了,因缘会逢时,果报还自受,那他要还命债呀,可是我们现在学佛了,我们跟他解冤释结,这笔债不用还了。为什么不用还?因为我们要去极乐世界呀,何必跟他纠缠不清呢?冤冤相报。所以老和尚说,我们也不忍心让他的生命受到伤害,我们就放他一条生路。所以你今天放别人一条生路,包括所有动物,哪一天你危急的时候,你生命有危险的时候,就有人会放你一条生路。

我一个天津的朋友,在天津开餐馆,生意好得不得了,开了两家火锅店,火锅店当然里面有海鲜啦,肉啦。很奇怪,他们夫妻不吃肉,他们两个夫妻是吃素的,学佛的,我非常要好的一个同参道友。有一次我去那边讲课,他跟我讲,他的夫人都会头痛,头痛得不得了。我就跟那个师兄讲说,你师姐是不是最喜欢吃鱼头,很喜欢吃鱼头,他说,诶,对,老师对,她喜欢吃鱼头。我说,那你现在几岁了?你妻子几岁了?他说大概,好像是四十六岁吧。我说,这样好不好,你每个月,你带她到海边去,你放四十六条鱼,每个月要放,定期要放,而且要真心的向这些过去生吃过的活鱼要忏悔。因为她吃的活鱼,是活的,那头砍掉,那砂锅鱼头啊。坦白说,我以前也吃过,像我现在是拼命在放鱼啊。我说,你这样去做,一定会感应道交,这就是忏悔业障。结果放了一段期间以后,第二次我再去讲课的时候,我问他说,诶,你师姐头好了没有?他说好了。你看,这业障病哪,业障病透过忏悔,老和尚刚才已经讲过,这个病就可以好了。业障消了,病就好了,冤亲债主走了,病就好了。

所以我们不忍心再做这个事情,就是造这些杀生的事情,那钱财就更不用说了。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事实上你贪瞋痴已经放下来了,因为你不再报仇了,你不再起贪爱了,那你里面内心的贪瞋痴慢都放下来,那外面的五欲六尘,外面的五欲六尘、杀盗淫妄,你也不再造了,你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啊,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幸福美满人生,它就现前了,就是佛在这个地方讲的,这个五恶我们都放了下来,不再造了。那你业障消,往生极乐世界,就非常的殊胜圆满。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6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