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4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4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19年12月05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四十三,“或持斋而戒杀”。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二百二十八页,我们看经文:

“夫杀羊妻(广仁录)”

“刘道原。为蓬溪令。解官。宿秦氏家。梦一妇泣诉曰。吾乃秦之妻也。曾捶杀一妾。冥官罚吾为羊。今现在栏中。明日将杀以享君。死固不惜。但腹中有羔。若因我而死。则吾罪愈重耳。刘待旦言之。则已宰矣。举家大恸。纳羔于腹。葬之旷野。”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令”,官名,县令。

“解官”,“解官”就是辞官卸任。

“捶杀”,“捶”就棒打。意思就指以棒打而杀之。

“享”,宴请,以酒食待客。

“羔”,小羊。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夫杀羊妻。(据《广仁录》)。刘道原作蓬溪令,解除官职后,在姓秦的朋友家住了一宿,梦见一个妇女哭诉道,我是秦的妻子,曾经因为打杀一妾,冥官罚我作羊。现在关在栏里,明天将要杀给你吃。我自己死不足惜,只因为肚子里有小羊,如果因为我而死,那么我的罪就更加重了。刘到第二天早晨告诉秦,但羊已经被宰杀了。全家非常悲痛,把小羊放进母腹中,一起埋到土里。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按语:

“(按)成家之子。不轻借银钱之债。恐其出息以相偿也。有智慧人。不肯借性命之债。惧其捐躯以相报也。所以大修行人。必欲超出三界。报得五眼六通。尽知过去未来。世出世间之事而后已也。”

这段按语非常的重要,含义非常的深广。我们来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成家之子”,“成家”就是成立家室、娶妻;兴家、持家。这个“成家之子”意思就是说有家室的人。

“出息”,“息”就是利息钱。这个地方是指借钱所孳生的利息。

“五眼”,“五眼”是佛经的名词。

第一个,肉眼,肉身的眼,就像现在父母生给我们这个肉眼,那这肉眼它是六根之一。

第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祂就有这个天眼。天眼是六通之一,我们说天眼通,人中修禅定可以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就说你在人道里面,如果你修禅定功夫,如果你的念佛功夫能够得到甚深禅定的话,你一样可以开启本有的这个天眼,不论远跟近,内跟外,白天跟晚上,都能够看得见。

就像广钦老和尚在台湾新北土城承天禅寺,道证法师去参访他的时候。那时候道证法师还没有出家,叫郭惠珍医师,她是三十一岁出家,中国医药学院毕业,她是一位医生,尤其是非常有慈悲心的一位中医师。她出家十七年,四十八岁就圆寂了,在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她预知时至,在嘉义的一间兰若佛堂舍报,在拜佛的时候,念到阿弥陀,她就圆寂了。

那她还是居士身郭惠珍医师的时候,她去见广钦老和尚,跟他请法。广钦老和尚那时候已经有非常甚深的禅定功夫,不然他不会有这个宿命通跟天眼通的,他就跟郭惠珍医师说,郭医师,郭医师,你的大冤家要现前了。这个大冤家就是后来郭惠珍医师所罹患的肿瘤。郭医师她没有用西医的化疗,她完全靠六字洪名,就是六字洪名出乾坤,她就是用念佛功夫,得到那个禅定,降伏了这个病痛。

郭惠珍医师她是一种菩萨示现,在《普门品》里面讲,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现在肿瘤癌症病人很多,非常的痛苦,那郭惠珍医师她是示现肿瘤身,应以肿瘤身得度者,即现种瘤身而为说法,就为肿瘤病人说法。她《倾听恒河的歌唱》《毛毛虫变蝴蝶》,这些都是安慰这些癌症病人的良药、善知识,《佛要救你》,是她跟台大晨曦社的学生开讲《弥陀要解》。晨曦社是台湾大学非常有名的学佛社团。

我们台大固然出了很多政治人物,也已经出现四个总统,都是台湾大学毕业的。台湾大学也出了很多杰出的法师,就我所知道,宗兴律师的高徒,一个专攻唯识的,是专攻天台的,一个是专攻净土的,程度都很高,台大毕业的,而且都能讲经说法,现在都在沉潜,在闭关潜修。其中有一位,宗兴律师把他保护在台湾中部的一间佛寺里面。这宗兴律师跟我讲的。本身是台湾大学当院长,毅然出家,都是菩萨示现的。

那郭惠珍医师她就是示现癌症肿瘤身,来度这些苦难的众生。所以广钦老和尚能够看到郭惠珍医师的冤亲债主要现前,是用什么?天眼。他用什么看?他用他的正法眼,就智慧眼。要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都可以看得到,那你现在人在美国,他都可以看得到。所以这个很不可思议的一种神通道力,我们本自具足。但是我们现在迷而不觉,失去这个功能了,所以墙壁外,我们就看不到了。

第三个,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就是智慧眼。就二乘的修行人,他证我空真如,破我执了,断见思惑了,这叫二乘人,包括声闻乘的阿罗汉,缘觉乘的辟支佛,他们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他证得空性了,真空无相。我们都说真空妙有,我们这个实相是无相无不相,无相是真空,无不相是妙有,合起来是无相无不相,就是实相,就是真空妙有,真空妙有就是我们的一心。

阿罗汉是照见真空,但是阿罗汉并没有破法执,没有断尘沙惑,也没有破根本无明,阿罗汉没有见性。所以佛在大乘经典里面讲,在《法华经》里面讲,说阿罗汉这个偏真涅槃,佛陀呵斥是焦芽败种,就不能成就佛种。成就佛种要什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是阿罗汉这个智慧已经是不简单了,这比我们三界六道众生还了不起,至少他怎么?不受后有啊,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所以他这种智慧就不是大智慧,大智慧一定要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智慧登彼岸,入一真法界了,生死即涅槃。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智慧登彼岸,是大般涅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法身大士以上。这个是二乘之人所证的智慧,叫慧眼。

第四个,法眼,谓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菩萨他破我执,他破法执,他证得真空无相之理,然后再从空出假,他既有空观的智慧,也有假观的智慧,菩萨他是证得法眼。

第五,佛眼,佛眼是佛陀身中具备的前四眼者,叫开佛眼,证佛种智,证一切种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什么人开佛眼呢?法身大士以上就开佛眼了,分证法身,圆教破一品根本无明,分证一分法身,就开佛眼了。《大智度论·三十三》《大乘义章·二十本》。此五眼中慧眼为空谛一切智,法眼为假谛道种智,佛眼为中谛一切种智。

那一天,我在读诵黄念祖老居士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黄念祖怎么诠释这个阿弥陀呢?我们说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黄念祖老居士就说,这个阿字就是真空,弥是假有,陀是胜义谛、第一义谛,是中观。所以阿是空观,弥是假观,陀是中观,所以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就是一心三观。一心三观什么境界?佛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

所以这里讲慧眼,它是空谛一切智。我们知道,阿罗汉就证得一切智了,菩萨证得道种智,佛证得一切种智。所以慧眼是空谛一切智,证得真空无相了。那法眼呢?为假谛道种智,就从空出假,叫为假谛道种智。那佛眼呢?是为中谛一切种智。天台宗里面讲,空观、假观、中观。或者是说,天台的另外一种说法叫真谛、俗谛、第一义谛。没有比这个更高明的,叫空、假、中。真俗二谛圆融,入第一义谛,就是入一真法界。

这个地方,老和尚他就开示五眼圆明,老和尚引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菩萨修持第三十>品,里面就讲到这一段五眼圆明。

我们看《无量寿经》的经文,“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修行五眼,照真达俗。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觉了法性。辩才总持,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于所受用,皆无摄取。”

佛告诉阿难尊者,在极乐世界的国土中,“彼佛刹中”,所有“一切菩萨”。各位记得,到极乐世界没有声闻、缘觉,没有凡夫、二乘,一切都是菩萨,叫做“一切菩萨”。只要到极乐世界,不管你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更不要讲实报庄严土跟常寂光净土了,你只要到极乐世界,统统叫菩萨,叫阿惟越致菩萨,阿鞞跋致菩萨。这什么意思?叫不退转菩萨,什么叫不退转?他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了。这老和尚有讲过,在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是仰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功德,是佛力加持。那实报庄严土,到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了,常寂光净土,究竟佛,他是实证功夫的。

所以在极乐世界的“一切菩萨”,他的禅定、他的智慧、他的神通、他的威德,这些都是我们自性的功德妙用。这个禅定不是普通禅定,这个禅定也不是三界里面的色界四禅、无色界的四空定,它不是,因为三界的四禅禅定功夫跟无色界的四空定的功夫,他们是出不了三界的,也不是出三界的阿罗汉的第九次第定,也不是。极乐世界的禅定都是甚深禅定,他们的智慧也都是跟佛无二无别,神通更不用讲了,三明六通,威德,“无不圆满”,就开显出来了。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诸佛密藏”在讲什么?“诸佛密藏”就在讲,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诸佛密藏”就是三德秘藏,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叫三德秘藏。那为什么叫秘藏呢?因为深不可测,唯证方知。“究竟明了”,你到极乐世界就究竟,到最后能够究竟成佛,就跟禅宗里面的大彻大悟是一样的。就“调伏诸根”了,就可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了。那当然“身心柔软”了,通身放下,他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了,所以他“身心柔软”了。“深入正慧”,“深入正慧”就是入佛种智。“无复余习”,到极乐世界以后,最后究竟成佛,见思惑也断了,尘沙惑也断了,再分破无明,他最后究竟成佛,“无复余习”。阿罗汉还有习气,辟支佛才断习气。

“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依佛所行”就是老和尚说的,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行、同德,这叫“依佛所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就是“依佛所行”了,他所做的跟阿弥陀佛所做的一模一样。“七觉圣道”,“七觉圣道”是什么东西呢?“七觉圣道”就是七觉支。七觉支叫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觉就是智慧,支就是分类,分类不同,有这七种觉悟。又名七菩提分、七觉分、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这个地方讲的“七觉圣道”。

“修行五眼”,就是我们刚才讲过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照真达俗。肉眼简择”,因为到极乐世界以后,能够真俗不二,真就是空谛,俗就是假谛,真俗二谛圆融,真谛跟俗谛圆融,所以叫“照真达俗”,他能够见到真空,又能够从空出假,所以能够真俗二谛圆融。“照真”就是不变,“达俗”就是随缘,能够不变随缘,也能够随缘不变。所以“照真达俗”就是从空出假的意思。所以“肉眼简择”具足。“觉了法性”,觉了这个法性跟自性,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辩才总持”,“辩才总持”就是辩才无碍,“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他可以开八万四千法门,广度众生,广设方便。他所说的真理,都跟戒定慧相应,都跟第一义谛相应,就是“深入义味”,就是愿解如来真实义,他都能够跟般若相应,叫“深入义味”,能够跟自性相应。然后就可以“度诸有情”,广度六道众生,可以为他们“演说正法”,大转法轮。

“无相无为,无缚无脱”,就是我们佛门里面讲空、无相、无作,他就达到这三个,这个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所以“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就是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就“远离颠倒”了。“于所受用,皆无摄取”,根尘接触,根不入尘,能够舍识用根,六根对六尘,可以享受那个三昧乐,就无上菩提觉法乐,无上涅槃寂灭乐,但是根不入尘,可以转识成智,可以怎么样呢?可以心不随境转,境随心转,可以做到这个功夫,这叫“于所受用,皆无摄取”。六根对六尘,眼见色,会起贪瞋痴慢疑,会起攀缘取舍,极乐世界的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六根对六尘,眼见色,“于所受用,皆无摄取”,为什么?有甚深禅定的功夫,能够“照真达俗”,能够“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

这个是我简单的,老和尚开示的这一段〈菩萨修持第三十〉,我简单作这样的补充。但是这里我在这边作一个另外一个说明,就是说,这个在黄念祖老居士《注解》里面也有提到,我也跟各位作一个比较清楚的说法,就是说佛在各种经典讲的时候,这五眼其实顺序有些不一样。譬如说在《无量寿经》,他就第一个先肉眼,再来是天眼,再来是法眼,再来是慧眼,最后是佛眼,在《无量寿经》中的顺序是这样的。可是到《金刚经》又不一样了,在《无量寿经》是慧眼在法眼之后,可是在《金刚经》,法眼在慧眼之后,慧眼排第三个。这个是很特别的。

我们看《金刚经》的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这个“如来有肉眼”什么意思呢?跟各位报告,像净空法师他已经大彻大悟,他看东西,他有没有在看东西?他有啊,他是用父母生给他的肉眼在看,但是他心不随境转,他见而无见,无见而见,他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圣人有这个功夫啊,他用什么看?这里问你,“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如来当然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这《金刚经》就在这边看得出来,它法眼摆在慧眼之后。“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这个地方我作这样一个补充,就《金刚经》跟《无量寿经》不同的地方。

所以那天我在跟莲友分享《无量寿经讲记》的时候,就有提到这一段,黄念祖老居士把《无量寿经》跟《金刚经》作会通,他说《无量寿经》里面的第四十一品里面有讲到,“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无相智慧,植众德本”,那黄念祖老居士说,这个“无相智慧,植众德本”是什么?这个“无相智慧”就等于《金刚经》里面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它两面是相通的。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就来探讨五眼,烦恼习气太重,障碍五眼圆明,这是老法师的开示。因为我们在解释这个“五眼”,我们现在还在解释这一段里面的这个名相注释里面的“五眼”,所以针对“五眼”,我们再作进一步的说明。老和尚说,烦恼习气太重了,就障碍到你的五眼圆明。

第一点,弥陀的光明,无处不照,无时不照。恶道众生有见到,有见不到的。包括我们人道,比三恶道好得太多了,我们人间有没有蒙光注照?有,从来没有中断。我们肉眼见不到,这就说明佛所放的光光波与我们肉眼能见的光波不相同。我们肉眼能见的光波很有限,比这个光波长的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也看不到。就是说,天人在你前面你看得到吗?你看不到。你到太平间去助念,你到加护病房去助念,那佛来接引这个亡者离开,去极乐世界了,请问一下你看到吗?你也看不到。但是有些小孩子很清净,我们看很多助念的公案里面,佛化家庭往生的菩萨,他的孙子孙女来参加助念,他说,啊,那阿公阿妈在窗户那边跟着佛走了。

就像我父亲往生的时候,我母亲是个喑哑人,父亲他是道家的修行者,这个善根福德因缘都非常的缺乏,我在他临命终,在中阴身的时候,请我的皈依师父传顗法师去跟他中阴身皈依,所以我父亲的法号叫道西,是道字辈的。因为广钦老和尚他是广传道法,所以广钦老和尚再下来是传字辈的,再下来是道字辈的。那我是道字辈的,所以我是道升,我父亲是道西,我母亲也是皈依广钦老和尚的知客师传顗法师,我母亲叫道福。

当时我父亲他往生的时候,我给他做三时系念,我印象很深刻,那时候我拿五万元台币出来,在台北请法师到我故乡宜兰三星,为我父亲做一堂三时系念。那一天晚上三时系念做完,我人在台北,我幺弟住在宜兰三星老家,我母亲在房间睡觉,我父亲就跟着阿弥陀佛站在我母亲的床铺前面,我母亲在梦中看到。就是我们家供养就是忏云老法师画的那个西方三圣,非常庄严,我父亲助念的时候就用那一尊,告别式的时候也是用那一尊,那西方三圣现在目前仍供养在我老家佛堂。

阿弥陀佛就带我父亲来,站在我妈妈的床头,我父亲就跟我母亲用手语比,就告诉我母亲说,我,这个就是我,在,左边是阿弥陀佛嘛,就站在阿弥陀佛右边,他说,在,他那里,叩叩锵,就是台语叫叩叩锵,就是打木鱼、敲大磬啊,这个意思。那我母亲就在梦中惊醒,惊醒以后,拉着我弟弟到佛堂说,中间这一尊,带你的父亲,我母亲称我爸爸叫老大,老大就是这个嘛,她说,带老大来看我,是这个意思啊。

那我们凡夫只能在梦中见佛,那白天你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因为烦恼深重。所以弥陀的光明无处不照,因为当下就是一真法界,因为众生的迷悟不同,分成四圣六凡,我们是在六凡里面的人道法界,这叫弥陀的光明无处不照,无时不照。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它是超越时间跟空间的,无处不照就是什么?它超越空间,无时不照,它超越时间,因为时间跟空间都是相对法,得失、利害、美丑、是非、善恶都是相对法,那是娑婆世界。那恶道众生,有见得到,有见不到的。有见得到的是佛力加持,有见不到,那是业障深重。包括我们人道,我们人道是比三恶道好多了。

譬如说老和尚到我们孝廉讲堂第三次开示,老和尚总共来我们孝廉讲堂三次开示,第三次开示的时候,大概开示三十几分钟,他下座的时候,在我们佛堂,念佛堂礼佛三拜,我们以前一位杨居士用手机把它录下来,老和尚礼佛的镜头录下来,我们一看,老和尚旁边跟佛堂全部变紫色光了,蒲团都变紫色的,老和尚礼拜三次,转身离开的时候,没有紫色,他就离开,礼佛三拜的时候,佛光注照。我们人间有没有佛光注照?有,但是我们见不到。但是手机拍下来以后,为我们作证明,有,有佛光注照,有蒙光注照,有啊,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肉眼见不到啊。这就说明佛所放的光,光波跟我们肉眼所看的光波是不一样的。这个世间就是一个念波,你所见到这是一个波段,你的手机信号也是波段,你所见到的波段都是世间的波段,但极乐世界的波你见不到啊,那个光波你见不到。我们肉眼能够见得到的光波也是有限的,比这个光波更长的你就见不到了,那比这个光波短的你也看不到。

这是第一点,讲到五眼圆明,我们见不到、见得到是什么。譬如说,佛有大智慧,带阿难尊者出去经行,佛陀就看到一群蚂蚁走过去,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讲,七佛都已经圆寂了,它还是蚂蚁身。七尊佛都已经圆寂了,都入大般涅槃了,它还是蚂蚁,佛见到了。这就是佛有这个弥陀的光明。

再来,我们看第二点,如果我们各种光波都能见到,这宇宙就变样子了,不是这个样子啊。由此类推,我们人眼大多数相同,有少数不一样。什么少数不一样?他少数有禅定功能,跟我们不一样,他见到,我们见不到,他能见到,我们看不到,他能见到。

就像广钦老和尚,他看得到郭惠珍医师的大冤家要现前。如果你当时是旁边的一个居士,在旁边服务,端茶了、递毛巾的,请问一下,你看得到吗?你也看不到啊,你看的只是郭惠珍医师一个女众而已,一个居士。但是广钦老和尚看到大冤家要现前,他看到肿瘤。那时候还没有发生呢,还没有长出来呢,也就是说郭惠珍医师还没有去做身体健康检查了,她还不知道她已经生肿瘤了。

所以你现在如果说你有这个神通的话,你什么时候走,就知道什么时候走啊。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他说,我过不了这个年了,老佛爷要叫我回去了。他怎么知道?他的慧眼告诉他的,“慧眼见真”,他的佛眼告诉他的,要不然他怎么知道说,老佛爷要带他回去了,他过不了这个年了?他往生前一天还在菜园里面种菜、除草,弟子跟他讲,不要再做了。他说,明天就不用做了。他怎么知道?他的佛眼告诉他的,他的慧眼告诉他的。

所以像广钦老和尚、像海贤老和尚,他们就是老和尚这里讲的,各种光波他们都能见到。我们的人眼大多数相同,少数不一样,他们就是那少数的。所以海贤老和尚他有讲啊,他说,阴阳隔得像一张纸一样。弟子再问他很多话,他都不说,他知道,他不能说。他讲说,一个人从灵魂修到灵性的时候,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生前就先预告了。果然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他是肉身菩萨。

所以他能见到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看不到,他能见得到。或者说,我们是不同维次的空间,有人能够见到,有人见不到的。我们对于不同维次空间在猜测,从数学上推论,有,肯定它存在,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让我们能见到,让我们能够触到。

所以西方的催眠家只能用催眠去回到过去。算命了凡先生的孔先生,他用《易经》的推算,用数理、用数学上的推算,他可以算得出了凡先生什么时候往生,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往生,命中没有儿子,他可以推算得出来。但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见到,他没有办法。就是老和尚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它什么个样子,但不知道怎么去克服,怎么去解决。

那这个地方,我们补充这一段说明,就是天台智者大师,入甚深禅定,亲见灵山一会。

佛的神通力量是能够做到这样。当世人见佛涅槃的时候,其实佛还是一样,他是依旧的永远住在印度的灵鹫山,以及其他的处所。就佛在一真法界,你看的是灵鹫山,佛是在一真法界,灵鹫山里面的一真法界。当此娑婆世界于劫尽之时、大火焚烧之际,佛所住的净土,还是那般的安乐稳定。天神充满、园林宫殿、宝树花果遍于处处,还有天鼓天乐,天女散下曼陀罗花,落在佛及大众之间。佛土永不毁,众生所见的世界已经烧尽了。

“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佛于未来无数劫中,还是常住常寂光净土,常住灵鹫山上,以及其余住处。后来形成了日本日莲上人提倡灵山净土信仰。地理上的灵山,是在中印度王舍城外的一个山坡上,到劫尽之时,是会被大火焚烧尽的;我们自性中的灵山,是佛的报身所住,报身可遍一切处,所以说不仅常住灵山,也常住其余诸处,那是永远不毁灭的。

原则上,报身的佛仅对二乘圣者以及初地以上的法身大士说法,因此灵山净土非凡人和凡夫可见。所以为什么实报庄严土要什么?大乘菩萨才可以见得到,要法身大士才可以见得到。那中国隋代的天台智者大师在光州大苏山,入法华三昧观二七日,诵《法华经》至〈药王品〉,入甚深禅定,参加灵山一会。智者大师人家称他叫东方小释迦,他人在光州大苏山,他进入法华三昧里面了,二七日,诵《法华经》,诵到〈药王品〉的时候,豁然顿脱,进去了。就像你如果你有本事,你诵《无量寿经》,诵到<第六品>的时候,你进入那个禅定世界了,到极乐世界去神游了,一样道理啊,这问题是我们做不到啊。智者大师做到了,他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寂然入定,乃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这是千古传唱,从隋到现在已经是一千多年了,真是千古传唱,人家智者大师是由定境而进入悟门。

所以这个地方我用这个,以智者大师入灵山一会,来补充说明刚才这个第二段老和尚说的,如果我们的各种光波都能见到,那时宇宙就变样子了,就人在娑婆,心在极乐了,极乐胜境你就看到了。

再来,第三,这都是科学家的命题,他们在研究。现在我们用仪器能够探测到紫外线,能够探测到X光,有一些光波我们能够探测到,不假以仪器我们见不到。真的他们没有离开我们,这就是说明高维次的众生他们能看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们。也就是说,极乐世界可以看到我们,我们看不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他们为什么?他们是高维次的众生,他们高维次的觉有情众生,他可以看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们。所以有一些光波,我们用仪器可以探测到,但是不假仪器,我们就见不到了。我们称他们叫神仙或神圣,他们的确比我们高。自古以来就相信,现代科学家给我们作证明,确实有这回事情,缘很重要。

第四,我们在理论上稍稍能体会到一些,还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障碍到我们的眼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像如来一样,具足天眼、慧眼,五眼圆明,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圆明,像佛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人人都有的,不是只有佛有。但是,佛这些眼都开了,我们现在只有肉眼开,天眼不开,法眼也不开,慧眼也不开,佛眼也不开,不是没有,有,但没有开,全部都关着,而且关了好几百劫了,都一直被,个个都被关着。如果要开了,跟佛同样的知见,你在这个世间,你就过了三昧的生活了,三昧叫正受,你就真正享受了,没有苦乐忧喜舍了,你一样活在台北,他们紧张得不得了,你根本不紧张,天气热得不得了,你根本不热,不一样。为什么?你五眼圆明了,开了。

像广钦老和尚,他外号叫水果师,他吃水果的,他一直都吃水果,没事,你吃水果,吃两天你就受不了了,叫你天天吃水果,你试看看,你绝对受不了的,广钦老和尚没问题,为什么?他入甚深禅定了,所以他外号叫水果师。连老虎都听他的,叫降虎和尚,老虎帮他在山洞门口把关,你碰老虎就被咬死了,他碰到老虎,老虎变他的护法,不一样啊。这个公案我讲过了,我师公,伏虎和尚啊。你看它极乐世界多殊胜。

第五,我们对于经上讲的五眼圆明,我们不怀疑。鬼神是报得的,祂们一住这一道,祂就得到了,像我们肉眼是报得的,到这个世界来投胎,睁开眼睛就看到了。所以你只要到这个世间来,离开娘胎的时候,母亲的胎的时候,你就看到这个世界了,见到了,你这肉眼也是报得的。那同样是,盲眼,他见不到啊,他为什么?他业障啊,他见不到了,他见不到啊,他一样有眼睛,但是他见不到了,他也是报得,果报感得的。我们有天眼,天眼睁不开,有障碍,需要修证、修定。定功越深,这五眼都可以打开。

所以有些人他不行这个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破我执,破法执,再破根本无明,就恢复这个五眼圆明了,就恢复六通了,他是用那种外道的邪法去开天眼。曾经不是我讲过一个笑话吗,有一个人想要去学这个神通,叫人家给他开天眼,他可以看到了,结果麻烦了,晚上上净房、上厕所,什么都看到,他吓死了。后来跟那个帮他开眼的,那个会懂这个法术的师父,跟他讲说,诶,师父师父,你帮我关起来好不好?他说,不行,我只负责开,不会关。他不会关,没办法,那个叫走火入魔。所以我们相信,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五眼就具足了、就恢复了。

第六,三途众生,因为见佛光就能减少痛苦。你看,三恶道的众生,只要佛注照,见到佛光,他就能够减少痛苦。

像我们台湾有一位很喜欢放生的法师,海涛法师,他很喜欢放生,他专门讲这个放生的善法给他的皈依弟子,那他常常也去抢救这些要被宰杀的牛、羊、鸡、鸭等等这些,那么他曾经就放生过很多头的这种要被宰杀的这个乳牛,在这个护生园区。那有一次海涛法师他就去巡视这个护生园区,那其中就有一只乳牛非常有灵性,它是被放生的,也就说被海涛法师抢救过来的,没有被宰杀的牛,它非常有灵性,它看到海涛法师过来,它,这个乳牛的前面两腿就跪下去了,它感恩,它知道是你救了我,救了我这个生命。这是什么?三途众生因为见佛光,就能减少痛苦。所以为什么动物的话,譬如说猫、狗、牛、羊,如果往生的时候,你给它助念,连老鼠都可以啊,因为佛光就能减少痛苦。

我讲个笑话给各位听,我住在我们讲堂的三楼。我们讲堂其实很简单,可以讲说很破旧了,我们才一万元台币租的,人民币才二千元,我已经九年了,甘之如饴,也做了很多事,现在也有成立一个孝廉文化网路电视台。一万元就可以成就孝廉讲堂,就可以办了五届的万人念佛,你想都想不到啊,我没有道场啊。曾经有法师到我们孝廉讲堂来,说,黄警官,你讲堂装潢得很庄严、很殊胜,这是你们买的吗?我说不是,租的,一个月才一万元台币。他说,你们为什么不买呢?我说没有钱,怎么买?

我这个地方是旧社区,可以讲说非常老旧的社区,在新北市汐止,就是非常破旧、非常老旧的社区,所以老鼠特别多,他们讲说这个地方叫老鼠窝,说我们这个区域叫老鼠窝。那我们楼上,因为去年冬天在那个仓库里面,有一只大老鼠死掉了,它大概是天气太冷,它就躲到那个棉被里面,死在里面,冻死了。但是我闻到异味,我的寮房就在仓库的旁边。但是我平常在里面用功,我是闻不到的,但是我只要一走出来,就闻到了。

那我就跟我们一个志工,叫建忠菩萨,请他来,他非常的认真,而且任劳任怨,苦干实干,老实听话的。帮我剪头发的、理头发的春美师姐,就是我们认养百蕙小朋友的奶奶,她是靠理头发来维持一家的生计,那她修得很好。那天正好来跟我理头发,我就请这个建忠菩萨过来,我说奇怪,我觉得那个仓库里面真的有死老鼠的味道,可是找不到啊,怎么找都找不到,但是有味道,非常的臭。结果,我一直找不到,他们找,第一次找不到,又找第二次,又找不到。我就下来跟地藏菩萨祈祷,说这次一定要让我找到。那我就当着那仓库里面的空间,我就为它说法,我说,老鼠菩萨,老鼠菩萨,我希望你让我发现你的遗体,让我帮你埋葬,帮你念佛,我也答应我们的三时系念跟法会,帮你立大牌,但是请你出来,让我发现。我再跟地藏菩萨祈祷。

说来很不可思议,我祈祷完以后上去,我就指着那个那一堆棉被里面的其中一包,建忠菩萨已经寻过两次,他都没有发现,我说,建忠,在里面,把它拿出来。后来我请春美师姐说,你已经找过了,是不是在中间?那有好几袋嘛,我说,是不是中间一袋?在最里面那一袋?春美菩萨说,是,是,老师,最里面那一袋有问题。我就叫建忠把它提出来,建忠在我前面打开,他看到了,都长蛆了,老鼠已经长蛆了。最后我叫建忠说,连棉被都一起回收,那把这个老鼠菩萨拿去埋葬,后来把它立大牌超度。

就是什么?三途众生因为见佛光而能减少痛苦,命终的时候往生。往生条件要记住,信愿持名。在临终的时候,这往生的条件要是具足了,他在恶道里忏悔业障,在恶道里头,对于在人间这一生做的事情,善恶他都知道了,所以有许多真正忏悔,临终时有提醒他,信愿持名,他是真正能把万缘放下,一心念佛,真能往生。

就是什么?我那天在读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里面,我看到一句祖师大德的开示,我觉得非常的好,他说始恶终善,宁可以前做坏事,以前做很多坏事,最后临终的时候忏悔,始恶终善,这个人一定往生的。你跟他开导,加强他的信愿持名,始恶终善,最后一定可以往生。你不能始善,始善终恶,那就完了,障碍你往生。这个是始恶终善,就这里讲的,里面讲的,意思是一样。恶道里面忏悔业障,在恶道里面,他前面是作恶,但是后面行善了,他忏悔业障了,他在恶道里头,对于他过去生,过去他所造的这些罪业,他忏悔了,他对他人间这一生所做的事情,善恶他都知道了,他忏悔了,他知道哪些事做错了,而且他真正忏悔了,加上临终有人提醒他,你要信愿持名,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真正能做到万缘放下了,一心念佛,真能往生。

就像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师姐是听老法师讲经的,也是个佛弟子,念佛非常虔诚。但是她的师兄没有学佛,她的师兄喜欢赌博,把家产都赌光了,然后也把她的私房钱全部都赌掉了。所以这位师姐她内心也充满着怨,抱怨跟埋怨,虽然她也在照顾她师兄,可是她却心里非常不甘愿,她的私房钱全部被赌光了,她虽然在那边念佛、读经,但是她的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末那执著,她还是非常的抱怨她先生。她先生也知道她的念波是充满了怨气。她先生是得喉癌,喉咙这边长癌症,就怎么也死不了,他业障还没消。这对夫妻就在那边互相赌气。最后,还好这个师姐有皈依三宝,有信佛学佛,所以有人请道证法师来开示。她的赌博师兄始终不能够往生,不能舍报。

有一个有因缘,人家请道证法师来跟他开导。道证法师来以后,了解这整个情形以后,首先她用忏公的大悲水,先抚慰这位曾经误入歧途的赌博的这位菩萨,把一家的家产全部都赌光了,最后得了一个喉癌,还断不了气,喉癌又很痛苦,用忏公的大悲水给他抚慰。最后,道证法师就带他念佛。把他的双手就抬起来,跟他开示,也为他说善法,然后告诉他说,这位菩萨,你过去这一双手曾经做过一些不如法的事情,她不好意思跟他讲赌博了,她说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现在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一双手改成到极乐世界,来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呢?变成菩萨的手,好不好?你把这一双手转成菩萨的手,去接引苦难众生往生净土,好不好?那位赌博师兄当下听完以后,两行眼泪,就忏悔的眼泪就掉下来,他知道她讲什么。为什么?他在恶道里面,他忏悔业障,他知道他这一生做的事情,善恶他都知道了,他生起忏悔心出来。道证法师代表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大慈大悲,感召了这位恶道众生忏悔业障,流下了两行眼泪。

最后道证法师牵着他的手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十分钟以后,道证法师先离开,到隔壁房去关怀其他病人,就交给他师姐继续念佛。念了三十分钟以后,那位曾经罪业深重的这位赌博众生舍报了,离开人间了,蒙佛接引了。他师姐非常讶异的跑到隔壁,师父师父,啊,我师兄往生了,怎么这么快?道证法师也善解人意,你不是很希望他赶快走吗?他不是舍报?佛力不可思议,圣力不可思议呀,你不是很希望他赶快走吗?解脱了,他们两个夫妻的业障也解脱了。靠什么解脱?靠南无阿弥陀佛,万病总持。他最后能够万缘放下,一心念佛,真能往生。

第七,“故知弥陀愿力,威光摄受之力,俱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放光摄受众生,这个威力也不可思议。

以上是我们提到五眼圆明,我们特地把老法师这一段的开示,就是我们众生烦恼习气太重,障碍了我们的五眼圆明,只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就能够恢复这五眼三明六通了,五眼六通。

再来,我们看名相注释的“六通”,三乘圣者所得的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也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按语白话解:

成了家的人,不会轻易去借别人的银钱,因为担心今后偿还时利息太高。有智慧的人,不会去做损害别人性命的事情,因为担心今后别人讨命要偿还啊。所以大修行人,一定要超出三界,获得五眼六通,全部知道过去、未来、世出世间一切事情才罢休。

这一段,你看它一段短短的一个按语,太重要了,太重要了,我们修行的一生就是为了这句话,“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诸佛菩萨以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众生佛知佛见,就在讲这件事情,“所以大修行人,必欲超出三界,报得五眼六通,尽知过去未来,世出世间之事而后已也”。就像这个公案,这个丈夫杀他的已经堕落为羊的前妻,他都认不出来,他不知道,亲手把它宰杀掉,它还是你的妻子呢,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五眼六通,他没有恢复慈悲心。他要知道说,那一只羊是他太太来转世的,他杀不下去了,他一定把它放生的,而且会痛哭流涕,替它忏悔业障。梁武帝有福报,他那个皇后郗夫人郗氏生前非常嫉妒,死后堕蟒蛇身,还好她有福报,来示现给梁武帝知道,梁武帝请宝志公禅师为她作了一部《梁皇宝忏》,梁武帝亲自为她忏悔,最后超生到忉利天。那是她有福报,才能够超出。她也没离开三界,超出到欲界而已啊。

所以这个地方,这一段是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就跟各位好好的分享这一段,“所以大修行人,必欲超出三界,报得五眼六通,尽知过去未来,世出世间之事而后已也”。这难道不是我们希求的吗?我们不是梦寐以求都这样吗?我们学佛干什么?我们学佛就想要这样啊。可是李炳南老师说的,一万个人只有一二个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其他统统没有,继续轮回。今天这个部分,我就分五大段来跟各位分享,怎么超出三界,必须了生死。老法师开示,了生死三个字。这句话就帮你解决前面的问题,“超出三界”也是了生死,“报得五眼六通”也是了生死,“尽知过去未来、世出世间之事”,也是了生死才做得到。所以我们先把这个大根大本先调出来,就是了生死,给你讲真话,不讲客套,也不讲俗套的话。

老法师开示的了生死。

第一点,普贤菩萨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明眼人看到的是光阴一天比一天减少。就像我们一样,现在过年又快到了,今年又过去了,年纪小的、年纪轻的无所谓,我们年纪大的都已经有警觉,有这种时间的压迫感,一天一天的过去,“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也就是说,换言之,就是更接近死亡了。我们的道业,有没有随着时间在进步呢?唯有真实修持,才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如果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一生就是空过,你这一生结束,再来一次,还是在玩,还是搞六道轮回。纵然念佛修福,也是佛所说的三世怨。你没有出三界,你这一世修的善事福报,到下一世当富贵人家,当富翁,享福,造业,第三世到恶道去,三世怨。

第二,三世怨不是好事情,这一生念佛修福,到来生一享福,人也糊涂了。你当皇帝,都迷糊了,都造地狱业了,老和尚说,统统到地狱去了。你修了几世的福,像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四年,六十年的皇帝加四年太上皇,总共六十四年,老和尚说他要修十世,他要修十世,一世如果八十岁的话,十世要八百年,才有当六十年的皇帝,乾隆皇帝,加四年太上皇,值得吗?不值得。所以你说,现在叫我再回去当署长,要不要当?我不干。你说现在请我去当部长,我不做,部长你去做,我还是走我修行这条路,为什么?不用走回头路嘛。这就是老和尚说的三世怨。

人来生,你前世、前一生念佛修福,到来生一享福,人也糊涂了,糊涂就会再造罪业,再受苦报。大富贵的人家,都在前生曾经在佛门里面修,念佛修福,而不能够了生死的人,在这一生当中,有权有势,胡作妄为,造作的罪业比一般人要重得多。所以我们眼光要看远一点,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是要以了生死为目标的。这句话很重要,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是以要了生死为目标的。有哪几个人有这样做的?一万个找不到一个,一百万都找不到一个,一千万也找不到一个。

第三,在大乘法里面,想要了生死,我们唯一有把握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若要真正做到,就要记住普贤菩萨的话,学菩萨道,修菩萨行。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每遇善知识,都请教这两个问题。所谓菩萨道就是存心,我们在讲席里面常说的,“心、愿、解、行要同佛”。心跟阿弥陀佛同心,跟阿弥陀佛同愿,跟阿弥陀佛同解,跟阿弥陀佛同行,要跟佛一样。心、愿就是菩萨道,解、行就是菩萨行。哎呀,老和尚这段开示,开示得太好了,心、愿就是你要发心立愿,菩萨道,你要去真干、去做、去落实,解、行是菩萨行,心、愿、解、行。

第四,学佛,就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我现在是学什么?我是学菩萨,我就学周安士菩萨,怎么把《安士全书》讲出来,其实我也是,我也没有开悟,但是我敢发大心、立大愿。所以学佛就是要跟佛一模一样,学得跟佛一模一样,纵使不能够学到一模一样,也要相差不远,这才叫学佛。

世间有一些人,他是搞佛学,而不是学佛,刚好是倒过来。什么叫佛学?有解无行。我们以前有讨论过,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所以有解无行,就把佛法当成世间一种学问来研究,而不能照做,他没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愿,那就是佛学。就像大学教授,像佛教大学里面的佛学研究所的教授。我以前我在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我就遇到英国回来的佛学教授,年纪轻轻的,我跟他讲心性,老师马上翻脸,我就不敢再讲了。为什么?老师他会打分数,我就不敢再讲了,因为我讲到修行层次,我就不敢发表了,老师生气了。老师最好教你赶快就造学术报告,你引用哪一个经典,讲了一大堆,可是一条都做不到。这就是讲了,你没有那个愿,没有那个心,那就变成佛学。

有心、有愿,他明白多少就会做多少,这很重要,这才是学佛的人。所以学佛可以了生死,佛学不能了生死,这是要辨别清楚的。所以老和尚为什么说要一门深入?就是这个道理,要长时熏修,才能成就。因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了生死。你什么经都学,什么经都通,样样通,样样松,没有一条能够专精的。

第五,佛的经教是融通的,是圆融、通达无碍的,所以一经能通一切经。不但经教是融通的,世出世间法也是融通的,因为都是从自己真心本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同一个根源,没有不通的道理。为什么会不通?不通就是因为你有障碍,你有执著,你有烦恼习气,你有无明,障碍就是迷惑、颠倒、分别、执著,只要能够去掉这些障碍,世出世间法都是圆融而通达无碍的。

第六,观世音菩萨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得大自在。他怎么明白?由观照而明白。什么叫观照?是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观世音菩萨是用耳根圆通的,大势至菩萨是用念佛圆通,他们在二十五圆通里面分别表法耳根圆通跟念佛圆通。而一切都清楚明白,就是六根对六尘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而一切都清楚明白,这叫观照。要是带着一点意思在里面,那就不叫观照了,要是带着一点意思在里面,就不叫观照了。

第七,“观照”其实就是自性净,就是自性的见闻觉知,所以能够见到真性。凡夫迷失了自性,用的是情识,就是八识五十一个心所,这叫“情见”,也就是说一般所讲的“带着感情”。什么叫感情?就是分别、执著、妄想,带着这些东西的见闻觉知,是凡夫见解。由此可知,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就是佛菩萨的见解,佛菩萨的见解叫做观照,叫做照见。佛菩萨的见解叫观照,什么叫观照?譬如说在六即佛里面,名字即佛、理即佛,观行即佛就是观照,在天台里面的观行即佛跟相似即佛,它这两个是属于观照的层次。圆教初住位的菩萨,破根本无明,叫分证即佛。分证即佛跟究竟即佛,“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了,那就照见了。因此用凡夫的见解来修行,是决定不能超越六道的。

第八,凡夫很难离开情见,如果用情见去修学,一切法门都不得成就,只有修学净土可以。但我们要知道,修净土是用念佛的功夫能把情见伏住,就是伏惑,才能往生;伏不住,还是不能往生。也就是说虽然烦恼没断,只是暂时伏住,若能在往生那一刹那,烦恼不起现行,那就成功了。如果在那时候烦恼起来,你就去不成了。其实,念佛也是观照,会用功的人跟禅家的修学没有什么两样,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的“都摄六根”,能都摄六根,就是跟参禅一模一样。如果我们只做到“净念相继”,而不懂如何都摄六根,那跟参禅还是不一样的。

那么刚才讲说,凡夫都是用情见,没有离开情见。那我们就来讨论,如何离开情见,用念佛法门呢?为什么要念佛法门?这个第二部分我们就来探讨,念佛三昧,三昧之王,成佛捷径。

第九,净空老法师开示,唯有系心念佛法门,是最是应机,但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就是成佛,虽然在同居土里面没有成佛,方便土里面也没有成佛。为什么?我刚才有讲过,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他是功夫成片才是凡圣同居土,事一心不乱是方便有余土,他还有能所,这两土是仰仗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佛力加持。但是实报庄严土就不一样了,他是破根本无明,分证法身了,他是见法身了,那是成佛。所以老和尚为什么说凡圣同居土里面没有成佛,方便有余土里面没有成佛,为什么?他还在莲花苞胎里面,还没有花开见佛。但是最后还是肯定一生成佛,他无量寿,寿命长,肯定成就。而且果然是善根福德因缘深厚,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改变法门,也不想修别的,就这一句名号念到底,他成佛快,什么原因?他得念佛三昧。

第十,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念佛三昧,三昧中王”,老和尚说,各位有没有记得这句话呢?三昧是禅定,念佛三昧是三昧中之王。也就是说,你靠念佛功夫进入甚深禅定了。你如果能够念佛念到根不入尘,你就得禅定的了,你这个念佛功夫就有禅定功夫了。所以说无比殊胜。得定了,定一定开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发慧,三昧之王他开的智慧肯定是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智慧一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不就全通达了吗?诸佛如来的道力、神通,万德万能,不就同时具足了吗?这是真正成佛的捷径。这个法门到哪里去找呢?

以上这个第二段,我是特别说,我们怎么了生死?老和尚开示,用念佛三昧,用念佛法门。

那我们现在就来引用禅宗的两件公案,也非常有趣。

我们就来分享这个禅宗公案。佛法中有很多开悟的公案,因为佛法到最后是什么?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最后还是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要有悟处,要能够大彻大悟。那么这个公案里面,唐朝有一位药山禅师,这个公案我们讲过,但是我觉得很有趣,我就再来分享,跟这里有关,跟了生死有关。

唐朝有一位药山禅师,他开悟以后,道风远播。刺史李翱就向药山禅师问“道”了,我们三皈依不是讲吗,“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这李刺史就问药山禅师,什么是“道”?刺史就有点像现在的市长。李刺史本身也喜欢佛法,所以他跑来问“道”。如果不明白“道”是什么,甚至根本不相信“道”,要从何问起呢?

《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为什么?“上士闻道”,就上根利智的,他知道“道”是什么,“道”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我们这一念觉性,他觉悟以后,悟后起修,精进用功,叫“勤而行之”。那不上不下的,就是“中士”,就是中间这一块啊,他听到“道”,好像相信,又好像不相信。你说他顺境的时候,他相信,不顺,逆境的时候,他就不相信了;没病苦的时候,他相信佛,有病苦的时候,他什么都不相信。这就是“若存若亡”,这“中士”啊。那贩夫走卒呢?“下士”的是根器很差的呢,这些平常百姓了,攀缘五欲六尘这些众生,“下士闻道,大笑之”,因为他不懂,他说,为什么你要念佛?你为什么要吃素?他不知道,“大笑之”啊,他觉得你们很愚痴啊。有些人认为,没有饭吃,谈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一般人都不知道“道”的可贵,“道”可以救你,钱不能救你,“道”可以帮你解决烦恼,钱断不了烦恼,所以不知道珍惜“道”。你知道“道”,你就知道因果啊,你就不用再受苦受难了。

当时李刺史就对药山禅师的道行很向往,所以亲自去参访药山禅师。李刺史来到道场,看到禅师的侍者说,我来参访药山禅师,请赶快通报。他大官的习气就来了。侍者知道是刺史大人驾到了,就觉得很光荣啊,就赶快跑去报告师父。这个李刺史就跟在侍者后面,侍者没有发现。侍者见到药山禅师了,因为他师父在用功啊,师父,外面有位李刺史想要来见你。药山禅师正在看经,听到了连头都没有抬,也没有回头看,只有点点头说,喔,好,只是这样而已啊。这叫什么?证得大道的人,他是安乐行,他管你达官显贵,他一律平等啊。

那么李刺史跟在侍者后面听到了,他看看药山禅师的反应,心想,居然把我李刺史当做一般普通人看待,动也不动,只是点点头,应一声而已,真是太傲慢了。李刺史就很气愤了,就说了,“见面不如闻名”。我听到你的名声,道行很高,我特地来跟你求道,怎么知道你这和尚,你怎么这么傲慢呢?就“见面不如闻名”,他平常听到禅师大名鼎鼎、道风远播,以为看到的是一位道气凛然的高僧,没想到禅师坐在原地不动,老气横秋。

李刺史说完“见面不如闻名”以后,禅师就很平和的回答,心平气和回答说,刺史大人,你怎么“贵耳贱目”呢?你听到我的名声很高贵,怎么看到我是这么贱目吗?你怎么“贵耳贱目”呢?古代禅师出口成章,那文言底子都非常的好。耳是耳闻,耳朵闻到,耳朵听到药山禅师是有道高僧,所以觉得耳朵所听到都很珍贵;今天见到以后,却“见面不如闻名”,反而看轻了自己的眼睛,这是“贱目”。

李刺史听到药山禅师这句话,好像有所契悟,立刻检讨反省以后,跟师父认错了,原来是自己太傲慢了,人家说的有道理,没用礼节来对待自己啊。禅师对于像他这种地位的人来访,也是平等一如,如如不动,其实真是一位有道的和尚。李刺史觉得很惭愧,就谦虚的恭敬的请教禅师说,道在哪儿?什么才是道呢?

禅师用手指头指上指下,指上指下,是这样,道,这就是道,懂了吗?还问他说,懂了吗?刺史说,我还是不明白道在哪里。上面还是下面,他看不懂。在哪里?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能嗅,在舌能尝,在手能抓,这就是道啊。禅师没有办法,因为他看不懂嘛,禅师看到桌前有一个装了水的净水瓶,就回答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在青天”,那当然天上就有云,“云在青天水在瓶”。李刺史一听到就开悟了,就有悟处了,随即向禅师顶礼,然后就作了一首偈来形容禅师。他也是有善根的,虽然他有一点官僚习气,但是我觉得他还是有善根。他悟了以后,他就,当场就讲了一首偈语说,形容禅师了,“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他看到禅师说,你已经修到像白鹤仙翁一样,“鹤形”就是什么?就长寿翁啊,你都修得这么清净了,“练得身形似鹤形”。你看那个白鹤在飞的时候,飞翔的时候,是不是很,就是非常的庄严、非常的美妙啊,“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道场都是很多松树,亭亭玉立,那个松就代表了他的高风亮节,“千株松下两函经”,就是他在读经嘛,所有的这些经藏道理都在这个药山禅师的这一念心中证得,所以叫“千株松下两函经”,经典讲的道理全部你都证得了。“我来问道无余说”,我跟你问说,什么是道?你什么都没说,就比上比下,也没有说什么一大堆理论,就是比上比下。那后来他看不懂,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在青天水在瓶”,代表他悟了这个道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相信各位也都有明白。以前有一位法师开悟了,方丈就问这位法师说,听说你开悟了,你悟什么了?这位法师说,师父,我悟到尼姑是女人做的,我是悟到这个道理。尼姑当然是,这个不能讲尼姑,我们要讲比丘尼,这个是,禅宗有时候是比较诙谐了,他们在讲公案的时候就比较,因为随俗说法。但世间人都讲尼姑,我们不能讲,我们要讲比丘尼。师父,我悟到比丘尼是女人做的,我就悟到这个道理。这什么意思呢?这还要悟吗?难道你不知道比丘尼,你不知太太是女人吗?妻子是女人吗?比丘尼本来就是女众啊。这个意思是说,我们的本心本来如是,不假丝毫造作。药山禅师所指的道理也是一样,“云在青天水在瓶”。你证了道以后,你还是一样的吃饭,一样的穿衣,一样的工作,但是心境完全不一样,你是解脱自在。以前没有证道的时候,你工作不甘愿,生活,食不下咽,烦恼一大堆,就是这个意思。

“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当然是在天空,水是装在瓶子里面,本来就如是。这就是指诸位听法这一念心不假丝毫造作,一切现成,本自具足。我们念佛是怎么样?念到这一心三观,刚才讲过,阿就是空观,弥就是假观、假有,陀就是中观,那就一心三观就是,你就是佛了,后面第四个字就是佛了,就阿弥陀佛就恢复了,你就跟阿弥陀佛同样的大机大用了。一切现成,本自具足,这就是念佛成佛,这就是道。

所以说破了,一文不值;虽然一文不值,但迷失了这念心,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虽然是一文不值,但是迷失这念心,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所以古人开悟以后,说了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是这一念心。所以你把这念心,本来是追求名闻利养的心,贪爱五欲六尘的心,你转回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心本来是佛,法尔如是,一切现成,不假丝毫造作。若是想个求道的心,道就不现前了,想见佛,佛也早就不在了,因为你一个起心动念,就不是当下这一念心了。以佛来求佛,以道求道,以佛求佛,以道求道,骑牛找牛,你骑在牛背上怎么找得到牛呢?牛就在你当下,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云在青天水在瓶”,就是指这一念心本自具足,法尔如是。虽然悟了,根机好的,再向上一层的往下问;如果根机不好的,自以为已经开悟了,就不再继续用功,乃至于认为师父讲的我都知道了,觉得佛法太简单了,那就再也不想听了。所以有人讲说老和尚,老和尚再讲还是重复,我看他讲了好几遍,我听了很多遍,他都重复啊。可是我从来都没有觉得重复,我都百听不厌啊,用心不同,我都可以从老和尚的法语里面去挖到宝。也有这莲友跟我反应,他说,老和尚,我不想再听了,他都是一直重复,我都听过了。你都听过,你都妄心在听啊。老和尚的法,你好好去给它听,遍遍不同,他每一个地方,讲的地方,境界都提升。佛法虽然简单,如果没有下一番苦功,也领受不了当中的利益。

这是刚才第一个,我们讲了生死,第二个,讲念佛三昧,第三个,我们讲禅宗公案,因为禅净是不二的,道在哪里?念佛是谁?念佛就是你自己,你就是阿弥陀佛。

第二个公案,也是很有趣的。以前有一位禅师参学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悟道,于是心灰意冷,心想,道实在是太难悟了,几十年来到处参访,至今仍然是悟不到,不修道了。修道不成,一切都不要了。就像念佛,念了很久了,一直还是没有,伏不住烦恼,不想念佛了。一切都不要了,决定回家休息算了。真正是通身放下,通身放下。这个放下之后,他是什么?放下念佛、放下修道。

回家途中经过大庾岭,广东大庾岭,山岭上种的是梅树,这位禅师就翻山越岭很累了,就在梅树下休息,闻到梅花开花的香味,忽然就开悟了。诶,你看,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无情也会为你说法,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万缘放下了,心里没有任何事,没有任何挂碍,就悟到这本来就有了不假造作的这念心。禅师说了一首四句偈,“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到枝头已十分!”

这里的“春”是指道,禅师天天在找道,始终见不到道。骑牛找牛,不可能找到。一山又一山的参访,草鞋都走破了好几双了,“芒鞋踏破岭头云”,形容参学的辛苦,山顶、山谷,上山、下山,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岭,仍找不到道,感觉心灰意冷。“归来偶把梅花嗅”,现在不修道了,道也不要了,回家去做个吃饭、穿衣的人。归途中,偶然在梅树下闻到梅花的香味,悟到原来道就是自己这一念心,这念心一切现成,本来具足,所以“春到枝头已十分”。

大众,这念心本来就是,本来就是,但还需要经过一番保养圣胎,你开悟以后,还是要保养圣胎。你这一念心要存在,站得住,站得长,无论动境、静境、顺境、逆境都存在;白天存在,晚上也存在;一个月、两个月,乃至一年、两年都存在;进一步,无病的时候它存在,有病的时候它也存在,这叫保养成功了。存在什么?保养、保护这一念道。你生病的时候,也要真有道,这一念道心,你生病的时候要保护这念道心,你不生病的时候也要护念这念道心,不是说你健康的时候才在护这念道心,你生病的时候就把这念道心就放弃了,这样才算保养成功。没死的时候,这念道心存在,临死的时候也存在,这就没有生死了,你就见到阿弥陀佛了。

道,贵在悟,悟后还要修;修就要保养圣胎,如何保养?《华严经》上讲的,“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静菩提果。”所以,“心即是佛”,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虽然“心即是佛,心即是道”,重要是要保养这一念心。一般人听了“心即是佛”,不但不去保养这一念心,还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要吃就吃,要喝就喝,要玩就玩,说这些严重的话,那就造恶了,就造恶业了。

所以佛教中有一位梁朝的傅大士,“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各位,你现在在说法,你现在在听法,你现在在说话、在讲话,那就是你的佛性啊。你每天抱着它睡觉,早上它跟着你起床,你上班,它跟着你上班,你休息,它跟着你休息,你说话,它也在,你不说话,它也在,“语默同居止”。想要知道佛在哪里,这音声是从哪里发出来,从你的见闻觉知发出来的。不了解的人说,奇怪,佛怎么跟我一起睡觉、起床?他不知道佛就是这念觉性,觉性迷糊了,晚上做恶梦;白天行善,晚上就做好梦;如果你心住在阿弥陀佛上,就是无梦。什么是实相?实相是这一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心境。

所以我们刚才讲药山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刺史一听就悟到这一念心了。悟了以后心里想,悟了以后还有什么事呢?于是就去问禅师了,师父,悟了以后,还有什么要修行的事吗?药山禅师回答得很妙,“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这个是禅宗用语,非常的棒,“高高山顶立”,你在高位也是保持这一念心,你退休也是保持这一念心,你回家也是保持这一念心。“深深海底行”,你顺境的时候也是保持这一念心,逆境也是要保持这一念心。

禅师回答说,“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闺阁”是什么东西呢?“闺阁”就是,悟以后,要对治妄想,最严重的妄想是什么?闺中之物。药山禅师说得很客气了,很文雅,“闺”就是女孩子的卧房,指男女之事,对男女欲爱之事要看破、放下了。禅宗说,“有一些些,还有一些些。”我们就是这一点放不下,情执,男女欲爱之事,禅宗说,“有一些些,还有一些些。”生死是由男女欲爱、色爱所产生的,欲爱、色爱是生死的根本,所谓“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除去男女欲爱、色爱是最重要的。

儒家说,“食、色,性也。”每个人心中当中所本具的。一般人认为是,既然是本具的,那是理所当然。佛法上讲“本具”,是指这些都是本具的无明跟烦恼,所以要转识成智,才能了生脱死。

我今天特别用禅宗,老和尚开示的念佛三昧,再来讲禅宗的怎么开悟,怎么成就佛道,来做一个对比。

最后结论,一点点时间,时间不够,我们就简单把它讲出来,如何修念佛三昧呢?最后就是要如何来修念佛三昧?怎么修三昧呢?老法师在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在澳洲图文巴净宗学院开示,〈五年后作真菩萨〉开示。

我们知道我们的业障重,我们采取马祖、百丈大师的教诲,十六个小时,八个小时学教,八个小时念佛。老和尚说,我们净宗修行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一天八个小时。八个小时分配:早晨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中午两个小时。中午就是吃过午饭以后经行,在念佛堂经行,绕佛经行两个小时。

八个小时学教怎么学法?这是我们把老师传给我们的方法告诉你们,就是重复,一遍再一遍的重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学哪一部经?你们学哪一部经都可以。老和尚说,五年的时间学一部。所以我等于五年时间学一个《感应篇汇编》。老和尚说,你要学《阿弥陀经》,你就专门念《弥陀经》,专门听《弥陀经》,一遍又一遍的听。怎么听?一天听一个录音带。现在做成光碟,一个光碟是一个小时,一天要听八遍,重复的听,听八遍。需不需要研究讨论?不需要。为什么?一有研究讨论,就把戒定慧三学破坏掉了。没有研究、没有讨论,你把你的精神意志完全集中,这就是修定。根性利的,三年就开悟,中等根性的,次一点,五年会开悟。悟了以后,你再去看《大藏经》,三个月就通了。如果你今天还来杂修,什么都想学,你学五百年,你都学不通,你学五百年也不通。

吃饭大概给一个小时时间,吃饭,你连洗衣服、整理杂务,三个小时,每天睡眠五个小时,二十四小时去掉八个小时了,那还有多少?还有十六个小时,所以八个小时听经,八个小时念佛。所以要修苦行。假如你每天十个小时都在昏沉,那你就完了,你什么都不能成就。我们这边着重在开悟,着重在明心见性,不以讲经说法为目的。

我们真正得念佛三昧,《弥陀经》上讲,要一心不乱,老和尚说,五年时间当中要证得一心不乱。你在这个地方住,就是住在图文巴这个地方,是对了。老和尚说,提供这个修学环境,最低限度一心不乱,下品是功夫成片。得到功夫成片,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多住几天也没有妨碍,来去自由。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乱。上品的是理一心不乱。三到五年,可不可能?可能,例子太多了。老和尚说,《五灯会元》《净土圣贤录》就知道了。

那人家为什么能成就,因为他“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六根接触六尘,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三昧就得到。三昧得到,智慧就开了。自己的智慧开了,才有能力教别人;自己智慧不开,教别人都是胡思乱想,都是胡思乱想。万缘放下,你在那里听经,你是修戒定慧。那个慧是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起作用,就无所不知了。所以老和尚说,好好把握这五年的光阴。五年,根性利的,用功勇猛精进,大概三年就会成就,可以提前两年。

那么今天,我们因为讲到这个,“大修行人,必欲超出三界,报得五眼六通,尽知过去未来,世出世间之事而后已也”,因为这一段太重要了,所以末学就引用老法师的开示以及禅宗的公案来跟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不是最终审阅定稿版,最终以孝廉讲堂公布为准,此版本为学习版,只用于学习参考!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4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