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0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0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19年11月09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四十二,“或买物而放生”。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二百一十五页,“或买物而放生”,我们看经文:

“(发明)王法之治罪人也。不能加于杀戮之外。父母之爱子女也。不能加于生全之外。可知天下之最恶者唯杀生。而天下之最善者。唯放生矣。夫禽兽与人。形体虽异。而知觉实同。观彼被执之时。惊走哀鸣。逾垣登屋。与吾人类。当王难捕戮之时。父母彷徨莫措。妻孥投死无门。异乎不异。观彼临刑之际。割一鸡。则众鸡惊啼。屠一豕。则群豕不食。与吾人类当劫掠屠城之际。亲见父母伤残。目击妻孥支解。异乎不异。观彼宰割之候。或五脏已刳。而口犹吐气。或咽喉既断。而眼未朦胧。与吾人类。当临欲命终之候。痛苦欠伸。点头熟视。异乎不异。于此忍心杀之。其恨何如。于此买而放之。其感又何如。”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王法之治罪人也,不能加于杀戮之外”,“加”就是超过。意思是指说,国家律法对罪犯的惩治,最严厉的,也不能超过判处死刑,剥夺他的生命。

再来,“父母之爱子女也,不能加于生全之外”,父母对子女的爱护,最大的程度也不能超过赋予他健全的身心。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让他的子女都能够身心健全。

“逾垣”,“垣”就是矮墙。“逾垣”就是翻越墙头、翻越矮墙。

“王难”,“难”就是灾祸。“王难”就是指触犯王法。

“投死无门”,“投”就是跳进去、走向、进入。意思就是说,寻死也找不到痛快的方式。形容活得很折磨,生不如死。

“割”就是杀、屠宰。如:割杀。

“刳”,“刳”就是从中间破开再挖空。如:刳木为舟。

“眼未朦胧”,“朦胧”就是不清楚、模糊。“眼未朦胧”就是指睁大眼晴看着。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疲倦的表示。

“点头”,“点头”的意思就是头稍微向下一动。这个是指临终前气息微弱的状况。

“熟视”,注目细看。这个是指临终前双眼无神的状况。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发明)国法惩罚罪人最严厉的,不能超过杀戮;父母疼爱子女的行为,最根本就是保全生命。可知天下最惨剧的事情是杀生,天下最善良的事情是放生。禽兽和人类,体形虽然不同,但是知觉实际上是一样的。看那些禽兽被捕捉的时候,惊走哀鸣,跳墙登屋,和我们人类被捕捉的时候,父母彷徨苦闷,不知所措;妻子走投无路,寻诉无门,相同还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兽被杀害的时候,割杀一只鸡,其他的鸡就哀啼;屠宰一头猪,其他的猪就不吃东西,和我们人类被抢劫惊夺,战火烧城的时候,眼见父母被伤残,妻子被解体,相同还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兽被宰割的时候,有的五脏已经剖开了,但口里还在吐气;有的咽喉已经砍断了,但眼睛还没有闭上,和我们人类临死断气的时候,痛苦呻吟,无法动身,心中苦楚,只能点头久视,相同还是不相同?因此,忍心杀生,被杀生物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如果反过来买下放生,那么它们的感激之情又是多么深啊!

那么这一段主要是叙述不要造杀生害命的事情。佛陀说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蠢动含灵都有佛性,人有佛性,动物也有佛性,牛、羊、鸡、鸭也有佛性,猫、狗也有佛性,老鼠也有佛性,凡是杀生就是杀佛,那么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杀生是天下最重的恶业。我们看这一段,值得我们反思。因为这一段主要是在讲杀这些鸡、鸭、猪,它们投死无门,那是不是一定要跟这些众生结冤仇呢?不需要的。在《感应篇汇编》里面,黄鲁直有一首偈颂,他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原同一种性”,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老法师开示说,这首颂说得很好,我们自己是个肉身,动物也是个肉身。所以“肉”里面有两个人,畜生道也是人去转生受身的。人与禽兽名称不一样,肉体、灵性是一样的。可是众生在吃猪肉、羊肉的时候,牛肉的时候,他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迷而不觉。动物的灵性只要稍微细心,你就看得出来,它懂得人性,只是它口不能言,口不能言,它懂人的意思,它跟人没有两样,也是贪生怕死。

人不如禽兽,老法师特别比喻,动物奇观里面,我们看外国拍的影集,非洲的老虎、狮子吃饱以后,小动物围绕在它旁边,它理都不理,它吃饱了就不再有伤害之理。可是人不一样,不吃它还要杀它。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不知道礼义,古人所谓“人与禽兽几希?”这意思是说,人跟禽兽有什么不同啊。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杀众生,吃众生肉,不需要阎罗王来断案,自己想想该如何处置?一报还一报,对不对?何必阎罗王来断呢?

佛门弟子,所学习的都是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开端就跟我们讲,“一体本具体之体,众生皆吾生之生。”所有众生都有生命,平等的,众生的本体都是佛性,平等的,这叫做“本具体之体,众生皆吾生之生”。这是佛跟大菩萨的境界,知道虚空法界是一体的,我们常讲生命共同体,所以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如果你知道众生是一体的,你就不忍心杀它,也不忍心吃它。

世间人讲饮食,就是“八珍罗前,尽属呼号怨业”,你吃的满汉全席,这呈现出来都是众生呼号怨业。宴会的时候,桌上摆的酒菜,这些鸡鸭鱼肉,真的是冤业。它被杀的时候,不是甘心情愿的供养你,它是力量抵不过你,被杀。你今天吃它,可能你正在吃的时候,这些冤魂都围绕在你旁边,都围绕在你身边。你走运的时候,你气很旺,它没有你办法,它不敢侵犯你,但是一旦你气衰的时候,这些冤家对头就来了,就来找你算帐了。

所以学佛想要得福报,第一个决定不可以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结”,冤业总要化解。欠命的要还命,欠债要还钱,我们甘心情愿,无论遇到什么孽缘,不怨天、不尤人,知道自己的业报现前。化解这一些恶报,你必须要觉悟,必须要忏悔。怎么忏悔?怎么觉悟?你要从你内心里头做一个转变,下定决心,转恶为善,转迷为悟,纵然有定业,果报也会减轻。我们念头转了,所以说重报转轻,轻报就化解了。这个事情,我们必须要了解,最重要是一念真诚的心,真诚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真诚能够感动天地鬼神。

所以曾经有一个加拿大的一个女子,罹患了癌症,那遇到一位密教的这个喇嘛指导她。她到尼泊尔,从加拿大到尼泊尔去参学,寻师问道。她明白以后回到加拿大,她就到菜市场去买人家捕捉的活鱼到海边去放生。那位喇嘛教她说,你岁数几岁,你就放几条。放了几年以后,那位加拿大的女子癌症不药而愈,最后病好了,她最后发愿吃长素。这是非常有名的一位雷久南博士,专门倡导素食以及健康医学,新素食主义的一位学者,叫雷久南博士,是台湾留美的一位素食人道主义者,她推动,所讲出来的故事。

所以我们过去造作罪业,做错事情,不怕,怕的是你不回头,怕的是你不觉悟,古人讲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去没有读圣贤书,不明白圣贤的道理,父母又没有教我们,老师也没有教我们,我们造作这些恶业,这可以原谅的。《无量寿经》里面讲,“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是我们的长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父母没有教我们,所以我们才迷惑造业。那今天我们读了圣贤书了,我们读了佛法了,决定要悔改,决定要觉悟。如果读圣贤书,听佛菩萨讲经,还不肯回头,还继续造恶业,还继续杀生,那你就没救了,你是罪上加罪。

以上这一段我们补充到这里。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放生不可有常期。恐人因吾买放。反致购求物类也。放生不当有常所。恐人伺吾放后。旋复盗取也。放生不必拘常物。不论物命大小。悉宜救济也。”

这段就是老和尚常说的,也是国内外常常发生的事情,我们现在在上游放生,下游有人捕鱼。那我到底要不要放?我们也常常在基隆放生,我们现在是到管制区内,就是海岸的管制区,善心人士把我们引导到基隆港的海岸管制区内放生,但是偶尔还是会发现有人在那边钓鱼,但是他距离我们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还是照放,因为我们有直接是海放的,放到大海、海洋的。但是在国内有很多人,莲友跟我反映,他们在一个河流里面放生,上游放,下游就有这些渔民放下这个天罗地网,那怎么办呢?这一段就教你要用什么智慧来克服,就是不可长期固定时间,那购买的物类也不能够常常都是同一种物类,不能有固定的地点,不能“常所”。“常所”“常期”“常物”这三个,我们可能要谨记圣贤的教诲。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常期”就是固定的时间。譬如说你佛诞日,他知道你一定会放生啊。佛友啦,一些修行人,都喜欢在佛诞日。那这个就要靠智慧去克服,要先去勘察地形,先去熟悉整个放生的环境,避开他们造业的机会。

“购求”就是出钱购买。

“伺”就是观察、侦候。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放生不能有规定的日期、固定的日期,恐怕别人因为我买物放生,就去采购、捕捉生物。他知道你初一、十五一定会放生,他初一、十五特别提供你要购买的物类,这也麻烦。所以不能够固定,怕别人因为我买物放生,就去采购捕捉生物,从中获得利益。放生不应当有固定的地方,恐怕别人等我放之后就去捕捉。放生不要拘泥于规定的生物,不论生命的大小,都应该要救济。

看下面这一段:

“吾昆放生会。唯清凉庵最善。由其创始之时。善友先捐百金。贮之典铺。每月收其息以放生。而于会期四五日前。又各分小单于与社之友。届期零星攒凑。并不独借乎典息。此所以久行而不替也。举会之日。各诵华严经五卷。香烛薪水之资。三人为之均任。尤属众擎易举。他处可以为法。”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吾昆”,因为周安士菩萨是江苏昆山人,“吾”就是指这个周安士本人,称呼他自己的家乡昆山,叫“吾昆”。

“典铺”就是当铺。

“攒凑”就是聚集、拼凑。

“典息”,“典”就是指前面讲的当铺、典铺。就是典铺所生的利息钱。

“不替”,“替”就是衰败、衰落。“不替”就是不会衰落、不会衰废。

“华严经五卷”,应该是指《华严经》第二十五卷“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到第二十九卷“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五卷经文。

“薪水”,采薪汲水。我们一般讲,我这个月的薪水多少钱,就是我这个月的薪资多少钱。那这个地方的“薪水”是指什么呢?就是采薪汲水,就是砍柴挑水,一般是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条件。那这个地方“薪水”是指零星的费用。

“均任”,“任”就是挑担、荷、肩负。“均任”是指平均分担。

“众擎易举”,“擎”就是向上托、举。“众擎易举”就是众人用力,东西就容易举起来。所以“众擎易举”就是比喻同心合力,事情就容易办成。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我们这里的放生会,要数清凉庵办得最好。因为它创始的时候,善友们就先捐出一百金,储蓄到典铺里,每个月收取利息来放生。在放生的四五天前,又发出传单通知会友,等日期一到,就把会友零星布施的钱集中起来,并不单单只靠利息。所以这个会办得很兴旺,久行不衰。集会那一天,每人念诵五卷《华严经》,香烛工资,三人平均分担。这正是人多力量大,其他的地方可以效法。

好,我们看“下附征事六条”,我们看下面六条的这个公案:

“放豚放儿(法苑珠林)”

“晋杜永平。梓潼涪人也。家巨富。有子十岁。名天保。甚爱念之。太元三年。暴亡。未几。家中母猪生五子。一最肥。将杀以馈官礼。有一比丘。忽谓杜曰。此豚。是君儿也。何相去百余日。而遂忘耶。言讫。但闻香气累日。遂放此豚。怜而养之。”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豚”,“豚”就是跟古语的豚是一样意思,就是小猪,那“豚”就是猪的意思。

“梓潼涪”,“梓潼涪”是地名,是指梓潼涪城,位于今天绵阳市。

“太元三年”,“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放猪放儿。(据《法苑珠林》)。

晋朝的杜永平,梓潼涪江人,家中富足,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名叫天保,很疼爱他。太元三年,儿子突然死亡。没有多久,家中的母猪生了五头小猪,其中有一头,长得最肥,打算要杀它作官礼赠送。有一位比丘,忽然来告诉杜永平说,这头猪就是你的儿子啊,为什么离开才一百多天,就把他忘了呢?说完后就不见了,只闻到他遗留下来的香气,几天不散。杜永平就放了这头小猪,可怜它而把它养起来了。

我们看这下面的按语:

“(按)佛言。有生之属。或多宿世父母六亲。儒者不察。以为何忍作此种想。独不念作此种想。犹且不忍。岂其杀之而食反可忍耶。一言以蔽之。曰。弗思耳。”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一言以蔽之”,“一言”就是一句话。“蔽”,古注不一,有一些不一样,有说一言以当之,但是朱子说,一言以盖之。那么为了求容易了解,可以作概括的讲,也就是总括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总括的意思。

“弗思”是出自《孟子·告子上》云:“仁、义、礼、智,非由外铄(“铄”就是锻炼的意思)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弗思”就是指不曾深思而求存之。也就是说,《孟子·告子上》这篇的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信是性德,这不是外求的,这是我们本有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我们的性德。只是我们不会去觉察,不会去觉照,我们没有去思维修,“弗思耳矣”就是佛经里面讲的,没有去闻思修,不曾深思而求存之。

好,我们看这段按语的白话解:

佛说,有生命的动物,有的就是自己前世父母六亲。儒家人士不知道底细,认为怎么能忍心做这种想法呢?他不去反省一下,做这种想法,都于心不忍,怎么还能去杀害它并且吞食它呢?这些人也许就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话,说,不要去多想。

这段公案里面有提到说,晋朝这位杜永平,家里很富有,他儿子十岁就夭折了,就死掉了,结果是投生在他家的一只母猪生的五只小猪里面最肥的那一只,就是他儿子来投胎,幸好是那个出家人、比丘来点醒他,他才把它收养起来,没有把它杀掉。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十岁就死掉了,就是夭折了,那我们来探讨怎么样是大家都希望的长寿的方法,如何长命百岁,长寿的方法。

在《感应篇汇编》里面,唐朝吕洞宾说得好,吕洞宾跟人家讲说,你要是想长寿,你必须要放生,这是循环的真道理。动物的生命死的时候,你去救它,你死的时候,上天就来救你,你就有贵人来救你。世间人总是想要求长命、求长寿,想要求多男女,想求儿女,有没有方法?有,老和尚说,“戒杀放生而已”,这是吕洞宾讲的。这些人都是真有智慧的人,真有德行的人,他们对事理因果看得很清楚、看得透彻,我们要深信不疑。佛家常说作佛、作菩萨,堕三途变畜生,全都操纵在自己,与别人不相干,我们自己应该深深的反省,自求多福,老和尚说不要去找死。

那么这里老和尚提一个公案,也是我们孝廉讲堂万人念佛,已经办了,从二○一五到今年二○一九,万人念佛,最近这三年的主法和尚,宗兴律师,侍候十七年的广化老和尚,也可以算是他师父,台湾佛教僧才培训的摇篮,台中南普陀佛学院的院长,广化长老。广化长老修持得非常好,虽然他现在已经圆寂了。他的舍利子,在台湾南投的南林尼僧苑,又生出很多颗的舍利子,是琥珀色的。如果莲友到台湾来参访,我一定带他们去南林尼僧苑,去瞻礼广化长老的舍利子,非常殊胜、非常圆满,不断的生出来。老法师就讲这个公案。

在台湾,我们佛门有一位广化法师。我上一回陪宗兴律师到南京地宫,地宫的佛顶寺,地宫里面有一间佛寺,是管理佛陀的舍利,顶骨舍利。佛顶寺的住持曙光法师看到宗兴律师到达、莅临,非常的欢喜,跟他赞叹说,我读佛学院就是读你的师父广化长老的比丘戒本。所以那一次破例,曙光法师把那个地宫的门打开,让宗兴律师能够亲自看到佛陀的真身舍利、顶骨舍利,我也托宗兴律师的福,也见到了,也照相了。

台湾很多人都知道,老法师跟广化长老是好朋友。广化长老还没有出家前是个军人,跟老和尚一样,是管军需的,就采购的,军需是管财物,他用钱很方便。广化长老告诉老和尚说,他在军中工作的时候,每天吃一只鸡,每天吃一只鸡,不晓得吃多少鸡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只,他说,你如果是每天一只的话,一年三百六十五只,十年就三千六百五十只鸡。后来他以后学佛出家了,持戒很精严,很难得的一位好法师。老和尚说,广化长老比他早出家两年。

有一天,在台中南普陀佛学院的时候,他在教佛学院,汉学底子不错,能写文章,也能做对联。广化长老有一天在洗澡的时候,他也有侍者,有些是说他在这个时间他是在闭关,有护关的护法,他特别跟他侍者叮咛,结果业报还是难逃。他在洗澡沐浴的时候,浴室里面,回头看到很长很长一个队伍,就被他宰杀的鸡,据说排到台湾南投了。那广化长老就不小心在浴室摔倒,他就看到这些鸡乱飞,他就躲避,躲避的时候就摔倒了,腿跌断了,就变成残废,而且治不好,他以后就拿个拐杖,到最后坐轮椅。广化长老跟老和尚说,这是我的重罪轻报,这是因果报应,过去吃鸡吃太多了。

病重的时候,他有请老和尚到达台中南普陀佛学院,这一段老和尚在讲《大经科注》里面也有提过,广化长老当时想把台中南普陀佛学院送给净空老法师。老和尚去看他的时候,广化长老已经没办法讲话了,就是讲话不清楚,坐在轮椅上。老和尚跟韩馆长一起去看他,当时广化长老要把佛学院交给老和尚,老和尚看到他身边这些弟子们,老和尚就跟广化长老说,谢谢你了,他后来他没有接受,接院长这个工作。

所以看了老和尚讲广化长老这一段的故事,真实的因果报应的故事,我们想想,肉食摆在桌子上,冤业游魂,明眼人一看怎么敢吃得下呢?佛家讲“同体大悲”,看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普度众生都来不及了,怎么还忍心杀害它呢?怎么还能吃它呢?只要我们念头这样一转,就觉悟了嘛,肉食这种习气就不难断除,杀害众生这种动机也就能够断掉了,恢复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那就是自求多福。不但不能杀害众生,令众生生烦恼,我们就有罪过。

谚语常讲,“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不如意的事情这么多?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对待别人,今天才遭受这种果报。如果我们善心、善意、善行对待一切人、事、物,我们一切就事事如意,一切时、一切处自然得到贵人相助。我们肯帮助别人,自然就得到别人帮助,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敬别人,人家敬我们;我们能爱一切动物,天地鬼神也爱护我们;我们轻慢别人,别人一定轻慢我们。这就所谓自作自受,不是有什么天神、鬼神来安排的,没有啊。世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一个因缘果报而已。这句话很重要,世间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就是因缘果报而已,佛法也不例外。

学佛目的做什么?我们学佛干什么?学佛就是要证得清净法身,就是智慧,开智慧。你想要证得清净法身,你丝毫的染污都不能有,我们到几时能够把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些烦恼习气断除掉。断除的理论方法,世出世间圣贤说得很多,我们要细心的去读诵,要仔细去探讨,搞清楚、搞明白了,依教奉行,这才有救。如果不能够信受奉行,没有办法做到“信解行证”,轮回、苦报决定不能够避免。

生死有它的业因。你造什么业得什么果报,你造杀生得短命果报、得多病的果报,这就是生死有业因;你不造杀生的因,自然得长寿果报;你做善业,修善业,当然得乐报。所以我们现前身体健康长寿,或是多病、多恼、短命,没有一样不是业报,我们要相信佛菩萨真实的教诲,种善因决定得善果。善因要从心地上建立,行善、口善、言善,也就是《太上感应篇》里面讲,行善、口善、言善,心不善,转不了依报。心善,没有一样不善,言语行为作恶也是善的。问题是要心善。为什么说言语行为作恶也是善?他现愤怒金刚相,他心不动的,他心善,他出发点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这是心善,没有一样不善,言语行为作恶,你看起来是作恶,事实上他是心不动的,他是一种示现表法,所以言语行为作恶也是善的。

如果心要不善,你是存恶念、恶心,言善、身善全是假的,因为你心不善,不是真的。他给你说好话,帮助你做好事,他是有目的的、有企图的,不善。如果心善的话,说的话不好听,做的事很难看,但是是善的,果也是善的,他是利益众生的,是利益你的,他不害你。如果他心不善,言语好听,是绮语,世间一些人没有智慧,往往容易受骗,往往容易上当。如果你上当多了,还能觉悟,这还算不错了。有人吃亏上当,一辈子都不会觉悟,那是愚痴到极处。

这个地方因为是老和尚的开示,因为老和尚的立场是讲出家人,我们在家居士是不便说了。老和尚说,作为一个佛门的弟子,佛陀的弟子,形象很重要,你至少威仪要出来,否则罪过就重了。尤其是如果是你现出家相,那威仪是比社会上各种行业都要来得重,这个罪过都要来得重。但是相对的成就也无比的殊胜,而如果是罪过的话,那也是无比的严重。老和尚说,身为一个出家人,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暸解这个事实真相。他特别以广化长老这样的一个例子,他说,断恶,务必要断得干净,恶要断得干净;修善,善心能够圆满。恶要断得干净,修善要修到圆满,我们才能对得起佛陀。这句话讲得非常好,断恶要断得彻底,修善要修到圆满,这样对得起佛,对得起菩萨,对得起历代传法的善知识、圣贤,这个叫做报恩的心。如何报恩?“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八个字,“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才是真正的落实“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真报恩。我们学得不好,做得不像,那就得罪了。我们自己总要晓得,千万不可以大意。

这个是老和尚特别勉励我们僧俗二众的一些提示,我们就补充到这里。

我们再看下面的公案:

“卖猪卖子(冥报记)”

“隋大业八年。宜州皇甫迁。曾窃母钱六十文。母索钱不得。举家尽遭鞭挞。明年迁亡。托胎其家猪腹中。猪稍长。卖于远村社主家。得钱六百文。是夜。其妻方睡。即梦猪云。吾是汝夫。为取母钱六十。累合家拷打。罚为猪。不意被汝卖去。幸速赎我。稍迟则被宰矣。妻觉。犹不甚信。少顷睡去。复梦如初。其情转迫。乃披衣叩姑门。而姑坐起已久。各述所梦而同。时已半夜。而社主尚远三十里。其母恐不肯赎。乃以钱一千二百文。命长男。并迁之子同往。社主因社期已迫。坚拒不允。乘夜仰有势力者强赎之。社主乃放猪归。道经旷野。兄语猪云。审是吾弟。可先行。猪即先行到家。其后邻里共为嘲笑。子女耻之。乃私告曰。吾父如此。累儿女何以见人。父向与徐某甚厚。盍往其家。吾等送食可也。猪闻之。涕泪交流。摇尾竟往徐家。相去四十里。大业十一年。猪遂死于其处。”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大业八年”,“大业”为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大业八年”大概在西元六一二年。

“社主”,“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社主”就是类似现在所称的炉主,在民间信仰的祭祀活动中,担任周期性祭祀事宜的负责人。

“幸”,希望。如:幸勿推却。

“姑”丈夫的母亲,婆婆。

“乘”,冒着。

“审”,一定、果然。如:审如其言。

“盍”,何不,表示反问。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据《冥报记》)隋大业八年,宜州人皇甫迁,偷了母亲六十文钱,母亲没有找到钱,把全家人都打了一顿。第二年,皇甫迁死亡,投胎到他家中的猪腹中,长大后,卖到很远的社主家里,得钱六百文。这天晚上,皇甫迁的妻子刚刚睡下,就梦见一条猪对她说,我是你的丈夫,因为偷了母亲六十文钱,拖累了全家挨打,死后就被罚作猪,没有想到又被你们卖出去了,快赎我回来,要是迟了一点的话,我就会被宰杀了。妻子惊醒,还不敢相信,过了一段时间就睡着了,又重新梦见,所说情况更加紧迫。皇甫迁妻子连忙起床,去敲婆婆的房门,原来婆婆也起床很久,她也做了一个相同的梦。这个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到社主家有三十里。迁的母亲恐怕社主不肯赎回,就拿出一千二百文钱,叫大儿子和迁的儿子一同去赎猪。社主因为社期马上就要到了,坚决拒绝,不肯答应。伯侄俩人连夜央求当地有脸面的人,就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人来说情,社主才把猪放回。回家路上,经过一片旷野,兄长就对猪说了,现在知道你是我的弟弟,你可以自己走到前面,走回家。猪就走到前面去了,和认识路一样,先走到家里。以后邻里都嘲笑他们迁家,子女感到很羞耻,就私下议论说,我们的父亲是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还怎么做人呢?父亲从前跟徐某关系最好,为什么它不到他家去呢?我们按时送食物过去就好了,就可以了。猪一听到他们的对话,涕泪交流,摇着尾巴自己走到徐家去了。到徐家要走四十里。大业十一年,猪就死在徐家。

好,我们看下面这段“按”语:

“改头换面。一家俱不识矣。所以六亲毕竟是空。”

“六亲”就是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就姻亲。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一旦改头换面,一家人就互不认识了,所以六亲最后还是空。

那么六亲眷属,我们补充一下这一段的说明,他说,这一段的按语讲,改头换面,一家都不认识。

六亲眷属,毕竟是假。我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到时各自飞。各人业障是各人了,谁也不能代替谁。世间人没有智慧,只有小我,有我执,总是为家族利益而奋斗,奋斗一生,东征西讨。而家族成员只是一时因缘和合才组合在一起的,死后改头换面就互不相认识了。所以六道众生都有无量劫来的轮回的父母,佛陀说,我们所烧的骨头像须弥山那么高,我们所流的眼泪像大海那么深。所以六道众生都是过去生的家亲眷属,都是轮回的父母,我们怎么能够杀害自己的父母并且吞食呢?所以戒杀放生,正是报父母的恩,不仅能够报这一世的亲人的恩,而且能报无量劫来轮回父母的恩。众生本为一体,没有彼此之分,可是因为我执跟贪瞋痴慢,那就有彼此的对立的分别了,造了杀盗淫妄等罪,在轮回中互相报偿,恩怨永无了结,堕落在痛苦的深渊中而不能自拔。我们要学习佛菩萨同体大悲的精神,把一切众生都看成自己的六亲眷属,并解脱众生的同时,也解脱了自己,最后走向涅槃,往生极乐。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公案:

“救羊救女(法苑珠林)”

“唐长安风俗。每过元日。递相设宴。有笔贾赵大。”这个字也可以念假或是念古,如果姓上来说是假,商人来说叫古。“有笔贾赵大”。“次当设席。其日宾至。见其碓上有汲水绳。缚一童女。年可十三四。身穿青裙白衫。泣告客曰。吾乃主人女也。往年盗父母百钱。欲买脂粉。未及而死。其钱现在厨房西北隅壁孔内。今罚我为羊。言讫。客谛视之。乃一青羊而白头者也。惊告主人。主人问其形貌。宛如亡女。死二年矣。急索厨中。钱犹在焉。于是送羊于僧舍。而合门斋戒。”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元日”就是正月初一。

“递相”,就轮流更换。

“笔贾”就是做生意的人,买卖笔的商人,叫“笔贾”。

“碓”,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

“可”,大约、近似。

“合门”就是全家、全家族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救羊救女。(据《法苑珠林》)。

唐朝长安风俗,每过新年,就互相宴请。有个笔商叫赵大,轮到设宴。这一天宾客来临,看到碓上有一根汲水绳,捆着一个女孩,年纪十三四岁,身上穿着黑裙白衫,哭着告诉客人说,我是主人家的女儿,过去偷了父母百文钱,想要买脂粉,还没有买到就死了,钱还藏在厨房西北角的墙壁小孔内,我现在已罚作羊了。说完,客人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黑羊,白色的头。大家很震惊,赶紧告诉主人。主人问这个女孩的样子,大家说的和他的亡女一样,而他的女儿已经死了两年了。急忙到厨房去找钱,果然在那里。于是就把这一只黑羊送到僧人那里,全家就从此斋戒了。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按”语:

“钱犹具在。而苦报已偿。不几枉自受罪乎。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尤信。”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不几枉自受罪乎”,“几”就是岂,岂就是哪里,岂。“枉自”,徒然、白白地。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岂不白白地受罪吗?

好,我们看这段按语的白话解:

钱还没有用,但苦报已经来了,不是白受罪了吗?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于是就更加可信了。

这一段,这个故事也值得探讨。这个主人,这个笔商赵大,这个笔商赵大要杀的羊,竟然是他女儿来投胎的。他的女儿十三四岁,偷了父母的钱,钱还没用到,想要去买那化妆品,现在讲叫化妆品,古代叫脂粉,钱没用到就死掉了,果报就是堕落转生为羊。他父亲要宴客,结果客人先看到,看到这头羊是青羊,白头。后来主人知道以后,她(亡女)已经死了两年,亡女穿的衣服就是黑裙白衫。

那么这一段我们就来探讨宴会,因为她父亲,长安那边的风俗嘛,新年都会轮流宴请来款待客人嘛,那么宴会宾客,不要杀生,包括生日、寿诞。

老法师说,第一,《感应篇》苦口婆心劝勉大家,过生日不能杀生。人家庆祝长寿,杀害众生的生命来宴会,庆祝自己的长寿,叫人家短命,哪有这种道理呢?于情于理都违背了。所以生日最好是吃素的寿宴。庆祝庆生,杀生造业来庆生,诸位想想看,这合不合情理啊?本来自己的寿命很长,因为年年都用这种方式庆生,把自己的寿命福报都减损了。不但寿命减损,来生的苦报,跟这些众生结冤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第二,明眼人看得很清楚,庆生做寿断断不可以杀生。这里头他告诉我们说,丧事也不能杀生。所以父母长辈往生也不能杀生,最好都吃素。我们讲“丧以哀为主”,丧事是要哀伤为主,宴请宾客以素食为最佳。祭祀不可以杀生,佛在《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念过《地藏经》的人也要记住,你每一年祭祀你的祖先,祭祀你过世的家亲眷属,中国人每年清明要祭祀,中元要祭祀,冬至要祭祀,如果祭祀杀生去供养,《地藏经》上说,亡人不但不能得福,还加重他们的罪业,因为你是为他而杀的嘛,增加他的苦报,这是我们在世的人活人不知道,我们在世的活人无知。他堕在恶趣,罪业已经很重了,怎么忍心再加重他的罪业呢?所以我们一念情爱之心,因无知而造罪业,加重他的苦难。明了这些事理的真相,决定不忍心杀生祭祀,拜佛许愿更不可以杀生,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杀害众生去祭祀佛菩萨呢?

第三,结婚、宴会不可以杀生,请客也不可以杀生。说到营生,换句话说,你做什么生意,在社会上必须要做正当的营生事业,这叫净财。凡是杀害众生的这些事业,不能够发财。

我们看很多因果故事。我们台北这边曾经发生,一对老夫老妻,卖猪肉的,后来,两个夫妻从年轻奋斗到老,同甘共苦,但是到这个家庭发达起来了,有钱了,这个卖猪肉的丈夫,这个老夫看上就是从大陆过来的一位年轻的女子,两个就同居了。后来因为回来太晚了。这位老妇人她的大儿子心疼父母年纪大,每天这样切猪肉这个刀都迟钝了,就买一个非常刚硬锐利的屠刀,送给他母亲。他母亲那一天就是因为晚上她的丈夫回来太晚,问他去哪里,不愿意告诉这个老伴,这老伴一气之下,失去理智,拿儿子送的钢刀,亲手把她先生的头、双手、双脚全部剁断了,一家都败亡了。她小儿子后来精神失常,离家出走。这个案子后来警察侦办,送到法院宣判,这个老伴后来因为造了这个这么重的杀业,最后宣判的时候,在自家的楼顶上跳楼自杀。

就老和尚讲的,杀害众生的事业不能发财。你所得到这些利润,决不是因为杀生赚来的。也就是说,你不是卖猪肉赚来的,是你本来就有那个福报了,有那个因,你做什么事情都赚钱。不是因为你杀害众生,才得到利润,才发了财,你的财运,为什么你会有福报?是你前生修布施得来的。佛讲得很清楚,你修财布施,得财富;你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你修无畏布施,健康长寿。如果你在这一生,你从事的是杀害众生的事业,虽然你现前得富贵,你的生活过得很优裕,过得不错,可是你要知道,你这个财运不是因为杀生卖肉或是这个不净业所得来的财富,是你前生所修积的,你有种那个财布施的因,你有那个因,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都会赚钱,你不用去造这个杀生的行业。

命里没有财,譬如说你开酒楼、开饭店,为什么别人做这种生意不赚钱,你做这个生意赚钱?你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发现,赚钱是命里头所有的,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赚钱。这个要搞清楚,这很重要。很多人误解,以为是做这个杀生的行业才是赚钱。不是,那是你的因好。杀害众生生命的这种行业,你前世的福报享尽了,恶报就现前了。我们很冷静、很仔细的观察,就知道这个现象,所以我们营生的行业要选择,决定不能干杀害众生这种行业。这种行业对自己决定不利,眼前所得到的利润,决定不是因为这个行业而得到,这个行业在往后的果报有得受了!我们要觉悟。

第四,世俗过年,过年家家都杀生,家家都吃肉,尤其是杀生来祭祀祖先,实在讲,也是加重祖先的罪业,祖先不但不能得福,还因而遭难,这些都是我们错误观念造成的。所以我们每年遇到新年,要特别提倡素食,加倍的爱护众生。年节不能杀生,荣庆不能杀生;送礼这是人情,礼尚往来,馈赠也不可以杀生;饯别也不可以杀生。

以上我们做出这样的补充。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鞭马鞭亲(冥报拾遗)”

“唐并州文水县李信。为隆政府卫士。显庆某年冬。乘赤骥马。并带骥驹一匹。随例往朔州赴蕃。时风雪严凝。行十余里。马不能进。信鞭之数十。马遂作人语。谓信曰。我是汝母。为生前背汝父。将石余米付幼女。故今获报。此驹即汝妹也。亦为偿债耳。信闻之。不胜悲泣。乃躬负鞍辔。告之曰。信是我母。当自行归家。马遂前行至家。信兄弟乃别作厂室养饲。有同事母。常为其斋僧礼忏。合门精进修持。时工部侍郎温无隐。岐州司法张金停。俱以丁艰在家。闻而骇异。就家询之。见马犹在云。”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隆政府”,“府”是地方行政长官或达官贵人的官邸。“隆政府”就是指号为隆政之官邸。

“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骥马”就是好马、良马。

“驹”就是小马。《说文解字》:“马二岁曰驹。”马两岁就叫驹了。

“蕃”就是藩屏、捍卫。“赴蕃”就是前往戍守岗位。

“严凝”,“严凝”就是严寒。

“石”就是量词。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

“鞍辔”,马鞍和繮绳,二者皆为骑马的用具。

“信”,确实、的确、果真。

“厂”,马屋,牲口的棚子。

“有同事母”,“事”就是服侍。意思是说,如同侍奉母亲一般。

“工部侍郎”,“工部”,古代的官署名。就是掌管工部的副尚书。“侍郎”就是副部长、副尚书,尚书是部长。

“司法”,官名。两汉有决曹、贼曹掾,主管刑法。历代都有。

“丁艰”,遭遇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守丧是三年,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这个是指守丧,“丁艰”就是守丧。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鞭马鞭亲。(据《冥报拾遗》)。

唐朝并州文水县人李信,担任隆政府卫士。显庆某年冬,骑一匹红骏马,并带一匹小马驹,按例往朔州值班。当时正是风雪天气,天寒地冻,走了十几里路,马就走不动了。李信鞭打骏马几十下,马就说出人话来了,我是你的母亲,因为生前瞒着你的父亲,把一石多米送给小女,所以今天得到这样的报应。这个小马驹就是你的妹妹啊,这因还债来变马。信一听,不禁悲痛流泪,自己背着鞍辔,对马说,你是我的母亲,就请自己寻路回家吧。马就先走到家了。李信兄弟乃特别为它,为这匹马,做马棚,养饲、饲养,那如同他母亲在侍候一样。兄弟两人也常为他母亲斋僧礼忏,全家都精进修持。当时的工部侍郎温无隐,岐州司法张金停,都是因为守丧在家,听到这种因果故事,非常惊奇,都前往李信的家去探寻、去查看,当时马还在马棚里。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按”语:

“财物之可通融者。无如夫妻子女。乃犹毫不假借如此。然则世之偏憎偏爱。而私为厚薄者。可为寒心。”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财物是可以互相通融的,莫过于夫妻子女,但有偏差,报应一样无爽。那么世上那些偏憎偏爱,私下里面有分别地对待子女的父母,还不为此寒心吗?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曹翰宿因(现果随录)”

“苏州刘玉受。讳锡元。万历壬子秋为贵州房考官。道经湖广。梦一长面伟人告曰。吾宋将曹翰也。前在唐朝为商。偶过一寺。见法师讲经。发心设斋一供。随复听经半日。以此善因。世为小吏。从不失官。至宋。为偏将军。即曹翰也。攻江州不下。怒屠其城。因此杀业。世世为猪。以偿所杀。往岁。曾为猪于君之佃户家。蒙君怜而活之。今君泊舟之所。即我将来被杀处。明日第一受宰者。即我也。有缘相遇。幸垂哀救。刘惊觉。窥泊舟之所。果屠门也。顷之。抬出一猪。呼声动地。刘遂赎之。”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万历壬子”,“万历”就是明神宗。

“房考官”,也称为房官。明清时乡会考试时分房阅卷的考官。

“湖广”,就湖北和湖南。原为明朝的省名。

“伟”就是高大。伟干长躯。就指身材高大、魁梧。

“曹翰”,宋朝初年的将领。根据《宋史·曹翰传》叙述,曹翰在征讨江南的时候,“江州军校胡德、牙将宋德明据城拒命”,“据城拒命”就是守城来抗拒、来抵抗。曹翰率兵攻打,经过五个月被打下来。这个江州全城被屠杀,“屠城无噍类”,“无噍类”就是指没有一个人活下,活的。指活的人或动物叫“噍”。“屠城无噍类”就是全城被屠杀,没有留任何的活口。“杀兵八百”。那么曹翰为人,“征敛苛酷”,他是非常的严苛残酷,阴险狡诈,有一点小智慧,有一点聪明,喜欢浮夸,而且“贪冒货赂”,就是接受贿赂。

“泊舟”就是船停靠的地方。

“垂”就是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据《现果随录》)。苏州人刘玉受,名锡元,万历壬子秋,为贵州房考官,经过湖广之地,梦见一个长面高个子的人对他说,我是宋将曹翰,在唐朝时是商人,偶然经过一间寺院,看见法师讲经,就发心设斋供养,接着又听了半天的经。凭着这个善因,就世世为小官,从不丢官。到宋朝时候,当了偏将军,就是曹翰。因为攻打不下江州,就发怒屠杀全城。因为这个杀业,就世世为猪,以酬偿所杀的生命。曾经还作过你的佃户家的猪,因蒙你可怜没有被杀。现在你停船的地方,就是我即将被杀的地方,明天第一个受宰的就是我。有缘相遇,遇到你,特来哀求你救拔。刘玉受受惊而醒过来,仔细一看停船的地方,果然是屠宰场,杀猪场。没过多久,就抬出一头猪,呼声动地,刘就用钱把它买下来了。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按”语:

“此猪放之阊门放生堂中。呼曹翰即应。万人目击。”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阊门”,“阊门”是城门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古时候阊门高楼阁道,雄伟壮丽。在唐代,阊门一带是十分繁华的地方,地方官吏常常在这个地方宴请和迎送宾客,许多诗人也都有诗词吟诵。

我们看这段按语的白话解:

这头猪放在苏州阊门(苏州城十门之一的名称)的放生堂中,喊它曹翰就答应,万人目击。

好,我们看最后一段:

“救物同登(广慈编)”

“会稽陶石梁。与张芝亭。过大善寺。放鳝鱼数万。其秋陶梦神云。汝未该中。因放生。早一科。榜发而验。因曰。事赖芝亭赞成。奈何功独归吾。数日。南京录至。张亦中式。”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早一科”,“科”就是科分。科举中式的年分。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意思指说提前一期就考中了,“早一科”就是提前一期就考中了。

“赞成”,佐助并促成。

“中式”,指科举考试被录取。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据《广慈编》)。会稽人陶石梁和张芝亭,路过大善寺,放了几万条鳝鱼。这年秋天,陶梦见一位神对他说,你本来不能考中,因为放生的功德,所以就能考中了。榜发后果然得中,陶说,事情是和芝亭一起完成的,怎么能把功德归结在我一个人呢?几天后,南京录取的通知到来,张芝亭也考中了。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按”语:

“明末。蜀士有刘道贞者。曾作戒杀文劝世。辛酉七月。其友梦至文昌殿。帝君揭一纸示之曰。此刘生戒杀文也。今科中矣。寤而语刘。不信。榜发。果如其言。然则欲向青云路者。可以知所适从矣。”

好,我们看这段的名相注释:

“辛酉”是指明熹宗天启元年。

“青云路”就是比喻高位或谋求高位的途径。

“适从”,就遵从。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明朝末年,四川读书人刘道贞,曾经写了一篇戒杀文劝世。辛酉七月,他的朋友梦见到文昌殿,帝君揭开一张纸给他看,并说,这是刘生的戒杀文,他能考中。醒过来就告诉刘,就告诉刘道贞,刘道贞不相信。榜发以后,果然应验朋友所说的话。那么考生想要青云直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好,最后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报告老法师开示,戒杀放生。因为我们今天所讲的是“或买物而放生”,就是戒杀放生。

第一点,老法师说,我们深入经藏之后,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菩萨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个清净法身,所以真诚的爱心,出自于自然的流露,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怎么会做出残害众生的事情呢?

二,一切众生“贪生畏死,爱亲恋旧,知疼觉苦”,这十二个字,所有众生都是一样的,贪生怕死,喜爱亲人,眷恋故旧,知道疼痛,知道有苦。这“贪生畏死,爱亲恋旧,知疼觉苦”,所有众生跟我们人类没有什么两样。你看那些,我看那个影片里面,那个小象跟着母象在旁边走,那小象不小心跑到河里面去了,爬不起来,母象就很担心,用它的长鼻子一直跟它讲,起来起来,结果它卷起来又卷不起来,最后推一把,终于起来了。就是“贪生畏死,爱亲恋旧”,众生都是一样的,我们只要仔细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很明显的摆在我们眼前。

佛教人修行,修正错误的观念,修正错误的行为,教我们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这叫观照。什么叫观照?不落在情识里面,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末那执著,第八识阿赖耶识,而是用智慧,佛陀讲的,我们的四依法里面是依智不依识,依智慧不依情识,真实智慧观察一切事理,这叫观照。真正觉悟的人,他们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什么?从体起用,摄用归体。体是什么?我们的自性本体;用,我们的六根对六尘,一切的妙用,哪一法不是佛法?这叫“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个话说得很有味道,这些话世间人很难体会,初学的人也不容易体会。所谓“道”,“头头是道”是什么?哪一法不是佛法?“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谓“源”,“左右逢源”,“源”就是它的生处,它的因果转换,历历分明,这是讲根源。左右逢源,根源并不在远处,就在眼前,就在当下,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我们这一念真如自性。

今天世间人所探索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就在眼前,必须要见道的人、证道的人,他才能够了然。见道就是开悟,证道就是成佛,他才能够明白,就是了然,就是明白。所以告诉我们,决定要心存仁慈,决定不可以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人要懂得自求多福。

第三,佛经里面讲,一切众生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感应篇汇编》中有“王克杀羊”待客,羊在客人面前跪下来流眼泪,你想想看它也知道爱惜生命啊,我们看到这种情形,还忍心杀羊吃肉吗?所以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物,老和尚说,东天目山的齐素萍居士放生,放鳖的情形,这些鳖都有灵性,一听到别人不杀它,要放它,感恩,五体投地,种种表情我们能看到啊,知道动物跟人完全没有两样。凡是有生命的动物,被人抓到的时候,知道自己要被屠杀、要被食啖,那种痛苦,我们从它表情上看得到,垂头丧气,在里面流眼泪,那种可怜状况,与人有什么两样呢?就像我们前面刚开始探讨的,一只鸡被杀的时候,另外一只鸡就会惊啼,一只猪被杀的时候,其他猪就不吃了,这跟我们人类被屠城、被抢劫、被枪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父母被杀、被伤残,妻子被肢解,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它跟人没有什么两样的,它们被杀的可怜状况跟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一切众生真正是有眼没见到,有耳没听到,有心没感触到,任意的宰杀,满足他的食欲,结怨造业无过于此。

第四,圣人教导我们“天道好还”,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所以护生、放生,不食一切众生肉,这个功德最大,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不但有情众生要爱护,树木花草也有灵性,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感触到。我们爱这棵树,这棵树就长得特别好,它有回报,供给你欣赏;我们爱花,这个花开得特别美,好像真的和我们有情爱的交流,这都是事实。不但花草有感情,连石头都有感情,矿物也有感情,《华严经》上给我们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冷静细心观察都见到。古时候,“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我们深信不疑。

这地方我们补充说明一下“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个公案的故事。“顽石点头”,它全句叫“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是指东晋高僧竺道生,是鸠摩罗什门下的四杰之一,四大弟子之一,从小天资聪颖,善解佛义,讲学的声誉遍天下。当时他阅读并开讲六卷本的《泥洹经》,其中提及除一阐提,一阐提就是断绝善根的人,除一阐提外,皆有佛性。道生法师仔细分析经文的义理,则坚持一阐提的人都有佛性,一阐提也可以成佛。佛陀说一阐提可以成佛是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讲出来,而《大般涅槃经》是在佛陀讲完《法华经》,佛陀说法五十年,最后八年讲法华涅槃时,最后用一天一夜讲《大般涅槃经》,佛陀在《大般涅槃经》讲一阐提也可以成佛,这个时候中国《大般涅槃经》还没有被翻译出来,所以当时道生法师说一阐提也可以成佛,被守旧的人视为异端邪说,而把他摈逐僧团,驱逐离开僧团。

道生法师只好栖隐在庐山清修,相传他曾经在虎丘山,在今天的苏州,聚石阐述,就一堆石头旁边跟它们讲《涅槃经》,说到是一阐提都可以成佛,群石都微微点头示意,仿佛认同生公的主张。现在苏州虎丘山,仍然有“生公说法台”和“点头石”这个遗迹。直到昙无谶法师翻译四十卷本的《大般涅槃经》传到南方,经中所叙述的跟道生法师所说的完全一样,众人就不得不佩服他的洞见幽微。之后道生法师仍然在庐山继续讲说《涅槃经》,使得涅槃学在当时非常盛行,而且流传到南方。所以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用语。

后世以“顽石点头”来形容说理透彻,说服力强,让人不得不心服口服,这个意思啊。在禅宗的《五灯会元》里面记载,“何故双眉本来自横,鼻孔本来自直?直饶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这什么意思?眉毛本来就是横的,鼻孔本来就是直的,法尔如是嘛,自性也是一样,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你说得天花乱坠,一直到顽石点头,你要契入心性,直下会取啊,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啊,你要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要从你的自性流露出来的性德的妙用,那就跟佛所说的一样啊,你可以,就古代禅宗讲,跟佛陀一鼻孔出气,跟祖师大德一鼻孔出气,你的见解跟诸佛菩萨都一样,这叫佛佛道同。要怎么样?唯证方知,直下会取,你要亲自去开示悟入佛知佛见。

所以也有比喻说,对他人耐心的教育,最终以感化顽劣不冥的人,使他心悦诚服。所以说,“顽石点头机自化,时人莫作等闲猜。”《憨山老人梦游集》里面更说,“虽然草木无知,是在精诚感变……生公说法而石点头,以法非心外,感变由人。”不是心外求法,是向内求,要耐心劝导、精诚所致,自然能度化有缘的人,切莫妄自臆断“一阐提人”,就是不要瞧不起这些造恶的人,这些断了善根的人。所以我们要耐心教导,放下身段,相信不管多恶劣的人,一定可以让他顽石点头、改头换面。这才是这一句话,“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这个意思啊的本怀啊。

好,我们来看下面,第五,再讲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奉养父母也不可以杀生,素食里面养分你已经可以摄受不尽,何必要杀生、杀害众生呢?老和尚说他年轻的时候遇到佛法,读了《了凡四训》,读了《感应篇》,相信这个道理。二十六岁下半年,老和尚把这些理论、事实搞清楚了,他就发心吃长素。吃到现在,已经六十七年了,而且生活很简单,不浪费,身体状况也不比别人差。事实上老和尚是老当益壮。精神很好,现在因为年纪大,以前讲经都每天讲两个小时,一天都没有缺,老和尚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如果说素食没有营养,素食不健康,老和尚说,你去看出家人,每一个出家人都很健康,你就可以增长你的信心,改变你的观念。

所以养病也不可以杀生,老和尚说,有些人生病了,医生说,你可以吃荤的啦。这不行,老和尚说,养病也不可以杀生,应当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我们自己才能够长寿,无畏布施是健康长寿的因。道教做法会,他们用三牲祭神,老和尚说,我们替神明想想,“正直聪明谓之神”,什么叫神?祂聪明正直谓之神,神还会贪图你的血腥祭祀来保佑你吗?哪有这种道理呢?所以法会祭祀不能杀生。

第六,还有一些众生喜欢养鸟。诶,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犯的毛病,有些人会养宠物。这个地方老和尚说,众生喜欢养鸟,喜欢饲养宠物,各位要知道,你饲养的宠物,宠物要不要吃肉?这个就牵涉到这个问题,你养猫狗,那除非你把它训练它吃素,宠物要不要吃肉?养金鱼要不要喂虾?有些人说,为了发财,那家里要摆一个鱼缸,风生水起,他就养一些金鱼,观赏鱼,那要不要喂虾呢?那当然也有鱼饲料可以买,但是那也是肉去做的。养金鱼要不要用虾?要不要用小鱼去喂它?养鸟也要用肉食去喂它,那你要知道杀害多少小动物吗?去满足你的宠物呢?你知不知道这里头有杀业呢?

所以以前我们在放生的时候,也常常会这样会教别人,如果你没有什么钱财可以放生,你可以到那个海边、河边的钓具店,有很多卖钓具的,要去钓鱼的人,他一定会到钓具店买什么?钓饵,那钓饵一般都是什么?都是小动物,忏云老法师教的,你可以把他那个钓具店所有的蚯蚓全部把它买光。我们以前就这样做,一盒一盒的,里面都有泥土,泥土里面都有小蚯蚓、大蚯蚓,那我们就买了,全部把它买光,买光以后,拿回去放,拿到山里面的竹林旁边去放,因为它里面有土嘛,有蚯蚓,你把整个倒出来,它就在里面就,它就钻到土里面去了。买钓具的钓饵,蚯蚓特别多,还有小动物,把它放生。

老和尚说,你喂这些宠物,你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杀业吗?这里头有多严重的果报吗?所以佛教人要把爱欲断掉,要把嗜好断掉,要把嗜欲完全断掉,你才能够恢复清净心,清净心才能生智慧,智慧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七,希望听到的人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培养大慈悲心,大智慧心。我们每天念佛回向,回向偈里面,“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真正发心报恩济苦,就要从这个地方落实,爱护一切众生,绝对不伤害一切众生,这是真正报恩救苦,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不是最终审阅定稿版,最终以孝廉讲堂公布为准,此版本为学习版,只用于学习参考!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80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