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77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77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19年10月19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四十,“舍药材以拯疾苦”。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二○六页,我们看经文:

“舍药材以拯疾苦”

“(发明)阎浮提中。共有万种树。八千种草。七百四十种杂药。四十三种杂香。百二十一种宝。皆足以济人。而于疾苦尤急者。则唯药材耳。以药济人。舍也。以方给人。亦舍也。贫人不与计利。舍也。劝人不卖假药。亦舍也。舍之为术多矣。存乎拯之之心耳。”

好,这一句经文,“舍药材以拯疾苦”,就是布施药材来拯救疾病痛苦的人。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以方给人”,“以方给人”呢,“方”就是药方,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一般称为药方。“给”就是供应、给予。“以方给人”就是布施药方。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发明)在地球上,有一万种树、八千种草、七百四十种杂药、四十三种杂香、一百二十一种宝,所有这些都可以救济人。救济疾苦最为紧迫的,就是施舍药材。用药材救人,是施舍;把药方给人,也是施舍。不和穷人计较利润、药价,也是施舍;劝人不卖假药,也是施舍。施舍的办法很多,全在于有一颗能布施的心。

好,我们看下面这段:

“末世之疾病。渐渐增添。末世之良药。亦渐渐减少。且如小儿痘疹。生于晋魏以后。箭风之病。起于顺治末年。近时初生婴儿。多生螳螂子于两腮。剖而去之。儿方饮乳得生。否则一两日辄死。此余成童以前。所未尝有也。万年以前。水味之厚。同于乳酪。耆婆(天竺国之王子医中之圣也)在时。犹有药王树一本。能照见人肺腑。有明之世。上品人参。多成形像。其价止与白金相等。今则价高四五倍。而色味反不如矣。将来五千年后。人寿二十岁时。疾疫灾起。死亡积野。过七月零七日。其灾方熄。此时尚无甘蔗糖盐之类。而况参苓桂附乎。”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痘疹”,“痘疹”是一种传染病。约在汉代由战争俘虏传入中国。中医书中所记载的叫豆疮、疱疮等都是痘疹的别名。大约有四分之一感染者会死亡,幸存者中一半以上会留下麻面或失明,是古代最令人恐怖的传染病之一。

再来,“箭风”,疑为鬼箭风。一种疾病的名称。又称鬼箭。遍身,遍布整个身体,或者只有手跟脚,会有刺痛的症状。在《医略六书·杂病证治》里面说,“鬼箭风:遍身疼痛如钻,或偏手足如刺,俗名鬼箭。”

好,这个“痘疹”跟“箭风”都是古代的一种疾病名称,现在就不用这个名词了。

我们再看下面,“于顺治末年”,顺治这位皇帝跟佛教有关,所以一定要来介绍他一下。净空法师也提过他,印光大师也提到这位皇帝,那台湾的如本法师也曾经讲过顺治皇帝的故事,因为他跟佛教有关,跟近代佛教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他本身也很有佛缘,他自己称他前世是出家人,出生在人间,贵为皇帝,但是英年早逝,非常年轻。

我们来看顺治皇帝。顺治皇帝大约在公元一六三八年到一六六一年,距离现在也不过差不多三百八十年左右,今年是二○一九了。他名字叫福临,清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自入关以来首位皇帝,第一位皇帝,他在位只有十八年。他在五岁的时候,是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推举他,这个五岁的福临,承袭他的父皇、他的父亲皇太极的帝位,同时命令努尔哈赤第十四个儿子睿亲王多尔衮辅理国政。我想大家对努尔哈赤很了解,还有多尔衮,都是清朝的名将。在一六四三年到一六五○年,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多尔衮手上。例如一六四五年颁布的剃发令。我们知道,清朝入关以后,他们建国以后,就把我们汉族的头发就改成,剃掉,就变成一条长辫,长头发了,清朝那个头发真的也很特别,在朝代里面没有这样看过的。

但是清朝有一个好处,他们历代都诵《无量寿经》。他们一直到慈禧太后才不诵《无量寿经》,因为慈禧太后认为《无量寿经》在讲她的缺点,讲她的毛病,所以废掉了,你看,清朝就开始衰败了。这个老和尚在讲经有提过,他说清朝会强盛,主要是怎么样呢?它结合汉文化,它跟汉文化融为一体,然后用汉人来治国,这就是清朝他们统治中国能够顺利的原因。

多尔衮死后,十三岁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间,顺治皇帝面临着大明(大明就是明朝)遗民的复明的抵抗。这包括郑成功,后来郑成功撤退到台湾来。到一六六一年,清朝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遗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当然后来郑成功他是病死了,台湾有郑成功的庙,台湾人也很尊敬郑成功。

顺治皇帝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因为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他的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所以你看,各有天命跟福报,福报享尽的话,业报就现前了,老和尚说,禄尽人亡啊,你从这个顺治皇帝就可以得一个印证,他只能用二十四年的福报。他过去生中是出家人。所以印光大师说,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绝对不能发愿说,我下一世要来人间做帝王或是做总统,或者说发愿要做大法师,印光大师说,都不行。他说,就算你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在转生受身之间,没有不迷惑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这边特别要提到顺治皇帝?就给我们净土行人一个警惕,也是给我们学佛人一个警惕啊。皇帝这个地位,也不过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般若经》讲了,一切万法,就只讲了三句,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

后来玄烨,这个皇三子继位以后,就是康熙皇帝,康熙大帝。那清朝的皇帝,连续剧都特别的火红,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雍正大帝,这三位都在清朝里面很有名。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可以讲说清朝的全盛时期。所以家有家运,国有国运,人有命运,国家也不例外。顺治皇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所以印光大师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提的是清世祖,清世祖就是顺治皇帝。

那我们现在就要来了解一下,很多人说顺治皇帝有出家,如本法师讲的时候也讲说顺治皇帝有出家,那我这边就是引用资料来查证一下到底他有没有出家。有人说他是离皇宫出走,别人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他是现出家相了,他不回去掌理国政了,这个地方我们就来谈顺治皇帝是否出家。有说顺治皇帝脱了龙袍换袈裟,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大清顺治皇帝出家的传说,但是顺治皇帝是否真正的在五台山看破红尘出家,那就要让我们从历史资料来解答了。

从各种顺治出家的传说,孟森先生在他的《清初三大疑案考实》这本记录里面之二《世祖出家事实考》中,孟森先生以大量翔实的史实考证,顺治虽然好佛,但其确死于天花,终于帝位,也就是死在皇帝的位子上,并未离宫出家。尤其是孟森持论所根据的是王熙自撰的《年谱》。王熙是谁呢?王熙就是顺治皇帝的爱将,他的爱卿,他的宠幸。王熙是顺治时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古代礼部就是教育部,又是顺治的宠臣,宠爱的大臣,顺治皇帝临终前的遗诏就是当面指示王熙草拟的。王熙在《年谱》中详细记载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至初八这几天顺治皇帝及其本人的言行举止。这个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它详细记载出来,我就大概这样带过去。所以孟森说,从这个《年谱》中去考证,证明在这几天,等于七天之中,是顺治皇帝病死前的最后一周。所以截至目前,清史学界有关顺治的研究成果,较为一致的看法,大都认为顺治晚年确实信佛,而且好佛,也有出家的念头,但始终未成为事实。

以上我们就介绍,这次比较完整的介绍顺治皇帝,以前我们有提过,但是没有那么详细。

那接下来我们就讨论顺治皇帝最有名的《顺治皇帝出家诗》,这个我们把它念一遍再来解释,这个很有意思啊。

《顺治皇帝出家诗》: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

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这里面“黄袍换得紫袈裟”,也有说“黄袍换却紫袈裟”。“为何生在帝王家”,也有一说是“为何落在帝王家”。我作这样的补充。

好,我们现在来解释。

“天下丛林饭似山”,我们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就这个境界,就逍遥自在,到处有人供养,你只要去托钵,居士都会供养。尤其现在在南传佛教里面,都会养成这个供僧的善行,在北传的比较少,南传就比较盛行。我们现在很少看到说出家人出来托钵乞食,像佛陀那个时候的制度,现在没有啊,现在出家人,他们都是在佛寺里面用餐。那为什么?他总觉得是像乞丐,那居士供养就好,我打斋,师父你就不要出来,你就在佛寺里面给我们供养。

那我们要供僧怎么样?我们都会选择结夏安居,我们到佛寺里面去打斋、去供僧。像我每年结夏安居,我都会带领志工去果清律师的正觉精舍、圆通寺,或者以前在南林尼僧苑,比丘尼道场,还有南普陀佛学院,还有我们汐止这边的宗兴长老的道场,白云寺。确实,我个人是觉得,到清净的道场那个供僧就很殊胜,没办法去形容。因为他们怎么样呢?他们持戒精严,自然那个德行、那个德风就是不一样。那还有台湾居士都很乐善好施,喜欢供僧。你看每年的七月,林口,就新北市那个林口斋僧大会,我们每年都护持,那每年都请我去作,请我去座上宾,我都不好意思去呀,那五千人的出家人,六千人,哎呀,那个场面非常壮观。还有中部斋僧大会,还有彰化供僧大会,我们以前万人念佛的指导和尚本悟法师,就是中部斋僧大会的执行长,还有南部的斋僧大会。那还不包括佛光山的,还中台禅寺的。还有台湾很多居士,他们都很热心,到哪里去供僧?到尼泊尔、不丹,还有印度去供僧,喔,那很多,南传佛教也很多。

供僧确实有福报。我以前认识苗栗县警察局局长,是我好同事。他父亲是苗栗山上一个关圣帝君庙的住持,也不算住持,是给人家请的庙公,平常就帮人家,人家民众来拜拜、祈福、抽签,他跟人家解签。他很善良,忠厚老实,很淳朴的乡下人。所以你不要看他不认识字,印光大师说,那些斋公斋婆,心都非常清净。所以他这样积功累德,他的子孙都很兴旺,他大儿子当到警察局局长。

那我们两个因为很谈得来,在议会开会时候,我们都会闲聊。他的儿子警官学校毕业,当派出所的所长,那家教非常好,警政署长去查勤,他也不说他爸爸是警察局长。后来署长查出来之后,他是某某局长的儿子,他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讲呢?他说为什么要讲呢?我父亲是我父亲的福报,我是我的福报。

后来他读警察大学硕士班,就是我母校,他认识一个女朋友是谁呢?泰国派来的警官。那这个泰国派来的受训的女警官也不跟他讲说她是泰国曼谷首富的女儿。因为泰国他们啊,他们那边的民众,第一个,还满喜欢出家的,再来,满喜欢供僧,那再喜欢就喜欢当警察。后来是怎么样?后来是两个谈恋爱。那我这位同事警察局长就派他女儿到泰国曼谷去提亲,那叫她说,你把那边她们的家照相照一些回来给我看。结果她女儿回来,照相照不好,她说,太大了,那个别墅太大了,根本像皇宫一样。

后来才了解,这个警察局长跟我们讲,他的亲家母修得非常好,两个儿子,一个管泰国曼谷的不动产,一个管泰国进口的快艇游艇的引擎马达,她每年的暑假一定会带这两个儿子放下手边的企业的工作,专程到缅甸,因为缅甸出家人多,去缅甸供僧,一供都是一千人,打千僧斋,每年喔。所以他们这样积功累德,他们的事业兴旺,那么家风、家学、家道、家业都非常地顺遂。那顺遂到什么程度呢?泰国,泰国曼谷的新机场突然要改建到新的地方去,就现在的那个新机场的位置,结果那个新机场要经过的所有的那个道路,还有那个机场的位置周边,全部都是这位我们警察局长同事他的亲家母的土地。这个福报是前世种因修来的,也是这一世修来的。所以证明老和尚说的,财布施是越舍越多,越多越舍,这一点都也没有错,从这地方就可以印证。那她平常就积功累德,供僧。

所以“天下丛林饭似山”的意思就是大家恭敬三宝,都喜欢到丛林佛寺里面去打斋供僧。像我早期的习惯,我还没有孝廉讲堂以前,我喜欢供斋,我一到佛寺,我就一定打斋的。所以老实说,我学佛到现在,我师姐、我爱人就煮了一道非常好吃的素食,就是修好因得好报。孝廉讲堂不设功德箱,从成立到现在九年多啊,都不设功德箱,只准莲友捐一百元,一个是买饭菜的一百元,一个人一百元,是缴水电费的一百元,其他除了印经以外,还有放生款以外,其他不接受供养,但是我们一直到现在弘法都很顺利。

所以这个地方顺治皇帝说,“天下丛林饭似山”意思是说,因为中国的丛林非常地多。老和尚有讲过,以前科技不发达,丛林都是会讲经说法,而且都是办教育的地方,传承如来家业的地方,所以古代丛林里面出家的人都会讲经说法。所以老和尚说,那时候科技不发达,所以必须要丛林盖很多。“钵盂到处任君餐”,你只要是一个出家人,你到佛寺去挂单,到丛林去挂单,你都可以在那边接受供养,这叫“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你是家财万贯,你家里有金山银山,一气不来,临命终时,“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都带不走,只有功德跟业障带得走,还有罪业带得走,你这些“黄金白玉”统统带不走。所以它不真实,它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黄金白玉非为贵”。

“惟有袈裟披肩难”,但是问题,你要穿上这一件袈裟,剃这个头,就不简单。所以《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里面就有讲,它说就算是一个破戒的出家人,佛陀特别叮咛,你都不要看不起他,他说连鬼子母都不敢吃他,为什么?因为他还有回头的机会呀,他示现出家人,他就是为让世间做个表法,让人家什么?让人家恭敬三宝。当然你也不知道他是破戒呀,或者他不守戒律呀,但是如果他有一天像莹珂法师一样,他忏悔业障了,他一心念佛了,求生西方了,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他是法身大士,你怎么说呢?所以很多人,众生著相,很容易被这个相,被这个境界转了,这就是瞧不起他啦,排斥他啦,毁谤他啦。

以前我在台北市警察局的时候,警察局没有素食,那我就只好出来到街上去吃,在台北市武昌街那边有开素食馆,我就去那边用餐。每天出去,口袋一定装着几百元,但是因为出家人太多了,我只能一次给五十元,因为每天都要出去呀。有些出家人就在骑楼下面铺个毯子,在那边拿引磬,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些是持大悲咒,因为中午的时候,很多上班族都会下来去用餐,有些是躲在巷子里面,那我就一个出家师父给个供养。其中有一个出家师父是比丘尼,那么多人经过,她躲在那个巷子的,那个防火巷里面,我们台湾叫防火巷,就是这间房子跟这间房子之间的一个间隔间隙,那个叫防火巷,我看她的钵一元钱都没有,那么多人经过,连一元钱都没有给她。

我有时候出去,到外面去或者到佛寺去礼佛,带小孩去,我一定告诉小孩说,供僧。他们都很听话,拿钱去供僧。你要养成小孩子供僧、供养三宝的习惯。因为佛法僧它是住持三宝,你要到自性三宝,那当然还是透过修行,不是一下子就自性三宝,皈依佛,皈依觉,皈依法,皈依正,皈依僧,皈依清净不染,没那么快的啦,他得从事相上开始布施,开始种福田。那僧人代表三宝住世。当然这个出家人里面有凡夫僧跟圣贤僧,圣贤僧就是开悟的圣人、圣僧,当然不多,其他都是凡夫僧,跟我们一样,有烦恼习气,难免的,因为他也在修行嘛。哪一天他转凡成圣了,他就转迷为悟,他就证果了。所以基本上来讲,学人始终到现在,我对出家人我是很恭敬的,包括万人念佛,我都是一定会供僧。

所以“惟有袈裟披肩难”,出家是一个,乃大丈夫所能为,大丈夫才做得到啊。什么叫大丈夫?放得下啊。不是将相,你大将军跟宰相不见得会出家,所以非将相所能为。不是说你将军跟宰相,你这掌握权利的,你叫他出家看看,你叫他吃个素都很困难,不要说叫他出家,你要叫他放下五欲六尘,那么容易呀?不容易。所以“惟有袈裟披肩难”。我个人觉得,我每次看到出家人,我都觉得他们了不起,他能剃这个头就了不起,现这个僧宝形相就了不起。所以我们作为在家居士,担任护法工作是一定要的。因为出家就是要什么?要了生死,要断烦恼,要出离三界,要荷担如来家业。

“朕为大地山河主”,“朕”就是顺治皇帝,他说,我掌握整个中国的江山,因为他是清朝皇帝呀,他当然是掌握全国的江山,“大地山河主”,都归我管的啊。“忧国忧民事转烦”,他每天处理不完的公务公事,就像我们现在习总书记一样,管十四亿人口,真不简单啊,这个省,那个建设,中美贸易大战,这个事情太多了,还要兼顾到大家都有饭吃,脱离赤贫、脱离文盲。所以啊这个帝王为什么自古以来大部分都是菩萨示现?确实有它的道理。像周文王、周武王、周公,那都是菩萨示现的。所以“忧国忧民事转烦”,每天就是日理万机啊,哪有时间修行。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百年就是三万六千日,“百年”,他“百年”意思是说,人最多只有一百岁嘛,百年嘛,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你就算活到一百岁,三万六千日,你没有一天比得上出家人他“半日闲”,你半天都比不上啊,他们逍遥自在啊。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他是有所省悟的。我们众生都是什么?人生是酬业而来的,我们都有隔阴之谜啊,带着业力来人间,中阴身入胎。所以经过母亲十个月的胎狱,就像地狱里面一样,所以来的时候迷迷糊糊啊,“来时糊涂去时迷”。离开的时候放不下,迷惑颠倒,昏迷了、昏沉了、插管了、气切了、癌症做化疗了,痛苦不堪,放不下情执,妻女、妻子啼哭,“来时糊涂去时迷”。

空在人间走一回,好好的一个得人身的机会,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来人间几十年,也不会修行,一个烦恼都没断,来到人间,带着这些恶业离开,到三恶道去报到,所以“空在人间走这回”,就李炳南老师说啊,该怎么生就怎么生,该怎么死就怎么死。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是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个流转啊,流转门,就流转生死。哪一天无明破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受灭,爱、取、有灭,生、老死灭,还灭门,解脱了。空在人间走一回,走这回。

其实我们现在还有点力气能读到这个顺治皇帝出家诗,我们要警惕啊。你今天观想你现在躺在医院里面插管、气切、等死、做化疗,每天看到那个外面的熙熙攘攘,那些都没有你的分啊,你下不了床啊,你没有办法享受啊,你在那边只能任人宰割,病苦业力的折磨,你连走出去医院都没有办法。所以学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能够求生极乐世界,在这一生能够学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能够伏住烦恼,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好好念佛,可以护持三宝,每天吃得下,睡得饱,无忧无虑,是最幸福的。所以“空在人间走这回”,好好让我们警惕啊。

“未曾生我谁是我”,你还没有出生,你前世是姓黄吗?你是姓陈吗?你是谁?你从哪一个地方来的?哪一省的?哪个村落的?不知道啊,可能你在东北待过,可能你在新疆待过,可能你是在欧洲待过,你什么都不知道啊。我很喜欢吃披萨跟意大利面,跟傅冲老师这一次到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老法师的三时系念跟祭祖大典,还有和谐世界和平论坛,我们也去吃意大利披萨、意大利面。然后这个傅冲老师就开玩笑,老师你会不会是前世在欧洲待过?我说我也不知道啊,特别喜欢吃这种意大利面跟披萨,阿赖耶有这个种子。傅冲老师说她不喜欢啊,她不喜欢吃这个欧洲的这种意大利面跟披萨。因为欧洲人就是吃面包,意大利面,还有披萨,我们台湾叫披萨(pī sà)。

所以“未曾生我谁是我”,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你当皇帝还是当乞丐?还是当将军?还是当商人?都不知道啊。所以谁知道?只有开悟的知道了,他神通现前,像广钦老和尚、海贤老和尚,他知道。“未曾生我谁是我”,这一句法语很值得我们深思,你假如能够开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念佛能够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你就知道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为老和尚有讲过,要怎么回到过去?西方靠催眠,东方呢?靠禅定,我们佛法讲禅定。只要你能够入甚深禅定,你就可以如智者大师一样,参加佛陀的灵山一会。他说,佛陀的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虚云老和尚也有这个功夫,他入定以后上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讲经。那个叫什么?回到过去啊。你看像虚云老和尚,他们都是当生成就的。

广钦老和尚也是一样啊,要不然他怎么会知道,道证法师,郭惠珍医师在他面前,他说,你的大冤家要现前,他怎么知道?他跟你一样,两个眼睛,他一样是这六根,广钦老和尚不认识字,你跟他同坐在那边,你看好了,假若你把他时光倒回,你现在坐在广钦老和尚旁边,你是一个居士也好,或是个出家人也好,广钦老和尚在跟道证法师对话,就郭惠珍医师对话,广钦老和尚说,郭医师,郭医师,你的大冤家要现前了。你还是迷迷糊糊的,你还是不知道啊。为什么?你看不到啊,为什么你看不到?因为你没有天眼通,你没有他心通啊,你没有,最主要你没有宿命通。

但是你如果修到理一心不乱的时候,老和尚讲过,到事一心不乱,老和尚在讲经里面有讲过,功夫成片到凡圣同居土,还没办法。到方便有余土,老和尚说就有天眼通了。那到理一心不乱,实报庄严土,那就不用讲,六通现前啦。所以只有怎么样?只有禅定功夫,他可以回到过去,他也可以看到未来。所以为什么能够预知时至?就是这个道理,“净极光通达”,净,清净到极处,就圆融无碍了。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你来到人间呱呱堕地,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爸爸常跟我讲,其实小时候家里穷,住的那个在庙旁边的一个破茅棚,一个床铺,然后床铺旁边就是一个茅坑,茅坑里面就有一个冲水澡,我小时候出生就在那个环境,我也不知道,这是在长大才知道,父亲跟我讲的。因为小时候我住在庙里面,我倒有点像,不敢高攀啊,有一点像范仲淹啊,也寄居在佛寺,我就寄在庙里面,庙里面是道教的庙。所以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阴骘文》跟《感应篇汇编》?其实有某一种程度是报恩的心理,虽然我的因缘不在道教,但是总觉得说,我们学这个圣贤菩萨他们的足迹。

印光大师最赞叹是什么?印光大师他是佛教高僧,他为什么赞叹《了凡四训》?他为什么赞叹《太上感应篇》《感应篇汇编》?他为什么赞叹《文昌帝君阴骘文》?他为什么不去推广佛经?因为他知道那个来不及了,没有办法救了,现在已经是末法了,衰烂至极了,已经衰微到不行了,印光大师说,那都没有用,来不及了。这三帖药有用,就是那个什么?就是《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还有《感应篇汇编》,跟《阴骘文》,《安士全书》,有用,他说《安士全书》是天下第一奇书,第一奇书就是最好的书,最好的善书。

所以“生我之时我是谁”,所以我小时候,我爸爸跟我讲说,呱呱堕地的时候,就丢在那个洗澡间的旁边,就那个水泥地上面,产婆帮我拉出来啊,我一到人间就哭了。“生我之时我是谁”,那也要经过多少岁月,时节因缘,过去生有种了善根,今世成熟,我有幸才能皈依三宝,跟随净空老法师,得到他老人家的福报,跟随他的弟子简丰文老师学内典研究,才有这么小小的福分来学讲经典啊。这个就是要去觉悟“生我之时我是谁”,去认清我们的自性,也就是禅宗讲的,禅宗里面讲的,了解明白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当然我们不是上根利智,也没有办法期待这一世能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只能执持名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极乐世界,带业往生。

“长大成人方是我”,那“长大成人”就是这个业报身,这个“我”是假我,不是如来真我,这“我”也是因缘和合的,四大五蕴的和合,是业报身,这也不是真我啊,“长大成人方是我”,这个“我”也不是真我。“合眼蒙眬又是谁”,可是等到你两脚一伸,临命终时,一气不来的时候,离开人间的时候,死去了,两眼盖起来了,你又是谁呢?黄泉路上无老少。

“不如不来又不去”,“不来”也不行啊,人生是酬业而来的,由不得你,除非你是乘愿再来的,或者你从极乐世界来的,或者从佛国来的,所以你不来也不行啊。“又不去”,不可能不去啊,人有生老病死,万法有成住坏空,心有生住异灭,你不去又不行。所以“不如不来又不去”应该是广钦老和尚说的,不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证果了,无来无去无代志,自性没有来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那这样就可以了。所以这个“不如不来又不去”,你要花开见佛悟无生,才有资格讲“不如不来又不去”。

“来时欢喜去时悲”,我们来到人间的时候,哎呀,家人吃弥月酒啊,高兴得不得了,那一边哪,那一边刚好有一个人死掉,那边就哭得半死啊,“来时欢喜去时悲”。这一家有小孩子来投胎,西家有这个小孩子出生,原来是东家的老先生他得人身,来到人间,到西家投胎了,那东家在做丧事,西家在欢喜。人也是一样啊,出生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死的时候忧悲苦恼,舍不得,放不下,“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虑”,佛陀跟我们讲过,我们罪业如果有体相,这个虚空是不能容受。我们累世里面,所积的骨头像须弥山那么高,我们转生受身,投胎转世,所流下的眼泪像海那么深,每一世都在换父母,每一世都在换眷属,每一世都换妻子儿女,一会儿男,一会儿女。所以我写了一首业识颂,也曾经讲过,当时就是有感而发,就是悲欢离合,人生就是悲欢离合,八苦里面的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悲欢离合多劳虑”,确实,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个过程。

就像我家兄,他跟我大嫂恩爱得不得了,两个人从结婚到往生,我自己的哥哥,用四个字形容,如胶如漆,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两人感情好得不得了。我哥哥早上就到菜市场去买菜,因为我哥哥比较会煮菜、炒菜,中午回来,就他自己煮菜、炒菜、洗菜,都是我哥哥在侍奉我大嫂。现在我大嫂变一个孤独老人,我哥哥不知道去哪里了,我教他求生极乐世界,他不晓得去哪里了,但是因为他前世有修,我想呢,他应该天人没问题,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我前几天助念一个胃癌的菩萨往生,黄启正菩萨,他的夫人昨天去找我,感谢我。那个胃癌啊,非常地痛苦,切掉三分之一,到后来病发,才一二个月,就像在地狱般的这种果报,吃不下,拉不出去,整个肚子涨起来,像饿鬼道的众生,非常痛苦,五十五岁而已,小孩子读小学,大女儿才刚刚到美国去念书,他怎么放得下?最后跟他说法,痛苦不堪的时候,实在是真的没有办法了,给他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印光大师说,危急的时候,可以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说得很不可思议,他苦得不得了,他根本听不进去,那个观音菩萨圣号一唱下去,十分钟,他整个人心静下来,完全被观世音菩萨摄受了。这个癌症的苦,就好像焦面大士到地狱一样,观音菩萨一到,示现焦面大士,所有的刑具脱落,所有的苦刑全部暂停。所以“悲欢离合多劳虑”。

“何日清闲谁得知”,有时候回想一下,你去问那个往生的人,或是现在年老体衰的,躺在病床上,你问他一句话,你觉得你这一生怎么样?他说,时间过得好快,怎么现在就结束了,我要走了。以前我们警政署长颜世锡,他现在已经往生了,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去看一个财团的总裁,那个总裁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几乎是瘫痪,他家财万贯,就是刚才讲的,“黄金白玉非为贵”,他在那边无可奈何,每天看着天花板等死。他跟颜世锡讲,我们警政署长,他说,老颜,因为他们俩人感情很好,他说,老颜,我这一辈子最遗憾,有钱的时候不知道布施,也不知道造福,到现在这么多家财万贯,对我一点意义都没有。真的,它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存在银行里面的一个数字给你看而已。所以佛跟我们开示,这个世间真相是什么?苦、空、无常、无我,是绝对也没有错。

所以我今天,今天我们有一个健康论坛,我去致词,我去跟大家勉励,他们是推动素食的,健康蔬食,我说人生啊,佛陀说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还有八苦。其实还有三个苦,第一个苦叫身苦,身苦是什么?老病死;心苦呢?贪瞋痴;后苦呢?地狱、饿鬼、畜生,这三个,这三个苦是很受不了的,真的很受不了,唯有般若智慧可以解决这三苦。

所以“何日清闲谁得知”,你要是不学佛,皈依三宝,不听经闻法,不修六度波罗蜜。青莲法师在《地藏经科注》里面讲,怎么解决这个身苦、心苦跟后苦?青莲法师,清朝的青莲法师讲得很好,他说,身苦,要解决身苦,以戒来调伏,以戒调身;那心苦呢?以定慧来调心。诶,他讲得很好,这个就是戒定慧,以六度三学调伏身心之苦。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六度。三学,以戒调身,以定慧调心,才能够离苦得乐。所以学佛,你就可以修六度万行,你可以修戒定慧三学,你才能知道怎么知苦乐法,怎么离苦得乐,你才懂得放下,叫“何日清闲谁得知”,你才知道,不然你不知道放下。

“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如果你明白出家人的事业,出家人的事业是什么?穿这一件袈裟做什么?就是要了生死嘛,就是了生脱死嘛,要体悟佛陀的一大事因缘。“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他就告诉你去极乐世界。所以你能够明白出家的事业是要做什么?就了这个分段生死,最起码你也要学初果须陀洹,他断见惑。初果须陀洹,我们上一回讲过,他不用到三恶道去了,他只要人天往返七次,他就证无生,证阿罗汉了。

你能够“了达僧家事”,“了达”就是开悟了,大彻大悟了,“从此回头不算迟”,如果你在觉悟的当下能够及时回头,回头是岸,还不算晚。很多老菩萨,老和尚也有讲过公案,在台湾南部,老和尚在南部讲经的时候,碰到一位老莲友,七十几岁了,七八十岁了,心还是不老实,这个也要学,那个也要学,到时候走了半天,盲修瞎练,也去学道家的,也去学仙家的,学了半天,再绕回来原地。老和尚说,不要那么麻烦,就一句佛号就好了。那位老先生就真的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最后预知时至,往生了,“从此回头不算迟”。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世间你各行各业,三百六十行,没有一行、没有一个工作可以跟出家人比。出家人每天都在怎么样?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老和尚给我们的使命更大,“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世间难比出家人,无忧无虑得安宜”,确实,你说真的是过出家人的生活,像老和尚早期刚做居士的时候,在忏云法师那边,他在那边挂单大概半年,每天拜佛,那时候,他说忏公用那个手电筒的灯给他们照明,各人做各人的早课,就是拜佛、念佛,自己用功,那老和尚是服侍三个老人,这个就是什么?“无忧无虑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尤其是有持戒律的,像果清律师他们,他们都怎么样?日中一食。果清律师,有一次我们李炳南老师的圆寂三十周年,木铎春风三十载,李炳南老师圆寂三十周年论坛,他的课程,我们请他来讲课,他的课程刚好是九点开始。那他十一点就要用午斋了,那他八点多到,因为他住饭店,那我当时就请示果清律师说,清公和尚,那这样早斋来不及,早斋在这边用好不好?他说,不用了,他说,因为老和尚已经来了,我要陪恩师,他都称呼老和尚叫恩师,他说我就不要用早餐了,他说早餐跟中餐一次吃啦。他十点多讲完课,到十一点,我们请他用斋,因为他过中不食嘛,他就一餐而已。所以像清公和尚他们这些持戒律,还有宗兴律师,都是过中不食的,你看他们的这个法相、德行,他们的威仪,就是这里讲的,“口中吃得清和味”,心清净、身清净。

“身上常穿百衲衣”,你看出家人,冬天也是那一件衣服,夏天也是那一件衣服,顶多再披个大衣,你到正觉精舍跟那个圆通寺,还有穿百衲衣的,补丁的。有时候我们夏天去正觉精舍去供僧,诶,我看那个知客穿的那件,那是冬天的衣服,他也逍遥自在,清凉无比,“身上常穿百衲衣”,每天就那一件。我们是什么?我们每天都换。像我是这样,我是固定一件,最起码穿一二个月才会换。那女众就不一样,每天换一件衣服,一个月换三十件。人家出家人,身上常穿百衲衣,一件而已。虚云老和尚长年累月就是一件,老和尚说,他那个大衣,他那个僧服,领子后面还香香的呢。而且很多修行非常好的出家人,那个袈裟都是有檀香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你看果清律师、宗兴律师,这些有德行的法师,老和尚,到哪儿大家争着,师父你到我这边来给我供养,师父你来我这边给我们开示,大家都争着请他去。只要你有德行、你有智慧,“五湖四海为上客”,大家争先供养,就像佛陀那个时候一样。所以人家说,不愁无庙,只愁无道,你只要明心见性成佛,那就不得了,人天师,“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都是累劫修行,清净庄严累劫修,真的是清净庄严累劫修,是过去生修来的。

“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因为在顺治皇帝那个年代,在几百年前,那个时候证果很多,还是很多啦,有很多人中的罗汉,很多人他有开悟了。你看这个民国,不要说是清朝,光讲民国,具行法师,他用三昧真火把自己化掉,虚云老和尚座下的比丘,具行法师,他还是在大寮里面煮饭的呢,他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坐化往生,用三昧真火把自己化掉,那个功夫多高啊,民国而已。还有谛闲老法师的徒弟锅漏匠,也是民国,民国年代,在宁波乡下,念佛念了三年,人家往生站了三天,还预知时至。那你更不要讲说是清朝初年,明末。

所以“个个都是真罗汉”,那有些是大乘菩萨。那在净空法师讲课讲过,李济华老居士,台北的一个佛教团体的老师,李济华老居士,你看他讲课完了以后说,我要回家了,他下座以后就在沙发、在椅子上坐着就走了,就往生了。他说,我要回家了,他就讲一句话,临终最后一句话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叫什么?“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出家人三衣一钵嘛。

“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人在这个世间,为谁辛苦为谁忙?每天为了三餐而奔波,征战东西,征战南北,南征北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底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三餐而已。所以“金乌玉兔”,“金乌”是什么?“金乌”就是太阳,“玉兔”就是月亮,白天就是太阳,晚上就是月亮,从早忙到晚,朝朝暮暮,“金乌玉兔”,每天就是这样,忙东忙西,这“金乌玉兔东复西”,表示时光飞逝,时间过得很快。“为人切莫用心机”,做人就安分守己,积功累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本分,千万不要用心机,用尽心机,“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就有点像憨山大师的醒世歌一样,百岁的世间事就好像三更梦一样,南柯一梦,“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人算不如天算,人生就像下一场棋一样,谁胜谁败没有办法知道,没有办法预料,祸福难料,你只有学袁了凡先生,你改变命运,改变定业,创造变数,你才可以超越时间跟空间。了达人生如戏,人生如一局棋,你才有办法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瞋痴慢疑,你才有办法跳出这个乾坤,所以叫“六字洪名出乾坤”。你不持诸佛名号,你离不开这个“万里乾坤一局棋”。“六字洪名出乾坤”是什么意思?离开轮回啊,你往生极乐世界,金木水火土对你没有用了,万牛难挽你,一万头牛都把你拉不回来,印光大师说,一万头牛都把你拉不回来,乾坤跟你有什么事啊?对不对?“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这“九州”是指疆土、国家。大禹、商汤、夏桀这些帝王,一朝兴旺一朝败。“秦吞六国汉登基”,秦朝并吞六国,最后称霸中原,也不过是两代就灭亡了,汉高祖登基,刘邦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自古以来,多少个英雄豪杰、江湖好汉,到最后也是南北山头里面的一个孤魂而已,一个坟墓而已,“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得紫袈裟”,皇帝这个衣服换成这一件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因为一念迷惑颠倒,他前世是出家人,他一念无明生三细,那境界为缘长六粗,一念迷了以后,著相了,随业流转了,就到人间来当帝王,他贪得这个人间的帝王地位。他本来前世是出家人嘛,他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他如果一念觉,他就往生极乐世界了,他一念迷,到娑婆做流浪客,做娑婆的过客,叫“黄袍换得紫袈裟”。也有说“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迷”,投胎的时候,他一念迷了。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我本来是西方可以成就佛祖的、可以成佛作祖的一位出家人。他是西方来的。他应该不是西方来的,但是他没有往生西方,他如果西方来,他就不会这样了。但也有可能,但也有可能他是一种,我们说他是示现吧。他说,“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也有说,“为何落在帝王家”,你还不是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贪瞋痴慢疑,放不下人我是非,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带业往生,你才会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二十四岁,“十八年来不自由”,为什么不自由?他烦恼放不下,忧国忧民,不能够无忧无虑,日理万机,“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那时候还在征战,还要剿乱,所以“南征北讨几时休”,什么时候才会停止造业呢?“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如果他改成不管千秋与万世那更好了。他说,我现在要去西方了,我不要,我放下了,“我今撒手西方去”,“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不管了,管什么帝位不帝位,什么传给哪个儿子继承帝位,不管了。要是我们一心念佛,一切交给佛菩萨安排了,一切交给阿弥陀佛安排了。“不管千秋与万秋”,因为千秋与万世还是轮回身,“从苦入苦,从冥入冥”,幽冥的冥,不是明白的明。如果能去西方呢?“从乐入乐,从明入明”,念佛得到快乐,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安乐,念佛得到光明,四十里光明,去极乐世界也是光明,黄金铺地,管你千秋与万世啊。

这个是最后我们只能说,他的一篇顺治皇帝的觉悟的文。坦白说,他也能够觉悟到佛陀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他已经了解了,他了解太晚,还算来得及。

再来就是净空法师对顺治皇帝废度牒的这个开示。坦白说,顺治皇帝唯一的败笔就是,做不对的事情就是废这个度牒,这是一个历史功过的问题。

老和尚说,在中国,寺院庵堂就是佛教的学校。寺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寺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办事机关,这个机关在政府里面地位是最高的,是国家的一级部门,直接归皇帝掌管,而且永久设立,不能变更。宰相所管辖的称部,譬如说礼部、户部、刑部、兵部,部是可以撤换的,可以增设的,也可以取消的,但是寺不可以,不可以取消,寺是永久性的国家机构。所以以前佛寺在帝王的心目中,在国家的政策里面是多么重要。不像现在了,现在真的是乱世,完全没有恭敬佛法僧三宝。

譬如我们在历史书上念到鸿胪寺,鸿胪寺管什么?鸿胪寺,就当时这一个天竺国印度梵僧,摄摩腾跟竺法兰,白马驮经到中国来,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当时落脚的地方就是鸿胪寺,等于接待宾馆。后来因为要给他们安住,住一个地方,安单,所以再另外在旁边再盖一个白马寺,纪念那一匹白马驮经。鸿胪寺管什么?管外交。所以以前鸿胪寺不是佛寺,它是一个外交单位,又是有一点像现在外交部。从前宰相不管外交,外交是皇帝管的。寺的长官叫卿,所谓三公九卿,他们都是直接为皇上办事的。三公是皇上的顾问,九卿是他底下办事的九个长官。古代皇上治理国家,最初设九个寺,佛教传入中国后,皇帝特别重视,再增加一个佛寺,一共十个,非常圆满。就每一个部门都叫寺,三公九卿,寺的长官叫卿,办事的叫卿,那每一个都叫寺,后来增加一个佛寺,就第十个。

佛寺里面有执事方丈,或称为住持,方丈是校长,他下面有三个部门,首座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你看跟我们现在大学一样,我们大学的编制也是这样,也是教务长、训导长跟总务长,还有校长。所以校长是方丈。那首座是什么?首座就是管教学,住持不在,他代理住持讲经说法。那维那呢?维那是维持秩序的,维持共修的时候法会的一个秩序,就是训导长。那监院呢?监院就管佛寺里面这些物品管理,这些常住物的管理,所以他是总务长。所以证明以前佛寺是一个教学单位,跟现在大学一样,名称不同,事实完全一样,所以佛寺是国家级的教育机关。由皇上带头,老百姓尊敬皇上,所以佛教在中国比儒道的教育普及得更快更广,影响更大。一直到清朝初年,寺院都是教学场所,历代高人辈出,真的是有学问、有德行。

从前出家不容易,要参加国家考试,比考进士还难,为什么?这个考试最后一关要通过皇上的面试。出家人被尊为人天师,皇上要考察你有没有资格?所以我们现在讲说,时光能够倒流,假如顺治皇帝不废掉度牒,那现在可能整个情况不一样,可能是高僧辈出,人才辈出,而且国家给他尊崇,国家像以前帝王这样尊崇、恭敬、护持,那可能不一样。皇上要考察你有没有资格?他要觉得你不错,你的德行、学问可以作为我的老师,他才发文凭给你,这个文凭叫度牒。拿到度牒你才能出家,没有度牒出家是犯法的,出家是犯法的。

从前出家人除了在一般学问方面要跟进士平等以外,还要加考佛教的经典。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他不是只有说你有学问有多行,还要加考佛教经典。但现在问题是这样,因为现在是末法时期,乱世啊,恐怕现在不要说是出家人,现在时代变了,这个一胎化,其实也都是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加上现在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孩,你说叫他出家,再给他加考佛教经典,恐怕都跑光了。所以我曾经在华梵大学的硕士论文的指导教授,他是一个法师,他也办佛学院,他就跟我讲,他说现在确实招考不到比丘或者比丘尼,不多。那后来开一个缘,就招考越南来的比丘或者比丘尼,而且比丘还比较少,有日渐稀少的现象。所以悟行法师现在在澳洲、在德国、在美国,悟行法师的信徒,最多就是越南人,越南的莲友最多。越南真的是一个佛教国家,那出家人也多。他们这个民族很难得,你看经过战争的洗礼,但是佛教永远在他们国家里面算是很崇高的。

所以古代还要加考佛教的经典,所以出家人素质高,在社会上的地位受到尊重。可惜这个制度被顺治皇帝废弃了。这一废弃之后,流弊就产生了,什么人都可以出家,素质一落千丈。所以印光大师对顺治皇帝所做的这件事情,永远不原谅,斥之为大错特错。所以我刚刚才讲,这有因果责任,这是一个历史的因果公案,顺治皇帝是真的要负责啊。

以上刚好提到我们这个“顺治末年”,因为这位皇帝跟佛教有很深的关系,所以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解释顺治皇帝。

再来我们下面的名相注释:

“螳螂子”,它是一个病症的名称。出《幼科金针》。又名妨乳、颊脂垫。小儿出生后一个月左右,口腔两边靠近牙龈的地方,出现这个肿的硬块鼓起来的脂肪垫,解剖看了以后,有点像“螳螂子”,故名。它是一个中医学疾病的名称,这古代的名词,现在可能不叫这个了。

“成童”,我们看下面这个“成童”,年龄稍大的儿童。或八岁以上,或谓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我们看《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古代儿童的头发的形式,女的曰羁,男的曰贯,所以叫“羁贯”,“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以前小孩子,他成童的时候,他不去到私塾里面去受教育,去依止老师,是父亲的罪过。所以以前老和尚他讲过,他小时候他父亲带他去拜师礼,三跪九叩的大礼,父亲带着他去,这确实是父亲的责任。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一般来说,按照郑玄这个说法,成童是十五岁以上。

再来,“耆婆”,“耆婆”或曰耆域,或名时缚迦。此云能活,又云故活。影坚王(就是频婆娑罗王)他的儿子,善见的庶兄,善见的兄长,奈女所生。出胎时,他持针筒药囊,他母亲非常讨厌,其母恶之,出胎即持针筒药囊,其母恶之,他母亲很讨厌,即以白衣裹之,就把白衣,白布把他包起来,即以白衣裹之,弃于巷中,把他丢在巷子里面。时无畏王,当时有一位无畏王,乘车遥见,乘车经过,遥遥地看见,乃问之,就问人家说,问这里面是包什么东西啊?有人答曰,此小儿也,有人告诉无畏王说,这里面一个小孩子啦。又问死活耶?无畏王就问说,死了没有?答云,故活。他说,还活着呢。所以他的名字又叫故活,耆婆他又叫故活。王即敕人,乳而养之,后还其母。这无畏王也是菩萨,他就派人把他救起来,请一个乳母来抚养他,最后长大以后还给他母亲。

《四分律》云,“耆婆初诣得叉尸罗国,姓阿提梨”,在《四分律》里面说,耆婆他拜见得叉尸罗国,姓阿提梨。“字宾迦罗”,他姓阿提梨,字宾迦罗。他是学医道的,“而学医道,经于七年”,经过七年。“其师即便以一笼器,及掘草之具”,他老师就给他这个竹笼器,还有挖草的工具,“令其于得叉尸罗国,面一由旬”,他老师派他说,你在得叉尸罗国,在一个面积一由旬的地方,“求觅诸草”,你去找这些药草,这些草全部把它找过来。“有不是药者持来”,如果那个草里面,不是药的,“有不是药者”,那不是药草,你把它拿过来。“耆婆如教”,耆婆就接受他老师的教导,“即于国内面一由旬”,就在他国内的一由旬的地方,“周竟求觅”,他就在遍地地去找,“周竟求觅”。“所见草木尽皆分别”,耆婆都知道,善于分别药草特性,所见草木他都知道是不是药草。“无有草木非是药者”,他发现所有这里面草,都有它的功能,都是药草,“无有草木非是药者”,就每一个草都有它的功能。“师言”,他老师说,“汝今可去,医道已成。我若死后,次即有汝。”他说你医学已经修成就了,医道已经成就了,我往生以后就交给你了。

《耆婆经》云:“耆婆童子,于货柴人所,大柴束中,见有一木,光明彻照,名为药王。倚病人身,照见身中一切诸病。”这个耆婆,《耆婆经》云,在里面说,这个耆婆菩萨在那个买卖的那个木材堆里面,在那个一束、一堆木材里面,他看见有一根木,木头,“光明彻照,名为药王”。这个药王,这根木材只要拿到病人的身上,就可以照见病人的所有疾病。

这是“耆婆”的由来。

“药王树”,又曰药树王。草木有可以治病者。其中最殊胜的,称为药王。《?女祇域因缘经》曰:“逢一小儿担樵,祇域望视悉见此儿五脏肠胃,缕悉分明。祇域心念,《本草经》说:‘有药王树,从外照内见人腹脏,此儿樵中得无有药王耶?’”就是刚才讲那一段,耆婆看到有一个小孩子挑木材,耆婆看到里面这个小孩五脏肠胃都很清楚,耆婆心想,《本草经》说,有药王树,从外照内见人的五脏六腑,这个小孩木材里面是不是有这个药王树呀?

“一本”,表数量。

“有明”,“有”就是放在名词前面,作音节的衬字。指明朝。

“白金”,银的古代称呼。

“参苓桂附”,指人参、茯苓、肉桂、附子等。这是指中药药材。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末法时代疾病渐渐增多,但良药渐渐减少。例如小孩出痘,在魏晋以后才开始。伤人的鬼箭风,起于清朝顺治末年。近来初生婴儿,口上两颊内长出螳螂子,要及时把它割掉,才能吃奶和存活,否则一二天就会死。这个事情是我小时候从来都没有听说的。一万年以前,水的味道很甘甜,就好像乳酪一样。

天竺医圣耆婆在世的时候,还有一本《药王树》,它能照见人的肺腑。明朝的时候,上等人参,形状非凡,价格只和白金相等,到今天就高出四五倍了,但颜色和味道反而不如从前的。再过五千年后,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岁时,就会出现疾疫灾害,漫山遍野都是死人,过了七月零七天,这个灾害才停息,到那个时候,连甘蔗糖盐也没有了,何况人参、茯苓、肉桂、附子呢?

这一段虽然是在讲医药,我们佛法上说,我们补充一点。佛法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的身心,依报是我们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到了末法时代,人们不相信因果,贪瞋痴慢疑一天一天地增长,所以就失去了心灵的平衡,各种各样的疾病自然就一天天多起来,就像现在稀奇古怪的病很多。看今天的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新的医术也不断出现,但无法遏止人类疾病的发展趋势,全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病人死于各种疾病。过去没有的癌症,癌病、艾滋病等绝症,正在吞噬人们的生命。再看我们的依报,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天灾人祸一年比一年厉害。人类贪瞋痴慢疑膨胀,不断地在向大自然无穷地毁损跟浪费跟索取,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大面积的森林正在地球上消失,就像中南美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一样,像印尼那边也是这样的情形,大面积的森林,它是地球的肺,就会呼吸的地方,结果也没有办法,都被毁坏了,许多珍稀的动物也已经绝种。这些怵目惊心的现象,一切菩萨行者,怎么忍心看下去呢?但是救病要先救心,身病来自心病。要彻底消除人类的绝症,只有求助于佛法。佛是大医王,唯有断除贪瞋痴三毒的病根,才能铲除人类的一切绝症。

那么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最后一点时间,我们来报告老法师的开示。那么这一段,因为是在讲“舍药材以拯疾苦”,那么这个服药呢,其实已经是果报现前,预防疾病才是上上之策,也就是孔子说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所以预防疾病,就是怎么样可以不生病,这样才是最重要。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来讨论报告老法师的开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一点,老法师说,学佛不是广学多闻。你要烦恼先断除,所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然后才能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学佛不是一下子就去广学多闻了,那就夹杂了,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应该是本来我们的性德嘛,我们的性德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换句话说,我们的目的不在这个地方,你功夫全在放下,德能是自然通晓,对于这个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就通了,明白,没有障碍,自然就能够明白了。了,通晓,明白,了是明了,晓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说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这是禅宗说的,清净平等觉里面没有一法,所以你要把它彻底放下,放下得干干净净,丝毫都不能够留。留下就是障碍,留下就是病毒,它一发作你就不得了。留下什么?你就留下执著,留下妄想。

第二点,我们身体不好,确实带了很多病毒,这什么原因?我们的念头不好,我们的言语行为不好,把我们原本清净健康的细胞演变了带了病毒的细胞。这是怎么回事呢?经典上讲,“境随心转”,我们的物质环境身体,身体随着念头转变,念头清净善良,百病不生。念头里面有自私自利,有人我是非,有名闻利养,有七情五欲,麻烦了,这些都是不善,这些都是毒害。你能把这些东西放弃,你怎么会生病呢?所以生病的原因是来自于刚才讲的,自私自利、人我是非、名闻利养、七情五欲。

第三,所以学佛人真正遇到生病的时候,万缘放下,冷静想一想,为什么会生病?没有念阿弥陀佛,所以你会生病。老和尚说,你们相信我说的这句话吗?如果真念阿弥陀佛,心上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别的东西,他怎么会生病呢?你会生病,是因为你心中没有阿弥陀佛。你有阿弥陀佛就没有贪瞋痴嘛,你有阿弥陀佛就没有自私自利,就没有人我是非,你有阿弥陀佛就没有七情五欲。反过来说,你有这些东西,就没有阿弥陀佛。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第一善法就是阿弥陀佛,没有比阿弥陀佛更善的,你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别的东西都淘汰掉,你怎么会生病?所以我们讨论的主题说,你怎么会生病?因为你没有阿弥陀佛。

第四,我说这个话道理很深,一般人听不懂,说我胡说。我说真话,为什么会生病?老和尚就是一个代表啊,你看老和尚,念念不离佛,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老人家从年轻讲经说法,到现在九十三岁,为佛教,为众生。他的老师章嘉大师跟他讲“看得破,放得下”六个字,他做了超过六十年,到现在还在做,“看得破,放得下”。他真的是跟佛陀一样,只是说他跟佛陀不一样,他不是树下一宿。但是老和尚他做到,他不管钱、不管人、不管事,所以他离开贪瞋痴三毒了,他离开名闻利养。因为他不管钱、不管人、不管事,事实上就是等于老和尚离开什么?离开贪瞋痴,离开人我是非,离开名闻利养,离开自私自利,也离开七情五欲,所以他没有病。你看老和尚有病吗?他没有病,他现在是,为什么他现在没有在讲经?因为他现在气不足,气不足这是生理现象,是佛陀都这样示现,他这个四大,是四大五蕴的和合。那老和尚现在这种现象,他一切都正常,他饮食也都很正常。所以他念头清净,所以他没有病,他就做一个最好的示范。

所以老和尚他说真话,为什么你会生病?因为你心中没有阿弥陀佛,你有阿弥陀佛就不会生病。这个道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重点,你有阿弥陀佛,是万病总持,是大医王。没有念阿弥陀佛。你看真正念阿弥陀佛的人,得癌症绝症,一二个月再去检查,病没有了,什么原因?他这两个月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以外,他什么都不念,带着病毒细胞全部都恢复正常。

这是老和尚在《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里面的开示。

今天因为我们时间的关系,我们讲顺治皇帝讲的时间有点过长了,所以今天的进度就到这里,“舍药材以拯疾苦”,我们下一回再继续分享。

今天就讲到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77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