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64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64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19年08月01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三十一,“敬老怜贫”,经文第三十二,“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一六二页,我们看经文:

“敬老怜贫”

“(发明)老者。人所不能免。而亦最可伤者也。头则鬓斑齿落。体则骨露皮连。筋如索。背如弓。种种不堪回首。视又昏。听又重。时时坐起须人。故见之者。但当生敬心。不当生厌心。若其厌而不敬。老将转盼到汝矣。若其厌而不敬。老亦不复到汝矣。”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索”,就是大绳子。

“转盼”,“转盼”就是转眼。比喻时间短促。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衰老是人人都不能免的,又是最使人感到悲伤的。发白齿落,皮包骨头,筋骨像绳子,背部像弓,种种苦楚不能说尽。眼睛昏花,听力降低,坐着起来就要人扶。因此,看见老人就应当生尊敬心,而不能生厌恶心。如果你厌恶不敬,老就将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如果你厌恶不敬,只怕你还活不到老的时候了。

好,我们看第二段经文:

“伤哉贫也。人皆美衣丰食。而彼独饥寒。人皆适意快心。而彼独困苦。虽贫乏之由。亦所自致。然使力可济而不济。不将使后人复怜后人耶。”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适意快心”,即遂意快心,也就是称心如意。“快心”就是感到满足或畅快。

“自致”,“致”就是招引。意思是指自己所造成的。

“使后人复怜后人”,第一个“后人”是指后世的人,第二个“后人”是指悭吝的人转生之谓。就是说,人若有能力救济贫困,而吝于施舍,其感得的果报是后世沦为贫困,苦不堪言,成为后世的人怜悯的对象,这个叫“使后人复怜后人”。第一个“后人”就是后代的人,第二个“后人”就是你今生悭贪,来生就贫穷的苦报,变成穷人,要被人家施舍、被人家怜悯。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痛苦啊,贫穷的人。人家丰衣足食,而他却无依无靠,饥寒交迫;人家是称心愉快,而他是孤独寂寞,贫苦交加。虽然贫困的根源是自己造成的,但是有能力可以救济别人而不去救济,这就为自己造下了来世贫困的前因,后世就成为别人怜悯的对象。

好,我们看第三段的经文:

“周其乏困。怜之于目前。劝其布施。怜之于身后。”

我们看名相注释:

“周”就是给予、接济。

白话解:

救济那些贫困的人,使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劝他们布施,使他们解决后世的贫困。

那这一段周安士菩萨的发明主要是在诠释“敬老怜贫”。为什么会贫穷?因为前世悭贪不布施。对于年纪年老的人又贫穷,我们应该要恭敬怜悯。

这个地方我们就先探讨一下如何不老。每一个人都会老,因为老是生老病死,佛陀讲生命的过程,它是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见性没有生老病死,佛陀特别在楞严会上开示波斯匿王,去觉悟自己的自性不生、不灭、不老、不病、不死。佛陀就问波斯匿王,几岁见恒河?波斯匿王是跟佛陀报告,他三岁的时候,他母亲带他到恒河旁边去拜神庙,去拜长寿天,希望这个小孩子一生能够长命百岁。那波斯匿王说,他十三岁又见到恒河。那在楞严会上的时候,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跟佛陀是同年,他也是佛陀的护法。那佛陀就问他了,佛陀为了让他觉悟说,他有一个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问他说,你三岁看恒河,跟十三岁看恒河有什么不同?他说,没有不同啊。他说,那你现在六十二岁再看恒河有什么不同?他说,都一样啊。佛陀说,对啊,你三岁到六十二岁,已经经过了五十九年。五十九年,皱纹增加了,头发白了,人也老了,身体的机能也衰退了,但是你的见性有衰退吗?没有啊,你三岁的见性跟六十二岁的见性不一不异、不增不减,一样的,就表示见性它从来没有生死。

所以《金刚经》里面讲,佛陀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自性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啊。相是有来去,你来人间投胎转世了,去,你已经又离开人间了,生命结束了。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你来人间,离开人间,那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印光大师说,人生是酬业而来。是来了这个业债的,是来还债的,是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的。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来探讨,为什么可以做到不老、不病、不死?如何不老?老法师的开示。

第一点,老法师说,在《感应篇汇编》里面有这么一段经文,“愿一切众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进,入佛智慧。”这以前我们探讨过,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不老、不病”,不会老,也不会生病,“常住命根,勇猛精进”,入佛的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青春永驻,老和尚说,永远十八岁该多好,可是人又都会老。确实,我们作为一个人,我们还没有开悟,对老、病、死,真的我们会恐惧。

那么第二点,老法师说,老的原因在哪里?有分别、有执着,有分别就会衰老,有执着就会生病。这句话很重要,有分别就会衰老,有执着就会生病。你执着一直喝酒,那你肝一定不好的;你执着一直抽烟,肺部将来会不好,可能会得肺癌;你常常饮食不正常,你将来可能胃会不好,胃肠会不好,暴饮暴食,那你胃肠会不好;你如果好邪淫的话,陈大惠说,将来很有可能会有糖尿病,会洗肾,会得肾脏病,会中风。所以那就是执着,执着七情六欲,执着贪瞋痴慢疑。一个人如果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分别、执着,就不会生病。像海贤老和尚就不会生病啊,因为他什么都不执着了。老和尚也不生病啊,为什么?因为他不执着了。也不会衰老,至少衰老的速度会减缓。那是肉体的衰老,自性是不会衰老。你好赌,你习气不改,你到老还是好赌;你好色,不改,到老还是好色;你好饮酒,你不改,到老还是好饮酒,这是习气的问题,是执着的问题。而分别、执着严重的人,老化就很快。

第三点,中国最早的医学的书籍,这应该是中医了,《黄帝内经·灵枢》,讲养生的问题,书中说,人的正常寿命是两百岁。人体像一部机器,保养照顾得好,寿命应当是两百年。

所以我这次在放生的时候,跟莲友分享祖传长寿秘方里面,因为我都会讲因果,完了以后,既然大家放生,一定有求长寿嘛,求不要疾病嘛,所以我都会跟大家分享一小段的祖传长寿秘方,它里面讲说,身体健康的道理有两种,第一个,气血,第二个,经络。这是讲这个四大的东西,就会讲到气血问题,虽然它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所以健康之道它讲说,真正的健康当然是没有妄想,心清净,就这里讲的,心清净到极处,可以活到两百岁。那中医上说了,人会健康是第一个气血,第二个是经络。气血是怎么样?气血要靠,第一个,正当的饮食,第二个,胆汁分泌要正常,第三个是充足的睡眠。这是气血要正常。那经络要正常怎么样?不要有七情六欲。简单地说,心不清净,经络会不正常,心清净,经络正常,气血就通。所以你经络不通,气血就不通。

所以老法师说,《黄帝内经》里面讲说,身体照顾得好,寿命应当是两百年。而人活不到两百岁,是没有照顾好身体,把身体糟蹋了。中国古人照顾身心讲求清心寡欲,佛法讲断“欲”,清净到极处。

第四,许多同修羡慕老法师的健康,老法师说,大家都说他们看不出衰老。确实老法师是看不出来,九十三岁还可以坐飞机从法国巴黎飞香港,香港飞台南极乐寺,现在又从台南极乐寺飞香港,再飞到法国巴黎,常驻联合国净空之友社,讲经说法,推动多元文化,哪一个老人家有办法这样啊?可以坐飞机这样飞十几个小时啊?老和尚没有衰老现象啊。当然他现在年纪大了,这个色身,一生都在讲经,这个气,毕竟我们年老了,总是怎么样?总是这个四大还是要循自然的法则,它会使用到一个极限,跟佛陀一样,它的功能,见性不会生老病死,但是这个功能,肉体的功能它会衰退,是必然的,它是自然现象。

所以老法师说,有很多人问他原因,老法师说,他的生活其实过得非常简单,每天读经、念佛、讲经、心清净。四个秘方,读经、念佛、讲经、心清净。我应该要学习老法师这种读经、念佛、讲经,而且要努力精进,求心清净。老和尚说,我跟别人不同的是,每天大部分的时间跟佛菩萨在一起。

第五,而生病的根源有三种。第一个是生理上的,生理上的疾病,叫生理病。吃食物不小心,病从口入;穿衣服不小心,感染风寒。这个吃药打针就好了,或者去针灸一下就可以了。第二是冤业病,多半是杀害生命,杀生害命,冤魂来报复、附身。这种病必须要调解,如果对方接受就会离开,病就会好。就像悟达国师身上的人面疮,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第三个是宿业病,就是业障病,这都是造作罪业的果报,老人痴呆症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这种病,病患多半是富贵人,有地位、有财富,但在病床上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我前几天去关怀两位癌症病人,第一位是女众,已经是癌症末期,非常地凄惨,简直是在饿鬼道,整个头都头发掉光了。我忙了一天以后,利用晚上时间,带我英国汉学院的学生,当他到台湾来参访旅游,我顺便带他去见习生老病死,从晚上七点多,到我回到家已经十二点了。看两个病人,一个在荣总,台北荣总,一个在台大医院癌症病房,感触很多,年纪也都不大。

荣总那位女众也不过是六十五岁而已,也还好。要跟她说法,一句话都听不进去,那只能一句话,叫苦不堪言,唯一能让她解脱就打吗啡,让她止痛,其他没有办法。我跟她丈夫讲,跟她师兄讲,她这个时候听什么都听不进去,因为苦在作主,她的念头就是苦,她从第一念到无量无边都是苦,没办法听到一句佛法,不能遇到甘露,很可怜,一生也没有修行,一个平凡百姓。最后我告诉她丈夫说,你现在这个最简单方法,在旁边陪她念佛,就是陪她念佛,求佛力加持,希望她能够灾消难满,顺利舍报。我当然也有给她开示。

第二个到台大医院关怀那位,也是癌末病人,胃癌,胃已经切三分之一掉了,又病发了,到腹部感染,整个大便排不出去。我去特别请教中医说,为什么大便排不出去?他说,那个大便就像那个馊水一样,那个食物放了好几天都没有倒掉,是不是像馊水一样那么臭?就在他的腹部排不出去,他也上面吃不下去,下面也排不出去。所以身体,这个色身,很简单三个逻辑,三个道理,各位记得,第一个,吃得下,第二个,睡得着,第三个,排得出去。作为一个凡人,这三样如果哪一个部分失调,三个都不行,一个失调,三个统统不行,这个身体就不行了,这叫四大不调,病就来了。

所以读经、听经、念佛真的很好,它比吃药还好,它真的可以让你不老、不病、不死,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看得破、放得下?像老法师一样,是不是真的老实、听话、真干?你问你自己。如果老实、听话、真干,看得破、放得下,你心一定清净,那哪里会有病呢?你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财色名食睡,你这几个都拿掉了,怎么会呢?它是真正的排毒。

所以老法师说,第三种这个宿业病,都是造作罪业的果报。老人痴呆症,大部分都是富贵人家,有地位、有财富,但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我去看那两个癌末病人,就是这里讲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连吃都不给你吃。那个台大那个癌症病人,他们跟我讲,连喝一杯水都会痛。终于是见识到经典上讲的,它说饿鬼道的众生、地狱道的众生,一滴浆水都喝不到,就是一滴水了。后来我要跟他开示,他听不进去,他才五十几岁而已,不到五十五岁,台大医院那个癌末病人,银行退休的,他的小孩还在读小学,他怎么放得下呢?

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你知道各位,我给他用什么药方吗?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说很奇怪,当然不能说观音菩萨比阿弥陀佛厉害,是在这种极端痛苦,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真的是会闻声救苦,跟这个娑婆世界特别有缘,观世音菩萨跟地藏王菩萨。我的学生跟在旁边看,傻眼了,怎么傻眼?就看呆了,说怎么会这样?念观音菩萨,念到差不多十五分,我一开始念几分钟而已,他就静下来了,然后嘴唇跟着动,眼睛闭起来,好像睡着了。我为他念大概二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暂时解除痛苦。

就让我去体会到说,观音菩萨到地狱去,化身成焦面大士,为这些众生说法,称念佛号,解脱他们的痛苦,顿时在地狱里面,所有的刑具、所有的苦刑、所有的惩罚、所有的痛苦暂时停止。诶,我终于那天在台大见到了,真的是感觉是这样的,他暂时不会痛苦了。二十分钟前,在那边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一滴水都不能喝,讲什么他听不进去,观世音菩萨一称念,哇,不得了,比吗啡还有用啊,比药还有用。吗啡可以止痛,但是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让他心暂时不执着。最后我拿他的手机再来录一次观世音菩萨圣号,我告诉他的太太说,你每天放给他听,减轻他的痛苦。

这是什么?就在那种生死边缘,临命终人,那一种苦不堪言,我们要不是身历其境,我们是不能体会的。因为学人常在做临终关怀,也看过那个骨瘦如柴的,我们这没有这种种族的歧视喔,就像非洲那个有些比较贫穷的国家,衣食不济的那些,在饥饿边缘的那些穷人,脖子瘦瘦的,肚子大大的,就像饿鬼道的众生一样。

老和尚说,这种冤业病,甚至连他自己的儿女都认不出、认不得,但是他一口气不断,需要很多人照顾,那就是享福报。这个是属于业障病,有没有救?有。我们有一个莲友,他叫我去关怀他爸爸,他爸爸是癌末病人,死不了,在医院里面气切,这边挖一个洞,每天就要这样煎熬,其他都没有怎么样,就是要煎熬,就是这里讲的,他福报还没用完。我就跟我们那莲友说,你爸爸福报还没用完,如果还有寿命,求生极乐世界;如果没有寿命,拿他的钱大布施,一定舍报的,让他解除痛苦,求生极乐世界,再乘愿再来。这种业障病怎么有救呢?只要忏除业障,病就会好。但是,大多数人不相信这个方法,不知道如何忏悔,家人也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往往帮不上忙。

我们上个月《地藏经》共修,高雄的一位老夫老妻,带他儿子,硕士毕业,因为他们都有听我讲因果。其实我跟大家讲,我也跟他们讲,我也没有什么神通,我只会学讲经,讲一些佛陀开示的、祖师开示的因果道理。结果他们来找我,我说,我也不会解啊。后来他来的时候,他父亲就没有过来诵经,陪着他儿子在我们会客室,他母亲一起过来诵《地藏经》。到卷下的时候,我就带领全体莲友,还有他的母亲,代她的儿子,因为她儿子不过来嘛,排斥啊,他因为他被众生附体,他只要他爸爸妈妈念佛,他就喊痛苦啊,他说,你不要念,不要念,我很痛苦。所以他们父母不晓得怎么办,所有神仙妙药都求过了,就没有办法。忏悔法门,佛陀开的。

后来我到《地藏经·卷下》的时候,我就带领全体莲友跟他妈妈为她儿子跟众生,他附体的众生,佛前忏悔,佛前三皈依。然后再请一个莲友特别陪伴他,跟他讲一些如何来离开惑业苦。这个月七月份《地藏经》共修,他爸爸妈妈又来了,带他儿子来,他儿子愿意坐在那边,坐两个小时,不止,坐三个小时,从头到尾,乖乖地诵一部《地藏经》。才隔一个月而已,地藏菩萨多慈悲啊。

《大宝积经》讲,“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地藏菩萨不可能帮你减轻,不可能帮你减少,佛也是一样啊。这佛告诉你方法,你按照佛讲的方法,去忏悔、去改过、去修行、去发愿、去断杀盗淫妄,你就会改变命运,跟袁了凡先生一样,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儿女得儿女,最后求成佛得成佛,求往生可以往生。这是佛法的殊胜啊,佛法的奥妙都在这里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个第五点老法师说,要忏悔业障,病就会好。但是,大多数人不相信这个方法,不知道如何忏悔,家人也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往往帮不上忙。那就必须要依赖莲友、善友、善知识来帮他们开导,把你所听到的老法师开示的道理,把你所领悟到的佛经上佛陀讲的道理,你告诉他。但最重要就是改过、忏悔、发愿、吃素、放生、读诵经典、念佛,一定可以解决。

第六,而修行要有强健的身体,才有能力办道,才能勇猛精进。自古以来,修行功夫最得力都在少壮之时,像惠能大师得道的时候才二十四岁。六祖大师所以是二十四岁开悟,得到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在广东四会县猎人堆躲藏了十五年,和光同尘,保任圣胎,这个圣胎就是他已经开悟了,在广东四会县跟猎人堆和光同尘十五年。他没有马上出来当祖师,没有马上出来当名山古刹的住持,没有。他二十四岁开悟,在猎人堆待了十五年,到三十九岁出来,认为弘法利生的时间到了,因缘到了。去听印宗法师开示《涅槃经》,两位比丘说风动幡动,六祖大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惊动了两位比丘报告印宗法师,后面有一位高人。印宗法师迎请他升座,知道他是五祖衣钵法传人,跟他请示祖师西来意。然后他再为六祖大师剃度,然后再反拜六祖大师为师父。六祖大师二十四岁就开悟了。

所以老法师说,年老体衰时,即使想精进,身体已经不支了,不行了。所以以前我们在学讲经的时候,简丰文老师一直劝我们,哎呀,你们年轻的时候要赶快背经文,你将来老了就知道了,你老的时候,你就背不起来了。就像我现在一样,我现在只能靠佛力加持,老和尚的福报。年纪轻的同学、莲友,我都鼓励他们,你就背经,你将来就会心开意解。

第七,中国古老传统讲“五福六极”。哪五福?五福就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翻成白话说,五福就是,第一个长寿,第二个富贵,第三个康宁,第四个攸好德,第五个善终,这是五福,一般讲五福临门。那六极呢?六极就是短命、疾病、忧愁、贫苦、恶事、耗弱。五福讲善因善果,六极讲恶因恶果。这些事不但在历史上记载许多,在现实社会上,只要稍加留意,善恶报应都在眼前,足以让我们警觉起心动念及造作的行为。因此,起心动念不要为个人,不要为小团体,而是要为国家民族、为人类、为众生。如果你这个意念与日俱增,天天有进步,就是推动我们学佛修道、勇猛精进的动力。这就不老的原因在这里,如何不老就是在这里,要为众生,要清净心。

第八,因此,佛愿我们寿命长远,勤行一切善法,祝福我们有智慧、有福德,能帮助一切众生,能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所以这一段主要是如何能够五福临门,远离六极,如何能够不老、不病、不死。清净心最重要,而且要清心寡欲,而且不能分别、执着,分别容易衰老,执着容易生病。这几句话各位好好把它记起来,你可以延缓老化,看起来永远年轻,红光满面,额头发亮,两眼炯炯有神,声如洪钟,身体轻盈,走路轻飘飘,像行云流水,不会老态龙钟,那就是你本身有薰习佛法,有读诵经典,有听经,有念佛。如果能更进一步,能够讲经,老和尚说,讲经,那永远保持心清净,你就可以保持不老。但是到最后,因缘结束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那你活的每一天都很有意义,都为众生,不知老之将至矣,你就不知道已经时间到了,你这一辈子的任务就圆满达成了,殊胜圆满,求生极乐世界。

好,我们看下面“下附征事(二则)”:

“牛杀三人(法句喻经)”

“佛世有贾客。名弗迦沙。因入罗阅城。于城门内。被一牸牛抵杀。牛主怖惧。速卖其牛。买者牵牛饮水。牛从后复抵杀之。其家怒而杀牛。遂卖其肉。有一农人。买其头去。偶息树下。以头挂在树上。须臾绳断头落。亦被其角刺杀。时瓶沙王。以事问佛。佛言。往昔有贾客三人。借居老母房舍。应与其值。而三人以老母。孤独无能。伺其出外潜去。母寻追之。三人骂曰。我前已与。云何复索。老母无可如何。但咒恨彻骨。愿我后来相值。定当杀之。尔时老母者。今牸牛是也。三贾客者。弗迦沙等三人是也。”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最后临终前发恶愿,来世得畜生果报,再报仇,三世因果,“牛杀三人”,出自这个《法句喻经》。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法句喻经”,《法句经》,又译为《昙钵经》,为佛教重要典籍,是佛陀所说偈颂的合集,也是传播广泛,相当知名的佛教经典。根据传统的说法,这些佛陀在不同场合中所说的偈颂,其内容涉及有关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清净生活,为佛教修习戒、定、慧的言说,也是佛陀教导众生如何修戒、定、慧的言说、开示。汉文的《大藏经》收有支谦法师等所译出的《法句经》以及天息灾译出的《法集要颂经》。另外还有穿插譬喻故事的《法句譬喻经》以及《出曜经》。今天的斯里兰卡,以前叫锡兰,他们也要求出家众在受比丘戒前能够背诵《法句经》。为了使大众能够正确了解佛法,《法句经》是一个重要的入门。

释迦牟尼佛时期,他教导众生的一生的说法,三藏十二部,我们称为十二分教,一、契经(修多罗);二、应颂;三、记说;四、讽颂(伽他);五、自说(忧陀那);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希法;十二、论议。《法句经》是属于这个十二分教里面的自说,就是忧陀那。佛灭度六百年之后,为了将《法句经》偈颂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便将因缘、譬喻、本生、本事等相关资料编辑起来,而有北传的《法句譬喻经》,就是这里讲的《法句喻经》,还有《出曜经》和南传的《法句经》这三种。

那我们现在来引用《法句譬喻经》里面的一段经文:

“〈无常品〉”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着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

这一段我特别把它引用出来,告诉各位皈依三宝的好处,连天帝都要皈依三宝。在《法句譬喻经》里面,〈无常品〉里面说,过去有一位天帝,帝释天就是忉利天,帝释就是忉利天主,它五德要离身了,知道它命终要投生到人间来,在一个做陶器的家当那个驴,要当驴的胞胎,就是要在驴的母驴的这个肚子里面出生,要变成小驴。因为古代做陶器的,古代交通工具就是驴啊,陶器做好,要拿到菜市场去卖,那就必须要驴来驮这些陶器去市场卖。你看这个天帝福报享尽了,它福报享尽了,它第二生是什么?下一生是什么?当驴,畜生道,要去做苦工啊。

它知道了,因为它“五德离身”。帝释有五德,哪五德?第一个,“身上光灭”,它身上的光就没了,灭掉了;“二者头上华萎”,帝释它的头上都有花,那个花枯掉了;“三者不乐本坐”,坐不住了,那个帝释那个宝座它坐不住了;“四者腋下汗臭”,它身上流的那个汗都臭的,“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那身上都有灰尘。这“五德离身”,它知道它福报要享尽了,“甚大忧愁”。

它自己想,在三界中,能够救人苦厄只有佛,于是它赶快赶到佛的地方,佛陀的地方,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就在石洞里面,佛当时入普济三昧。天帝见到佛,就稽首作礼,求佛,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在它还没有起来那一刹那,它命就结束了,命终了,它就到陶家去驴母的肚子里面,腹中,去做它儿子。可见它还是要跑去驴胎一次,只是很短。因为它有三自归,三皈依以后,它进去,但是马上就死掉了,时间非常短。

但是因为它在临命终的时候,它已经三皈依了,所以它的阿赖耶识里面非常清楚,它就是天帝,它已经皈依佛法、佛陀了,所以它虽然入了那个驴母的腹中,但是它的神识很清楚,就等于引导它的母亲,这只母驴,走到那个做陶器的,有些陶器烧坏掉,会集中在一间里面,大概这个成品不是很漂亮,不能卖的,就可能是瑕疵的陶器,放在一间,那只母驴就跑进去乱踢,把那些陶器都破坏掉了。那这个陶器的主人就很生气,就用皮鞭打它了,这时候伤到母胎。伤到母胎,那这个小驴就死掉了,它的神识又回到天帝的身上去了,“五德还备”了,再当天帝。

当时,佛从普济三昧中赞叹,“善哉天帝”,你能够在生命快结束的时候归命三宝,“三尊”就是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的罪业已经消灭了,不用再生死轮回之苦了。

这是记载在哪里呢?记载在《法句譬喻经》里面,所记载的天帝的故事。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名相注释:

“觝抵”,“抵”就是用角顶,相触。就遭牛用头角触身而死。

“挂”,“挂”就是把牛头挂在树上,这是“挂”,跟挂念的挂是同一个字,同一个意思,异体字。

“瓶沙王”,就是频婆娑罗王,佛陀的护法。

频婆娑罗王,他的夫人叫韦提希夫人。他的儿子,就不孝子,恶生王,阿阇世王,他为了篡夺王位。因为他出生的时候,他父亲频婆娑罗王把他抱去算命,说这个小孩子克父,他父亲频婆娑罗王就要把他摔死,结果摔不死,因为业力摔不死。结果阿阇世王长大以后非常叛逆,把他父亲频婆娑罗王关起来。他的母亲韦提希夫人身上涂蜜要去探监,到监狱里面去探视,结果阿阇世王要杀他母亲。还好,阿阇世王他旁边还有一位忠臣叫耆婆,耆婆劝他说,自古以来没有皇帝杀母亲的。后来阿阇世王就不敢再杀他母亲了。

但是后来阿阇世王身上也长了脓疮,因为他对佛不敬,因为他受了提婆达多的怂恿,提婆达多叫阿阇世王篡位,当新王,那提婆达多要叫佛退位,他要当新佛,他说,你新王护持新佛。还好阿阇世王有善根,没有造下这个无量无边的罪业。虽然后来他身上长了这个恶疮,最后他向佛忏悔,那恶疮后来病也好了。他护持佛法、佛陀。他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中生,那不得了,上品中生得实报庄严土啊,佛陀说,他阿阇世王供养四百亿佛。

那他的父亲是频婆娑罗王,佛在世的时候摩揭陀国的国王,古代翻译称为颜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大师译为影坚,义净法师译为影胜。深归佛法,积善根虽多,终为逆子阿阇世王幽囚,幽囚就是幽禁,幽中照于佛之光明。就是佛后来去为韦提希夫人开示,成就了《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里面的《观无量寿佛经》。那么频婆娑罗王在监狱里面得到佛的光明普照,证阿那含果而死。阿那含是三果圣人,他是在五不还天受生,利根的,顿出四空天,证阿罗汉;钝根的,还要经过四空天才要证成就阿罗汉果,就是阿那含果,三果圣人。

再来看“值”,价值、价钱。

“伺其出外潜去”,“伺”就是观察、侦候、伺机。

“潜去”,“潜”就是隐藏、秘密地。例如潜藏、潜逃。意思指偷偷地逃走。

“寻追”,“寻”就是顷刻、不久。“寻追”就是不久就追上了。

“索”,“索”就是讨取。

“无可如何”,没有什么办法。

“相值”,相遇。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牛杀三人。(据《法句喻经》)。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商人叫做弗迦沙,进罗阅城时,被一头母牛用牛角顶死,牛的主人非常恐惧,匆匆忙忙地把母牛卖掉。买牛的人,牵着牛去喝水,被牛从后面顶死。他的家人大怒,把牛杀了,卖了它的肉。有一个农夫把牛头买去了,半路上在树下休息,牛头就挂在树上,突然间绳子断了,牛头落下来,这个农夫就被牛角刺死了。

当时瓶沙王很不理解这件事情,就去问佛陀了,佛说,从前有三个商人,借住在一个老婆婆的房子里,应该交房租,但三人欺负老人孤独无能,等她外出时就偷偷逃跑。老人发现后迅速追赶,三个人骂道,三个人骂说,我们已经给你钱了,怎么又来要呢?老人无可奈何,但心中非常地痛恨,诅咒在后世相遇,一定要杀死他们。当时的老人就是今天的这只母牛,当时的商人就是今天弗迦沙等三人。就是这个商人弗迦沙,还有这个买牛的人,还有买牛头的这个农夫,这三个人都是前世那三个人,那三个商人欠房租不还,来还这个命债。

我们看下面的按语,我们再来进一步探讨这一段的因果故事:

“(按)此乃老而贫者也。既欺其老。复欺其贫。弗迦沙等三人之谓矣。因缘会遇时。不偿复何待。”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这是既老又贫的人。欺负她老,又欺负她贫,就是弗迦沙等三人所做的啊。因缘成熟了,哪能没有报应呢?

那么这一段“牛杀三人”,在《法句喻经》里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世因果,但是也告诉我们,在这个世间,人相识,都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人跟这个动物牛也是报恩报怨。刚才弗迦沙这个商人他被牛角触死了,买牛的人牵着牛去喝水被牛顶死,这个农夫也是被牛角触死的,你说她变成牛,它不会报仇吗?它牛角就当武器,就把你杀死了。你说牛怎么会把我,再把我杀死?它没有武器,它没有办法拿刀,它牛角就是它的刀,可怕就可怕在这里,“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逢时,果报还自受”,你只知道说牛肉要给你吃,你从来不会说,牛会用牛角把你刺死。

我讲个现代故事给你听,报恩跟报怨。这个报怨的呢,在我讲“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里面有讲出来,在二O一O年,八年前,我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我是在二O一O年的年初,我在台湾新竹教育大学讲“古往今来X档案,迷信,理智,人生价值”。那也要很感谢新竹净宗学会刘秀岩会长他邀请我,第一次在他们净宗学会主办的论坛,就是台湾的新竹教育大学,开启了我讲因果教育的讲座,也很感谢刘会长。二O一O年的十月,我接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胡妮妮居士的邀请,老法师慈悲同意,我到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讲“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当时是在二O一O年。二OO八年在华藏卫视,老法师第一次跟我讲,黄警官,你应该出来讲因果了。这是老和尚赐的福报。

所以我在讲“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里面有讲到这个报恩跟报怨的故事,牛也是报恩报怨,不是说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子儿女才是报恩报怨,你养的动物也有报恩报怨的,就是两只牛的不同下场,来跟各位分享这个报怨的故事。

在二O一O年的九月十四日,在台湾屏东发生的狂牛撞死老农。这个老农姓许,许姓的老农,他养了很多牛,这位老农已经八十五岁了,他养了七只的水牛要赶回牛棚,其中有一只叫做阿树,那个牛也有名字,阿树,这个公牛发情不受控制,发情就是它有这个求偶的欲望,它就先冲撞老农的臀部。因为当时这一只公牛阿树在追逐另外一只母牛,那老农呢,这个许姓老农就把它们两个隔开,不给这个阿树去追这个母牛,阿树就生气了。你看阿树也跟人一样啊,会恼羞成怒,它也有烦恼,我们讲牛脾气。它就对这个老农就生起愤怒之心,就先冲撞老农的臀部,牛头再猛然地把老农,用牛角把他顶起来以后,重重地摔下去在地上,死掉了,送医不治。

那案发,其他的六只水牛在旁边看,这叫共犯,它们见死不救,它们看到主人好像被这个阿树摔死了,这几只水牛好像也受到惊吓,它们也知道主人死掉了。你看它们也有什么?它们也有受想行识。老和尚说,迷的时候有受想行识。开悟的时候就没有受想行识,因为照见五蕴皆空了,开悟的时候就变成见闻觉知了。他迷的时候会有受想行识,牛也有受想行识,它知道主人死掉了。所以因为这只公牛阿树它发情,不愿意离开,好几个成年人来拉也拉不开。后来因为它把老农撞死了,老农的儿子就很惊讶,非常地生气,就把这七只水牛全部卖了去杀掉了,就把它要去就地正法了,卖到牛贩那边就杀掉变牛肉了。

后来《中国时报》有刊载这个消息。因为发生在屏东,当时我还在当副分局长,在木栅分局,现在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一分局,我看到这个报纸登这个消息以后,马上打警用电话到屏东县警察局,那个地方是恒春分局,一个乡下的小派出所。我就打电话给那个所长,里面的警员接的电话,我就说,我是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某某副分局长,这个《中国时报》登说,你们那边有一个老农被牛杀死了,这个牛就变成凶嫌了,要发生命案,要报检察官,检察官来验尸。

那我就问他了,因为记者有写,写说这七只水牛被那个老农的儿子一生气全部卖掉要去杀掉了,我想去救那七只,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有在组成那个莲池放生会,我想去救这七只水牛。我就问派出所警员说,你知道那个许姓老农他们住在哪里吗?那个派出所说,我不知道啊。我说,可是记者讲说是你们办的。后来他就问我说,是哪个报?我说,《中国时报》。他们就去追当地的《中国时报》的地方记者。结果一查出来,他说,那个地方记者才知道那个农夫住在哪里。结果我要救七头牛那一天,那个记者跑到国外去观光旅游了,找不到人。要救命,也要有被救命的因缘。等到我再继续追下去说,那你们帮我问,到底送到哪个屠宰场,卖给哪个牛贩,就是收购这些牛只的这些商人。等到我第二次再打电话的时候,他们回报了,报告副座,那七只牛被就地正法,杀掉了,死了,救不回来了。

这就是报怨。这个老农,许姓老农,一定跟这只阿树这个公牛过去生绝对有因缘的,不然其他六只水牛怎么没有杀老农呢?怎么轮到这个阿树公牛来杀老农呢?它发情,它去追那个母牛只是个缘而已,缘。你要去追那个因,七只牛,怎么为什么是阿树来杀这个老农呢?这个老农养这只阿树,这个公牛养多久呢?他养它养几年?养八年,“因缘会逢时,果报还自受”。

那么后来警察就去访问这个养牛人家,他们隔壁就讲,因为隔壁可能也都认识,他说,哎呀,这一头牛,这个阿树这头公牛,小的时候就很皮了。八岁以前,小牛的时候把它收过来养,收购,把它买过来养,他说,小时候就很皮了。我们台湾人说皮,就是非常调皮。它怎么调皮呢?它常常去吃别人稻田、果园的这些蔬果,蔬菜水果,所以把人家的农作物都践踏坏掉,弄得这个许姓老农跟人家赔不是,还要陪人家钱。买进来就开始赔钱了,到最后你也休想要卖它的肉,你要赔命,赔一条老命,你不相信这是报怨的吗?对不对?报怨来的啦。

再来,报恩。台湾云林县斗六镇有一位七十五岁的老农叫梁平,他跟他养了二十一年的老牛,这只老牛名字叫牛牛。梁平他务农八分地,养过五六条牛,二十一年前养了这八条小公牛,但都不乖,后来跟人家换一只牛牛过来。你看,养了八条小公牛都不乖,把它卖掉,不要养了,那八条是跟他有恶缘了。就八条小牛换掉以后,换成一条牛,名字叫牛牛。那个老农梁平说,这只牛牛比他儿子、孙子还听话、还乖。前面那八条小公牛不乖,这一条小牛,牛牛,比他儿子孙子还乖、还听话。梁家就把牛牛当成工作伙伴,就自己一家人,当朋友疼惜,牛棚给它铺软稻草,就是榻榻米式的,很舒服,两旁是放鲜草,墙上还挂电风扇,给它吹电风扇。这个牛也是享福,它牛套房。

后来这只牛牛年纪大了,不能耕作了,梁平老夫妇不忍心把牛牛卖去宰成牛肉。你看感恩的心,有感恩的心就是善缘来做眷属。有人就询问了,要给订金,问梁平要不要卖这只牛牛,梁平怎么都不卖,也不会贪那笔钱。他说,牛牛老了下岗,下岗就是不工作了,它就被送到台南一家老牛之家,就是老牛的养老院。那时候好像台南县长苏焕智,他很有慈悲心,他就成立一个老牛不宰杀的,把它收养起来一个老牛之家,等于牛的养老院。

那一天要把牛牛送去这个老牛之家养老院的时候,梁平老夫老妻还泪流满面地送行,偷偷地哭了,舍不得它离开了,因为相处二十一年有感情了。你看人都有情执,牛也有情执啊。那个梁平讲的时候说,他不晓得那个牛牛会不会觉得是我们俩老不喜欢它了呢?不要它了呢?结果梁平这对老夫妻那天要送走牛牛的时候,发现牛牛也哭了,也流眼泪了,牛也流眼泪。你看,它也有受想行识,它也是有情的动物。

这就是报恩来的。同样的牛,有报恩有报怨,这提供给各位做参考。

再来,我们要从这个“牛杀三人”,我们这个故事,我们要来探讨因果通三世。

第一点,老法师说,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投胎,父母跟他一定有缘。缘很复杂,最重要有四大类,这四大类就是佛经上讲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因缘。没有这四种因缘是不会来的,没有这四种因缘,就是对面遇到也跟他不相干,也不认识。所以人跟人之间也是四种因缘,包括其实人跟动物也是这四种因缘,像刚才我们讲那个牛就是善缘,是来报恩的,另外一个是来讨债的,牛牛是报恩的,阿树是讨债的。

第二,四种因缘要看酬偿程度。我们以子女来说,如果是报恩来的,出生就很乖,而且是孝子贤孙,你不用教他,他就读到博士了,很会读书。这是他过去生修得好,是孝顺。如果是报怨的,冤家对头,搞得你家破人亡。如果是讨债的,那就看父母欠他多少,欠得少的,三、四岁就走了;欠得多,大概十几岁、二十几岁,栽培他到大学,念研究所,毕业以后他就走了,到美国去住不理你了。如果是讨债的,老和尚特别讲,如果是讨债的,很得父母的欢心,这刚好让你想象不到的,你疼得不得了,原来是讨债的。

如果来还债的,父母一生栽培他,看这个儿女欠父母多少。如果他欠父母多,那对父母照顾得很周到,这是来还债的,物质上照顾得很周到,但是他照顾你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他是来还债的。所以这个我们就讲说比较没有感情,没有父子情,母女、母子情之类的,他是会拿钱给你,但是没有那种孝顺心跟恭敬心。他可以让你穿得暖、吃得饱,但是也不会给你太大的享受,这是如果欠得少的话。如果他欠得父母多,他就会照顾得很周到。如果欠得少,他是会养你,但是很苛薄,但是他也不会让你饿肚子,总是会给父母吃穿没问题。

第三,所以我们明白这四种因缘,明白因果,我们要知道三界是个苦海,要老实念佛。我们明白了这个环境,讨债、还债,心就平了。这个地方不是好地方,还是到极乐世界好。

第四点,所以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知道前世的因果,你看他现在受的果报就是了;你要知道来世什么个样子的果报,现在造的因就知道了。你看现在的世界,就晓得前世造什么样的因;你看现在社会上大家造的因,就晓得来世的果报是怎么样了。历史是一面镜子。

第五,人生不是只有一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第六,轮回是真的,我们在世间生生死死,老和尚说,不只千生千死,无量劫来不断地生死轮回,生死轮回是真的。

第七,老和尚有一次到美国去讲经,遇到一位同修,这个同修就开车,他告诉老和尚说,他说他原来在台湾做生意,后来到美国,人地生疏。有一天他开车,无意中经过三藩市(就是旧金山)湾区南部的一个小镇,他原来的路线不是往那边走,不知道怎么搞的,开错了方向。可是开到那个地方,结果一到那个地方,这位华侨就感觉那个地方很熟,连小路都知道。他想,大概是自己在以前的时候,前世,曾经到旧金山,被卖到这里当工奴,就是奴工。以前,早期中国人,有时候被当奴隶卖到美国去,去旧金山开矿,这个我们都听过,也看过这段历史。那位,现在这位华侨就说,他可能在那一世曾经在旧金山三藩市是一个挖矿的老华侨,要不然他从来没有来过三藩市,怎么对这里的街道、房子那么熟悉呢?所以确实有前生、有前世,那当然就有来生后世了。

第八,所以老法师说,我们了解三世因果,我们看到富贵人家就不必羡慕,为什么?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吃多少、喝多少、用多少,命里都注定的,一点都不假。命里注定的,是你前世修来的。你这一生所得财富,是你前世财布施的果报。你过去布施得多,这一生就发大财。

第九,大公司的大企业家、董事长,小学都没毕业,他底下帮他办事的都是博士。那些博士是前世修法布施,有聪明才智,没有修财布施。这个老板前世修财布施,没有修法布施,所以果报不一样。

第十,凡夫不知道因果通三世。凡夫只看表面,不晓得里面的因果,不知道因果是三世。今天发大财、做大官,他前世修的善因,今世得的善果。

第十一,所以老法师说,明白以后,明白三世因果,决定不跟人家结恶缘,决定不跟人家结冤仇,学佛人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像我现在,我都常常劝人,我也常劝家人、劝兄弟姊妹、劝朋友、劝莲友,真的不要跟人家结冤仇,不要跟人家结恶缘,要,就让给他,千万不要让人家含恨在心,让人家在后面诅咒你、埋怨你。刚才我们看那个“牛杀三人”,那个老婆婆就是因为收不到房租,就诅咒,说我下一世被我遇到了,我一定把你杀掉,她就真的把他杀掉了,只是不过她变成母牛而已。所以因果循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何苦呢?对不对?你不要想不开,你就让给他就好了,学佛不就是要学想得开吗?不是要看得破吗?所以老和尚说,别人欺负我,别人陷害我,我不记仇,逆来顺受,应该如此。为什么他要陷害我?他为什么不害别人呢?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的,我们自己没有宿命通,没有他心通,不知道前世的事情,但是一定有原因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修忍辱,最后得利益是你自己。

第十二,前世欠他的,债还清了,如果我们有冤仇,他这一世来报复,这笔帐就清了,结掉了,这是好事情。如果前世我并没有欠他,他来陷害我,我不记这个仇,他替我消灾,好事情,何必去计较呢?

第十三,度量大,容人之过,能够包容。福是自己修的,不是天上掉下来,你是有福啊。所以福不是侥幸可以得来的,一定要自己去修,要能够包容人。

这是刚才我们提到这一段“牛杀三人”,我们特别提到老法师所提的因果通三世,来作为一个说明。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公案:

“鬼能止焚(其亲面述)”

“杭州袁午葵。讳滋。生平好施予。适三藩乱。浙中被掳之妇甚众。袁曾倾囊赎之。又多刻经验良方。及格言因果劝世。康熙五年。袁有婢烹茶。藏热炭于木桶。火性未熄。而桶在楼上床旁。人迹罕至。袁虽有女卧病在间壁。莫之知也。时病女忽见亡老妪。白昼现形。以指甲刺其面。大恐。厉声疾呼。于是家人争赴。乃见桶已成灰。床亦半焦。即刻有燎原之势。因并力救之而熄。盖亡妪之初来也。已六旬矣。袁以彼无子。慰留之。居数年。其夫亦来就养。袁又畜之。夫妇甚感其恩。其殁也。皆及八旬。识者皆谓现形以报德云。”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三藩乱”,“三藩”是清初明朝投降的降将,叫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等三人,都被封为藩王,号称为三藩。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明朝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变,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与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附之,就响应这个吴三桂的叛乱,后来在康熙二十年平定,历史上称为三藩之乱。

“间壁”,“间”就是隔开、不连接。意思是隔壁。

“燎原”,火延烧原野,比喻态势不可阻挡。就是指大火。

“就养”,接受奉养。

“不已”就是岂非。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鬼能止焚。(他的亲人当面讲述)。

杭州人袁午葵,名滋,平生喜爱布施。遭遇三藩之乱的时候,浙江被掳走的妇女很多,袁午葵尽了自己的全力把她们赎回。又经常刻印许多有效药方、格言警句、劝世善书赠送别人。康熙五年,袁午葵的一个婢女烧完茶,把热炭放在木桶里,火没有熄灭,而桶子放在楼上床边,很少有人上去。袁午葵虽然有个女儿因病躺在隔壁,但也无法知道。这个时候,病女忽然看见死的那个老婆婆,在大白天露出了原形,用指甲刺她的脸。病女很恐惧,大声喊叫。于是家人匆忙赶来,才发现木桶已经烧成灰烬了,床的一大半也已经烧焦了,火势正在蔓延,即刻就会形成一场大火灾。大家奋力地趁早熄灭,才免除了一场即将发生的大灾祸。原来这个老婆婆是袁午葵收养送终的,她刚来的时候,年纪已经六十岁了,袁午葵看她老而无子,就安慰她,收留下来。住了几年,她的丈夫也来了,袁午葵又留住,在家赡养。老夫老妻非常感谢他的恩德。到死的时候,年纪都已经八十岁了。知道这个事情底细的人,都认为是老婆婆现形报恩的。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

“此亦老而贫者也。既惜其老。复慰其贫。使彼夫妇皆得其所。阴功不已大乎。”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这也是既老又贫的人。既怜惜他老,又怜惜他贫,使他们老夫老妻都得到归宿,真是很大的阴德啊。

这袁午葵是当时康熙那个年代的时候一位民间的大善人,做很多善事,而且他很有德行,德行非常好。你从这个地方,他收养这位老妇人,来的时候已经六十岁了,他都不嫌她老,因为这个老妇人老而无子,他就慰留她了,住了几年,她的丈夫也来了,他也给他收留,这很难得,非常地慈悲,跟他非亲非故的。这确实是我们这一段“敬老怜贫”最好的典范。

最后我们一点时间来报告老法师的开示,谈敬老养老。

第一点,老和尚说,现代科技医药发达,人的寿命延长了,长寿的人多,人口老化,这是当前整个社会严重的问题。每个国家地区政府都非常关心这件事,所以普遍建立、建设老人公寓和养老院。

第二,佛法最重视是“养老”,这是“净业三福”的落实。第一条就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整个佛法的根基,如果不在这上面真正用功,念佛也不能往生,修学任何法门都得不到结果,所以养老是佛法里面中心课题,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我们这一次特别,因为我都有在做临终关怀,所以这一次我就启请了庄义法师到我们讲堂来开老人关怀的课程,因为这是整个一个社会的趋势。那么我也发愿,明年要办一个国际性的论坛,就老人关怀论坛,包括临终关怀、老人安养还有老人关怀,那理论跟实务的我都要来好好地规划,我们预计明年会有办这个老人关怀论坛。

第三,老法师说,小时候他在大家庭里面住了七年,现在想想,从前的人心安,心安定,原因是小时候有家教,年老的时候不怕没有人养老。因为以前的家教是什么?你的一切成就都是要光宗耀祖,你光宗耀祖就是为了这个家,你读书、学问,乃至于功名,都是为了这个家,你为了这个家,你不敢造业,不敢做坏事,为什么?因为家庭会蒙羞,祖先、祖宗会蒙羞。所以老和尚说,古代的家教都是为了这个家庭。为了家庭,他一定是孝子,而且一定是忠,忠于国家、忠于朝廷,就教忠、教孝。所以老和尚说,小时候有家教,年老时候不怕没有人养老,有家族养老,真有天伦之乐,所以人不怕老。现在的家庭家教没有了,老人可怜,年老之后怎么办?现前的社会,中国人也学西方人的价值观,不养老人了,老人由国家去养,或者把他送到养老院去,花钱请别人去孝养,老和尚说,这很可怜。

第四,从前家庭养老都是骨肉,都是一家人,所以老的爱护小的,小的尊敬老的。中国的家教和家的精神、功能太好了,维系着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所以老法师常常想,中国传统的家要是能恢复了,对于整个世界和平是最大的贡献。

第五,现在要恢复从前这种血缘的家族是不太可能了,几乎是不可能了,所以老和尚说,就想到说,现在的企业,有企业、有公司,用团体来继承中国的家道、家规、家学、家业乃至于家风。企业的老板就是大家长,企业就是大家庭,必须把员工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企业就是一个家庭,这个企业家庭是道义组成的,不是血缘关系。老板对员工要照顾周到,员工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员工的小孩就是自己的晚辈,所以公司要办养老院、办子弟学校,把家道继承下来。员工进入公司,就是我的家庭,他会全心全力地为公司服务。

第六,再者,对于老人,我们要推动再生的教育、来生的教育。什么叫来生的教育?就是慧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其实生命是一期的生命,我们叫分段生死,但是慧命是无穷无尽的、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为老人办再生的教育、来生的教育,老人就有希望,而且是真实的希望。佛在楞严会上说明了生死的真相,刚才我们有解释佛为波斯匿王开示自性不生不灭,波斯匿王三岁见恒河,到六十二岁见恒河,那个见性是不生不灭的,这是讲生死的真相,自性没有生死,那只是因果的转变和相续现相,生命是永恒的,凡人的色身是随着自己所造的业力转变出现的,所以老人在这个转变中生起了极大的希望。

第七,老人一生当中,他应当做的事情都做了。他这一生干公务人员、做公务人员,或者他创办事业,养儿育女、建立家庭,做老师、做教授,一生的任务都结束了,到老的时候就退休了,如果身体状况还不错,还有多余的时间,应当协助他们来做来生转变的大事,这是更有意义的工程。因此我们对老人,除了刚才讲生命的教育、再生的教育以外,我们还要教他们宗教的教育,每天让他有机会听经,帮助他觉悟。所以老人关怀很重要就在这里。

其实我也很喜欢去做老人院的关怀,我到医院去做,大部分集中在临终关怀,病人或者亡者的临终关怀跟助念,老人院我比较少去,但是这一块其实我很有兴趣。我现在每个月去放生,都会到基隆脊髓协会为那些坐轮椅的人说法,他们本来就是郁郁寡欢,忧愁满面,现在每次见到我去就欢喜得不得了,我不仅送水果,还送钱过去,还为他们说法,他们都很高兴、很法喜,不再怨天尤人了。我放生会帮他们改善他们那个投影幕,那他们的工作人员也很有智慧,用笔电、用电脑连接我们孝廉文化网路电视台,播放我们孝廉文化网路电视台的因果教育的课程给他们听。这就是什么?这叫生命的教育、再生的教育,这是宗教的教育,我是有落实啊,只是我只是落实一个点而已啊。

老和尚说,帮助他们听经,帮助他们觉悟,每天带领他们念佛,他们就会意识到,晚年的修学生活,才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中国人常讲,“童少年时要培福,奠定了一生福德的基础。少壮时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这是造福。晚年才是享福。”童少的时候要培福,少壮的时候要造福,晚年才享福。所以享福决定是在晚年,我们要把这个理念落实。人在晚年,渐渐老化了,如果没有事做会打妄想,会生烦恼,这就是外国人所说的“老年是人生的坟墓”,跟中国人的想法不一样。

第八,所以“宗教教育”非常重要,要向他们讲解六道轮回的状况,向他们说明十方法界诸佛刹土的庄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阿弥陀佛因地的修学愿力,果地上的成就,诸佛的赞叹,往生的殊胜,使他们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活力,帮助他们真正看破世间,放下一切,得大自在。他只要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佛了。我们的道场只要有一个人念佛往生成佛,所有的投资、建设就没有白费,这是一个最有希望的工程,世间什么样的希望也没有这个希望殊胜。

第九,老年是最适合修学的阶段,他们工作放下了,儿孙长成了,不再顾虑了,这时可以安心来修道。我们在历代《往生传》中看到,果然如理如法地修学,有三年五载成就的,有十年八年成就的。所以老人充满了希望,我们一定要在老人没有希望当中,帮助他们充满希望。而且我们还要把这个理念,介绍给所有的宗教,共同努力帮助一切众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从人道提升到天道,从凡夫提升到圣人,这是我们应该全心全力去做的。我们帮助别人提升,自己不知不觉也提升了。我们帮助别人作佛,自己哪有不作佛的道理呢?我们帮助别人生天,我们自己怎么不会生天呢?由此可知,世出世法确实如佛所说,“无有定法”,一切吉凶、祸福、善恶、利害,都在一念之间。这一念能转过来,转恶为善,转无希望成无穷的希望,转人作天,转凡成圣,都在一念之间。

第十,佛对我们教导都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而性德必须要落实,落实的第一步就是养老。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我们尊敬老人、照顾老人,自己到老的时候,年轻人就会来尊敬你、来照顾你。

第十一,我们不敬老人,自己老的时候就没有人尊敬、照顾,那时候自己的痛苦就后悔莫及了,这是因果报应。佛经上讲,照顾自己的父母,这个功德等于供养佛。

第十二,佛常讲,家里有两尊活佛,就是你的父母。你不孝养父母,而去供养佛,佛不会接受。所以一定要从“孝亲尊师”做起。我们要把一切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看作佛菩萨一样尊敬,这才是佛陀的好学生,佛陀的好弟子。

以上是老和尚在“养老院是最有希望的工程”这个早餐上他的开示,讲于一九九九年,在雪梨松柏高龄中心的谈话。《大方广佛华严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O三集。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不知最终审阅定稿版,最终以孝廉讲堂公布为准,此版本为学习版,只用于学习参考!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64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