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42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42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18年03月30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十九,【正直代天行化】。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一O七页:

【正直代天行化】

【(发明)正者。无邪。直者。无曲。固天之所以为天也。匹夫而能正直。即是顺天之化。岂必居位临民。若欲代天行之。非操有为之权。与得为之势不可。】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顺天之化』,「顺」,《释名》:「顺,循也,循其理也。」就是顺它的道理,顺它的这个事理,这个叫「顺」。「化」,《说文》:「化,教行也。」「化」就是教化、教育、教行。「顺天之化」就是顺天理之教化而行,照天理去做事情,这个叫「顺天之化」。

再来,『居位临民』,「居位」就是担任官职,居官任职,这叫「居位」,我们一般讲叫在庙堂之上,居庙堂之上,这个就是「居位」的意思。「临民」就是治民,叫治理人民,而现在的民主社会叫为人民服务,叫「临民」。那「居位临民」就是位居掌有治民之权的官职。

再来,『操有为之权,与得为之势』,这个「操」就是控制、掌握。「权」、「势」,权力和势力。指居高位有势力的人。这个意思是指掌握公权力,具政治地位者,这个叫「操有为之权,与得为之势」。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发明)正的意思就是没有一丝邪念。直的意思就是没有一点弯曲。天道正直,所以能够为天。虽然是普通百姓,只要能够正直,就是顺天化民,何必一定要身居官位呢?如果是代天行化,就非得要有权有势不可。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代天行化。即是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一种人。着力在行字。一行字中。便有经营谋画。因时制宜作用。玩下慈祥为国句。则代天行化。似但就卿相言。】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代天行化』,「代」就是替也。意思是指代替上天在人间推行教化,这叫「代天行化」。

『赞天地之化育』,「赞」就是帮助。这是《中庸》里面的经文,等一下我们会探讨。「赞」就是帮助、辅佐。「化育」就是化生长育。语出《中庸》。意思是指襄助天地生化长育万物的事功。

『与天地参』,这也是出自《中庸》的经文。「参」,「与天地参」。《礼记·正义》曰:「功与天地相参」,就是互相参证,「相参」就是互相参证。那么「与天地参」的意思就是说,德与天地相配,你就可以教化众生了。像老法师他就可以说「与天地参」啊,就是他的德行,老法师的性德已经开显出来了。像李炳南老师啦、印光大师啦、海贤老和尚啦,这些都德与天地相配,他们就可以「与天地参」了,也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来教化众生,来传播圣贤的道理。这个叫做「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合宜的措施应对,这叫「因时制宜」。有时候我们会讲因地制宜,那这地方叫「因时制宜」。

『玩』,「玩」就是研讨、反复体会。「玩下慈祥为国」。《易经·系辞上》:「玩其辞。」反复体会这个经句里面它的真实义,这叫「玩其辞」。

『卿相』,就执政的大臣。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替天行道,就是赞助天地的教育化导工作,达到和天地合一的境界。有一种人,着力在这个行字,在这个行字当中,就有经营谋划、因时因地制宜的作用。玩味下面的「慈祥为国救民」这一段的内容,则「代天行化」是对公侯将相而说的。

那么这一段里面,《中庸》这一段经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我们来探讨一下,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们的德行还没有办法跟天地相配,我们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也能够尽绵薄之力,「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呢?那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素食跟肉食的问题,人类吃素食是符合自然法则,这个就是「赞天地之化育」。

健康跟环保的新饮食观里面,中国人最强调的是道法自然,这个道法自然就是一切顺着自然的道理,率性而为,我们从自然的生理结构来观察人究竟适合吃什么。

第一,肉食动物的牙齿是锐利的,它是尖的,你看老虎啦、猫啦、这个老鼠啦,比较凶猛的动物,它的牙齿都是锐利的,它甚至会露出两颗尖牙,做什么用的?就是把大块大块的肉撕碎。而人类的牙齿,你看没有尖牙,也没有锐利,我们的牙齿去摸都不会受伤,我们现在讲叫平臼齿,人类的牙齿就像草食性的牛跟羊,我们的牙齿长得跟牛跟羊一样,是不是?草食性的牛羊一样,是慢慢地磨碎食物的牙齿结构。就从我们人类的牙齿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确实是草食性的动物,不是肉食性,我们是习惯养成肉食性。这是第一点,从牙齿的结构来探讨。

那么第二点,所有肉食性的动物的肠子都是特别短,肉食性的动物你注意看,它的肠子是特别短,只有脊椎骨的三倍。为什么呢?因为肉特别容易腐败,因此要赶快排出体外,否则肠胃会坏掉。而人与素食性的动物一样,肠子是脊椎骨的七倍,如果人吃肉,要好多天才能排泄出来,所以肉类容易因腐败而产生毒素,因此现代人是得肠胃病的特别地多。为什么呢?因为他吃肉以后,在肠胃里面产生腐败的毒素,而这些毒素就是生病的来源,所以现在这个大肠癌也很多。所以从牙齿、肠胃的状态来看,人是应该要吃素的。

不仅如此,从人的手掌来观察,也是素食的结构,我们的指甲就知道了。而肉食性的动物它有锐利的爪子,你看那个猫啊、老虎啊,那个爪子都很尖,它可以抓动物,它肉食性的动物就是要抓动物用的,它爪子特别尖。

所以我们再来谈一个比喻,就是自然反应。这是我们在谈到「赞天地之化育」的时候,我们提到我们能做得到的,这个素食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人很自然反应,譬如说,你在旁边看到一棵树,一棵桃树和一棵苹果树,果实茂密结得很甜美,你旁边刚好看到这个水果,那旁边又有看到一只鸡,请问你会先去摘桃子跟苹果呢?还是会去抓那只鸡来吃呢?这是自然反应嘛,当然就是,人的最自然的状态就是摘那个苹果来吃。但是呢,如果换成老虎站在这里呢?它不会跳上去咬那个桃子,也不会去吃那个苹果,它自然的反应就是扑过去抓那只鸡。你看鳄鱼也是一样,鳄鱼看到东西它就是要抓、就要吃,这是肉食性的动物啊。所以各方面都印证,人类在自然状况之下确实是适合吃素的。

我这次到马来西亚去讲学,那东马古晋那边,他们跟我讲,那个河里面的鳄鱼很多,而且很大,很大只。那刚好河边,靠山旁边,靠山跟靠河旁边都是住当地的原住民,他们早上起来去提水或者在那边洗衣服,整个都被鳄鱼抓去吃下肚子里面去。他说他们那边常常发生这种事情,很可怕。

所以素食是环保的饮食。

那这个就提到说,《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天下至诚」就是你怎么样去尽性呢?怎么样去彻悟本性呢?怎么样去发挥你的性德呢?至诚心,这曾国藩先生说,「一念不生谓之诚」。所以至诚心,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印光大师就告诉你说,只要诚敬心就可以得利益。所以「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这是我们的良知良能。「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它事实上是「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这原文是这样。

所以《中庸》的教诲,就是代表我们做人要用什么样的气魄呢?「三才者,天地人」,人要能够演出天地的德行,刚才说德与天配,德与天地配,那你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人要能够把性德开显出来,把德行开显出来,就是「与天地参」。人要能够演出天地的德行,要化育万物,而不是摧毁万物。爱护环境,首先要从我们的饮食开始。

现在科学家也都研究出来,我们吃的谷物,一年所消耗的粮食只要两百公斤,但是吃肉必须要用八百公斤的谷物来饲养牲畜,所以吃肉确实是在耗损地球的资源。科学家也说了,假如我们不改善对大自然的态度,可能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这个地球会有很多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饲养牲畜,谷物被大量地需求,其价格就会上升。谷物的价格一上升,全世界最贫穷的百分之十五的人就买不起粮食了,所以每天会有四、五万人饿死,在饿死的边缘。当我们带动吃素的风气。

所以我这次到马来西亚去讲学,因为他们早上会带我去吃早餐,那我说,诶,我们台湾的吃早餐的习惯,我们都吃烧饼、油条、豆浆啊、咖啡啊、面包啊。那马来西亚很奇怪,尤其是东马古晋那边,他们真的很善良,素食店特别多,早上去统统在吃素食。而且他们不是吃,我们台湾的这个习惯就是豆浆了,咖啡他们有了,豆浆、面包跟馒头,不是,统统是素料。他们那边的素面也很好吃,还有福州的那种面线,带一点酸味的,诶,我去特别喜欢这道,他们买给我吃,我就吃了好几天都吃不腻,我说,诶,这个在台湾很少吃过。我看他们那个素食店都开在隔壁,和睦相处,每一家生意都好得不得了,每一家都客满,早餐也客满,中餐也客满。

他们那边唯一的缺点是什么呢?马来西亚唯一缺点就是出家师父比较少。但在家居士那个能量很强,所以他们在古晋,我看那个古晋那个居士林,古晋居士林,他们几家念佛会,那规模都很大,非常地大,都居士办道,然后请法师去讲经啦,请这个大德去讲经啦,在那边带动整个学佛风气,就是他们就等于带动吃素的风气,这个很好。

所以我看马来西亚,他们真的还满善良的。这个红绿灯不多,开车,车子特别多,因为他们那边交通不方便,没有公交车系统,没有捷运系统,统统开车,一家人最少三部车,统统开车,但是你很少看到按喇叭,红绿灯也不多,那互相让,等候那个车都过去了,他才过去,都不会在那边争先恐后,可能跟吃素也有关系。我听说那边一贯道的风气非常盛,学佛也很兴盛。

所以吃素是举手之劳的环保工作者。当你响应吃素的时候,不让谷物的价格继续攀升,你就是在救活这些濒临饥饿的人。所以现在欧美来讲的话,像美国啦、欧洲啦,他们都很喜欢吃素,他们那个叫健康素,健康素。

人类可以过得比较轻松、干净,只要选择对自己和环境有利的饮食习惯,就是每天在落实环保,这个我们是讲叫心灵环保、生理环保,对大地的环保也有帮助,自利又利他,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吃饭也要有使命感,就是为了地球的健康来吃素,所以要推动吃素。

那这个部分,全世界吃素最方便、最先进、开发得最好的,台湾。如果你到台湾来观光旅游,那台北市现在先进的那种现代化的素食餐厅可以媲美那个荤食餐厅。他们是怎么做呢?都是年轻人来经营的,他们都到美国去留学、欧洲去留学,留学回来以后,用西方的环保概念来经营素食餐厅,像意大利面啦,还有这个意大利饼、披萨啦,全部都是素的。统统客满,一位难求,为什么呢?他把那个吃肉的都度过来了,所以你不能再用传统的那种素料的方式,豆干、炒青菜、豆腐乳,他们年轻人不想吃啊。那你必须要带动这个吃素的风气,你就必须要用现代的经营概念,要现代的环保概念,不要用基因再造,也不要用加工类的,尽量就要用有机的,保证你一样自利利他,也一样可以经营得顺利。所以在台湾经营素食餐厅的大部分都赚钱。我听说国内经营素食餐厅,有些经营到后来关门了。但是在台湾的吃素的风气非常盛,而且它价钱很贵,不便宜,你看,吃素不便宜,台币一客甚至要到五六百块(元)、七八百块(元),当然这是buffet的方式,自助餐的方式。

这是我们提到,我们怎么样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们做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我们从素食行动开始,你就可以做到了,你就可以对大地、对人类都有帮助。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在世聪明正直。殁后必为神明。此一定之理。就世俗言。则为超升。若明眼观之。乃是堕落。以世俗但见第二世。不能见第三世耳。盖既为神明。必享血食。一享血食。则堕地狱畜生。直瞬息间事。须于代天行化时。觑破为神之险。汲汲求生净土。以端其向。时时发宏誓愿。以固其基。乃可免于失足之累。】

这一段非常好,这一段我们前一集才探讨过,三世怨。那我觉得学佛就真的很容易堕落,变成三世怨,所以这一段我们会好好探讨一下。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神明』,在《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这里讲「在世聪明正直,殁后必为神明」,这你在世的时候,你能够有智慧,能够正直,品性端正、正直,死后必定为神明。

『血食』,「血食」是享受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汉书·高帝纪下》:「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颜师古《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

好,我们再来这个『直』,就是只、不过,只、不过。

『瞬息』,一瞬眼、一呼之间。比喻极短的时间。

『觑破』,「觑」就是看。例如面面相觑。意思是指看破、明白其中的义理,不为表相所迷惑,这叫「觑破」。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引申为急切追求。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在世聪明正直,死后一定作神明,这是自然的规律。就世俗来说,这是超升了。如果明眼人来观察,就看作是堕落了。明眼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因为世俗的眼光只看见第二世,不能看见第三世。既然已经做了神明了,就会享受血食,一旦享受血食,就堕落地狱、畜生道,在历史的长河里,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因此,必须在替天行道的时候,看破做神的危险,抓紧时间念佛求生净土,端正前进的方向,时时发度生的大愿,为往生净土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免除后顾之忧。

那么这一段,有一句很重要的经文,就是「在世聪明正直,殁后必为神明,此一定之理。就世俗言,则为超升。若明眼观之,乃是堕落。以世俗但见第二世,不能见第三世耳。」我刚才念的这一段是三世怨。那后面就告诉你了,堕地狱畜生,那是瞬息间的事情,眨眼之间就堕地狱了,临命终的时候眨眼之间就堕地狱了。所以你在代天行化的时候,就是必须要提起正念,就是你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代天行化就是行菩萨道,你就必须要真发菩提心。

所以我们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往生,上品、中品、下品,统统要「发菩提心」摆在前面,「一向专念」摆在后面。发菩提心就是什么?就怕你有三世怨。你如果不发菩提心就会有三世怨,念佛也有福报。

所以他说,在代天行化的时候,你在教化众生的时候,事实上是行善,你在帮助众生。这个很多啊,我们现在学佛,很多还去做慈善工作的,像我们台湾现在很多,也有的法师、佛教机构,他创立慈善事业,创办医院,有西医的医院,有中医的医院,也有办育幼院,也有办孤儿院的佛教团体。那要不要办这个东西呢?这个老和尚也有开示过。那佛教团体该不该办慈善事业?这见仁见智,因为现在时代也事实变化很大。基督教他们都有办慈善事业,也有孤儿院,也有养老院,那佛教也有人办大学,教育当然是可以了,教化众生。

所以你在代天行化的时候,必须要觑破为神之危险,要看破。而且要「汲汲求生净土」,来端正你的方向,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时时要发这个四弘誓愿,来巩固你的基础。才不会有什么?三世怨,会有『失足之累』,你就一失足成千古恨。

就我们再来探讨这一段经文,这很重要的,三世怨。上面一集我们也有讨论到,但是我们只有把印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老法师的开示讲出来,那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延伸探讨这个三世怨的问题。

我们台湾有一位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的,我一向很景仰的,圆因法师。圆因法师创立了莲子放生团,他的放生团叫莲子放生团,在台湾,甚至在中部,非常如理如法,我们叫莲池放生会,他叫莲子放生团。圆因法师是这个莲子放生团的开山导师,后来交给道证法师,道证法师后来圆寂了,也往生西方了,圆因法师也往生西方了,那现在交给圆因法师的弟子,也是道证法师的同参,她的师兄弟再继续带领这个莲子放生团。

圆因法师他本人是从国内江苏省那边出生,他家里是书香世家,家庭环境非常好。后来他们两兄弟都出家,他弟弟比他早走。圆因法师他的祖父当到上将,他的父亲担任外交工作,所以他家庭的环境非常地好。他到台湾来以后,有一段期间是在政府机构做事,后来他就出家。出家以后,他到台湾南投的忏公的莲因寺当知客法师,忏公非常赞叹他,他是知客法师。后来他因缘成熟了,他就要在那个莲因寺的上方搭茅篷苦修。

我上次不是讲一个公案吗,我们台中有一位消防队队员发生车祸,严重受伤,昏迷指数大概是接近三,严重昏迷,整个身上的器官几乎都碎掉了,生命濒临死亡边缘。他两个姐妹就是圆因法师的学生、弟子。圆因法师在茅篷里面用功,她因为她弟弟车祸,就消防队员车祸,整个重度昏迷,然后整个器官几乎都受损了,重大车祸,碎裂,那个器官碎裂,在紧急抢救,这两个姐妹就跑去求圆因法师,人都还没进去,在门外而已,哎呀,师父救命哪。师父说,什么事啊?她说,我弟弟发生重大车祸,现在生命危险了,请师父救救他。因为这两位女众弟子都有跟圆因法师放生。他说,你弟弟叫什么名字?她就跟他讲什么名字,在哪个消防队,做什么工作啦,做消防警察。圆因法师只有轻轻讲一句话,只在房间而已,没有关系啦,教他忏悔啦,有没有见死不救的啦?有没有见死不救的啦?放生啦,放到没有钱性命就捡回来了。就讲这样而已。

两个姐妹回去就跟她爸爸报告,然后她爸爸开始就把银行里面的存款提出来,全部一直放生、一直放生、一直放生,放到存款都没有钱了,她弟弟慢慢就有转好的现象,慢慢开始就恢复清醒了,但是还是在治疗阶段。在床头旁边跟他问一句话,她说,你要忏悔,圆因法师说,你有没有见死不救呢?后来查出来,他弟弟在当消防队员的时候,有一个地区发生火灾,譬如说第一户已经都烧得焦黑了,那第二户还在冒浓烟,他想这也大概死定了,结果水喷过去的时候,喷到第三户去。中间那户里面还没有全部被烧死,他在那边喊救命,含恨在心,你没有给我救,你多喷一点水我就活过来了,来报仇的。后来这个事情讲给她弟弟听以后,她弟弟眼睛,双眼留下眼泪出来,忏悔了,确实有这个事情发生,就是圆因法师说的见死不救啊。后来他父亲倾家荡产,把家里存款全部都拿去放生了,放到后来,命捡回来。现在他弟弟还在做消防队员,但是已经吃素了,而且都护持圆因法师的莲子放生团,现在也是学佛了。

所以圆因法师常在庭院施食给往来的猫、狗、鸟及蚂蚁等小动物。他的弟弟也是出家,叫慈因法师。就忏公剃度的学生,他们都因字辈的,就鉴因法师、照因法师,像台湾净律寺的那个住持照因法师,这都是跟忏公有关。所以慈因法师往生以后,莲因寺由缆线送斋饭上去,他是在后山搭茅篷,圆因法师他就会煮一些饭,笑着说,小鸟儿比较喜欢吃熟饭。古德也云,「为鼠常留饭,怜蛾罩纱灯。」所以圆因法师慈悲到极处,十方善信送来的供养他一文未留,全部拿去印佛书、卡带、CD、VCD、DVD等跟大众结缘。VCD是早期的光盘。

圆因法师毕生专修净土法门,隐居近三十年,隐居近三十年,大概一九九一年,以因缘成熟,开茅篷度众,弘法利生。并举行定期护生、放生,就是刚才我讲的莲子放生团,大量地印佛书,尤其是放生感应的书他印的特别多,我很喜欢看他编的这个放生感应的书。法师秉持愿众生得离苦,不为己身求安乐的慈悲心愿,他的作风,他说法开示不谈玄说妙,总是苦口婆心劝人念佛、广修福德、印经、吃素、放生。他常常开示弟子说,以戒为师,老实念佛,并强调吃素放生的重要性。他又说了,凡是学佛者欲往生极乐,第一要吃素放生,从来没有听说吃肉的、杀生的往生,他说,从来没有吃肉和杀生的往生。其次,修学大乘佛法,修学大乘佛教精神,发菩提心,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培养慈悲心,使自己的言行能够遵照佛陀的教示以及古德的行持。第三是老实念佛,学佛花样不要太多,根据《弥陀经》上说的,专一心志,至诚恳切,平常要养成多念佛的习惯,你只要行愿俱足,你自力再加佛力,往生才有希望。总而言之,致力于净业的提倡,净宗的弘扬,不遗余力。

以后我有机会我再多介绍圆因法师的开示,我有他的资料,有一位妙音居士很发心,把圆因法师的传记整理出来。

那么当时圆因法师还在的时候,忏公也在啊,忏云法师也在啊,忏公讲过一句话。因为我们台湾佛教界坦白说,律宗能够这么发达,其实要感恩广化长老、感恩忏公老法师这两位提倡持戒念佛。所以我们台湾都称赞忏云法师是佛门龙象。忏公他也赞叹说,「莲因寺前有浊水溪」。浊水溪是我们台湾中部的一条溪,很大的溪,叫浊水溪,所以莲因寺前面是浊水溪,因为它在南投。他说,「莲因寺前有浊水溪,后有高山,高山上住有修行的人,道行很高。」他就是在讲圆因法师啊,他真的是僧赞僧。

这个是我简单稍微介绍一下圆因法师,因为提到他的开示,有很多莲友可能对他比较陌生,所以我稍微介绍一下,他住世九十五年,九十五岁圆寂,高寿,而且无疾而终,预知时至。

圆因法师有提到这个,他写的这个《听经札记》节录里面,他有提到三世怨的问题。圆因法师说,他说,今生富贵人是前生修来的。所以你现在看到有钱人,他都前世布施来的,他都是前世布施的。若今生不乐善好施,那福报会享尽,来生就要受苦。穷人造业机会少,富人造业机会多,富人天天上馆子,图享受,杀生一定多的,所以富人死后堕落三恶道的机会比较多啊。修福的时候如果存心贪图福报,那就不清净了,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这种修福谓之三世怨。例如前生修人天福报,今生享受人天福报,就是我们这里讲的,「在世聪明正直,殁后必为神明」,「一享血食,则堕地狱畜生」,跟这里讲的一样啊,那就是人天福报啊。你福报享尽,到第三世必受苦报,所以修福报要回向作为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所以蕅益大师说,你修一毫之善都要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你就是不求人天福报。

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因为世间果报容易使人堕落,大修行人一念错误转世为大富贵人,因而又造业,必招致三世怨。故古德有大成就者,我们前一集有讨论到大成法师。那大成法师他就是因为他常常去托钵,那浙江史某人家就看他托钵有时候饭不够,就给他添满,结果那个大成法师感恩在心头。有一天那个史某妇人生产的时候,坐草,就怀孕的时候,大成就步入她的房间了。结果隔没多久,那个产妇就生出一个男儿。赶快派人,因为有人见到大成法师进到房间嘛,所以赶快派人去找大成法师了,大成法师当日就圆寂了。后来大成法师也是胎里素啊,「茹胎斋」,长大以后「文誉日隆」,「大魁天下」,在清顺治年间「大魁天下」。这个叫三世怨。

所以古德有大成就者,对世间福报都无贪恋之心。你譬如像广钦老和尚,你像忏公老法师,他们对这种世间福报,他们都不会贪恋的,他们也不会去竞争什么佛教会会长啊,你看过忏公法师做佛教会会长吗?你看过广钦老和尚去做佛教会会长?没有啊。但我们不能说佛教会长就不行啊,那也是为众生服务。但是这些大德,老法师也没有当佛教会会长,对不对?李炳南老居士也没有啊。他们是什么样?他们对世间福报没有贪恋之心。行菩萨道不远离五欲六尘,如何能入道呢?就这里面讲啊,「须于代天行化时,觑破为神之险」,为神之危险,就这里讲的,行菩萨道不远离五欲六尘,如何能入道呢?

我们都生在佛前佛后,这是八难之一,能够听到佛法那更难了,更不容易了。佛出世带给众生最圆满的佛法,凡夫虽未遇佛,但是如果能生在末法时期,也是不幸中的大幸。经中常说佛法难闻,意义深长,真能得到佛法利益的乃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缘。所以遇到佛法要依教奉行,信解行证,修行匪易,不退转方能得益,在菩萨位上证到初住才算得到一点小小结果。圆因法师讲到这一段都已经讲圆教的境界,初住就不简单了,如果以圆教来讲就是法身大士。别教初住那当然程度就比较低一点了,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所以他说,在菩萨位上能证到初住才算得到一点小小的结果。

修净土如果不能往生,同时你今生五戒力重,来生可能有大福报,因为你今生持五戒,可以得人身了。所以今天世上大富大贵的人都是前生修行人,可惜今生被五欲福报所迷,不自觉,只落得一个三世怨而已。

经中常常开示,一切烦恼总归就是一个贪字,贪欲为一切祸患之根本,对治贪欲要用布施,贫穷布施难,其实布施功德大小与所布施的金钱数字并无关系,要看有无菩提心,若以清净心布施,其功德无量无边,一着相就变成人天福报了,是世间的痴福,成为三世怨。

这个是圆因法师开示,我们行菩萨道必须要远离五欲六尘,不能够着相,要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他这一段开示得很清楚、很明白。

那么再来,老法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里面,他里面也有提到三世怨的问题。

《要解》里面的经文:「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这是蕅祖说的话,蕅益大师说的话。蕅益大师注的《弥陀要解》,印光大师说,阿弥陀佛再来著作,也差不多这样而已。

我们来看老法师怎么开示这一段的《弥陀要解》,这一段蕅益大师的说法、讲法,就是三世怨,「未免随强偏坠」。

「顽修」什么意思呢?「顽修」就是讲世间很聪明的人,但是他不如法修持,自作聪明,盲修瞎练,这个叫「顽修」。也有很多这种修行人,他都变成什么样呢?都变成世智辩聪。他把佛法当成什么?佛法知识,在学习,在研讨,而且盲修瞎练,自作聪明,错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说,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

那「狂慧」呢?「狂慧」是指天资聪明,对大乘经论也能够理解,能言善道,说得天花乱坠,但是缺乏行持,没有修行功夫,执著名闻利养,贪瞋痴没有断,他最后会落入狂态。

这二种人,一个是「顽修」,一个是「狂慧」,老法师对这二种人也是特别警示我们说,「顽修」跟「狂慧」这二种人到生死关头完全没有用。显荫法师也算是,一些佛门知见他都比这些愚夫愚妇都能够通达明白,但是问题他不能落实,他做不到啊,苏东坡也是一样,那不能说他们没有智慧啊。所以这二种人到生死关头完全没有用,不能够了生脱死,谓其「懡?无功」,就是怎么修都没有功德啦,怎么修都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叫「懡?无功」。这「懡?」是古代祖师常常用的用词,现在比较少,就是没有功夫、没有成就,叫「懡?无功」。

再来蕅祖说,「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看哪个习气重,哪个习气强,强者先牵,重者偏坠。这李炳南老师说的,到临命终的时候,强者先牵,重者偏坠。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譬如说秦桧也是一样啊,他雁荡山的山僧,来到这个人间变宋朝的宰相,害死岳飞,堕在地狱里面千古不能出,被千古骂名。苏东坡也是一样,他五祖戒禅师再来的,五祖戒禅寺里面的禅师再来,不是五祖啊,不是五祖那个道场,是有一个佛寺,叫五祖戒禅寺的禅师再来的,他变成这一世的苏东坡。

那草堂青禅师也是一样啊,他没有办法断贪瞋痴啊,没有开智慧,没有办法断无明。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这修无禅师说的。禅宗一代大德,信徒中有一位曾姓妇人常常来供养禅师。人就是这样,有时候就是因为感情,人就是重感情,情执就升上来了。跟我们上一集那个大成法师,他不就一样吗?大成法师,那个史姓人家都来供养他的斋饭啊。这也是一样,草堂青禅师也是一样,那个曾姓妇人常常供养他,草堂青很感谢,跟大成法师一样,常常怀着报恩之心,死后竟托生为曾妇之子,跑去当她的儿子啦,师父变儿子去了。有智有福,少年得志,作了宰相,就是后来的曾鲁公。还好,印光大师说,曾鲁公还算是,这一世得到福报,他没有造很重的恶业,也就是他是一个良相,算是个好人,应该是保住人身还可以。

这一段公案在哪里出来呢?我又去把它找出来,在王龙舒,宋朝那个王龙舒,《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七》,我有找到这一段文。王龙舒是我们净土宗的大德,他也汇编《无量寿经》,也曾经会集这个《无量寿经》。王龙舒,叫王日休大菩萨。他在《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七》里面讲,「宋朝有二青草堂」,有两位,「在前者年九十余」,就是刚才讲的那个草堂青法师,禅师。「有曾家妇人」,有一位曾姓人家的妇人,「尝为斋供及布施衣物」,常常供养素斋以及布施衣(那个僧服)给那个草堂青,「青草堂」就是草堂青禅师。「和尚感其恩乃言」,和尚就感谢她的恩德、恩典。「老僧与夫人作儿子」,我做你的儿子。这麻烦哪这,「老僧与夫人作儿子」。

「一日此妇人生子」,有一天这个妇人,曾姓妇人就生小孩了,「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派人去看草堂青法师,禅师,刚刚圆寂。跟那个前一集那个大成法师一模一样,这个三世怨你看多麻烦。我们前面讨论的那个「修善修福」,明朝末年,「浙江史某」,那个大成法师也是跑到史某家去做他儿子,这草堂青也是一样。「使人看」,就派人去看草堂青法师,当天已经坐化矣。他算不错,还坐化,可是他没有往生西方啊。「所生子即曾鲁公也」,所生出来的儿子就是曾鲁公。

「以前世为僧」,因为他前世是出家人,「尝修福修慧故少年登高科」,因为前世是出家人,听经闻法,而且读诵经典,慧根特别利,而且布施、修善修福,所以少年的时候就高中科第了。「其后作宰相」,甚至做到宰相。因为什么?他福报嘛。所以今世能够当总理的、当总统,都不是简单,那都前世在佛门中修福修慧。能当到部长,那都不是简单的,那为什么部长不是你当?为什么是他当?老法师说,为什么大官是他做不是你做?都是有原因的。「其后作宰相」,跟我们这一段经文讲的一模一样。

「以世俗观之无以加矣」,以世间的角度看,哇,不得了,当到宰相,一人之下,「无以加矣」。「虽然此亦误也」,可是这也是耽误啊,跟我们这一段经文里面讲,「在世聪明正直,殁后必为神明,此一定之理。就世俗言,则为超升。若明眼观之,乃是堕落。以世俗但见第二世,不能见第三世耳」,跟这里讲的一样啊,「虽然此亦误也」。

为什么呢?「何则?此世界富贵不长久」。问题这个富贵是什么?这个富贵如浮云,生异变化,生住异灭。这个富贵是福报,福报享尽就没有了,它缘起性空,了不可得,觅之了不可得。福报是用得尽,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富贵这个东西它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体无自性。所以你行善,种善因,得乐报,你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它都是福报。福报用得尽,为什么?因为它是缘生缘灭,「因缘所生法」,它本身就是空性的,「我说即是空」。「何则?此世界富贵不长久」,因为这个富贵它不长久,「受尽则空」,他受完,福报受完就没啦,「受尽则空」啊。「又且随业缘去」,那又随着这个业缘又去投胎转世了,「又且随业缘去」。「轮回无有了时」,王龙舒菩萨说,「轮回无有了时」。

「不如且生西方见佛了生死大事」,你不如往生西方去见阿弥陀佛,又了生死大事。「却来作宰相」,你跑去当宰相。「故虽入胞胎中受生,此一性已不昧」,就是说你如果到西方去,再入胞胎受生,此一真性不昧,因为乘愿再来,就像佛陀,释迦牟尼佛、金乔觉菩萨,还有舍利弗尊者,他们都是这样,「此一性已不昧」。「所以虽在轮回世界中,已不受轮回」,他们乘愿再来的,虽然他们到这个世间来,跟你一样,但是他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在轮回世界中已不受轮回,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这个我们这样讲的,叫真空妙有,就是不二法门,就佛陀的大般涅槃,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而生死去住自如矣」,他生死来去自如。

「今未能了生死,乃念区区恩惠」,今天你不能够了生死,也就不能够花开见佛悟无生,不能够往生西方,或者是不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叫做「未能了生死」。你只有念到那个区区的恩惠,人家给你布施那个斋饭,你就要去当她儿子,然后得到宰相,「为人作子」。「则不脱贪爱」,你还是落入贪爱,贪瞋痴没断,「则不脱贪爱,永在轮回,其失计甚矣」,那这个失算,失算了,就这里讲的,就变「失足之累」了。你不脱贪爱,你还是「永在轮回」啊,「其失计甚矣」,那你这个失算,你这个失算计较差太大了。

这个是刚才提到老法师解释这个「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讲到草堂青禅师的故事。

再来,老法师又说,「操履潜确之人」是指持戒精严者,大家都知道三生石上的故事。我有写一本《现代因果报应录》,里面我有编辑一个故事,叫「三生石上话前因」,就是圆泽禅师的故事,跟李源,李源居士,他们之间的情执的故事。

老和尚说,三生石讲圆泽禅师与李源居士的掌故。李源卸了官职,因为他父亲被杀,安禄山之乱,他父亲被杀,他对官场非常地绝望,不想为官,所以李源就把他的家捐出来,洛阳那个家捐出来,改成惠林寺,给圆泽禅师当住持。两位都懂得音乐,圆泽禅师也懂得音乐。所以李源就把这个洛阳这个他们的宅邸捐出来以后变成惠林寺,请圆泽禅师来住持。

有一天,李源说想要到四川去朝峨眉山,二人商量想朝峨嵋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李源主张走水路,圆泽禅师想走旱路,旱路就是陆路。那为什么李源不想走陆路呢?因为李源不经过长安,他不想见到这些当官的人。那圆泽禅师为什么想走陆路呢?因为他不想走水路,因为他会碰到他来世的母亲。圆泽禅师有禅定功夫,也有点小神通,但是他并没有明心见性。圆泽禅师知道李源在想什么,可是李源居士不知道圆泽禅师想什么。但是业力的牵引往往作不了主,最后圆泽禅师没有办法,随顺李源居士的走水路。

走到一个小镇,遇到一位怀孕的妇人在河边洗衣服,圆泽禅师一见到她就落泪不已说,我不想走水路,就是怕碰到她,她已经等我等三年了。李居士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呢?他说,我之所以不愿走水路,就是怕遇见她啦,她已经怀孕三年,就在等我分娩了。所以有时候业力牵引是由不得你作主,是无可奈何啊。今天已经逃不掉的啦,你就帮我在这边办后事吧,三天后你到这边来,我会跟你一笑了,我跟你一笑为证,先预告。十五年后八月中秋,你到杭州灵隐再见我一面。后来一一皆验。

老和尚只讲到这里,那我就把圆泽禅师他往生的经过,后来跟李源见面的事情,我在《现代因果报应录》里面,我提到这一段。因为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叫「三生石上话前因」,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讲轮回嘛。

后来李源就把圆泽禅师的后事处理完以后,就心灰意冷了,也不想继续玩下去,就想要打道回府,回洛阳了。到达洛阳的时候,到达惠林寺的时候,才知道圆泽禅师已经早写好了遗书。你看,这么厉害,还没有去玩以前就把遗书先写好。那换句话说,他也有功夫,预知时至,他知道一定会死掉的。先写好遗书交给圆泽禅师的徒弟,教他说,你将来交给李源。喔,这个这个也是了不起的功夫。所以李源回来以后看到这个遗书,也是痛哭流涕。

后来李源就等到他们事先预告的十三个年头,老法师说讲十五年了,那这个地方我资料是十三个年头,他就南下到杭州西湖,准备当时他们十三年前,十五年前所约定的八月十五日中秋夜在天竺寺外面相会之约。李源先到寺外等候,那一天月光明亮,忽然听到葛洪井旁传来歌声,就水井旁边传来一位牧童的歌声,骑在牛背上,唱歌骑牛过来,一位十几岁的牧童,头上还挽了双髻,就是古代小孩子都有两个小辫嘛,身穿短衣,骑在牛背上,手持竹竿敲着牛角口唱山歌。

你看这个小孩子也没有忘记他前世。他说,「三生石上旧精魂」,从第一世的圆泽禅师,再到第二世死掉以后去投胎当人家儿子,现在当牧童,那圆泽禅师的前面还有一世,他前世也是修福,才到这一世来当出家人,再来到第三世变牧童。这「三生石上」,坐在这个三生石上啊,我们还有一个「旧精魂」,我们的阿赖耶识啊,我们就是没有转识成智,叫做「旧精魂」。他说,我们都带着业力来人间啊,人生是酬业而来,所以叫「旧精魂」。这个「精魂」的意思就阿赖耶识,一般俗话讲叫灵魂。「赏月吟风莫要论」,如果你这一辈子学问很好,在欣赏这个皎洁的明月,在那边吟诗作对,吟诗作词啊,「赏月吟风」,这些风花雪月就不用再说了,不要再说了,「赏月吟风莫要论」。因为他们两个感情很好,常常在洛阳的惠林寺,也在那边「赏月吟风」啊、谈佛法啊、说音乐啊,「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他们两个情执都没有断,所以要起惭愧心啊,我变成牧童了,你也还在轮回啊,我们两个都情执深重啊,你老远从洛阳跑下来看我啊,这个十三年前的约定啊,「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我已经变成牧童身,可是我前世是圆泽禅师,我怎么这一世变了变成牧童呢?我已经改形状了,「此身虽异」,虽然我这个身相已经变了,我的本性、自性是没有变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各位,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李源一听到这首歌,知道这牧童就是圆泽禅师,可是改头换面,真的改头换面了。就像你这辈子,你跟你夫妻很恩爱,那下一辈子她变成男生,在路上碰到你,你也不知道他是你前世的妻子,或是你前世的丈夫啊,但是感觉很有缘分啊。他就大声说,泽公你好。他还叫他泽公啊。只见牧童就远远答话,他说,李公你真有信用啊,这么老远来看我,辛苦你啦,不过你俗缘还未了。因为他预告他说,你虽然不想当官,但是你将来还是要回去当官的。确实后来有发生,李源后来,人家跟皇帝推荐,他还是要回去当官。他说,你俗缘未了,请你不要过来,我们两个前途不同。因为圆泽禅师已经觉悟了,他可能这一世就要求生西方了。我不要再堕落情执了,你不要过来,我不要再跟你那么要好。你我前途不同,我是要到西方去的,你不能靠近,如果你能够精勤修行,如果你继续努力用功,不坠落的话,那将来我们还有缘再相见,珍重。

牧童就转个牛头,口唱山歌而去了,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瞿塘江在四川啊。「身前身后」,已经三世了,身前是圆泽禅师,身后是牧童,哎呀,事情都变化了,什么都不用谈了,什么准备也没有用了,已经换个身了,「身前身后事茫茫」啊。

「欲话因缘恐断肠」,诶,这句话我常要提醒自己,我也常这样想,我这个书柜摆的这些《莲池大师全集》、《印光大师全集》、《李炳南老师全集》,我要不要深入经藏呢?我常这样告诉我自己,我现在得人身要赶快看啊,一旦没有人身就没有机会看,再下辈子来,不晓得能不能看得到啊,诶,我常常这样去勉励自己,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要把握啊,要精进用功啊。这些祖师大德的开示,你赶快把它能够,就像印光大师阅藏一样,你能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不要在那边每天说写计划,计划都没有兑现啊,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欲话因缘恐断肠」,都是修一些人天福报,然后再去享受福报啊。

「欲话因缘恐断肠」,很伤心啊,当时为什么不听老法师的话?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求生极乐世界呢?怎么今天跑到鬼道来了呢?都来不及了啦,「欲话因缘恐断肠」。老法师在这里,你不好好听他的话,不老实修行,就是不老实、真干、听话,把老法师的开示当耳边风。难道是没有吗?现在旁边不是也有一大堆都是这样的吗?对不对?都修人天福报啊,「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吴越就是在江南一带了,这些都是山川之美了,我们都走遍了。「吴越山川寻已遍」,就是我们不晓得来几世了,有时候在上海出生,有时候在江苏出生,有时候在福州,有时候在东北,不知道来几世了,这些山河大地都没有变,可是我们已经都来了好几遍,「吴越山川寻已遍」,我们都已经走好几趟了。

「却回烟棹上瞿塘」,在理论上讲起来,事相讲说,他们要去四川朝峨眉,刚好他就在四川坐化,瞿塘江,要循着瞿塘江走水路。「却回烟棹上瞿塘」是说,这一趟的生死路让我觉悟了,我的领悟是这样。圆泽大师说,这一趟的生死路让我觉悟了,我不再走轮回路了,这「却回烟棹上瞿塘」,我不想再走这个轮回路了,我要走西方路了,他的意思是这样。

所以老法师说,圆泽禅师有神通,能知过去未来,修得还不错了,还是逃不了投胎轮回,只因为习气未除。就是蕅益大师说啊,刚才我们有读了,「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就是老和尚这里讲的,都是习气没有除掉啊。

所以世间做大官发大财的人,过去世都是大修行人,习气未除,不肯往生西方,多年的苦修换来一生的荣华富贵。这叫什么你知道吗?就印光大师说,把摩尼宝珠换一支棒棒糖吃了,就这个意思啊。把摩尼宝珠,就是你的自性啊,真如智慧,换一支棒棒糖,棒棒糖像小孩子一样,荣华富贵就是棒棒糖啊,往生西方就是摩尼宝珠啊。你不肯往生西方嘛,多年来的苦修,你现在苦修是干什么的呢?像刚才讲那个大成法师,或者刚才讲那个草堂青禅师,他苦修干什么?结果你搞了半天去当宰相。多年苦修换来一生荣华富贵,落得三世怨,殊不值得,可叹,实在是不值得啊,可叹,可叹啊。

这一段非常有意思,所以我特地又把圆因法师的开示,老法师在《弥陀要解》的开示来跟大家分享,来增强各位的信心,就是今生一定要成就,一定要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弥陀,才不会走轮回路啊。

好,我们就讲到这里。接下去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日望人之为善者。天也。唯恐人之为恶者。亦天也。愚人但见苍苍者天。谓是轻清之气。岂知实有主宰。如四王忉利之日考人间善恶乎。代之乌容已乎。】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四王』,这个「四王」就是四大天王,我们二十八天里面的第一天就是四天王天,所以称为四天王,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之半腹有一山,名由犍陀罗。山有四头,四王各居之,各护一天下,因之称为「护世四天王」。其所居云四王天,是六欲天之第一,天处之最初也,就是六欲天的第一天,天处的最开始的地方,称为四天王天,东持国天,南增长天,西广目天,北多闻天。《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曰:「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这个是在《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里面所记载的。

那我们现在进到佛寺,先见到弥勒菩萨,再进去是四天王殿,然后再进去大殿。这个佛门的表法,其实像大雄宝殿那个也有表法,你外面看是一层,进去看是两层。为什么叫大雄呢?就是大丈夫啊,就是成佛啊。

所以老法师有讲说四大天王的表法。他说,我们人跟人相处要起欢喜心,学佛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学欢喜。各位要反省一下,我们学佛有没有欢喜啊?学佛要学欢喜。你看看寺院、庵堂,自古以来大门都有山门,大门口,第一个小的建筑物,你一进门,当中坐的是弥勒菩萨,这个弥勒菩萨坐在那边干什么的呢?他就教你学佛第一件事情,先学欢喜,先学肚量,教你笑面迎人。你到佛门里面来,脸色不能不好看。所以我们学佛,脸色不能不好看,就表示你没有学佛。你脸色不能不好看,要笑面迎人,你才能进佛门。怎么样能笑呢?要能包容,弥勒菩萨大肚皮能包,什么委屈都能包容。

所以佛门进来,第一个教你先学欢喜。再来,要学肚量,要能够包容别人。什么都能够包容,都不要计较,都不计较,对一切人欢喜爱敬,这才叫佛弟子。这个是我们入佛门,先见到弥勒菩萨的表法在这里,大家不要搞错了,这才叫入佛门。弥勒菩萨是用南宋布袋和尚的造型,这是弥勒菩萨示现的,他圆寂前有告诉人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那时候大家称他叫布袋和尚,所以现在大概都是那一种造型。所以你入佛门,你还有怨恨、还有讨厌,你进不了佛门,进入大殿也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教你进佛门先学第一堂课,就是学弥勒菩萨,学欢喜、学肚量,不能够有怨恨,不能够讨厌。各位现在记得了,要学这四样,学欢喜、学肚量,不能够怨恨、不能够讨厌。

再来,第二堂课了,学四天王天。统统是教育,用艺术来表达,这是佛法高明处,几千年前就跟艺术结合在一起。东方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他的表法的乐器是琵琶。持国是什么?就是你今天要持家,你要维持家庭,你要当经理,你要当董事长,你要治国。治国跟治家连起来,你能够把家治好,就把国可以治好,就可以把公司治好。

用什么治家呢?用什么来治这个公司呢?用什么来治国呢?琵琶。为什么说琵琶呢?它是一个乐器表法,你不要搞错了,不是要你抱个琵琶,每天在家里弹琵琶,不是。它的表法就是说,琵琶是一个弦乐器,你弦调得太紧了,它就断掉了,音乐弹不出来。所以做人不能太严肃,你管得太严格也不行,你太严格、太拘束了,这个真不行,没有人敢靠近你,而且你这个家里气氛很紧绷,公司也很紧张,为什么?因为你弦太紧了。你太松也不行,什么放任都不管,也不行,太松了,你音乐弹不起来,那整个公司、家庭也带不动,不响了。要把它调得音色完全都可以,要调和。所以我们说治国叫做调和鼎鼐。

所以就是利用这个和齐家。那像我们现在,我们很多地方的政治人物就是不懂这个道理,把一个政治搞得紧绷兮兮的,天下大乱,大家互相对立。这就是什么?他不能够懂得调和。就是要用和来齐家、来治国。这里讲的,你不和就成怨了,我们就是怨声载道。那我们又说家和万事兴。所以琵琶是代表和,所以你持国、治家、治国怎么做?和嘛。你像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包括我们台湾来说,我们讲经也很不想谈到这一块,但是事实上,他们都没有来亲近佛法,不懂这个道理,要用和啊,就不会有种族对立了,就不会有族群对立,不会有政党对立,也不会有宗教对立啊。那老和尚现在不是在推吗?多元宗教,多元宗教就是和。

所以琵琶代表和,你把这个弦调和了,它的音色就优美,是这个意思,不是东方持国天王喜欢唱歌,你不要搞错啊,要和啊。

再来,南方增长天王。增长什么?增长智慧。你进来佛门,就是要提升你的功德力,提升你的德行,提升你的智慧,减少你的烦恼,这是向上提升。你智慧要提升、快乐要提升、肚量要提升、耐心要提升、精进要提升、幸福要提升,懂吗?你来了以后苦哈哈的,就是忧愁不得了,烦恼得不得了,跟谁都不和,合不来,你根本不快乐,也不幸福。所以智慧、道德都要提升,这叫增长的意思,样样都要提升,不提升就落伍。所以他代表增长、代表提升。他手上拿的什么?拿的剑,剑来干什么?不是要叫你跟人家对抗啊,剑代表慧剑,智慧宝剑斩烦恼,你斩烦恼才有办法提升智慧啊,斩掉你的执著、斩掉你的习气。这个剑的意思是这样,它是一个兵器,但是剑一样帮助你提升,这是慧剑,就是要教你向上提升,所以用这个来表法,宝剑,智慧宝剑。

那西方广目天王,广目天王怎么个提升法?要多看,西方广目天王是多看、多听,没有教你多说。广目天王手拿是什么?拿的是条蛇,又叫小龙,蛇跟龙都是什么?表变化无穷,人心是变化无穷,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穷。龙、蛇变化多端,代表社会人情世故,天天都在变化,你要把它看清楚,就多看、多听,就知道它中间有变化,你智慧就生出来,你看清楚。剑代表智慧,智慧的宝剑,智慧要增长。然后这个广目天王,他手上抓的那条蛇就是告诉你什么?你要用你的智慧眼看清外在环境、人事环境的变化,这个意思,叫西方广目天王。

那北方多闻天王呢?多看、多听你就会增长,多闻就是多听,你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那北方天王拿的什么道具呢?他拿的是伞盖。伞盖代表什么?防止污染,白天遮太阳,下雨遮雨水,它都是在遮啊,香港人叫伞叫遮,就防止污染的意思。你多听、多闻,增长智慧、增长道德、增长能量,但是要防止外面的这些邪知邪见的污染。尤其现在科技的发明,这些计算机、手机的污染,你要防止它污染,你可以用它,但是要避免它的污染。

这四个都在教你进佛门第二堂课,所以你都要懂。你要是不懂的话,你进到佛寺,就是拿香拜弥勒菩萨,拿香拜四大天王,你都不晓得拜什么,这样老和尚说,就是搞迷信,那怎么行呢?所以它是教具,是一个教育的工具,也是用这个来表法。这是我们提到四天王天。

好,再来,『代之乌容已乎』,「乌」是反问用句,哪里、怎么了。「容」是可、允许。「已」就是停止。「乎」,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呢。所以「代之乌容已乎」的意思就是说,「代天行化」这件事情相当重要,哪里可以停止呢?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天天希望人为善的是天,天天担心人为恶的也是天。愚痴的人只看见苍苍上天,以为是轻清的气体,哪里会知道真有主宰。像四王天、忉利天那样每天都在考察人间的善恶。犯了什么罪,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啊。所以代天行化这件事情是相当重要的,哪里可以停止呢?

所以这个忉利天王每天都派人来考察人间的善恶,犯了什么罪,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你啊。

好,我们看下面【下附征事(一则)】,我们看经文:

【检校善恶《立世阿毗昙论》】

【帝释天王。将至善法堂上。诸天围绕恭敬。入堂。帝释升狮子座。左右各坐十六天王。其余诸天。依次而坐。有二太子。一名旃檀。二名修毗罗。是忉利天二大将军。又坐三十二天王左右。四大天王。依四门坐。时四天王。将世间善恶。奏闻帝释。若世人受持五戒。八戒。及恭敬父母沙门师长。布施修福者多。帝释遂喜。以为将来生天者多。阿修罗少。否则愁忧不乐。故于每月六斋十斋日。遣飞天神将。巡游世间。广察善恶。】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善法堂』,「善法堂」是帝释天的讲堂名称,在须弥山顶善见城外的西南角,于此论人中之善恶。在《俱舍论·十一》曰:「外西南角有善法堂,三十三天时集于彼,详论如法不如法事。」《涅槃经·十二》曰:「是善法堂,忉利诸天常集其中,论人天事。」《西域记·四》曰:「昔如来起自胜林,上升天宫,居善法堂为母说法。」《西域记》里面讲说,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就是在善法堂。

再来,『狮子座』,「狮子座」就是佛为人中之师子(又作狮子,这个动物里面的狮子),故佛之所坐,总名师子座,如帝王之座谓之龙座一样。《大智度论·七》曰:「是号名师子,非实师子也。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或床或地皆名师子座,如今者国王坐处亦名师子座。」《探玄记·三》曰:「总依《智度论》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或床或地皆名师子座,又坐此座说无为师子吼法」,「说无为师子吼法」,像狮子吼一样,「是故亦名师子座」。又文殊菩萨以乘狮子为通例,其意亦如上所述。此指帝释天王之宝座,叫「师子座」。就是说法的宝座都叫「师子座」,因为佛是狮子吼,佛陀讲经像狮子吼一样。

再来,『五戒,八戒』。「五戒」,一不杀生戒,不杀生物也。二不偷盗戒,不取不与也。三不邪淫戒,不犯有看守者也。四不妄语戒,不为无实之言也。五不饮酒戒,不饮酒也。此五者在家之人所持,男子谓之优婆塞,有受这五戒的男子叫优婆塞,女子叫优婆夷。

「八戒」是指八关斋法。八斋戒之异名。《三藏法数·三十二》曰:「关者禁也,谓禁闭盗杀婬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那八关斋戒我们知道,它就是前面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那么八关斋戒呢?是不淫欲,那这个地方是彻底禁欲,与五戒中的不邪淫是不同的,所以八关斋戒里面第三条是不淫欲。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以上这里面有四个跟五戒一样,只有不淫欲跟不邪淫是不一样。

再来第六条,八关斋戒第六条是不坐高大广华丽之床。此床非睡眠之床,而是胡床,坐禅所用。第七,不着华鬘,不香油涂身,不观听歌舞,就不能看歌舞、戏剧,包括不能看电视,不能够香油涂身,不能够着这个花鬘,不能喷香水,也不能化妆,甚至那个肥皂里面,香皂有香味也不行。那也有时候拆成二戒,不香华鬘严饰其身为一戒,不歌舞观听为一戒。再来,不非时食,不非时食是恪守过午不食,也就只限于日出至中午进食,此外则不再进食,这叫不非时食戒。以上八条是八关斋戒。

再来,『阿修罗』,《法华疏》云:「修罗于四天下,采华酝海为酒,鱼龙业力,其味不变,于是嗔妒,誓愿断酒,故云无酒。无端正者,修罗种类,男丑女端,故云无端正。」无天者,《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又无天德,故云无天。」这个是指「修罗」。

好了,再『六斋』,「六斋」是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按此六斋日,为四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古来皆以农历为准。

再来,『十斋』,「十斋」,每个月定十日为持八斋戒。此十斋日出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十王经》里面有。《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曰:「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我们中间略掉,「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这一段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里面的经文,这就是指「十斋日」。

在《唐会要》武德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诏,自今已后,每年正月九日,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你看在唐朝时候,在武德二年的时候,他们皇帝有规定,在十斋日是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钓」,而且在这个政府办公的地方,不能够有屠杀钓鱼的行爲,「永为常式」。「乾隆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每月十斋日,不得采捕屠宰。其来尚久远矣」。你看在乾隆皇帝那边也有这样的十斋日的这个规定,官员要遵守,不能造杀业。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派遣天将,审察善恶。(摘自《立世阿毗昙论》检校善恶)。

帝释天王将到善法堂上,许多天神恭敬围绕。进入法堂,帝释升上狮子座,左右坐着十六天王,其他天神依次而坐。其中坐着二位太子,一个叫旃檀,另一个叫修毗罗,是忉利天两大将军,坐在三十二天王旁边。四大天王靠四门坐。这时候,四大天王把人间的善恶情况报告给帝释。如果世人受持五戒、八戒,恭敬父母、沙门、师长,布施修福的多,上帝就非常高兴,以为将来生天的人多,生阿修罗的少,否则就忧愁不乐。因此上帝在每个月六斋、十斋的日子,派遣飞天神将巡游世间,广泛地考察人间善恶。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按语:

【世俗谓玉帝有时降临者。此谬也。天人视下界。污秽异常。离地百由旬外。则臭而难近。所巡察者。特有福鬼神耳。然赏善罚恶。自无纤毫之谬。至于夜摩兜率以上。其天转贵。并不理世间之俗务矣。】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夜摩』,欲界六天中第三天名。译言时分、善分。以善知时分受五欲之乐故也。这夜摩天,第三天。

『兜率』,华译上足、妙足、知足、喜足,谓于五欲境,知止满足,为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名,分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的净土,就是弥勒内院,就属于法身大士往生的地方,是弥勒菩萨的净土,外院为天人享乐的地方,叫弥勒外院,兜率外院。

好,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世俗说玉皇大帝有时降临人间,这是错误的说法。天人看到人间非常污秽,离开地面百由旬以外,就奇臭难闻了,不易近前。如此污秽的地方,以上帝之尊怎么能够降临呢?因此,巡视人间的只是那些有福德的鬼神罢了。但赏善罚恶,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误。至于夜摩兜率天以上,其天转尊贵,已经不理会世间的俗务了。

好,我们剩下最后几分钟来聆听老法师的开示。我们上一集讲到「修善修福」,那这一集讲到「正直代天行化」,这个可以讲说修福修慧,那么如何修福修慧呢?老法师有跟我们开示生财之道,自性本来俱足无量智慧、无量财富、无量德能,这就是修福修慧。老法师在《和谐拯救危机》里面有提到这一段开示。

第一,老法师说,生财之道,无论古今中外,一切众生对于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无不羡慕、追求,这是众生的通病,大家都喜欢追求财富、长寿。佛门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世间最难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见性,成佛作祖,这都能求得到。那富贵、健康、长寿,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了。开悟都有可能的,那富贵长寿算什么呢?所以没有求不到的道理啊。我们所希求的是果报,那果必有因,你要从因地下手啊,果必有因、必有缘,因缘俱足,果报就现前。佛门就告诉你这一条,果必有因,有因有缘,因缘俱足,果报就会现前。成佛是这样,要得世间的富贵、健康、长寿也是这样。所以佛教导我们修因结缘,果报自然现前。佛说的句句都是真话,至理名言,果能依教奉行,真正是什么?有求必应啊。

第二,世间这些大富贵,大富大贵的人,富是指财富,贵是指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有崇高地位的,但是往往他们身体都不健康,寿命不长,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反观一些生活在非常贫穷落后地区,吃不饱、穿不暖的,但是往往他健康长寿,活到九十岁,甚至一百岁。这些道理我们要知道。

第三,我们想要求福报、求财富,其实自性本来俱足无量智慧、无量财富、无量德能。虽然自性俱足,如果你不见性,它便不起现行,也就是它不起作用,你就享受不到。因此,不见性的人一定要修福,也就是说你没有开悟的人,你一定要修福,你才能得到享受,就是指我们凡夫了。假如你想得到财富,你一定要修财布施。你想得财很自在,那你一定要很欢喜地布施,你一定要主动地布施,不是别人劝你,勉强才去做布施。别人劝你,你勉强布施,你还是可以得果报,但是得来的很困难,将来得到果报很困难,譬如说很多人做工、做生意发财,非常辛苦。那有些人发财就很自在、很轻松,好像自然就来了,这是因为他布施的时候很欢喜、很主动,因此得到福报就很容易、很自在。

第四,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修因,才能得果报。有的是过去生修,有的是这一生修。若是过去生我们没有修,这一生要肯修,认真、努力的修,福报也不用等到来生,今生就可以得到了,因为所修积的福报太大,这一生就可以享用。

第五,老法师说,他二十六岁的时候开始学佛,那时候朱镜宙老居士跟章嘉大师为老法师讲很多道理。那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已经七十一岁了,他读的书很多,看的事情也多,经验非常丰富,讲了很多故事给老法师听。老法师说,他那时候大概知道自己过去生大概修了一点法布施,但是财布施比较少,所以他这一世有一点聪明智慧,是因为过去生法布施。那过去生因为没有修财布施,所以这一辈子刚开始的时候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也没有修无畏布施,所以很多人为老法师算命,都说他是短命,没有福报。老法师他自己也很清楚,他也很相信。在他家族史上,他祖父四十五岁去世,他的伯父、他的父亲也是四十五岁去世,可以说,老和尚说,他们的家族都是短命的,所以老和尚也认为他可能也没办法超过四十五岁。因此他学佛就知道有六道轮回,老和尚那时候想,他希望以后好死,有个好去处,其他什么都不想了。

所以老法师说,印光大师说,我们学佛人要把死字挂额头。老法师说,现在的生活环境要怎么样牢记印光大师讲的,说把死字挂在额头呢?老法师说,每天都把今天当成最后一天,明天醒过来以后,如果还没有往生的话,就表示说,阿弥陀佛留你在人间,还有事情要做,还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老法师说,如果你第二天还有这一口气在,你要存这两个念头,第一个念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第二个,要为众生服务,然后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你现在就是等于把死字挂在额头了,这样就可以了,把每一天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老和尚说,他这一辈子都是这样做的,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他说,大家可以参考参考。老法师就是这样改变他的命运啊,他从四十五岁改变到现在,已经活到九十三岁了,超过一倍了。

第六,老和尚说,他这一生没有福报,现在的福报都是现在这一生修来的。他学佛第五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劝他讲经,老和尚欢喜接受,讲经是法布施。所以老和尚他说,他在一九七一年开始印送经书,印的是《安士全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一部,还有《八十华严》。从那个时候起,老和尚说,他学印光大师,有人送给他供养,他就拿去印经布施结缘,因此法缘殊胜,三种果报都现前。因为老和尚他也吃素,他也放生,他也帮助医院,捐医疗,救助病苦,印经,法布施,他拿钱去布施印经是财布施。而且越做越来越殊胜,越殊胜越布施越多。

所以第七,老和尚说,若要财富源源不断而来,要源源不断地去,有去有来,不去就不来。像水流动一样,如果都不流动,堵死了,就再也没有了。所以布施才能真正得到福报。

这是我们上一集讲的「修善修福」,还有这一集讲到的「正直代天行化」。我们最后除了得了人间福报以外,我们还得了出世间的福报,最重要要开发我们的自性,要带业往生,我们自性有无量的功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福德。所以一定要记得,要修福修慧,要慧福双修。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42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