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27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27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18年12月06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十,“于是训于人曰”。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安士全书》第五十七页,我们看第四行,“人须知十二因缘法”。那么这个十二因缘非常重要,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佛陀讲四圣谛苦集灭道,还有十二因缘,非常重要。等一下我们会详细来探讨,而且来细讲十二因缘。学人在学讲经典课程的当中,体悟最深就是十二因缘。所以等一下我们讲完本文跟白话解以后,我们要来探讨十二因缘,相信对各位的修行跟求生西方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看经文:

“法华经云。无明缘行。(无明者。宿生烦恼痴暗也。缘。犹生也。行。即所造之业。谓宿世因愚痴昏暗。所以造业也。)行、缘识。(识者。谓初起妄念。欲托母胎也。)识、缘名色。(名色者。谓初托胎后。诸根成形也。)名色、缘六入。(有此六根。将来必入六尘。故云六入。)六入、缘触。(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故仅名触。)触、缘受。(受者。五六岁后。至十二三。能领纳前境也。)受、缘爱。(爱者。从十四五至十八九。贪著声色。即起爱心也。)爱、缘取。(取者。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驰求不息也。)取、缘有。(三界谓之三有。既有善恶境界。来世复有生死。)有、缘生。(生者。未来之世。复当生于六道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者。谓未来之世。老而复死也。)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那么这一段“法华经云”,从“无明缘行”一直到“缘老死忧悲苦恼”,这样叫做十二因缘流转门,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支就是流转门。流转是什么?流转生死。为什么会有生死?过去的两支,无明、行这两支,这一世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下一世,生、老死,这个十二因缘的流转门。

你怎么可以出离这个流转生死呢?那就要后半段的“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等一下我们会探讨、细讲。

这个“无明灭”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灭的话就法身大士了,就分证佛了,这个“无明”是枝末无明。因为无明有两种,一个是根本无明,一个是枝末无明。所以要怎么样呢?你最少要断见思惑,叫枝末无明。阿罗汉就是断见思惑,出三界,了生死,不受后有,他不会再轮回了。所以十二因缘非常地殊胜。我在做临终关怀,将近二百四十个个案里面,我都是跟亡者长跪说法的,有些是断气前我就说法了,但是都是临命终,或者是临命终后,就是断气了以后,为他说佛法。为什么长跪呢?因为有些人一辈子从来没听过佛法。能够听到佛法,佛陀的每一句经文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他到死都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轮回。所以除了教他念佛,教他要发菩提心,教他要发信愿行,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以外,最重要跟他讲苦集灭道、十二因缘。

所以我们就先来讲名相注释,根据这个《三藏法数》,我们先解释十二因缘。我们看名相注释:

“十二因缘”,“谓无明等辗转感果名因,互相由借为缘,三世相续,无间断也。”这是刚才我讲的三世因果,三世因缘。所以佛家为什么究竟?佛家在讲三世因果。儒家讲一世,今生今世。道家想成仙,他不知道向内求般若智慧。所以“三世相续无间断者”,谓过去世的“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的“识”,那么感这一世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这个是果。那现在的爱、取、有,这一世的爱、取、有又是因,感未来世的生、老死之果。这样地循环,“如是循环,无间断也”,就是没有间断。

老实说了,除了明心见性以外,往生极乐,就是带业往生的,我们大部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带业往生的。李炳南老师说,一万个人之中,就是净土行人,可以往生的,大概万分之一二而已。那个万分之一二,他倒是没有断无明烦恼,他只是伏惑而已,伏住烦恼而已。伏惑是什么?伏现在的习气,带着过去生的业,往生极乐世界,那是仗佛力跟自力。自力是什么?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他力呢?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威德加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愿力,乘着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渡这个生死苦海,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是“过去世烦恼”,这个叫惑,无明惑。这个无明惑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烦恼一起来以后,有能见相跟所见相,无明。一念无明生三细,那个就是能见相跟所见相,那是比较微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是智,智相,就了别了;相续相,念念不间断;执取相,就坚固地执著,第六识分别是了别,第七识的末那执著那才是要命,那就是坚固地执著,就是执取相。

智相、相续相,就相续不断,就是这个相续心。我们常常探讨过,你要修什么?要把那个相续心变成不增长业。我们在第十六集里面有探讨圆瑛法师讲的,你怎么去断生死流?你必须要断相续因,就是把那个相续的那个贪瞋痴的心,把它断掉或是把它伏住,否则你重复地在做这个爱、取、有。我贪、我爱、我瞋、我痴,非常难改,习气啊,要断习气,犹如抽刀断水水更流,断四十里流,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圆瑛法师说,你要断相续心,断那个什么?断那个不增长业,不要让它增长了。那要增加增长业,什么?念佛功夫啊。

我们要特别举一个例子,某甲跟某乙,某甲第一天造一个业,到第七天造七个业,某乙是第一天造七个业,第七天造一个业,请问哪一个可以往生?当然是某乙啊,他第一天是七个业,往下递减,减到第七天是剩下一个业,他到临命终,他不造业了,他就有机会往生了。那某甲是第一天造一个业,一直不断地增长,增长到临命终还在增长,往生没希望了。这是你要减少这个贪瞋痴的增长业,不让它增长,就是不增长业。

所以无明就是“过去世烦恼之惑”。刚才讲到智相、相续相、执取相,再来,计名字相,你会给它安一个名字,他欺负我了,他看得很讨厌了,我很喜欢他了,我没有他活不了了,这计名字相。那就起业相,那开始造业,造杀盗淫妄,杀盗淫妄就是起业相。那最后你带着这个业去三恶道报到,就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业系苦相,你开始去走上轮回这条旅程吧。这个就是《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三细相跟六粗相,无明业相、能见相、所见相,六粗相是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这就是无明,过去世烦恼为惑,把本性盖住了,就盖住真如自性,无所明了,背觉合尘,所以变成无明了。

第二个,“行”,“行”是过去世身口所造的一切善与不善业,名为行。这一般来说是十恶业跟十善业。十善业,到这一世来得乐报,健康长寿、富贵康宁。造不善业,十恶业,这一世来人间贫穷下贱、短命多病。这是十恶业、十善业。所以这个叫“行”,“过去世身口造作一切善不善业”名为“行”。

“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由过去的惑业相牵,有这个引业跟满业,“致令此识”,让这个阿赖耶识,我们现在讲就是灵魂,佛家不讲灵魂,讲神识,“致令此识,投托母胎,一刹那间,染爱为种,纳想成胎,是名为识”。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来的,但是大菩萨到人间来也是要借母胎下来,只有佛陀是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佛陀是不经过女子的子宫,他是经过右胁出生的。但是大部分都借母胎出来,甚至倒驾慈航的。譬如说像我们常提到的倓虚老法师,他父亲跟母亲到附近的观音庙求子,观音菩萨就感得送这个贵子到他家去做他儿子,就是倓虚老法师。倓虚老法师要入胎前,都还要征求他母亲同意说,他跟他母亲托梦说,你的房子借我住好不好?他母亲听不懂,以为是她家住的这个水泥钢筋的木造房子。他说,不是,你只要答应就好。

所以各位,为什么我们要修行?为什么我们要有禅定功夫?为什么我们心要安在菩提道上?为什么我们心要安在慈悲喜舍?为什么我们要因戒得定、因定发慧?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母胎待十个月。但是这是运气好,幸运的是人道,到畜生道就不是了,畜生道没多久就生出来了。你最少要待在母胎里面十个月,老和尚说那叫胎狱。你善根福德因缘不好,你感得的依报环境不好,那真的有的苦受了。母亲营养不良、衣食不济、环境恶劣,母亲不懂得胎教,每天给你跑去打麻将,跑去酗酒,怀孕的时候跑去跳舞,惨了,你的胎教就很惨了。

所以你必须要这一世要赶快累积净业三福,求生极乐世界最保险。印光大师说,不能求来世当大法师,不能求来世当国王,不能求来世说,现在讲的到人间当首富。你说我到中国大陆国内当首富好不好?好是好啊,用一下,福报用完就走了。像前一阵子东北一位钢铁大王,四十几岁以后就赚的那个钢铁的财富,赚了好几十亿的人民币,合台币大概是二三百亿,四十几岁英年早逝,走了,福报结束了。

所以“行”就是过去世的身口意所造的十善业、十恶业。

“识”就是过去世惑业相牵,“致令此识,投托母胎,一刹那间,染爱为种,纳想成胎,是名为识”,这个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神识来入胎了。当然在前一世离开那个肉体的时候,他是中阴身的时候,他没有去极乐世界,也没有到三恶道去的话,他是在中阴身的时候,他有作人的资格,有修五戒十善,他可能四十九天之内就可以来投胎了,那个灵魂就来投胎了。有些要等很久,尤其现在的人都不愿意结婚,也不愿意怀孕,所以投胎机会非常渺茫。有些地方投胎机会非常地多,可是你不想去。譬如说,某些落后国家,你根本不想去,你在中阴身就看到了,那个地方是贫穷下贱,你不想去,苦不堪言。这个叫做什么?“染爱为种,纳想成胎”。女子的话,女儿就是看上喜欢爸爸,儿子的喜欢妈妈,在中阴身要入胎的时候就见到了。这是第三个,“识”。

第四个,“名色”,“名色”就入胎啦。“名”就是心,就是那个识,阿赖耶识,那个神识、灵魂就入胎啦,那叫“名”。那“色”呢?我们前面有探讨过人怎么来的,我们这一二节都探讨人,“人有十时”。“《法苑珠林》云,人有十时”,一,膜时。膜,我常讲说像什么?像麦当劳速食店那个奶昔,我们刚开始来入胎的时候是那个样子,膜时。泡时,里面会起那个泡泡。还有疱时。最少也要三七以后才会肉团时。这叫“色”。这个是刚入胎的时候,就是膜时、泡时跟疱时,这个叫“色”,因为他已经有物质了,已经有物质了,就是我们的身。“谓从托胎以后”,到第五个七,到第五个七才会有“名形位”,才会有那个形位出来,“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要到五个七以后。

然后,五,“六入”。“六入”是从名色,怀孕以后,名色以后到第六个七,开始会有“毛发爪齿位”,牙齿的位置,手的手指头,头发的头部,他就长出来,就有“名发毛爪齿位”,这是第六个七,就会长出,就会出来了。到七七日,就是四十九天,差不多一个半月左右,“名具根位,六根开张”,就长出六根。所以你怀孕二三个月堕胎的,它绝对会来报仇,不管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一定来报仇的,因为它好不容易到来入胎了,结果被你堕胎掉了。就在一个半月而已,七七日是差不多一个半月,“名具根位”,六根就要长出来了,“六根开张”。眼耳鼻舌身意,我们叫六根。就有入六尘的作用,是名为“六入”。这是叫“六入”。

六,“触”。“触”就是什么?他十个月满胎出来了,“触”。出胎以后在三四岁之间,六根接触六尘,他“未能了知生苦乐想”。就是在三四岁之前,他接触外面的,他六根接触六尘,他不知道会有苦乐。但是当然会了,他肚子饿的时候会哭闹,身体不舒服他会哭闹,受惊吓的时候他会哭闹,他会有苦乐的想,但是他那个时候还是非常清净的。老和尚说,这个时间,这个时期,三岁以前,就是这一千天,就是什么?就是那时候他还清净不染,那就是我们自性本有的妙用,在那个时候他没有受污染。但是现在都会提前了,为什么?因为一出生,一岁多学走路,开始看电视了,跟着大人看电视了,就污染掉了,所以老和尚说时间提前了。这个叫“触”。出胎以后,至三四岁,六根接触六尘,“未能了知生苦乐想,是名为触”。

七,“受”。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就这里讲的,五六岁到十二三岁,因为六尘接触了,六根即能领受、领纳,就能够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他这个就开始能够了别了。但这个时候,五六岁到十二三岁,他还未能起淫贪之心,“是名为受”,他有感受了。但是现在有时候都会提前,现在小学生就会说,我很喜欢那个女生啦,那个女生一直看着我了,他就会了。为什么?因为被电视污染了。所以十二三岁,差不多我们台湾的差不多小学六年级了,诶,现在都会提前了,他会有贪爱之心,现在小学生就会谈恋爱了。现在更麻烦,就是小学五六年级,是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她就怀孕受胎了。“是名为受”。

第八,“爱”。从十四五岁,这里讲从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他对种种的“胜妙资具”跟“淫欲等境”。这个“胜妙资具”就是,譬如说喜欢吃好吃的,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想要跟人家赶流行,美发、美容,追逐电影明星等等,是追求名跟利,或者是男女的淫欲这些境界,他就已经产生什么?他就产生贪爱了。然犹未能广遍追求,是名为爱。这个时候虽然说,这里解释说他还未能广遍追求,他事实上,现在在高中生来讲,这个年龄大概是高中生,大概都会了,不用你教他就会了,过去生的习气。

九,“取”。谓二十岁以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方驰求,是名为取”。到二十岁以后,成年了,他就知道,“贪欲转盛”了,他就会在色声香味触这五尘,他就五尘境,他就能够去追求,“五尘境”就色声香味触。

十,“有”。因为驰求这些善恶境界,起的善跟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三有”就是三界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感得要生到三界的这个轮回的“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为因果不空,所以称为“有”。“有”就是落下种子,在唯识学上讲叫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又回到阿赖耶里面存下去。“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这是三界。

十一,“生”。从现世的“善恶之业”,与后世还生于六道四生当中去受生,这名为生。由现世,这一世的善恶业,然后来世转生于六道四生当中去受生,“是名为生”。这个叫十一“生”。

十二,“老死”。谓从来世受生以后,于“五阴之身”,“熟已还坏”,是名为“老死”。

这是根据《三藏法数》解释的十二因缘,我们等一下会细讲。

那么这里有一个表,就是《佛学概要十四讲表》,李炳南老师讲的《十四讲表》,讲得非常好,<第五讲>与<第十一讲>里面有这个十二因缘。

好,我们看这个表。我们会在这个画面上可以看到这个十二因缘,无明、行、识都有箭头,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个是“流转生死门苦集二谛”。

那么再下来,箭头往右边,这个刚才是“流转生死门苦集二谛”,箭头是往左边,现在“还灭涅槃门灭道二谛”,苦集灭道,箭头是往右边,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这忧悲苦恼灭了,就这里经文讲的。这个叫“还灭涅槃门灭道二谛”。

苦集灭道是四圣谛,是佛陀为声闻乘开示的修行方法,如何出离三界,修四圣谛。那缘觉乘是修十二因缘。二乘,一般我们来说都叫做声闻乘跟缘觉乘,这个叫小乘。那大乘呢?就菩萨乘。这叫大小二乘,就大乘跟小乘,大乘是菩萨乘,小乘是指缘觉乘跟声闻乘。那么有时候也会说三乘,叫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个叫三乘。那到《法华经》的时候,佛陀就直接“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那到《法华经》的时候,就不跟你讲三乘了,这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到《法华经》的时候,就“正直舍方便”,就是正念真如,就直接教你开悟了。“正直舍方便”就是真正教你直接契入,明心见性了,就不跟你再讲这些方便法了,就三乘都是方便法。

那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告诉声闻乘人说,你们现在所证的涅槃是偏真涅槃,是化城。所以在法华会上有五千位比丘退席,佛陀说,让他们退也好。这个就什么?这就是佛陀度众的,度众生的五乘说法。人天乘,你不想求出离,佛陀告诉你修五戒十善,人天乘。再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一佛乘,一乘法。所以在《法华经》里面讲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乘法”就是什么?是成佛之道啊。这个是三乘,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就是“无二亦无三”,那个“无二亦无三”,“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那个“三”就是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那“二”呢?就大乘,我们一般讲叫菩萨乘,小乘,一般把声闻乘跟缘觉乘归纳在一起,叫小乘。

那么声闻乘是证阿罗汉,他破见思惑以后,证四果阿罗汉。初果是须陀洹,二果是斯陀含,三果是阿那含,四果是阿罗汉,阿罗汉,就不受后有,他不会再来轮回了。所以阿罗汉他又叫做什么?又叫做无生、杀贼、应供。他已经证得,已经出离三界的六道的轮回了,所以他证得无生。那他断掉见思惑,所以叫杀贼。那他可以接受人天供养,叫应供。这个是声闻缘觉乘,声闻乘跟缘觉乘,他们是修十二因缘。

那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法华经》说:无明缘行(无明,是指宿世无始以来的烦恼痴暗,缘,是指生,行是指所造的业。宿世因为愚痴昏暗,所以造业),行缘识(识,是初起妄念,想要托母胎),识缘名色(名色,是指初托胎后,六根成为神识与物质的混合体形态),名色缘六入(有六根生,将来必有六尘相对,所以叫做六入),六入缘触(三四岁,对尘无知,所以仅叫做触,即对六尘的感觉),触缘受(受者,是指五六岁后至十二三岁能因好恶刺激而有领纳苦乐的感受),受缘爱(爱者,是指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贪著声色六尘而起爱欲心),爱缘取(取者,指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因贪爱而生执著心,驰求不息),取缘有(三界叫做三有,既有善恶境界,来世必因善恶业力牵引而报应,再轮回生死),有缘生(生,是指未来之世,将再生六道),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是指将来老而复死,忧悲苦恼永远没有穷尽)。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两个问题,一个是佛说十二因缘。我们先探讨第一个,佛说十二因缘。佛陀在圆寂之前,曾经问他的弟子们说,我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是我所证悟的真理。它是苦海的明灯,入道的法门,证果的要道。不知道你们谁还有疑问?就趁我圆寂前赶快提出来,我一定会为你们解说。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便起身,走向佛前,跪在地上,恭敬顶礼之后便双手合掌对佛说道,我们都坚信四圣谛、十二因缘法是解脱的真理。世上的太阳可令冷,月亮可令热,雪山可融化成大海,大地可变成废墟。唯独世尊你所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法,不可令异,就永不变异。

阿那律的一席话为世尊说法的神圣一生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世尊便就从此入灭了。所以,十二因缘法绝对是正法的精髓,偏离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都非佛法。所以老和尚常在讲经有讲过,不学小乘而学大乘者,非佛子也。那现在小乘比较不兴盛了,所以老和尚就弘扬这个三个根,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

所以刚才我们有讲,佛陀因为他在菩提树下证果之后,佛陀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后来佛陀他夜睹明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后来接受牧羊女的供养。佛陀接受牧羊女供养以后,跟随他的五比丘认为佛陀退转了,到鹿野苑去了。那佛陀他在菩提树下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五时说法,佛陀这一生里面说法四十九年,佛陀说的五时,那天台宗智者大师所判五时八教。五时就是什么?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佛陀当时在菩提树下入定了,入定,有讲三七,也有讲二七,老法师都讲二七,二七就是十四天,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佛陀入定说华严时,在讲《华严经》,《华严经》就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所以佛陀在说《华严经》的时候,那讲佛的境界,二乘以下如聋如哑。为什么二乘以下他如聋如哑呢?因为他没办法契入。佛陀在说《华严经》的时候,是说一真法界,那二乘以下他只破到见思惑,他并没有破尘沙惑跟根本无明,所以他没办法契入。没办法契入以后,佛陀想入大般涅槃,想入涅槃。那当时大梵天王起来向佛陀顶礼,请佛陀不能够入灭,如果佛陀入灭的话,那众生就没办法被救度,万古如长夜。

那佛陀大慈大悲,后来佛陀就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佛陀第一次的僧团,在那边三转法轮,劝转、示转跟证转,为五比丘说四圣谛、十二因缘。四圣谛,就苦、集、灭、道。十二因缘,刚才讲了,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当时佛陀认为说,既然你们没有办法当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契入华严境界。因为华严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华严境界是什么?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须弥山是很大,芥子是芝麻这么小,如果是须弥山来包含芥子,你可以听得懂。可是芥子怎么可以纳须弥呢?怎么可以把须弥山放到芝麻里面去呢?你想不出来,因为那是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华严的境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那是不二法门,那二乘人根本听不懂。

所以佛陀就为他们讲四圣谛、十二因缘,从人天基础开始修,讲善恶果报,讲善恶因果,那就是四圣谛、十二因缘,就是我们净业三福里面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那就是进入阿含时了,阿含时讲了十二年,讲了十二年,有《阿含经》,就《四阿含》。

那么阿含时你把人天基础打好以后,接下来怎么样?要从小乘进入大乘,中间会有一个过程,就进入方等时,四方平等,大乘小乘都可以学,方等时。方等时讲了八年,像我们的《佛说阿弥陀经》《维摩诘所说经》,都在方等时的时候讲的,那讲了八年。这样就讲了二十年。

接下来准备要开智慧了,般若时。讲完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进入般若时的时候,般若会上讲了二十二年。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一般有说五十年的,佛陀讲到般若的时候就讲了二十二年。所以我们常讲说,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求生极乐世界要以般若为导。所以像《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都在般若会上,《大般若经》都在般若时讲的,他讲了二十二年,就准备要开智慧了。

最后法华涅槃时,《法华经》讲了八年,用一天一夜讲《涅槃经》。那讲完《法华经》以后,佛陀还入定三个月,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地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这样佛陀完成他一生的说法。说法四十九年,说了三藏十二部经典,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五时说法。阿含时就是,佛说十二因缘,在这个十二年之间讲的。

那接下来,我们看下面这个按语:

“(按)但知身为母之所生。而不知父亦有分者。童稚是也。但知身为天地父母所生。而不知因宿世业缘生者。庸众是也。余最不喜天生圣人之说。如天果能生圣人。则当常生圣人。既已生尧舜。何为复生桀纣。若不能禁桀纣之不生。则亦不能保尧舜之必出。尚谓天地能生人乎。纳妾者。多方求子而无子。私奔者。唯恐有胎而有胎。则生育亦不独父母之故矣。”

这一段周安士菩萨按语讲得非常好,我们把它来作白话解:

只知道身体是母亲所生的,而不知道父亲也有分,这是小孩。只知道身体是天地父母所生的,而不知道前世业缘而来的,这是庸夫。我最不喜欢天生圣人的说法。如果天果然能生圣人,就应当常常生圣人。既然已生尧舜,为什么又生桀纣呢?尧舜是圣贤,桀纣是暴君,夏朝的暴君是桀,商朝最后的暴君是纣王,都被推翻了。如果不能禁止生桀纣,那么也不能保证尧舜必出来。怎么能说天地能生人呢?

那娶小妾的,我们现在讲的就是什么?娶二太太,是为了想尽办法来求子,很难求得子。尤其是有一些富贵人家,原配就不孕症,她不孕,她没办法生小孩。那小妾呢,为了希望得到公婆的欢喜,那就要拼命求子,希望能够生出儿子来,这很多啊。可是这个娶小妾的,是为了想尽办法求子,可是却偏偏很难求得子啊。那有些男女私奔在外的,就怕怀胎,偏偏就怀了胎。这样看来生育不仅仅是父母的缘故了。有缘则聚,不想怀胎也会怀胎;无缘则散,想求子也求不到。

那么这一段主要在讲善恶业力,也是十二因缘里面,蕴藏在里面。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探讨净空老法师开示的十二因缘,我们要来细讲。老法师讲这个十二因缘,是在一九九一年,时间是非常早。那么老法师当时在讲《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我们来念这一段莲池大师的原文。云:“缘觉摄者。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谛。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也。”“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触。此出胎。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九取。凡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十有。业已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十一生。未来受生事。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此则生起。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言缘觉。此人断三界见思。与声闻同。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束之不出四谛者。若流转门。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行有二支是业道。此五支为集谛。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若还灭门。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证寂灭理为灭谛。”

这一段是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他的经文满深的,我们现在逐一逐一来解释。

一,“无明”。“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什么叫十二因缘?刚才我们解释得很详细。第一是“无明”,这个地方讲“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是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他破一品他就,以圆教来说,他就是初住菩萨,他是法身大士。阿罗汉跟辟支佛他也破了无明,但是他不是破根本无明,而是破枝末无明。枝末无明就是见思烦恼,就见惑跟思惑。见惑就是知见上的迷惑,我们一般来讲就是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堕到一边去,就是断常二见,人死永远当人,人死什么都没有。那再来是邪见,再见取见、戒禁取见,这是见惑。那思惑呢?是贪瞋痴慢疑。所以这个枝末无明是见思烦恼。那四谛里面叫做见思烦恼,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无明就是见思烦恼,就是迷惑,这是“烦恼障烦恼道”。烦恼障是见惑,烦恼道是思惑,见烦恼、思烦恼,就是无明。

第二点,“行”,就是业障道。我们说惑业苦,那前面这个是惑,“无明”是惑,再来是业障道,“行”,叫“业障业道”。第二是“行”。你有烦恼障有烦恼道,就是你有见思无明,那你一定会去妄动,一定会妄动。“行”就是造业了。“业障业道”,它造作。以无明是缘,行是因。“无明”比较远一点,因为它是过去世,过去世的阿赖耶里面的无量无边的无明习气的种子,所以它是比较远一点。那“行业”是较近,比较近的。如果以拿祖孙三代来说,老和尚这个比喻也挺有趣的,他说,“无明”是祖父,“行业”是父亲,生下的儿子就是底下的“识”,无明、行、识,这个“识”就是果报。

那再来,三,“识”。下面五条都是“识”,就是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下面五条都是“识”,都是果报。所以与这个果更远一点的叫缘,密切的叫因。所以无明是缘,行是因,所以十二因缘啊。所以无明是缘,行是因,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了,就结这一世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下一世。所以有因有缘,后面就是结果了,就是我们来这个世界的业报身。

所以我们来这个世间,为什么我们会有生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会有人富贵长寿,有人贫穷下贱?有人当帝王,有人就当乞丐?为什么会这种结果呢?所以有因有缘。所以印光大师说人生是酬业而来的,我们这个身体叫业报身,来偿还宿业的。所以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了。这就是“业障业道”,我们今天统统在造作。

“无明”跟“行”,属于过去二支,这二条是讲过去,因为你过去世的迷惑、颠倒、造业,你这一生就受报。所以这一生来这个世间,你现在所受的这些依报统统是果报,正报、依报都是果报。所受的果报是什么?苦乐忧喜舍,忧悲苦恼。这受报怎么报法呢?先来投胎。我们在六道里面以人道做例子说明,其余五道都没有例外,都是一样的。这个是“识”。

再来,第四,“三识”,就是人道里面,先“识”,“识”就是神识,我们俗话讲就是灵魂,灵魂来投胎。其实老和尚有说,他不叫灵魂。他说,灵魂怎么还会,既然是灵,灵就是很灵敏,他怎么会投错胎呢,对不对?如果那么灵的话,那就他一定是投好胎,是不是?所以老和尚说,这个是民间的说法,其实他一点都不灵,他是糊涂魂。所以灵魂是灵性迷失了。这是民间的说法叫灵魂,佛家讲神识。

灵魂就来投胎了。托胎就有一分气息了,神识速度非常地快,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就是讲中阴身了,神识超越时间、空间。孔老夫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他的文章里面,也透露一点消息。在《易经·系辞传》里面讲,“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老和尚常提到这个“游魂为变”,“精气为物”,就孔子那时候其实已经知道了,他没有明说。其实“游魂为变”就是灵魂,就神识。“精气为物”就是受胎完成了,怀孕了。所以孔老夫子说“游魂”绝对正确,为什么呢?因为他速度太快,所以叫“游魂”,表示他速度很快。所以孔子说“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跟佛法讲的宇宙人生观完全相同。物就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精气为物,父精母血,父亲的精子,母亲的卵子,这精气合为这个胎儿,就精气为物啊。

第五,可见孔老夫子并不承认真正有物质存在,物质是什么呢?精气而已啊。那个神识、灵魂来找父母投胎转世,刚才我们讲中阴身的时候,有些中阴身就来了,精气啊。现在科学家不承认有物质,物质是什么?是振动。振动、光动,是一种幻象,是一个幻象,不是真正有物质。所以孔老夫子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易经》中就说,跟现代科学能相应。

佛法说得更详细。孔老夫子讲的“精气”,在唯识学里面叫见分。物,“精气为物”的“物”是相分。见相同源,见相不二。为什么见相同源呢?同一个根源。真如迷了以后,缘着阿赖耶投胎转世,但是它的本体是真如。但是因为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所以有见分跟相分。所以那个“精气”,就是我们讲的那个中阴身,他有这个见分的作用。那投胎下去以后变成胎儿,那个就是“物”,“精气为物”,那就相分了。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所以说神识来投胎。

第六,说老实话,夫妻一定会生儿女吗?不见得,有些人一辈子都是不孕症啊。你说现在讲说试管婴儿好了,有些女众比较不容易受孕,她是怎么样?她做试管婴儿,那再植入胚胎。可是我也有听过我朋友说,他们去做试管婴儿也是失败的。所以可见老和尚说的,夫妻一定会生儿女吗?不见得。有些人她就不孕,有些人她不生啊。像我们莲友里面,也有夫妻档的志工,他们两个就没有小孩,他们两个都学佛,也过得很法喜。

所以有很多人结婚一辈子不生儿女,为什么不生?没有缘。就是他没有欠子女债,他也没有子女的缘。儿女要跟你有缘,他才会到你家来投胎。我们俗话讲,不是一家人,不是一家缘,不进一家门,就这个道理。他会到你家来投胎,他跟你有缘哪。如果他跟你没有缘,他不会到你家来投胎的。换句话说,他过去跟你有缘。所以他要去投胎是会找对象的,你求他,他未必理你。他去找对象,找什么对象?过去生中存在的关系。就这一段很重要,他很多人不了解啊,他不了解这个子女是怎么来投胎转世的。这个都是有因有缘的,没有缘不会来做你的儿女。

第七,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四种因缘,第一种是报恩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先探讨报恩的。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就是父母跟来投胎这个子女,在过去生中互相有恩惠,他这一次又看到你了,到你家来投胎,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他来报恩的。有些父母是农夫,不认识字,可是他生的这个孝子贤孙读到博士,还留学,甚至当到部长,高官厚禄,孝子贤孙。有些是什么?有些是,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一般的工人家庭、公务人员的家庭,可是生出来孝子贤孙是首富。我们台湾就有了,郭台铭,大家都认识。李嘉诚,大家都认识,香港首富李嘉诚,他是广东潮州人,他家庭环境也是很普通。他到香港去发展事业,碰到陈朗首席算命师,他问他说,你要多少钱才会满足?他说,我三千万港币就好了。他说,你的财库是满的,不可能只有三千万。果然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我们两岸三地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全世界最有名的郭台铭,我们电脑、手机的代工,台湾的郭台铭,大家都知道。他的父亲是什么?也是我们同行的警察,官位也不大。所以郭台铭他在哪里出生?他曾经住在板桥一家佛寺的一家庙的旁边,所以他对那一家庙非常地感恩。所以人家就说,哇,今天郭台铭这么有钱,那一家庙风水地理非常好。郭台铭过去生的因好啊。所以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郭台铭他妈妈现在还在,他非常孝顺,他妈妈非常长寿。他捐给各地的就不用讲了。他弟弟往生,癌症往生,他的夫人,原配,也是癌症往生,他决定拿一百亿给台大医院,盖一个癌症研究中心,就在我家附近而已,盖得非常好,专门研究癌症救人。就是什么?孝子贤孙,他是来报恩的,怎么都不会学坏。郭台铭他不会学坏,他从小就乖乖的,勤奋读书,名列前茅,功成名就,事业发达,都不会学坏。他也不会去吸毒、喝酒,乱交朋友,交一些损友,误入黑道啊,他不会,他都不会学坏。所谓好儿女、孝顺儿女,都是过去生修善因来的。

第八,第二种是报怨的。过去世你跟他有仇恨,这一世遇到了,来做你儿女,将来长大了做败家子,搞得你家破人亡,他是来报复的。像我们,我常常在讲因果里面,我们台湾中部有一位农会的理事长,他就生了一个就是这种来报怨的不孝子、败家子。他父亲因为他吸毒、赌博、窃盗被判刑,觉得羞愧,在邻里中没有办法做人,就喝农药自杀。结果这位不孝子就跟法官申请要回家奔丧。结果他回家也不是奔丧,在他父亲的四十九天里面,他也不守孝道,花天酒地。四十九天还没有到,他有一天喝得醉醺醺的,骑摩托车撞到路边的车子,身体抛出去,死在大马路上。这就是什么?败家子,搞得你家破人亡,他是来报复的。

所以与人不能够结冤仇,外面的冤仇可以预防,他投胎到你家来怎么办?所以冤仇在什么时候?冤仇在这一世就要把它化解掉,在根尘接触的时候,在待人处世的时候,在境界现前的时候,你就要想办法化解掉,对不起、谢谢你、请原谅、我爱你,你要想办法尽一切努力把它化解掉。老和尚说,怎么防法?你把那个人害死了,好了,他神识又到你家来做你的子孙,做你的一家人,怎么办?

像丁嘉丽她访问老和尚说,《请勿杀子堕胎》里面,那个访问里面,她有讲,她说,在国内河南有一位护士,堕了大概将近十几次胎。后来她堕胎到想要去自杀,那位婴灵就不让她自杀,叫她先生回来救她。后来讲出来,他都同一个人来投胎的,投胎十几次,就是要害死她,要折磨她。这是什么?老和尚说,纵使你把他害死了,他又来了,做你一家人,你怎么办?陪你一辈子,最后把你搞得家破人亡。所以决定不能存害人之心。这就所谓的忤逆的儿孙,搞得家破人亡。

第九,第三类是讨债的,讨债鬼。父母过去生欠他的,他来讨债的。如果欠得少,养两、三年就死了。你为他花了不少钱,他生病啦,看医生啦,从小跟你一天到晚闹事,赔钱啦,生活奢侈啦。如果你欠他,欠他的债欠少,养个两、三年就死了,你为他花了不少钱,还清了,他走了。如果欠得多,大概供到大学毕业,快要可以做事情的时候,他走了,到国外去留学,他不回来了,也不供养你,也不孝敬你,讨债鬼。债务讨清了,没事了,就走了。

我到沈阳去讲课,有一位我们国内的莲友在沈阳开素食餐厅。他的店长,他的女店长也曾经堕过胎。这位女店长的丈夫,就这一家素食餐厅的厨师。这位女店长怀孕的时候,要准备生产的时候,她本来是要剖腹生产的,但是他,这位莲友是她的店老板,就告诉她说,你就自然生吧。她被这个胎儿,在要出生前去检查,她脑水肿,我们台湾叫脑水肿,生出来也是不好养,就是证明是讨债鬼。

我们这位莲友他带两只手机。因为她在待产,就被折磨得非常痛苦,几乎痛不欲生了,非常地苦,那个苦没办法去形容的,因为她有堕胎过。她最后,我这位莲友诵《地藏经》回向给她,那这位女店长痛不欲生的时候发出一个愿,她说,我对不起我这个堕胎的婴灵,我愿代天下所有的这些堕胎的母亲向这些婴灵忏悔。她发了这个愿以后,很奇怪,就不痛了,就不痛了。

后来即将要生出来的时候,因为这也有诵《地藏经》的功德,回向的功德,有减轻她的罪业。结果这位她的店老板,就是我的莲友,刚好在那边小睡片刻,在似梦非梦之间,见到一个小女生穿白衣服站在门口,医院门口。他也不晓得这是谁,他还在梦中问她说,喂,你是干什么的?她说,债讨完就走了,干什么?她说,债讨完就走了,还在那边逗留干什么?就走了。他因为那时候正在似梦非梦中,有一点醒过来的时候,他见到了,他用手机录下来,他就录这个债讨到了就好了,就走了。录下来以后,后来他公开出来。

结果那位女店长把小孩子生出来以后,呼吸片刻以后就死掉了。因为她是脑水肿,她出来医生也讲说,也是养不活,就证明是要来讨债的。但是因为她有忏悔,刚才发那个愿,我愿代天下的母亲向堕胎婴灵至诚地忏悔,有那个忏悔心出来,加上诵《地藏经》的功德力,消她的业障,这个债不用讨,她走了,她也折磨你十个月了。那在要生产前折磨的一天一夜,几乎是像地狱般的这种痛苦。她说,那个头像山崩地裂一样。那几乎都在地狱,重罪轻受。这是讨债鬼债务讨到,没事就走了,就是活见证。我刚才讲这个公案,这真实的公案。

第十,第四种是还债的。他欠父母的,他这一生遇到要还债,他会努力工作供养父母。那要看你们之间债务欠多少?如果他欠父母很多,他对父母物质的供养很丰厚;如果欠的债务很少,他对父母生活供给很刻薄,反正让你饿不死就好了。为什么?还债的。那这一类的人对父母虽然能供养,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报恩的有孝顺心,还有恭敬心,还债的没有孝顺心。这样讲各位就听懂了。甚至于眼里面还嫌弃父母、讨厌父母,但是他生活费用一样会给你,至于多少呢?那要看他前世欠你多少。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一家人就是这样的结合。

第十一,家庭是如此,一个家族的人也是如此,凡是你所认识的亲戚朋友都是如此,兄弟姊妹也是一样,只是恩怨债务更少一点而已。你的亲族里面,那个恩怨债务比较少一点。恩怨债务多的话,就变成一家的父子兄弟了,远一点的就成为亲戚朋友了。所以,人与人之间都有缘分。你走到马路上,一个陌生的人对着你点头笑一下,也是从前的缘分。

讲到这里,我讲一个公案。最近大家都不舍,我们台湾的裕隆汽车,算是台湾的可以讲是三大汽车企业的老董,严凯泰,大家非常赞叹他,他五十四岁,前几天才英年早逝,他做了很多公益活动。他本身也是养子,他的父亲是严庆龄,他的母亲跟他的父亲严庆龄并没有生小孩,创办了裕隆纺织,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发展裕隆企业,台湾最大的汽车产业,到大陆去投资叫纳智捷。严凯泰是收养来的,他为什么?有缘分,他跟严庆龄他们夫妻有缘分,来继承这个产业。他第一胎是生女儿。他的太太是裕隆篮球队的队长,女队长,严陈莉莲,打篮球认识的,缘分哪。现在他们的产业,他一下子撒手西归,产业有四千亿台币。严庆龄也好,严凯泰也好,他的太太严陈莉莲也好,都有缘分哪,不是有因有缘不可能来继承这样的产业,不会凭空获得的。

所以为什么要懂十二因缘?就很重要很重要,你看你要选择哪种缘来?报恩报怨,还是讨债还债?就看你当下,你过去生的业力跟现在的身口意的行为,你要不要化解恩怨?要不要化解冤仇?他到你家做你一辈子做你的子女,你苦不堪言,你甩都甩不掉,那是你的子女,怎么办?当然都希望报恩、还债。但哪那么容易?你也要跟他结善缘。都不喜欢讨债还债,你问题你现在都占人家便宜,你欺负人家、侵占人家、诈骗人家、掠夺人家、偷盗人家,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让你了这个因果?非讨到债不可。你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今生今世,你逃得了今生今世,逃不了生生世世。佛陀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特别举出来。

你走到马路上,跟他有一个微笑,都是过去生的因缘。所以今生能够重逢,都怎么样?过去生宿世有结过很深的,久别重逢,今天再来相见。你要当师徒、要当莲友,都有过去生的因缘,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看到陌生人,素不相识,一看他就不顺眼,讨厌他,过去生的缘分。

所以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们真的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千万不要跟一切众生结冤仇。包括动物,你不要只有说人,还有其他动物都一样。不要跟一切众生有债务关系,欠债的要还得清清楚楚,免得来生再还,这样很麻烦。所以儒佛的圣贤教训,都是劝我们把恩怨化解。冤宜解不宜结,第一个解是解开的解,第二个结,结果的结,又继续纠缠了,冤宜解不宜结。这是最善、最圆满的方法。所以老和尚为什么教我们忍让、谦让、礼让?就是在怎么样?化解恩怨。这就是说明投胎不是随便偶然的,它与过去生中有密切的关系。刚投胎来的时候就叫做“识”,不能叫他是“名”,所以母亲怀孕是神识来投胎的。

十二,第四个,“名色”。我们讲完无明、行、识,接下来讲“四名色”。“名色”,“名是心,色是质”,“名色”,是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大概一、二个星期,十四天的样子,没有长出形状,什么也分不出来,只是一块肉团,但是肉团里面有神识,所以叫他叫“名色”。“名”就是心,他是活的,他不是死的,所以不能堕胎。“色”是物质,所以叫“名色”。

十三,“五六入”。“名色”完了就是“六入”,名色、六入。“六入”就是六根长成此胎中,胎胞长大了,就叫做“六入”。因为他会长出六根,将来会碰到六尘,所以他叫“六入”。六根碰六尘,我们前面有探讨过,就是成“六入”。就是胎儿成形了,是一个人的样子,六根长出来了,这个时候叫“六入”。六根不俱的时候叫做“名色”。识、名色、六入,是这三支都在胎中,就是识、名色、六入这三支都在胎中。

十四,“六触”。“六触”是出胎了,出胎以后会接触外面的世界,“触”就是出胎了,与外面的境界接触,也就出生了。从出生一直到老死都与外面环境接触,所以离开母体以后叫做“触”,触的时间非常长。

十五,“七受”,名色、六入、触、受,接下来是“受”了。领纳前境的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就是识、名色、六入、触、受,这个是五果,这五果是指现在。无明、行是过去。那个无明、行,那个“行”是因。现在这个五果是识、名色、六入、触、受,这样是五果。“受”是什么?“领纳前境好恶等事”。“触”是没有好恶的,没有喜欢的、没有讨厌的,也没有害怕的,像婴儿,自己拉的大便他也吃,他不知道啊,这是因为他有“触”,但是他没有“受”,这个时候他什么也不懂。等到逐渐长大了,他就有好恶的感受。

在还没有“受”之前,我们中国人称他叫天真,他心里面清净、快乐,没有忧虑、没有好恶。从前人天真的时间长,一般要到十岁以后,在从前,老和尚说,像他这个年龄,大概十岁以后才知道好恶,十岁以前不知道。因为那时候环境单纯,污染得少,家教好,不接触外面的这个五光十色的东西,没有污染,所以这是童年的幸福。现在的小孩可怜,为什么?他一二岁他就有好恶的感受了,为什么?他童年时间缩短。受苦受乐的时间提早,怎么提早呢?天天看电视,电视天天教他。所以二三岁的小孩就会察言观色,就晓得大人的好恶了。父母亲争吵他全部都知道,父亲的那个恶习气他全部学上来。就晓得大人的好恶,他们的心里就计较了,就要用心机了。从前那种农村社会,童年天真时间反而长,现在缩短了。

譬如说现在,我们讲到这个“触”、“受”,你看那个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两岁的时候,你把他抱到杂货店去。杂货店,台湾的杂货店外面都摆的那个小蜜蜂,就是那个大的机器玩具,但是要投代币,投那个代币。那刚开始他什么都不懂,他没有感受的时候,他只有“触”,他没有“受”。可是他看你拿一百元台币去换那个代币,丢到那个机器孔里面,那个机器就动,就会动了,那个小蜜蜂就嗡嗡嗡、嗡嗡嗡,就会动了,因为它会有音乐出来了,就像骑车子一样,骑小蜜蜂一样,就嗡嗡嗡、嗡嗡嗡,那就叫那个声音出来了。好,你第二次再带他去,你再拿一百元,不用你教他,他就把一百元拿去跟店老板换代币,他自己就骑上去就玩了。他接触以后就有感受了,好玩,他知道那个代币有用,那新台币有用。

再来,十六,所以现在的人不能够做,来生投胎作人,太辛苦了,虽然说现在科技发达,但是现代人的生活像机器。你看现在如果你走到街上去,我那一天,我也是常常看到,不是那一天,常常开车,在公交车站牌旁边,每一个人都是低头族,都是看手机。因为我早上要开车去电视台或来讲堂,会经过那个公车站牌。捷运站就不用说,统统在看手机。那公车站牌,十个,九个在看手机。所以有些在骑摩托车、在走路看手机,看手机被撞死了,在台湾有发生,在国内也有发生过。所以现在都是什么?人的生活像机器一样,人的味道没有了,换句话说,人生的意义、价值丧失掉了。童年时间没有欢乐,时间提早了。提早以后,受苦受乐了。这是我们要觉悟。所以这个“受”,这个“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八苦里面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苦乐忧喜舍了,这个“受”,是领纳好恶的境界。

这五种是果报,就是这一生的果报,前世的“无明”、“行”是缘、是因,“无明”是缘,“行”是因,有这种因缘,才有我们这一世的果报,识、名色、六入、触、受,这是这五种果报,就是这一世的果了。所以各位要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过去的“无明”、“行”,过去世的“无明”、“行”是因跟缘,缘是“无明”,因是“行”,造那个善恶业。那这一世的识、名色、六入、触、受,五种果报,是这一世的。

好,那又要开始造来世的。第十八,“八爱”、“九取”、“十有”,又造来世的因。“八爱”,爱男女金钱金银等事,“九取”、“十有”这三条,“爱”、“取”、“有”,“十有”,九是“取”、八是“爱”,就是现在这一生的造作,第一个是“爱”,爱什么?贪爱,爱金钱、爱感情,男欢女爱,“爱男女金银等事”。爱的范围太广了,爱江山、爱美人、爱享受、爱名车、爱赌博、爱吸毒。爱就是无明、就是迷惑。爱了以后就有行为了,就会去造作。造作底下就是“取”,“取”就是去抓了,喜欢的就是去“取”,“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就见一切境界有那个取著心。自己喜欢的把它占有,这是“取”。不喜欢的就把它推它离开,这也是“取”,只是你把它推开而已,都是取著。这叫造业、造作。起心动念造作都是属于这个字。

所以“爱”跟“取”,各位搞清楚啊,这个才是决定下一世轮回的,“爱”跟“取”。那你必须要断爱。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就是要断爱啊,不想轮回,所以就要断爱啊。为什么要断情执?就是要断爱。那“取”呢?“取”你就要注意,你喜欢的就把它抓过来占有,不喜欢的就把它推出去,憎爱,你就有憎爱了,你就有占有心了、有嫉妒心了、有讨厌心了,又开始结成来世的冤家了。

这两个未来的因都是属于烦恼,“皆属烦恼”,“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跟过去的无明又一样了,就是你还没来投胎前,前世那个“无明”又一样了。这就是业习种子,造业后面就“有”了。“有”什么?阿赖耶识里面的善恶种子种下去了。有了种子,来生又要受报了。所以我们今生造作“爱、取、有”,一一成就作未来的因缘,“属业道”,如过去的无明、行。

十九,十一是“生”,十二是“老死”。十一、“未来受生事”。十一是“生”。生是“未来受生”。来生还要轮回,还要去投胎。“十二老死”,第三世了。投胎之后还是继续轮转,永远轮转,这叫轮回。你要晓得为什么会有轮回?轮回的道理是什么?十二因缘就是给你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轮回?爱、取、有。过去世无明、行,造今生这个果报,识、名色、六入、触、受。那这一世又继续造爱、取、有,那就是继续轮回啊。轮回是自己造的,轮回的现象就这样可怕,这是我们要觉悟的。

觉悟之后要如何?如何离开轮回?所以今天为什么我跟各位讲说,学这个十二因缘非常地好啊,你念佛才不会白念哪。你就懂了以后,你就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你那个心就出来了,因为你知道太可怕了,你就会欣求极乐,你就会厌离娑婆,那个菩提心才会发出来。否则你不想走啊,你觉得这帅哥美女好得不得了,快乐得不得了,你怎么还想走呢?吃,吃美食,住,住豪宅,开,开名车,每天都五光十色的,你说快乐得不得了,将来就苦得不得了,你怎么办呢?

接下来二十了,实在讲,离开轮回,果上是离不开的。有人生活得很痛苦,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去自杀。老和尚说,自杀能解决问题吗?你的业根本没有了啊。不能够解决问题,果报上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要从因跟缘去解决,过去世无明、行。那这一世呢?这一世的无明、行是什么?爱、取、有啊,你要从因跟缘去解决啊,把因跟缘断掉。所以李炳南老师说啊,就像一个种子是因,譬如说你这个人很贪爱、很好色,那你现在怎么办?你要断缘啊,你不要给它,那个种子给它,就像那个水果种子,你给它土壤、空气、水分、养分,它一定长出来的。

那你怎么样?你要避开那个、拒绝那个诱惑,你要远离那个女色。喝酒也是一样、赌博也是一样,你必须要断缘。你只要把缘断掉,虽然有因,我们前面也讲过,圆瑛法师说,他不受报。他种子在不在?在,在空瓶子里面不会长芽,它空瓶子里面不会长芽,因为它没有养分,没有缘,有因无缘不受果。他将来会不会受?会,等到你有一天成佛时候,你倒驾慈航,回入娑婆度有情,你行菩萨道,不管善缘恶缘,统统导归极乐,回归到自性,行菩萨道,这样就解决了。所以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就这个道理。要断缘。

二十一,我们晓得“爱”是缘,你能够一切不爱吗?如果你能够做到一切都不爱,我告诉你,你生死轮回就断了。但现在问题,这个问题很难搞,软冤家跟真的冤家。软冤家说,哎呀,我很爱你啊,我没有你活不下去啦,他很占有你,那你怎么办?软冤家,他对你好。老和尚说,你能够一切不爱吗?你生死轮回就断掉了。所以为什么要同生极乐国?要同成佛道?为什么要做菩萨道侣?就是要同成佛道。所以如果你能够一切不爱了,你生死轮回就断了,也脱离轮回。大概权教菩萨以下,权教菩萨、缘觉、声闻都从这两个方面下手,他就断“爱”。利根的菩萨,大乘菩萨、实教菩萨,从“有”下手,直接断这个因,那是真功夫,他不起心、不动念。他不起心、不动念,他一切都是净缘啊。他爱、取不断,但是心里不落印象,就菩萨啊,菩萨是,他是他心里不落印象,这最高明。

跟诸位说,老和尚说,密宗是从这里断的。我们想想,有没这个本事?“爱取不断,心地清净,不落印象”,这十二个字。各位,我再念一遍,“爱取不断”,你没有断无明,没有断无明,可是你“心地清净,不落印象”,这才厉害啊,这高招啊,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般人断“爱”、断“取”已经不容易啦,断“有”是非常不容易,他不落印象就没有“有”啊,没有种子啊,爱、取、有。“爱取不断,心地清净,不落印象”,他不落印象,就是没有种子。断“有”是非常不容易,那是大乘菩萨才做得到,叫做游戏人间。济公,他有没有喝那个葫芦里面那个酒?有没有吃那个鸡腿?有啊,他不落印象,这才厉害啊。他游化人间,游戏人间,那是真正大自在。有“爱”、有“取”,没有“有”,他不堕落轮回。

我们今天做不到,只有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们也有,我们有“爱”,也有“取”、“有”,都有,这个“有”是括号,(有)都有,“爱”、“取”、“有”都有。我们只爱阿弥陀佛,我们只取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其他统统不爱,这行,老和尚说,这可以,这就可以带业往生了。诶,今天讲到这个十二因缘可以讲到净土法门,也很殊胜,可以做一个连接。

二十二,因为这阿弥陀佛在六道轮回里面找不到,三恶道里面没有的,阿修罗、人道、天道都没有阿弥陀佛,所以你在阿弥陀佛上搞爱、取、有,六道里头都没有办法受报,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受报,只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受报,这个叫妙。所有一切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像这么妙。我们今天爱、取、有,你喜欢阿弥陀佛,你抓阿弥陀佛四字名号,你落下阿弥陀佛的种子,三条都断不掉,换一个念头嘛。你爱、取、有既然断不掉了,我就换另外一个念头,阿弥陀佛,爱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落下阿弥陀佛种子。你三个平常的爱、取、有都断不掉,换一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所以老和尚劝同学们,天天看阿弥陀佛的像,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不可以一天中断,真正要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就行了。

二十三,这就是四谛,“所以重开者”。这是四谛苦集灭道展开,成为十二因缘。“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以缘觉”,就是十二因缘的,他“先观集谛”。集谛什么呢?贪瞋痴感召来的,叫“集”。“所谓无明缘行”,这跟声闻不一样,声闻是从苦谛开始修,缘觉是从集谛开始修。苦集,苦是,哎呀,我很苦啊,我要离开轮回啊,阿罗汉是从这边开始修的。声闻乘是从,哎呀,轮回太苦了,做人太苦了,我要离开这个苦,声闻是从苦谛开始修,他去悟道、悟入的。那缘觉乘是从爱、取、有,他断爱、取、有,他断无明,无明、行,“无明缘行”,他从集谛开始入。集谛就是苦、集、灭、道的集谛,集是贪、瞋、痴,为什么会有苦?贪、瞋、痴感召来的,这个叫集。缘觉是从集谛断惑的。

二十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此则生起”。这里我们讲流转,随顺十二因缘流转就是生死轮回。如果要超越六道轮回,你把十二因缘反过来看就明白了,这叫还灭门。“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那“行”灭,“行”就灭了,乃至于“生”灭,“则老死灭”。

二十五,所以你反过来,你反过来看的时候就是智慧,就是把这个宇宙人生看破。所以“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言缘觉。此人断三界见思,与声闻同。”因为你观十二因缘,悟这个真谛,“真谛理”,悟到这个真理,所以称为缘觉。他跟断见思惑的声闻是一样的,他的断证跟声闻是一样。他比声闻聪明,所以“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因为缘觉他见思惑断了以后,他习气没有了,他习气也断了,可是阿罗汉还有习气,所以“更侵习气”,就是他断习气,所以他在声闻之上。声闻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有断。缘觉乘呢?缘觉乘就是辟支佛,他习气都断了,所以他比阿罗汉功夫高。

二十六,习气是什么呢?就是佛经上讲一个比喻,叫酒瓶,这个酒杯一直在喝酒,里面还有酒味,就是不倒酒它还有酒味,你把酒瓶中酒倒得干干净净,洗得干干净净,里面还有酒味,你用布把它擦干净,可是闻到还是有酒味,酒味就叫习气。所以佛弟子里面,有很多都有富贵子弟跟佛出家,富贵人家都有傲慢习气,他证了阿罗汉,傲慢确实断掉,习气有没有确实断掉?没有啊,他有时候还是会有傲慢习气在,这叫习气。是不是真有?真的没有,他对人真的是恭敬,可是他习气还在。所以说烦恼容易断,习气难断。听清楚啊,烦恼容易断,习气难断。但是习气往往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因此要学谦虚、恭敬、礼让,学这个来断什么?来断习气。

我讲佛陀时的一个公案,毕陵伽婆蹉。毕陵伽婆蹉尊者他是断尽烦恼的阿罗汉,他对人很恭敬。他眼睛有毛病,常常要托钵,要渡过、经过那个恒河,他行动不便,于是他对恒河神就大喊一声,小婢小婢,住。因为那个小婢是他过去生他当富贵人家的时候,他家里的佣人叫小婢,后来她证果了,变成当恒河神,他还是记得她是过去生他那个富贵人家的时候那个小婢。他说,小婢小婢,住,莫流。就是河水不要流,开一条路给他走过去。小婢,住,莫流。河神就乖乖地就把那个河水挡住,让他走过去。它是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有一天就去见佛陀了。它说,世尊,你的弟子毕陵伽婆蹉实在是太傲慢啦,不讲理啊。我尊重他是个圣人,他每次,我帮他开路,他却目中无人,轻贱我。佛陀听完以后,就叫那个毕陵伽婆蹉尊者过来问原因。他说,尊者,这样是你不对,你要跟恒河神道歉。然后那个毕陵伽婆蹉就过来,尊者就过来合掌。这应该是念蹉跎的蹉,毕陵伽婆蹉,有些人是念毕陵伽婆差。他就合掌他向河神说,小婢小婢,莫瞋,向你忏悔,不要生气。话才刚说完,大家哄堂大笑。佛陀就说,河神,你看到毕陵伽婆蹉向你合掌忏悔吗?河神说,看到了。佛陀说,他真的向你忏悔,可是他还有习气啊。因为毕陵伽婆蹉尊者五百世都生婆罗门家,因为富贵而性情骄慢,常不把人放在眼里。虽然他现在修行证果了,但是习气没有断,一下子还改不了。这个是这个典故是在《大智度论·卷二》里面,有这样的记载。

二十七,归纳起来四谛。四谛是苦、集、灭、道,“集谛”就是起惑造业。“无明”是过去的烦恼,“爱、取”是现在的烦恼,所以这三支都是属于烦恼,就是惑业苦中的“迷惑”。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记住,无明是过去世的事情,是无可奈何的。现在对一切法要是生了贪爱,是要想执取,执取就是占有,这都是迷惑颠倒,这些都是烦恼。“行”是属于过去世造的业。所以为什么说断爱、取、有?就是我们在第十六集讲的,圆瑛法师说的,要断相续心,就是断爱、取、有。

二十八,“有”是现在的,是这一生当中所造的业。既然有业,当然有果报。所以“行”跟“有”这两支就是造业,是属于业道。这个“行”跟“有”也是过去生中的无明、行的“行”。那这一世的爱、取、有的“有”,这两支都是造业,都属于业道。惑业苦,惑业,惑道、业道、报道,惑业苦,苦道。所以“行”跟“有”这两支是造业,都属于业道。由此可知,我们的占有欲,佛门讲的就造业。善业自有善果,恶业定有恶报,恶报在三恶道,善果在三善道,总而言之,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业实在不能造。

二十九,不造业,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什么?起心动念都在造业,这怎么得了。所以一切法门都在帮助我们断惑消业,出离六道轮回。在一切法门当中,最简单、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无过于念佛法门。我们二六时中,就一天到晚,心里面想佛、念佛,一切时、一切处都不要把这一句佛号忘掉,这也是在造业,这造什么业?造净业。听清楚,造净业。这就是造念阿弥陀佛的业,这个业还算不错,为什么?三界六道没有这个果报,三善道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更没有阿弥陀佛,所以叫做净业,造净业将来的果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除了这一条路以外,善业也不为,专念弥陀求生净土,这样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

那么最后,无明、爱、取、行、有,这四谛里面的集谛;除这五支之外,其余七支都是苦谛。从“识”到“受”是这一生的果报,过去世造的因,现在受的报;“爱、取、有”是现在造的因,“生、老死”是来生受的果报。所以你要问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十二因缘给你讲得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流转门”,按着这十二因缘顺序走,就是“流转门”,就是制造六道轮回。如果反过来呢?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灭,那就是“还灭门”,那就离开轮回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有一部分我们还没有办法讲完。总而言之,十二因缘是一个修行的好方法,你找到了,从依这个修行,超越轮回生死,就是“灭谛”,“证寂灭理为灭谛”。

所以我们晓得“无明、行”是过去生的因缘,过去世怎么能断呢?只有从现在去断,现在生找十二因缘里面,断现在的“爱、取、有”这三支。这三支如果能断一支,或者你把“爱”断掉了,或者把“取”断掉了,或把“有”断掉了,这三支只要断一支就可以了,就可以出离六道轮回,就是“爱、取、有”里面你断一支,这叫做“还灭门”。你有这个智慧,知道事实真相,晓得从哪里下手,这就是“道谛”,“道”是修行的方法、门道,你找到了。依这个方法超越六道轮回生死,就是“灭谛”,“证寂灭理为灭谛”,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做到“灭谛”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27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