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5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5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18年09月26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二十一页。

在还没有讲到二十一页的“流矢集体”这一段,文昌帝君的还命债的故事,我们把上一集我们没有讲完的部分,再做一些补充。上一集我们有提到,周安士菩萨在按语里面有提到,太仓有一个人,曾经在冥司工作,那么我们后来也举了章太炎先生他也到东岳大帝那边去做文判官。

我们要再补充一个故事就是,是由朱镜宙老居士,他那时候七十几岁在台中莲社,他跟净空法师讲的一个真实故事。那么这个是发生在清朝宣统末年,朱镜宙老居士,是浙江温州他们老家的故事。那么当时在宣统末年,在温州乡下,朱镜宙老居士他们村里有一位读书人,他很孝顺父母,中了举人,但是没有去做官,因为家庭生活环境还不错。

那么这个举人有一天在午睡的时候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人,有点像士兵,牵了一匹马,送了个帖子给他。那么这个举人就问了,是什么人请我?那个人就说,我们大将军请你。那个举人就说,我没有认识什么大将军,你们是不是弄错了?那个人就说,请帖上名字是你的没错啊。举人说,也有可能是同名同姓啦,会不会是弄错了?那个人就说,反正不必管这么多了,名字对就好,你跟我一起上马。他们一上马以后,一骑上马以后,那个马好像不是在路上跑,在空中飞,就感觉在空中飞一样。

没有多久,就到达这个阴间,到一栋富丽堂皇的宫殿,看到很多人在开会、在议论。他就打听这位将军是谁?人家就告诉他说,岳飞。他想,岳飞是宋朝人,岳飞怎么会找我呢?那我不就死了吗?那不行,我上面还有父母,还有妻子儿女,这怎么可以呢?事实上这一个举人,他躺在家里睡觉,那么他的神识、魂魄已经被摄到阴间去了。那么在床铺上,举人的肉体还有一点点微弱的气息,但是他的神识已经被拉走了,被这个阴差拉走了。所以躺在那边是肉体,拉走的是神识,神识才是重要。所以神识也会跟它一起骑马,坐上马,也有见闻觉知的作用,所以他来到阴间,他就看到什么?他看到一栋富丽堂皇的宫殿,他看到有人在开会了,那他就向人家打听,你们的大将军是谁呢?表示这个人的神识已经被摄离开阳间,那也就证明说,上一次我们讨论过的,中阴身他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他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他的神识被摄走了,就一般讲灵魂被抓走了。

最近台北的电影界,也有放映一部韩国拍的电影,叫“与神同行”。“与神同行”实际上是韩国版的《玉历宝钞》。南韩,韩国有北韩和南韩,这是南韩拍的,大韩民国。南韩所拍的这一个“与神同行”片子就是《玉历宝钞》韩国版的。他拍第一集赚了很多钱,轰动了全世界,那么后来就拍第二集。这两集我都跟我小孩去看,也是一个很好的因果教育。那么第二集就比较深了,第二集讲到,这三位阴间的鬼差,就是他们讲叫阴间使者,它们叫队长,跟另外一男一女,有点类似副队长,跟记录的,有点像书记,这三个人就演到它们前世,在一千年前的故事,也是轮回的故事,在北韩,就是现在的北朝鲜,以前高丽的朝代,那么当时跟女真人之间,在东北跟女真人之间有战争,侵入到中国边界。

那这里第二集的“与神同行”就演到,它们把第一集里面活埋那位被误杀的士兵的尸体。当时被活埋的时候,那一个士兵他本身并没有断气,还有一口气在,因为在埋在土堆里的时候,他手还在动,他是被一位有忧郁症的士兵误杀,枪支走火误杀。韩国军队的那个发生被误杀的这个连长,部队的连长,长官,他怕耽误到他升官,所以真的就把那一个被误杀的那个士兵活埋。那一个就是后来到阴间里面,阴间来判定他是不是冤死的,后来就调这个阳间的这位队长跟这个忧郁症这位士兵的神识、魂魄到阴间来,跟阎王对质。那么韩国拍的“与神同行”里面,跟我拍的《玉历宝钞》的鬼王的名字都一样,秦广王、卞城王、宋帝王、阎罗天子,都一样,你看《玉历宝钞》跟这个片子一样啊。

这位举人他人已经到阴间了,已经到阴间去了,要去见岳飞了,他的身体躺在他家里,浙江温州。骑着那匹马以后,像飞的一样,他进入不同维次空间。后来他就看到岳飞升帐,召集大家开会了,它要请这个举人,这个举人可能文笔很好,而且他可能跟岳飞也有缘,讲实在话说不定是,说不定是岳飞在南宋那个朝代,跟金人打仗的时候,当时这位举人就是他的文书,谁晓得?但是已经轮回经过元朝、明朝、清朝,好几百年了,这位举人说不定已经轮回好几世了,岳飞还记得他,所以要调他来当,到阴间做岳飞的秘书。

它们讨论什么呢?它们讨论北伐。因为那时候是宣统末年,满清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宣统皇帝末年,准备要武昌起义了。那金人,就是女真人,女真人就是满清帝国的老祖宗,事实上就是女真人,就是满清帝国。那么岳飞是在讨论北伐,他见到岳飞,心想,反正人早晚都要死嘛,能够替民族英雄岳飞办事,也很光荣啊。那他就说,我家里还有父母、还有妻儿,我总得回去交代。岳飞说,不急,我等你四个月,四个月以后出发那一天,我再派人去接你过来。

送回去以后,这个举人就觉得这个梦很真实,不太像假的,他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他父亲。他父亲跟他讲说,作梦不是真的,不要把它当成真的。可是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在家里召集亲朋好友,准备要辞行。朱镜宙老居士是他的同乡,那时候朱镜宙才几岁呀?朱镜宙那时候才十六七岁,朱镜宙老居士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换句话,差不多多久?五十四年前啊。

朱镜宙老居士,我们也讲过,他的故事很多,他是一个科学家,学工程的,学科学的,他在重庆当官的时候,管财政,老和尚说,他官当得满大。晚上打麻将太晚回家了,路上的路灯,远远才一盏路灯,他就看到一个女生走在他右边经过,他仔细一看,没有腿,吓死了,赶快回家。后来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李炳南老师听,说,那大概是观世音菩萨要来度我,那个女鬼是观世音菩萨变的,应以女鬼身得度者,即现女鬼身而为说法。从那时候以后,朱镜宙老居士就相信有鬼神。他后来对净空老法师非常好,在台中莲社,他送给老法师第一本善书,就《了凡四训》,老法师看了三百遍。

这个故事就是朱镜宙老居士讲出来。那他听到这个举人要被抓去当阴差,他就是要看说,真的会这样死掉吗?要亲眼来看,来见证一下。那么这个举人请了亲朋好友吃完饭以后,这个举人跟大家说,我要走了。就回到房间,躺在床上等了。没一会儿,他说,接我的人已经来门口。他看到阴间的鬼差了,“阴境若现前”,是他阴境已经现前了,所以他阿赖耶里面见到了。如果你没有那个缘,我们说,地狱,“若非威神,即须业力”,不是威神就是要业力,才见得到地狱的景象。他见得到鬼差要来接他了,他说,接的人已经在门口了。

他父亲听了以后就大骂,我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子,又要抓这个孩子去服役。非常不甘心。他劝父母说,人终究要一死,我能够帮民族英雄岳飞服务,也是个光荣。他父亲就下了一个决心,下一个狠心说,好啦,让你去吧。他立刻就断气了。朱镜宙老居士说,这件事情当时许多人亲眼看到,就这样真的断气了。所以确实从这个案子这样来看,我们说黑白无常抓那个极为凶恶的人,“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夺纪夺算,魂当下就被抓走了。有些可能是用其他情况,譬如说,车祸,或者自己跳楼自杀,或自己上吊自杀,或者忧郁症,这魂被抓走了,神识被抓走了,被勾魂使者抓走了。结果那个人就这样活生生地断气了。

半年后,十月十日辛亥武昌起义,革命成功。老法师说,你看,阳间还没有开始发动,阴间鬼已经打仗了。岳飞那股怨气,一千多年来还没有消,还在鬼道里面作鬼王。老法师说,我们学佛人,知道岳飞这个念头是错的。今天我们大概会探讨这些问题,这就是轮回的问题,千百年来,我们总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今天既然学了《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我们真要把它搞懂,为什么轮回不休?你看,提到岳飞,也是轮回,也是冤冤相报。我们探讨的文昌帝君在十七世里面也是一样,尤其往下我们要探讨的他还命债的经过,真的是非常非常令人的震撼,因果非常可怕。所以老法师说,岳飞的念头错了,它这个怨气要是消掉,它早就升天了。爱国爱民,尽忠报国,这个功德决定生天,不至于落在鬼道。它还在鬼道,这个念头还没有放下来。

所以想要止息那个轮回之苦,非得要学佛,修空观、假观、中观。我们上一集有讨论到,学佛作观要怎么观?就是空观,阿罗汉就是空观,菩萨就是假观,佛就是中观。那什么叫空观呢?你把我破掉就是空观了。阿罗汉就证得无生,他把见惑破掉、把思惑破掉、把我破掉,他就证得空观了,他无我了,无我就是空观。所以证得无相就是空观,无不相,假观。那是菩萨需要的,菩萨必须要入生死苦海广度众生,所以必须要假观。所以证得真谛得空观,证得俗谛得假观,如果证得第一义谛,中观。

我今天就跟莲友分享说,“一句弥陀空假中”,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说的,“一句弥陀空假中”。因为要证得空观、假观、中观,循序渐进地这样修,按照通途的说法,按照天台宗的说法,你最少也要圆教初信位的菩萨,破见惑;圆教七信位的菩萨,破思惑,贪瞋痴慢疑;圆教八信、九信、十信,破尘沙惑。那么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他还不是佛,他是相似佛,没有到一真法界,还在十法界内,但是他已经能够作观了,能有空观的能力,也有假观的能力,但还不到中观。那谁到中观呢?要圆教初住位的菩萨,“究竟菩萨诸波罗蜜”,那就是分证法身了,那他就是证入中观,第一义谛。进入中观,他就空有不二,进入不二法门,那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六祖大师的那个境界。这叫什么?这个叫做大智慧登彼岸,摩诃般若波罗蜜。启发智慧,能够离开这个轮回之苦,证得那个不生不灭的道,才能证得不生不灭的寂灭涅槃。

这个是我们上一集,我们讨论过,在今天我们做这样一个补充。

再来,我们看第二十一页的“流矢集体”,我们看经文:

“帝君曰。予以善功世修。渐复神职。而命债未偿者。犹不吾置。复生于河朔。(经云。宿世身骨。过于须弥山。所饮母乳。多于大海水。)从邓艾伐蜀时。予为行军司马。劝艾从间道出。省锋镝之祸。迨其深入。遇诸葛瞻。许以封王琅琊。瞻不听。至于交绥。瞻之中坚。予所当也。流矢遍集予体。瞻方就擒。予欲营救之。而予已创甚矣。盖向者。邛池未偿之报也。”

在上一集里面,文昌帝君它在邛池当邛池龙的时候,所造的水灾淹死了二千多人。在三国时代,在这一世做个了结,这笔命债,这一笔二千多人的命债在这一世做个了结,那不得了,二千多人的命债,万箭穿心。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流矢”,“矢”就是箭,“流矢”就是飞箭。

“犹不吾置”,这个是倒装句,就是“犹不置吾”。连贯上文,就指说,仍然不能避免,就是说,我的命债未偿还,仍然不能避免的意思。“犹不吾置”这个意思就是,我还是不能逃掉,不能避免,还是要受偿还命债的业报。因果的可怕就在这里,现报、生报、后报,现在做,现在报,现在做,来世报,现在做,好几世以后才报。邛池龙这个果报,如意太子这个果报,你看,它发生是在秦末汉初,就汉高祖的时候,如意太子,那是在西汉的时候。那到东汉的时候,到东汉末年的时候,三国时代,中间已经事隔非常地久了,所以这个叫做生报跟后报,已经算是后报了,还要还这个命债。因为佛经上讲,“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是没有办法的,它不能够怎么样?它不能够善恶相抵,因果是不同时,因果是通三世的,现报、生报、后报,因小果大,第四个是善恶不能相抵,第五个,因果不空。

那因果能不能改变呢?佛陀说,定业不可转。无缘不能度,众生度不尽,定业不可转。佛陀为什么要说定业不可转呢?佛陀必须要这样说,佛陀说,如果说是定业可以转,大家都不想修善法了,大家都不想忏悔了,因为反正定业可以转,我怕什么,我先做再说,对不对?佛陀一定要说,定业不可转。所以佛陀讲定业不可转,是从凡夫角度讲这个问题。如果是从佛的角度,业也不可得,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是你还没有成佛以前,你还没有明心见性以前,你还是有我执在,还有能受的我、所受的苦,你那种八苦里面,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那个是由不得你作主的,所以还是要受还命债的业报,就是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欠债要还债。这是“犹不吾置”。

“河朔”就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地方。

“邓艾”,这个就是文昌帝君在三国时代,邓艾是魏国曹操这边的部队的将军。换句话说,文昌帝君在那一世,他不是在吴国,他也不是在刘备那个蜀汉,他在曹操魏国这边。当时邓艾是带领部队,等于说,有点像现在的前线指挥官。那文昌帝君在这一世,他是当行军司马,是一个官职。

所以我们来介绍邓艾这个人,确实有这个人,在魏国,魏国人,他是棘阳人。他担任魏国的官职是“城阳太守,都督陇右诸军事,追封邓侯”。魏国攻打蜀国的时候,邓艾督军从阴平道入,如入无人之境七百里,到成都的时候,这个“蜀主”就是刘禅,后来蜀汉就灭掉了。因为受到钟会的诬陷,说他要谋反,后来邓艾也是被杀。

再来,“行军司马”,“行军司马”,“行军”是用兵打仗,“司马”是职官名,官职的名称,“郡佐之属”。所以你看文昌帝君它曾经也当过如意太子,到帝王之家,它累世虽然都是读书人,当士大夫,但是有时候它在某个朝代官当很大,但是在这个地方,它只当到一个县而已,“郡佐之属”。魏晋的时候,“为刺史属官”,“理军事”。那么在魏晋时代的时候,“行军司马”是属于刺史的部属,他管理军事的。

再来“间道”,就是偏僻的小路。意思就是,取道于偏僻的小路行进,部队不要走大路,走小路,这叫“间道”。

“锋镝”,“省锋镝之祸”,因为大道会有埋伏,所以叫“省锋镝之祸”。“锋镝”,这个“镝”就是刀刃和箭镞。这个地方是指敌军的精锐。

再来,“诸葛瞻”,“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字思远。由骑都尉累官到“尚书仆射、军师将军。蜀后主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魏将邓艾伐蜀”,在攻打蜀国的时候,诸葛瞻他带领军队,带领各军,督导各军抗拒。邓艾叫一个信使,送信的要引诱诸葛瞻投降。所以这个地方有提到说,答应封他叫琅琊王。所以派人送一封信给诸葛瞻,希望他投降,“送信诱降”。但是诸葛瞻“怒斩来使”,他不投降啊,他就把来使砍头了。所以在四川绵竹那个地方,跟魏国的部队,就邓艾的部队,缠战了很久,最后他兵败,诸葛瞻兵败。那么这个地方讲说『瞻方就擒』,行军司马他要去救他,就是这个文昌帝君想要去救他。后来在《三国志》里面,蜀附〈诸葛亮传〉里面记载,诸葛瞻跟他的长子诸葛尚,全部都死了,都战死了。

“琅琊”就是郡名,秦朝的时候设置。琅琊这个地方很有名,山东省诸城县。

“交绥”就是两军作战。

“中坚”是军队中最重要的、最坚强的部分,叫中坚。

“予所当也”,“当”就是抵御,抵御敌人,这叫“当”。

“向者”就是昔日、从前。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帝君说,我因为多世修行善功,就渐渐恢复神职。但还有命债没有酬报,还没有因缘际会,就又生到黄河以北地区。(经上讲,‘宿世身骨,过于须弥’)。就是佛陀给我们在经上讲的,说我们宿世在六道里面轮回,我们所烧的骨头像须弥山那么高,(我们所饮的母乳像大海那么深)。也有说,我们所烧的骨头像须弥山那么高,我们所流的泪、泪水像海那么深。这个地方是讲,“所饮母乳,多于大海水”,就表示累世都在轮回生死。

所以文昌帝君在三国这一世,它投生在黄河以北那个地区,随着邓艾攻打蜀国,担任行军司马。我劝邓艾从小道出击,避开锋芒之祸。等到深入敌军了,遇到敌将诸葛瞻,答应封他为琅琊王,但是诸葛瞻不听。两军交接的时候,敌军最中坚的部队力量,正与我针锋相对,那么当时是由我去抵挡,这个蜀国最中坚的部队、最强的部队,由我去抵挡,结果乱箭全部向我射过来。等到诸葛瞻被捉住的时候,我已经重伤了。这大概是以前邛池淹死人命的报应吧。

那么这一段“按”语里面,周安士菩萨说了,他说:

“楞严经中。言杀业之报。纵使经于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然则邛池之报。尚属瞬息间事耳。遂谓从此账清无欠。恐犹未也。”

这一段的里面只有一句名相注释,就是“微尘劫”,“微尘劫”就是“微尘数”的简称,比喻“数量之多”。“以碎物为微尘”,其数很多。所以“微尘劫”比喻时间很长久。

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就是:

《楞严经》上说,杀业的报应,即使过了数不清长时间,还是互吃互杀,好像一个车轮一样旋转不息,“互为高下”。但是,邛池的报应,还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就说从此账清,没有亏欠,恐怕没有这样的好事。为什么呢?因为佛在经上跟我们讲,说罪业如果有体相,虚空不能容受。文昌帝君这一世攻打蜀国的时候,被乱箭射杀,这只是还邛池之报而已。那还有其他世的呢?还有其他在人间示现,它所伤害过的众生呢?所以这个地方就说,如果说从此账清无亏欠,恐怕没有这么好的事情。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都是自作自受,没有办法逃脱的。菩萨虽然能使人走上解脱之道,但也没有办法改变人的因果。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要广种善因,斩断恶因,从此走上解脱之道。

那么这一段我们要来探讨,也是整个重点,在这地方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总结。我从最早的“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从最早文昌帝君的示现,从这个“天赐兴儒”,一直到前面我们所探讨过的“降嗣赤帝”,还有“邛池化龙”,还有“遇佛得度”,再来是今天探讨的“幽明交理”,还有再来今天探讨“流矢集体”,也差不多十七世快做一个结束了,下一集,我们就是要探讨,文昌帝君“当来证果”。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因为看到文昌帝君在三国时代的这样还这二千个命债,所以我们在这一个部分会做深入的探讨。

那么先讲这一段,“流矢集体”,文昌帝君还命债的这个部分,这是《楞严经》上讲,杀业的果报。老法师说,我们杀害的众生,佛法里面告诉我们,源头还不是佛法讲的,在印度婆罗门就有这样说了,古老的印度婆罗门就说了,六道轮回,佛经上也同意这个说法,婆罗门它也讲六道轮回。佛在《楞严经》上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你把这只羊杀掉了,你吃了它,羊死了,羊死了投胎,它又到人间来,它来作人了,它作畜生的那个业,罪业受完了,它又回到人间、人道来;那人杀害这一切众生,死了以后,他就去变畜生了,人死了又变成羊了。所以这一生你吃它,来生它来吃你,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老法师说,这很麻烦。

那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说,这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一些比较小的动物,我们要有悲悯心。它为什么会投这种胎呢?过去生在作人的时候,造的罪业太重,杀害的众生太多,才会得这样的果报,这都是经上说的。老法师特别举说,像水中的蜉蝣,那个小虫的寿命很短,只有几个小时而已,死了以后又投胎,一天都要生死好几次,不知道到哪一辈子你才会还得完。你杀害多少众生,你要做多少番生死,你才能够还得了债。这还不是算还债,这只是消你的罪业,罪业消以后,经上讲说,你吃它半斤,还还它八两。欠命要还命,欠债要还债,这个时候多痛苦。迷惑颠倒、没有智慧,干这种傻事,不能做。

所以老法师说,有时候我们看到灾难来的时候,在灾难当中死去的,也有人是没有罪的。可是一个灾难来,好人、恶人同归于尽。有人看到就不服了,他说,那个人是好人,他为什么受这个难呢?那个人是个坏人,是应该的啊,都有这样的想法。老法师说,其实这是感情用事,这是不知道真相。真相是什么?一起遭逢是共业,他也有这样的共业,可是死了以后去的地方不一样。

念佛的人在灾难当中往生,他到极乐世界去了,好事,不是坏事。不是学佛的人,一生行善积德的人,他在灾难当中死去了,他生天,他没有去极乐世界,但是他生天。修的善福少一点的,他又到人间来了,他又去投胎了。这个是,你看在这个共业里面,灾难来的时候,里面还有很多不同的、错综复杂的因缘,因果报应。里面也有说,他有这个共业,但是他有修善业,他有行善积德的,他灾难中,他去生天了。他修福修得少的,他到人间来,又来投胎了,他到人间来,生到富贵之家,那这一生一定比较好。那造作恶业的呢?他到三恶道去了。所以老和尚说,纵使来的共业一样的,但是里面的果报还是不一样,很公平,公平得很。他说,你真看清楚了、看明白了,你才真正相信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这个地方老法师开示的这一段,主要是讲还命债。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两个问题。

探讨一,文昌帝君为什么没有往生西方?

这个地方我归纳成三个问题。

第一个,文昌帝君当时迷恋山川之美,走上轮回路了,那是第一世,就是“情动入胎”的那一段。

它当时是要往生,它“予既迁化”,“迁化”就是往生了嘛,它要往西方,就要往西方了。可是它到达洞庭君山的时候,它“爱其胜境”,被这个美丽的山川胜境所迷惑了,所以停留片刻。那就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仙童“自天而下”,封它为“君山主宰”以及“洞庭水治”,就是山神跟河神。那在这个地方,它见到一个妇人,就是张姓妇人,因为夫君被贬窜,死在南方。所以她身怀六甲,她求山川如果有灵的话,她夫君是因忠获罪,因为她上有二位高堂,有公公跟婆婆,就是“姑嫜”,以前称公公婆婆叫“姑”跟“嫜”,晚年没有依靠,所以希望生一个男的,来续张家的这个香火。那文昌帝君就在“云路中”,这“云路中”等于是在神界,“不胜其悲”,涕泗而出,就“忽身堕妇怀”了,就入胎了。

所以周安士也有说,说为什么没有办法往生西方?因为在“生死海中,一经耽染,便成堕落”。文昌帝君就是经过君山跟洞庭湖,它这个“一经耽染”就是一念动心,一念心动。那为什么心动呢?因为眼见色,没有办法做到无住生心,它眼见色的时候,它攀缘,它住相生心了,攀缘、住相生心就是“一经耽染”,也就是起心动念了,起了一个欲爱之心了,起了贪爱之心了,喜欢这个胜境了,这叫“一经耽染”。所以广钦老和尚说,你贪得人间一枝草,轮回有你的份,一点都没有错。那“便成堕落”了。

所以周安士菩萨说,如果不是大修行人,“苟非大修行人,未有独往独来”,“独往独来”就来去自如。他可以真性不迷,他可以觉而不迷,“不迷真性”就是他觉而不迷。那文昌帝君它宿世闻道,它本来是要去西方的路啊,“本欲为西方之行”。可是“一念恋著山水”,却“被洞庭君山粘住”,它就被粘到,粘住了,“遂被洞庭君山粘住”了。它纵使心里没有想要当这个山神跟河神,“纵意中绝无作山灵河伯之想”,它不想作山神,它也不想作河神,但是问题是作不了主啊,它心做不了主,它不能当家作主。所以李炳南老师说,你最起码要伏惑,然后带业往生。结果没有想到,“不觉已堕血食之神”,山神就是“血食之神”。

至于它“心怜张妇之祷”,它怜悯张妇的祈祷,本来也是一片善念,“本一片善念”。“岂料遂为其子”,结果变成她儿子。这也是“情之所注”,也是情执,“便堕其怀”。可等到他身体生产出来,生出来,掉在浴盆上面的时候,想要毅然跳出来,想要跳出这个三界,来不及了,“不可得”。“帝君此际犹乃尔,何况茫茫业识人”,文昌帝君它行善积德都会这样,何况是我们业识茫茫的凡夫呢?

这一段就是,首先我们第一个,文昌帝君为什么没有往生西方?就是它迷恋山水,就“一经耽染,便成堕落”,这八个字很重要,“一经耽染,便成堕落”。所以你平常现在,你根尘接触的时候,你要在哪里修?你必须把它转成阿弥陀佛,“一句弥陀空假中”,夏莲居老居士说了。我们做不到通途这样的修法,空观、假观、中观,这个境界很高。为什么空观不好修?你我放不下来嘛,你还有很多无量无边的毛病习气,我贪、我爱、我瞋、我痴,你做不到不住色布施,那你要怎么办?你要功夫成片,念佛功夫要成片,要有办法根尘接触的时候,伏住这个烦恼。你佛号持到什么程度?佛号持到眼见色的时候,黄念祖老居士说,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取代无量无边的妄想。

老和尚说,我们做不到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但是你六根在六尘的时候,你可以用这句佛号伏住烦恼,你就可以做到怎么样?你这句佛号如果能做到一切烦恼挂不住,根不入尘。什么叫根不入尘呢?像我一个莲友刘悦瑛菩萨,她是持大悲咒。黄念祖老居士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最好当然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不改题目,这个是真正的一向专念;第二种,就是可以持《心经》、往生咒、《地藏经》《金刚经》,可以持这些咒语跟经典,但是必须要回向西方,你诵完以后,必须要回向西方,也就是要求生西方。

我这位刘悦瑛菩萨,她一生吃素,没有结婚,笃信观音法门,喜欢持大悲咒,所以她每天行住坐卧,就是大悲咒不离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她只要一进厨房,她就是大悲咒不断,她大悲咒背起来了嘛,所以她走路也好,做事也好,在行进中也好,她统统是大悲咒。所以她一到大寮的时候,人家莲友在洗菜、切菜,都在东家长、西家短的时候,在谈论人我是非的时候,她完全不受影响,这些人我是非统统进不了她的阿赖耶。她的大悲咒变成好像穿上一个金钟罩一样,金钟罩体,就像盔甲一样,没有办法去“一经耽染”,她不会落入印象。所以别人讲什么,她完全不落入印象,她知道人家在讲是非,但是完全她可以伏住这个烦恼,不起心,不动念,不跟人家共业,她继续持她的咒。

持到后来,她完全在洗菜中,她也是在定中,在定中里面,她根不入尘,这个是最起码你要做到这个境界,就伏住烦恼。虽然你做不到空观,但是相似空观。因为空观必须要把我放下嘛,念到无我,老和尚说,无我,到无念的时候就空观。那这是一句弥陀空观。可是又念得很清楚,假观,看得清楚,做得清清楚楚。念到一心现前,自性弥陀现前,就中观,“一句弥陀空假中”。

所以第一个我们探讨的就是,文昌帝君它最主要是什么?它信愿不够坚固,它如果是真发菩提心,是不可能这个君山跟洞庭湖会影响到它的,它已经是一向专念了,是动摇不了它的,印光大师说的,一万头牛来拉他都拉不动,那叫真信切愿。莲池大师说的,痛念无常,如果它真能够痛念无常的话,印光大师说真信切愿,它绝对这些君山啦、洞庭湖这些美景,动摇不了它。动摇不了它就是根不入尘,就是舍识用根,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境界。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一万头牛给它拉也拉不回来,那这个是等于,禅宗里面讲的境界,“人从百花过,片叶不沾身”,也有人讲说,“人从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他可以做到这个功夫。所以最主要是第一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还有第十九愿,“发菩提心”。

这个部分,文昌帝君为什么没有往生西方?第一个问题,我们把它探讨出来,就是迷恋山川之美,走上轮回路了,信愿不够坚固,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三世怨。

帝君降生到帝王富贵之家,富贵一定造业的。就是到汉朝的时候,“降嗣赤帝”,当赤帝子之子如意太子。那时候它也是因为看到“秦任酷法,视民如草芥”,看到民众在生灵涂炭之中,它就“飞章奏帝”,就向玉皇大帝报告,它“愿以化身,援天下于涂炭之中,跻斯民于和乐之地”,它想要去救众生。但是它下来以后,还是没有办法,为什么没有办法?就是在《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里面讲,周安士菩萨有下过按语,他说,文昌帝君虽然“累世孝友,积功励行”,它毕竟它是人天小果,它在天界,它当时在看的时候,它是在天界,是“人天小果”,它并没有出三界,它没有修出世大法。周安士菩萨说的,他说,文昌帝君在那一世的时候,它“未修出世大法”。什么叫“出世大法”?叫出三界,了生死,最起码你要带业往生,要不然的话,你上根利智的,你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出世大法”就是什么?就是离开十法界,至少像阿罗汉要离开三界,破我执,离开三界,那也是“出世大法”啦。

所以它一生到帝王之家,突然“立脚不住”,它脚根站不住了,为什么?它还有七情六欲,它还有情执。看到它的母亲戚夫人被杀,它当时恨得不得了以后,产生一个怨气。它说,我下一辈子要变成率然,那就是到第三世来,变成邛池龙的果报就来了。所以第一世,西方没有去成。到第二世又偏偏跑到帝王之家去,然后当如意太子以后,看到它的母亲戚夫人被杀,它一念瞋心现前,火烧功德林,以前所修得“积功励行”全部都烧掉了,一念瞋心堕地狱了嘛。它发了一个恶愿说,我下一辈子要变一条大蛇,你看这个贪瞋痴有多可怕。

所以周安士讲得很有道理,周安士菩萨说,“帝君虽以累世孝友”,它因为修孝敬,修净业第一福,“积功励行”,但是“毕竟是人天小果”,它没有修“出世大法”,所以它一生到帝王之家,它就站不住脚了,是以一生帝王家,忽然立脚不住。

幸得后来遭遇到释迦牟尼佛,“终成解脱耳”,它后来还好,我们上一集有讨论到,它是怎么样?它后来当邛池龙的时候非常苦,就“遇佛得度”啊。刚好干旱,连年干旱,“水复为泥”,它在烂泥巴里面,身上有八万四千个鳞甲中的“各生小虫”,在咬它的肉,“宛转困苦,不计春秋”。这个时候忽然间,天光中忽然“五色祥云”,它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它开示。它“鼻观通彻”,“耳目聪明”,“心清口润,声音发扬”。“仰首哀号”,求佛陀度它,“乞垂救度”。

你看文昌帝君是道家的,它最后皈依三宝,皈依佛陀,佛陀才跟它讲,佛陀就跟它讲,它跟佛陀讲说,它为什么要报复?跟他讲过去生,“具陈往昔报应之理”。世尊说,“善哉帝子”,善哉,善哉,赤帝子的儿子就“帝子”嘛。“帝子,汝于向来,孝家忠国”,你向来是孝顺父母,忠爱国家,尽忠国家,你“作大饶益”,你做很多好事。可是你“人我之相”没有解脱,你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没有破四相,你我执没有破,你还有人我是非,“人我之相”。刚才我们讲过,岳飞也是“人我之相”啊。

你唯有证得法身以后,你能所不二,性相不二,你转染成净,转八识成四智菩提,你才有办法破四相、破四见,做到《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假如你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那你必须要怎么样?你必须要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有办法,《无量寿经》里面讲的“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你就有办法了,就可以到达彼岸了。

所以佛陀就说,你“特以人我之相,肆兴残害。汝今复有怨亲之想,与瞋恚愚痴之念否”,你现在还有“怨亲”,怨家、亲家的想法吗?你前生的父亲到哪去了呢?它变成邛池龙的时候,它的汉帝赤帝子到哪去了呢?找不到啊,觅之了不可得。它的亲爱的妈妈戚夫人到哪去了?觅之了不可得。在东海之滨当个农妇,也不认识它了。还有“怨亲之想”吗?还有“瞋恚愚痴之念”吗?吕后现在在哪里呢?如意太子现在又在哪里呢?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大般若经》里面讲的,“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文昌帝君变成邛池龙的时候,听到这些至理,“心地开明,无人无我,诸念顿息。自顾其身,随念消灭”,脱离邛池龙的畜生身了。这一段到这边的时候,真的很精彩。

所以我们探讨,为什么文昌帝君没有往生西方?

第一问题点出来,它就是迷恋山川之美,走上轮回之路,信愿不够坚固,没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做到印光大师说的,不想求康宁,不想求得长寿,不想来世做大法王,不想来世做大国王,不想来世做帝王之家,什么都不求,那才是真净土行人,这一点要做到。

那第二点就是说,你要到生死海中去度众生,你一定要怎么样?你要学菩萨,苟欲求度众生,必得乘般若之船,你要坐般若的法船才可以,你要开智慧才可以去度众生,而后可以入生死之海。它是在天界而已,它就说要到人间来救众生。我们再探讨它为什么没有往生西方的第二个问题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它降生在帝王之家。

第一个是,为什么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个它迷恋山川之美。

第二个,它降生在帝王之家,它才会变成如意太子。那如意太子看到它的母亲戚夫人被杀,它起了瞋恨心以后,发恶愿说,要变成率然,一条大蛇。这个是第二个问题,它降生富贵之家。

那到第三个,帝君堕落到龙身的时候,造下二千多人的人命的杀业,到三国时代来还这个命债,就是今天讲的“流矢集体”。

你看我们把每一个层次都探讨出来。没有往生西方,后面就这么多、这么多的因果故事。它又去当山神,君山的山神,洞庭湖的水神,又跑去当帝王之家的如意太子。结果呢?自己发恶愿,要跑去当一条大蛇,这样就几世了?这算得出来已经三世了。然后后来什么?后来它又去当“幽明交理”,它不是当很大的官,但是它就是担任这个阴差。到三国时代的时候,当行军司马还命债。这个因果的不可思议在这个地方,就真的是“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邛池龙淹死二千多人,到三国时代变成行军司马,因果真的不空啊,果报还自受啊。

所以文昌帝君没有往生西方是以上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它迷恋山川之美,“一经耽染,便成堕落”。

第二个,投生到帝王之家,富贵必造业。

第三个,降生堕落到龙身,造下二千多人的命债,杀人命债。

这是三个原因,我们来了解说,文昌帝君它没有往生西方的原因这三条。

所以总结这个段落,文昌帝君没有往生西方这一块,还有它在三国时代还这个命债,“流矢集体”这个段落,我们做一个小结论,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

印光大师说,“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铁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然,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

印光大师告诉你怎么修,告诉你,你要怎么去求。他说,你必须要把一个死字挂在额头。心里常常想,我某某人无始劫来,我到今生我所造的恶业,无量无边。假如这个恶业有体相,虚空是不能容受,“十方虚空,不能容受”的。我们刚才讲到,这一集里面的“流矢集体”里面,周安士也有说啊,他说,如果“邛池之报,尚属瞬息间事耳,遂谓从此账清无欠,恐犹未也”,恐怕不是所有账都全部还完。所有账到全部还完,到什么时候,你知道吗?要到成佛。佛陀都还有什么?金枪之报、马麦之报,佛陀都还有马麦之报,还有这个释迦族被灭的头痛三日之报,佛陀都还有这种果报。所以真正的,你要体悟到这个业障真能消,要到成佛。连佛都不能够免于因果,就《玉历宝钞》,观音菩萨说,哪怕是诸佛菩萨再来,也不能改变这个因果。

印光大师说,他说,“假使恶业有体相”,“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你现在已经有得人身了,你为什么不赶快修行呢?那你又听闻佛法,你为什么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呢?等到你“一气不来”,那你又跑到地狱去,地狱铁汤炉炭剑树刀山受苦了。要经过多少劫才出地狱,那又变成饿鬼,肚子大大的,咽喉像针一样,长劫在那边“饥虚”,饥饿,喉中像猛火一样,连听到“浆水之名”都没有。然后从饿鬼道出来再变成畜生,供人家宰杀,供人家骑乘。

变成人的时候,又变成“无知”,没有智慧,愚痴无智慧。造业特别能干,“造业为德能”,什么都能干,就是干坏事比谁都行,“造业为德能”。修善事说是很痛苦的事情,就是“以修善为桎梏”,不想做善事,他认为做善事为什么把钱布施出去?我拿去花掉就好,为什么我还要去做善事?为什么我要去念佛?那么苦干什么?“以修善为桎梏”。结果活了不到数十年,又死掉了,又堕落了,又经过尘点劫,又轮回六道,想要出离,不晓什么时候。印光大师说,你能不能这样想啊,能不能这样去求,求出离呢?你如果你能这样去想,这样去求,“当下成办”,你就有成就了。

所以这一段我特别引用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来总结,最可靠、最理想。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由他来做这个总结论是最理想的。他也非常赞叹《安士全书》,我们以后就会探讨到《安士全书》整个整理,总整理还是印光大师的,他说天下第一奇书,第一奇善书。所以印光大师对《安士全书》是非常非常地赞叹,那我相信他对于《文昌帝君阴骘文》《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印光大师认为这一部善书可以救人,可以救社会,可以救国家,可以救天下。他有正法眼,他看得出来,这个末法时期,五浊恶世,讲佛法太慢了,没有办法,他们听不懂,也不愿意信,直接给你讲因果最快,祖师讲的,就讲因果最快。

所以这一段我们就是探讨,文昌帝君为什么到三国时代还要还这二千个命债?总结原因是它没有去西方,没有求生极乐世界,它没有往生西方。那没有往生西方,我们特别探讨三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它在要往生西方的时候,它信念不够坚固,在君山洞庭那个地方,洞庭湖那个地方,迷恋那个山川之美,“一经耽染”,就“便成堕落”了。

再来,就是它投生到汉朝赤帝子的儿子当如意太子,到帝王之家,脚跟就站不稳了,一到帝王之家,脚跟就站不稳了,那就开始造业了。

再来就是变成邛池龙,兴风作浪,为了报仇,害死了二千多人,造这些轮回业。

以上是我们看到这一段探讨的,“流矢集体”,我们有感而发,探讨文昌帝君为什么没有往生西方的三个原因,然后我们用印光大师的开示做个总结。

再来,探讨第二个问题。

印光大师在《净土决疑论》里面说的,印光大师说,“有禅无净土”,你有禅定功夫,但是你不念佛。“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这是印光大师引用永明延寿大师的开示,“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这个人虽然他“彻悟禅宗,明心见性”。但是,“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

这个是印光大师讲的,可是很彻底的,他说,虽然是彻悟禅宗,但是他见思烦恼不容易断掉。所以真正开悟的,他是怎么样?他是悟后起修,就是要来断除这些毛病习气,而且还要“历缘锻炼”,让他“净尽无余”,那么分段生死才有可能出离。如果还有一毫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干净,纵使你断到一毫还没有净尽,那么六道轮回依旧没办法逃脱。“生死海深,菩提路远”,还没有归家就命终了。印祖说,十个人之中,九个人是这个样子。

那为什么“十人九蹉路”呢?因为有禅无净土是这样,“有禅无净土”,他直接跟你讲说是“十人九蹉路”。什么叫“蹉路”?“蹉者,蹉跎”,就“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瞥尔”就是在临命终的时候,眼睛要闭掉那一刹那,叫“瞥尔”。所以“有禅无净土”他是,结果是“十人九蹉路”,十个人,九个人被“担阁”掉了。那“阴境若现前”就是临命终的时候,他不求生西方嘛,中阴身的时候,“阴境若现前”,就是万一,因为他还有一丝烦恼没有破嘛。如果还有一丝烦恼没有破,那就是“生死海深”啊。

那中阴身的时候,眼睛要闭上的时候那一刹那,“阴境者”,中阴身现出来,“中阴身境”了。即临命终的时候,就是在临命终的时候,要断气的时候,他现生跟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统统现出来。现在问题是在这个地方难搞,麻烦就麻烦在这里,现生跟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全部跑出来,你还有清朝的,还有明朝的,还有元朝的,还有宋朝,你不晓得在哪一世你当过将军了,就像文昌帝君一样,就算不完了。这个就是你在临命终的时候,现生跟历劫,他(她)“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眨眼之间”就是眼睛闭上那一刹那,“此境一现”就是那个善恶业力的那个境要是跑出来的话,也有可能是在一千年前的事情,可能是唐朝,或者是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的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抓走了,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了。一毫不能自己自作主宰,一点都没有办法自己作主啊,“一毫不能自作主宰”。

印祖说,就像一个人欠债一样,“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就像你,你不要说以前前世怎么样了,譬如说,你现在欠一百万,十个债主到你家门口来等你。我以前有一个好朋友,做生意被倒,他自己倒人家,倒掉了,他欠好几百万。他跟我讲,他有一次要回家的时候,他看到他家门口统统是债主,要讨债的,也有黑道的,喷漆的、泼大便的,他躲在车子后面看,他不敢进去。这是“如人负债”。这十个里面到你家来,准备要来讨债的,有一个,你欠他五十万,那一个先拖走,他说,我欠最多,我先抓走。这个你要是想到临命终的时候,那就很可怕了。

我讲个有趣的笑话给你听。我一个好朋友,良机集团的董事长张广博先生,我的好朋友。他的良机集团现在是全世界的跨国性的企业,在我们国内投资的非常多,在东南亚、越南跟柬埔寨都有,在台湾,他这良机集团。是一个大善人。他修身心灵的,他写了很多书,他只有小学毕业。他有一个生父,两个养父,他总共要经过三个父母把他养长大。他以前刚开始年轻的时候是捡破铜烂铁起家的,他卖过冰棒,卖过破铜烂铁。

那年轻的时候,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赚到大钱的时候,那时候意志不够坚定,去投资建筑业,去投资那个冰店。那时候我们台湾早期有一个很有名的冰淇淋,叫百吉冰淇淋,还有枫丹白露,在我们台北的淡水,他盖的,现在还在,叫枫丹白露。可是那时候因为他投资错误,他的本业是良机水塔,就做水塔。你一栋大楼盖起来,一定要有中央冷气空调系统,那就在顶楼上要架一个水塔,然后再把水打上去以后,变成冷却以后,变成换成空调系统出来,就有冷气了。

他去投资那个冰淇淋店,冰淇淋工厂跟建筑公司那个枫丹白露的时候,他周转不灵。那时候台湾的票据法,是要抓去关的,现在票据法是不用抓去关,就开支票,跳票。那拿到跳票的就可以来跟你要债,拿到票据来跟你要债。那时候真的很多通缉犯都是票据,我以前抓过啊,干警察抓过票据通缉犯。就张广博他的支票全部跳票,他从几千万的身家,那时候几千万算是好几亿了,变成一无所有,躲起来了,人家要来讨债。

结果黑道来了。那黑道来以后,那个黑道的头就给他带到房间去,因为手上拿了一叠,一堆支票,来,张董,这些支票怎么还呢?那张董反应很快。在还没有讲到怎么和解的时候,那个黑道就把那个上衣西装摊开给他看一下,你看,有没有看到?里面藏一支枪,他看到里面一支枪,看到了吗?就告诉你说,你好好跟我谈,不然等一下我首先砰砰,你就枪下亡魂了。张广博没有办法,那这样好了。

后来怎么谈,你知道吗?因为他没现金,对方是要现金,他的贵人来了。他的贵人就是他的善事,他叫他张董,他就说,你怎么认识我的名字呢?他说,张董你想看看,我是谁,你想看看。张董一下想不起来说,你是谁呢?他说,有一次,我跟我们的老总,我们老总请你吃饭。他是一个叶总的司机。他说,你跟我们叶总吃饭,在圆山大饭店,我开车带我们叶总到现场。后来因为你没有司机,你要回家,我们叶总说,叫我先开宾士车送你回去,你记不记得?

张董说,啊,我想起来。他说,你下车的时候,不是拿了个台币一百元给我吗?那时候一百元很大。他说,我当时受宠若惊,怎么这么好的人,给我一百元小费,我一直铭记在心,所以我记得你叫张广博,你的长相我全部记下来。所以我因为现在离开我们叶总,我沦落到黑道去,当讨债公司的成员,我看到你的支票时候,我就想到是你,我该怎么办呢?我上面还有老大,我上面还有老大,黑道讨债集团,可是我要为了生活,必须要讨这笔债啊,可是又是你,你曾经给我一百元啊。我打电话给我们的叶总,我们叶总现在还是一个企业的大老板,我说,叶总啊,现在怎么办?我现在帮人家讨债,那对方是张董,怎么办?我们叶总跟我讲,他是个大好人,你不能动他,想办法帮他,不准动他一根寒毛,他是大好人。

我们这个张广博先生,也是我们孝廉讲堂的功德主,他帮助我们很多啊,这是好人,好的不得了,我现在在讲堂还帮他点一个光明灯。真的是每天都在行善,员工都在讲善法。不孝顺的,在他们公司是混不下去的,升官一定要看有没有孝顺,他们公司考核是看孝敬两个字。跟我的好朋友江董,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两个一见如故,惺惺相惜,都是菩萨见到菩萨,非常欢喜。

后来,张董在那个房间里面,他已经吓得都发抖了,因为命在旦夕,对方有黑枪啊。他说,这样好了,张董,你对我那么好,曾经有一念之善。人家说,一善破千灾,就这个道理。他说,你一念之善,这样好了,支票我当场给你撕掉,不用了。你那个枫丹白露,那个建筑公司的投资,那个卖不出去那些房,统统给我,我拿去回去缴账。本来黑道他是要现金的,可是他必须要想办法帮张董解困,怎么办?你把房地产全部交出来,虽然我们也卖不出去,但还至少我们手头上已经有讨到债了嘛,也算交的了差嘛。张董讲这故事给我听,他说,我要不是当时行善,我怎么会有今天这个下场?我早就被砰砰了,就死掉了,枪下亡魂。就这里讲的“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哪个地方重,就往哪个地方拖下去了。

五祖戒禅师,再来人间是变成苏东坡,苏东坡也没有往生西方。草堂清也是法师再来的,结果是当宰相,变成曾鲁公,他只不过是想要报恩而已,因为他前世那个功德主太好了,他不忍心,他就去投胎当她的小孩,变曾鲁公,还好他是当宰相。印光大师说,他也算是一个好宰相,不要像那个秦桧变成,他是雁荡山的山僧再来,变成秦桧,这样就好了,至少不要那么恶。印光大师说,“此犹其上焉者”,这还是好的。“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在眨眼之间,在眼睛要闭掉那一刹那,就被抓走了,投生于善恶道中去了。

那“无禅无净土”呢?你既不修禅也没有净土,“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你既不修禅也没有念佛,那只有到地狱去了,“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做依怙,没个人给你靠啊。有的人说“无禅无净土”,“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特错,有人说,“无禅无净”,他是“埋头造业”,他“不修善法”,印祖说,大错特错。

“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印祖说,法门里面,就是禅的跟净土宗是最为当机的,要么是修禅,要么就是修念佛,这是禅跟净是最当机的。“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他说,你既没有明心,没有彻悟自性,那你又不想求生极乐世界。“悠悠泛泛,修余法门”,你就是这样悠悠泛泛过日子,修其他的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你不能够定慧等持,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那你又没有办法仰仗佛的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以你这一生修持的功德,感得来生人天的福报。

“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印祖说,你得人天福报,这一世就没有正智慧,来生怎么会?一定被福转,被福报转掉了,迷恋这个五欲啊,“广造恶业”啊。去造恶业一定要受报的,一气不来就堕地狱了,就是“铁床铜柱”了,“久经长劫”还是还这些业报啊。所以“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我们凡夫为什么,诸佛菩萨虽然这么慈悲,想要救度我们,但是我们自己的恶业严重地障碍我们自己嘛,所以不能得到利益。

“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古人说了,修行的人,如果你没有正信要求生西方,你有在修其他的善事,但是这个都叫做三世怨,“第三世怨”,这一世学佛修行做善事,下一世得人天福报,造业,第三世到三恶道去报到,这叫“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

“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他说,你这一生修行,来生享福,享受福报,造恶,就堕落了。“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你现在做善事,修行,是希望来生得到一个乐报而已,可是你的苦是永远累劫长劫,累世长劫。纵使你地狱业消,“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纵使你地狱业消,又复转生到鬼道畜生身,想要再得人身,难啊,难啊,难啊,很难啊。

所以今天我们用一点时间探讨这两个段落,一个是文昌帝君为什么没有往生西方?第二个是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里面讲的,不能修三世怨。还有,有禅无净土、无禅无净土的果报。我们就探讨到这里。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隶掌桂籍”

我们看经文:

“帝君曰。上帝以予累世为儒。刻意坟典。命予掌天曹桂籍。凡士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皆隶掌焉。”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桂籍”,科举考试登第人员的名籍。

“刻意坟典”,“刻意”就是潜心致志,用尽心思。“坟典”就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叫“坟典”。所以“刻意坟典”的意思就是,用心致力古籍的学习、保存跟推广。

“乡举里选”,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乡里中考察推荐,这叫“乡举里选”。

“大比”,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选择贤能,称“大比”。隋、唐以后泛指科举考试。明、清也特指乡试。

“制科”,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由天子亲自考试。

“服色”,古代官员他们穿的衣服,官服,那个官服跟老百姓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这个叫“服色”。而且他的官员的品位不一样,一品官跟二品官那个官服的颜色也不同。这叫“服色”。

“禄秩”,“禄”就是俸禄,也就是说薪水。“秩”就是他的官等、他的职位。这叫“禄秩”,什么职位领什么薪水,这叫“禄秩”,俸禄以及官位。

“封赠”,古代“推恩臣下”,将官爵授予他的父母。“父母存者”,还活的人,称为“封”,如果已经死,父母已经往生了,已经死掉了,叫“赠”。这叫“封赠”的意思。他有恩于国家,有功于国家,朝廷就,他父母还在就封他的父母,也是封官,他父母往生了就“赠”。那么唐朝末年,“五代以后”,他追到“曾祖、祖跟父母三代”,“以子孙的官位为赠”。

再来,“奏予”,古代臣下向皇帝上书或进言,上奏赐予。

“二府”,汉代称丞相府跟御史府叫“二府”,称丞相跟御史叫“二府”。“宋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称“二府”。明、清两代是“同知”的俗称,就“知府的副职”。那么这个地方是指居高位。

“进退”,“进退”是升降、任免,就录取跟黜退。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位列天神,分管桂籍。帝君说,上帝因我多世是文儒,用尽心思,勤读古书,就命我为文神,掌管桂籍。凡读书人,“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俸禄、“封赠”等等,都要报告我,以至于“二府”取落,都属于我分管。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按”语:

“世俗若闻有人将为试官。则钻营者多方结纳。虽昏夜乞哀。弗恤也。然彼试官者。只操一方之柄。不能揽天下之权。止管一任之中。不能及三年之外。且典司小试者。不能参乡会之权。执掌科名者。不能任铨选之务。即或黜陟由我。而亦有时不效。夤缘盖若斯之难也。乃有一试官焉。至公至明。不病不老。不去任丁忧。不采择门第。不必费钱财。不必仰情面。自县试以至廷对。由典史以及台衡。无不经其进退予夺。而钻营者。反不委心结纳。投其所好。可谓明智乎哉。投其所好奈何。曰仰学帝君而已矣。流通宝训而已矣。”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结纳”就是结交。

“弗恤”就是再怎么辛苦,也不在乎。

“柄”是权力。

“典司”是主管、主持。

“小试”,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这叫“小试”。就童生跟太学生他们参加应贡举以及学政跟府县的考试。

“乡会”,乡试与会试的并称。明、清两代在省城,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这个叫做乡试。考中的人称为举人。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城考试的为会试。这叫“乡会”。

“铨选”,考核才能、资历,授以适当官职。

“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

“不效”,没有效果。

“夤缘”,“夤”就是攀附求进。“夤缘”比喻攀附权贵以求进身。

“丁忧”,遭遇父母的丧事,这叫“丁忧”。

“不采择门第”,“采择”是选取。“门第”是家世。不以家世作为是否录取的条件。

“廷对”,皇帝殿试称“廷对”。

“典史”,元朝的时候设置的,与县尉同是知县的属官,掌管收发公文,这叫“典史”。明朝废掉,由主簿掌管,主簿出缺,由典史兼管。这个地方“典史”就是官卑职微,就是它的官位、官职很卑微,叫“典史”。

“台衡”,“台”是三台星。“衡”是玉衡,就北斗杓的三星。“台衡”是位于紫微宫帝座前之星名,用以比喻宰辅大臣。这个地方“台衡”是指官高权重,位高权重,也可以讲说官高权重。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世间如果有人将要做考试官,那么投机钻营的就会想尽办法去拉关系巴结。即使昏夜乞求哀告,也在所不惜。但是那是考试官,只能管一个地方,不能把持天下的权利;只能管一任,不能延及三年之后。而且掌管小试的,没有权力参加乡会;执掌科名的,不能负责选拔的工作。即使进退升降都由我,有时也有意外。拉拢关系,向上巴结,怎么会这样难呢?

有一位考试官,是最公平,是最明智的,他不生病也不会老,不用去守丧,也不会选择门第,也不必花钱财,不必靠情面,从县试一直到廷对,从典史一直到台衡,一切进退升降大权都由他来主宰。但是那些投机钻营的,反而不去尽心尽意地去结交,结交这位主管这个权力的主宰,你可以说是明智吗?那怎么样可以让这位一切进退升降大权的主宰者能够提拔你呢?你要投其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没有其他的,你学习文昌帝君的德行就可以了,你流通文昌帝君的宝训,帮助世间人就可以了。你就可以得到这一个功名。

这一段按语,我们就解释到这里。

最后我们剩下一点时间,因为这一段“流矢集体”,这是讲因缘果报的故事,我们就引用净空老法师的开示,净空老法师他开示就说,不要冤冤相报。

第一点,《往生论注》里面讲,“菩萨清净,犹如净水,能洗除种种尘劳垢染”。觉悟了,自然就可以放下来。为什么放不下?没有觉悟,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以为这些假东西是真的。特别是认为佛法,世间都是假的,佛法是真的,这是什么人?老和尚说,这是小乘,他认为佛法是真的,世间法是假的,这一种是小乘人,他有能力出六道,但是出不了十法界。什么时候知道佛法也是假的,是方便说,《金刚经》里面讲说,“说法者,无法可说”,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面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说法者,无法可说”,你迷了,佛跟你讲解脱的方法,你解脱了,佛不需要再说法,这个叫做佛法也是空的,佛法也是一个方便。什么时候知道佛法也是假的,你才能超越十法界。这是第一点,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智慧。

第二点,老法师说,你要记得,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三种现象,也就是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什么时候三个现象都放下来了,你回归到自性,就证得妙觉了。这三种现象,物质现象头一个是要先放下来,先空掉,真正知道不断之假。你对物质现象要怎么去观照呢?就是不断之假,它是妙有,所以是不断的,它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来的。所以不断之假,它是什么?它是因缘所生法,但是菩萨有智慧他有假观,所以他知道说是不断之假。或者你用经上讲的“不断之无”,就是空观,“不断之无”就是空观。不断之假是假观。它根本没有,“不断之无”就是它根本没有,因为无所有嘛。你度众生才需要不断之假,才需要假观。其实一切万法不断之无,它根本没有,你执著是错的,包括这个身体,身体是物质。

第三点,起心动念是精神现象,一般叫做灵魂,灵魂没有生死。老和尚说,有一本书叫《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这个是描写在大陆的,在国内大陆有一个人写的,里面就是跟鬼的谈话记录。就讲在二千一百年前,凯撒大帝派了一支军团十万多人侵略中国,那时候是靠走路的,从罗马走到中国非常地辛苦,在中国打了几次仗也没有打赢,以后全军覆没,死在中国。这一批鬼军还没解散,附在人身上说出这个故事出来。老和尚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说,二千一百年前这些军人的灵魂,现在还活跃,但是它们过得很苦。菩萨要帮助它们,这些军队统统皈依,有个利宾菩萨,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第四,菩萨告诉它们说,中国不是你们的,你们来干什么?老和尚说,这句话让他感慨很深,这是什么?人要认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中国不是你的,你命里没有中国这个缘,所以你来了,死在中国。这提示我们什么?用战争的手段夺过来的土地、资源,还是你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的夺不到。就像八年抗战,中国不属于日本的,所以八年抗战打得那么激烈,日本人还是不能占领中国,为什么?因为中国不属于他日本人的。其实日本才是中国的,为什么?秦朝的时候,去求仙丹的仙药的徐福到日本去,老和尚说,是他们老祖宗啊,徐福到日本变成日本的天皇了。那何必用战争呢?

现在它们知道了,悔改了。在甘肃齐居士给它们盖个大庙,听说现在盖得非常地大,非常地好,已经完工了。我上次到海岛金山寺去看了整个它那个骊靬的古城的佛寺,盖得非常庄严,听说已经在盖了,齐素萍老居士还要盖一个极乐世界。齐老菩萨可真是韦陀菩萨的化身啊,她福报真的很大。我这次到海岛金山寺去参访,他们的方丈和尚陪伴我,让我非常地赞叹,海岛金山寺,他们真的是正法久住,一天《无量寿经》七部,不简单。

所以老和尚说,人不会死的,人是不死的。人要是不死,怎么可以得罪人呢?得罪人之后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个多麻烦。譬如我们前面探讨的如意太子、汉高祖、吕后、戚夫人、邛池龙、邑令吕牟,吕牟那一匹坐骑、那一匹马是吕产的后身,枉死了二千人,邛池龙受干旱虫咬之苦,三国蜀地还命债,这些都是什么?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个叫冤冤相报。

所以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了,什么事实真相?因果是不空的。事实真相是什么?欠命要还命,欠债要还债。事实真相是三世因果,真实不虚。你今天占人家便宜,来世要还给人家,今世吃亏,来世人家还给你,你吃人家半斤,还人家八两,这是事实真相。所以绝对不能得罪一个人,受了委屈也无所谓,不跟人结仇。

第五点,受了委屈以后,将来你要报复,后来他来生也要报我,我要报复他,他要报复我,这个多苦,双方都痛苦。就像吕后嫉妒戚夫人,害死了戚夫人成彘,如意太子要变成率然,要来吞掉吕后跟诸吕,这个叫做双方都痛苦。明白之后一笔勾销,受再大的委屈也无所谓,看清楚了,章嘉大师说,看破,你才能够放下,你看破就会放下,真放下才能一心念佛,往生才有把握。这个世间的人,有恩于我,要报恩,有怨于我,一笔勾销化解,他跟我有怨,我不跟他有怨,我这里没有。那怎么去化解?怎么去化解怨结呢?要怎么报恩?自己真正修行,自己认真修行,修行成功了,这个功德回向是真正的报恩,真正的解冤释结,为什么?你成佛了。成佛重要,亲近阿弥陀佛重要,往生极乐世界重要。

今天我们就探讨到这里。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5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