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士全书 > 欲海回狂 > 性学阐微类

性学阐微类

性学阐微类(七问七答)

【原文】问,季路问生死之说,仲尼拒之。子独哓哓不已,毋乃素隐行怪耶〖指专门探求隐僻无益的知识,行为偏激怪异〗。?答,未知生,焉知死者,乃夫子婉转启发之也,非漫然拒绝之也。孔子曰,死生亦大矣(出庄子)。岂素隐行怪耶。

【译白】问:“季路问生死之说,孔子拒绝回答。唯独你喋喋不休,专门研究些生僻怪异话题,是不是太偏激了中?”?答:“不知生,怎知死,是孔老夫子婉转启发季路,并非漫不经心拒绝回答。孔子还说,死生事大啊!难道也是偏激怪异?”

【原文】问,佛教所谓性,即无善无不善之说乎。?答,无善无不善,则顽空断灭矣。世人非著于有,即著于无。非著于亦有亦无,即著于非有非无。所以观佛三昧经譬之瞽人摸象也。生而盲者不识象,有一国王,集群瞽告曰,汝欲知象形否。瞽人皆言愿知。王敕象夫牵象于庭,命群瞽以手摸之。王曰,汝等已知象形否。皆曰已知。摸其耳者曰,象形如箕。摸其鼻者曰,象形如琴。摸其牙者曰,象形如橛。摸其背者曰,象形如屋。摸其髀者曰,象形如壁。摸其尾者曰,象形如帚。摸其足者曰,象形如柱。群瞽各执所见,争竞不已,继以殴击。王笑曰,汝等皆未知象。箕者,其耳也。琴者,其鼻也。橛者,其牙也。屋者,其背也。壁者,其髀也。帚者,其尾也。柱者,其足也。群瞽闻王所说,不敢复言,然意中犹信所摸不谬。世人言性,亦犹是也。

【译白】问:“佛教所说心性,即是无善无不善之说吗?”?答:“无善无不善,则成顽空断灭了。世人不执着于有,即执着于无。不执着于也有也无,即执着于非有非无。所以《观佛三昧经》把此譬喻成盲人摸象。先天眼盲者不认识象,有一国王,召集一群盲人,问他们说:‘你们是否想知道大象之形状?,众盲人都说想知道。国王命象夫把象牵于庭院中,令众盲人以手摸象。然后国王问,你们是否已知象之形状了。众盲人都说已知。摸象耳的说:‘象像簸箕。,摸象鼻的说:‘象像琴。’摸象牙的说:‘象像橛。’摸象背的说:‘象像屋子。’摸象大腿的说:‘象像墙壁。’摸象尾的说:‘象像扫帚。’摸象足的说:‘象像柱子。’众盲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竟至互相殴打。国王笑着说:‘你们都不知象。像簸箕的是象耳。像琴的是象鼻。像橛的是象牙。像屋的是象背。像墙壁的是象大腿。像扫帚的是象尾巴。像柱子的是象足。’众盲人听国王所说,不敢再多嘴,然而意地中还是相信自己所摸不错。世人讨论心性,亦如盲人摸象。”

【原文】问,万物成必有坏,始必有终。性亦有生灭乎。?答,凡有形之物,即有成坏终始。性既无形,焉有生灭。

【译白】问:“万物有成必有坏,有始必有终。心性也有生灭吗?”?答:“凡有形之物,即有成有坏,有始有终。心性既无形,岂有生灭?”

【原文】问,然则性如虚空乎。?答,非也。虚空之空,名为顽空。性空之空,名为真空。

【译白】问:“那么心性如虚空吗?”?答:“不是。虚空之空,名为顽空。性空之空,名为真空。”

【原文】问,耳目,形也。见闻,神也。神若不灭,则能见能闻者,当少壮如一。乃垂暮之年,目力渐昏,耳力渐聩。则见闻之性,亦有老死,以是知神有生灭耳。?答,耳目昏聩,形骸所致,岂关闻见之性乎。目之能见,非自见也,依于见性而能见。耳之能闻,非自闻也,依于闻性而能闻。若谓目能自见,则瞪死人之目,亦当有见。而梦中闭眼之时,不应复见种种形像。若谓耳能自闻,则提死人之耳,亦当有闻。而梦中耳在床上,不应复闻他处之声。安有生灭去来乎。

【译白】问:“耳和眼,是形。能听能见,是神。神若不灭,能听能见之能力,年长年幼时当一样。而年老之时,视力渐差,听力渐弱。则见闻之性,也有老死,由此可知神有生灭啊!”?答:“眼耳衰弱,是形体所致,不关见闻之性。眼之能见,不是它自己能见,是依靠见性而能见。耳之能闻,不是它自己能闻,是依赖闻性而能闻。若说眼能自见,则瞪死人之眼,也当能见。而梦中闭眼之时,就不应见到种种形象。若说耳能自闻,则提死人之耳,也当能听。而梦中耳在床上,就不应听到其他地方之声。由此可知,见闻之性岂有生灭来去?”

【原文】问,性无生灭,略知其概。性无去来,所不解也。?答,乍去乍来者,妄想心也,非真性也。真性之大,包乎虚空。大千世界在我性中,不过如海上一浮沤耳。

【译白】问:“心性无生灭,略知梗概了。至于心性无去来,不能理解。”?答:“忽去忽来的,是妄想心,不是真实心性。真实心性之大,能含包虚空。大千世界在我心性中,不过如沧海中一小水泡。”

【原文】问,三途之报,以及托生人间,论相者谓阎君所判,论性者谓自业所招,敢问是非何在。?答,不执,则两说皆是。执之,则两说倶非。譬如夫妇共生一子,若两人无心,曰此吾所生也,无伤也。倘夫妇赤面争夺,以为此吾所生也,非汝所生也,则谬矣。

【译白】问:“三恶道之报,以及投生人间,从事相上讲是阎王所判,从心性上论是自业所招,试问谁对谁错?”?答:“不执着,则两种说法皆对。一执着,则两种说法皆错。譬如夫妻共生一子,若两人无心,说此是我所生的,无妨。倘若夫妻二人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此是我所生的,不是你所生的,则错了。”

摘自《安士全书》欲海回狂:性学阐微类

看网友对 性学阐微类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