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12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12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20年06月27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六十六,“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我们看三○五页: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发明)名之曰路。必有无数人往来。路而崎岖。必有无数人不便于往来。一日不修。则一日不便往来。数百年不修。则数百年不便往来。若今日能修。则自此以后。数千百年。日日便无数人往来。就无数人中。于大风大雨。便其往来。于重担行李。便其往来。于暮夜昏黑。便其往来。隐然免无数老弱之惊惶。隐然省无数瞽(gǔ)人之跌扑。厥(jué)功顾不巨耶。”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经文名相注释:

“崎岖”,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隐然”,隐隐约约的样子。“隐然”就是指无形当中。

“瞽人”,“瞽人”就是盲人、失去视力的人。

“扑”,“扑”就是跌倒。

“厥功顾不巨耶”,“厥”是他的,那个。同“其”。“顾”就是岂、难道。“厥功顾不巨耶”的意思就是,其功劳难道不巨大吗?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既然成了路,一定有无数人往来;道路崎岖不平,一定有无数人不便于往来。一天不修,就一天不便于往来;几百年不修,就几百年不便于往来。如果今天能修,那么从此以后,数千百年,天天方便无数人往来;无数人在大风大雨中方便往来,无数人挑着重担行李方便往来,无数人在傍晚黑夜中方便往来。不知不觉中免除了无数老弱病残的惊惶,不知不觉中免除了无数盲人的跌扑。这样的功德难道不大吗?

这一段,《阴骘文》第六十六句,“修数百年崎岖之路”,当时学人在准备这个功课的时候,我就在思维,这个“修数百年崎岖之路”就是我们一般常常讲的铺桥造路,那这个是世间善法,但是虽然是世间善法,它却是佛法里面五乘的人天乘的基础。所以这一段我们要来探讨,“名之曰路”,路,看你这一生是走什么路。三界六道的轮回之路,十法界的路,一真法界的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路,或者是带业往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路。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这一段世间的善法,引申到出世间的无上大法。

那么我们来探讨这一段经文,“路而崎岖,必有无数人不便于往来。一日不修,则一日不便往来。数百年不修,则数百年不便往来。若今日能修,则自此以后,数千百年,日日便无数人往来。”这段经文看起来是告诉我们铺桥造路,而且告诉你路的重要性。但是我们需要来探讨,轮回,不是修数百年的崎岖之路,轮回是无止境的一个不归路,业力是一条不归路,也就是六道轮回是一条不归路,所以轮回是千千万万世。所以退转以后就是轮回了,所以退转到轮回之路,老和尚说是一世不如一世,那才是真正生命中的崎岖之路。慧命是解脱之路,烦恼、无明、轮回,是生命的崎岖之路。

所以这个地方是,我研讨到这个路的时候,给我一点启示跟启发。我们学到《阴骘文》,虽然是善法很重要,但是我们希望,从世间法提升到出世间法,再从出世间法提到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今天一共提了三条路。世间善法,铺桥造路。解脱生死,菩提大道,自觉之路,往生之路。所以路很重要。

那我一共提三个重点。第一个,走对路,净空老法师。第二個,走错路,宋朝苏东坡。第三个,没有第二条路,除了念佛求生净土。以上三条都是路,第一条,正路,我们要学净空老法师,走对路;第二条是李炳南老师说的,古人不能学苏东坡,今人不能学梁启超。走错路,走什么路?刚才讲的轮回之路啊,那就是崎岖之路了。苏东坡,所以不能学苏东坡;第三,在这个乱世之中,有路可以选择吗?没有第二条路,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今天我就从路引申到轮回之路,它是崎岖之路,往生之路就是解脱之路。所以我们现在来学老法师的走对路。

老法师开示:

一,今天很多学佛人,路走错了,走岔路。老法师跟随恩师雪庐老人学习经教十年因缘。以下的老法师的开示,是出自末学在二○一六年三月二十八到三月三十日三天,我奉师父上人的慈示,以及江逸子老师的指示,要我主办木铎(duó)春风三十载,李炳南老教授圆寂三十周年纪念,雪庐老人学谊道风论坛。这个是在四年前,在台北科技大学,当时有两千多人参与这一堂盛会。一共有九位台中莲社的老师参与这个盛会,净空老法师,徐醒民老师他因为行动不方便,所以他用录影的方式,再来是果清律师,再来是黄泳老师,洪石师老师,还有其他台中莲社的老师,总共九位。这是李炳南老教授每十年,他有圆寂十周年,圆寂二十周年。那圆寂三十周年,就是由净空老法师跟江逸子老师指示,我来办这个论坛。那这个盛会非常的成功,磁场非常的强,非常的好,很荣幸我能够承担这个使命。老法师在这个论坛上面,他就是提到老法师跟恩师雪庐老人学习经教十年因缘。因为他这个内容很长,我只有摘录大概三分之一的内容来跟大家分享,就是老法师他走对路了,他跟对了大善知识,李炳南老师。我们来聆听老法师的报告。

老法师说,今年是雪公往生三十周年,台湾的同修很用心,组织这个论坛。就是末学主办的这个木铎春风三十载,雪庐老人学谊道风论坛。

老法师说,他来回顾这一生,他遇到的三位善知识。他认识李炳南老师的经过。老法师说,他出生在一个动乱的年代,灾难频繁,生活确实像世尊在《无量寿经》说的,“饮苦食毒”,日子不好过。抗战期间,老法师在十四岁那一年,因为家贫失学,不得不去做童工养活自己。他常坐在小河边树底下,就问自己了,说,为什么我活在这个世间呢?我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什么呢?

他来到台湾以后,虽然无依无靠,很幸运的在二十六岁那一年认识了方东美老教授,方老师为老法师讲哲学概论、佛经哲学,把佛法介绍给老法师。接着又遇到章嘉大师的教诲,老法师遇到章嘉大师,他人生才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目标是大乘佛法,方向是学习经教,学习经典。三年后,章嘉大师圆寂了,老法师对佛法起了信心,认为这一生值得去学习,他就把工作辞掉,专门学佛。当时遇到一位他生命中的贵人,朱镜宙老居士,那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已经近七十岁了,老法师当时是二十六岁。那么朱镜宙老居士就介绍他认识忏云老法师,就是忏公,忏公当时在埔里住茅蓬。现在忏公的道场是在台湾南投水里莲因寺。老法师跟忏公住了半年,忏云老法师说,老法师是一个讲经的材料,劝他发心讲经。跟谁学呢?他建议他去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李老师当时在台中莲社开了一个经学班,专门训练讲经的学生。所以老法师就离开茅蓬,去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师,他跟李老师的缘就是这样结下来。

所以你知道,一位伟大的高僧大德,他这一生都要怎么样?诸佛菩萨护念,龙天护法拥护。诸佛菩萨护念是什么呢?方东美教授、章嘉大师、忏云老法师,诸佛菩萨介绍这三位善知识先来接引,一步一步的接引老法師到佛法的殊胜的、圆满的殿堂,最后指导他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师。中间还有他的护法朱镜宙老居士。

老法师到台中,那时候是三十一岁,李老师已经七十岁了。为什么?因为李老师六十岁才从山东济南到台湾来,告别了他的亲人,可以讲说舍家弃欲了,断亲割爱。他把我们的师太,就是我们的李炳南老师的夫人,放在山东老家,守着老家。这很不容易,这叫辞亲割爱。这也差不多像佛陀的精神,他等于是出家,为什么?心出家了,虽然身没有出家,他是现维摩诘(jié)居士相,菩萨相,但是心出家了。来到台湾,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儒佛并弘,弘扬儒学,兴隆佛法,传承了印光大师的法脉。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常说一句话,把佛放心中,为孔子做一点事。台湾如果没有李炳南老师,今天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不会根扎得这么深,儒学不会这么兴盛。你看他培养多少学生出来,徐醒民老师、江逸子老师、果清律师、净空老法师,那不得了。还有孔孟思想的传承,孔德成先生。所以汤恩比博士讲说,这个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唯有孔孟思想跟大乘佛法可以挽救这个世界。你看这两个重担子都落在李炳南老师的身上,孔孟思想、大乘佛法。

当时净空老法师去见李炳南老师的时候,李炳南老师跟他约法三章。这个,老法师亲口说出来,应该是最标准的,我们就逐句逐句的把它念出来。第一条,李炳南老师说,你到我这里来,依我为师,从今天起,一切法师、居士大德讲经说法不准听。第二条,从今天起,你想看的书,无论是佛经或世间书,都要经过我同意,我没有同意不准看。包括经书喔。第三条,你过去所学的(就是老法师跟章嘉大师所学的,跟方东美教授所学的),我一概不承认,统统作废。我们俗话讲说打掉重来。从今天起,一切都从头学起,你能够接受,你就留在这个地方好好学习;不能接受,那就另请高明。

老法师想了二三分钟,接受了。这真的是一个智慧的抉择,生命中最重要的抉择,慧命中了不起的抉择。菩萨在他前面示现,老法师已经有慧眼,可以认清前面这个就是他的大善知识,是菩萨示现。因为李老师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很跋扈(bá hù),好像目中无人,但是老法师说,他知道李老师是个真善知识,他答应,老法师答应了。最后,李老师告诉净空老法师说,这个是有期限的,多久?五年。就是我们以前有讲过,五年学戒,五年你都要遵守。老人家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这实在是谦卑之词。五年之后,我介绍另外一个老师给你,你去跟他学,那是谁?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往生了,印光大师的书还在,《文钞》还在,你跟他学,以古德为师,叫古德的私淑弟子。

净空老法师守老师的规矩,好在哪里?好在他什么都不能看、都不能听,大概三个月,心就清净了,烦恼就少了,智慧就增长了。他就是要把你的六根关起来,这也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因为他包括其他经书都不准看,其他法师大德讲经也不准听。他把你六根,都摄六根,把你六根关起来。他说,三个月心就清净了,烦恼就少了,智慧增长了。

其实学人在学讲《安士全书》或者是《感应篇汇编》,这个将近六年以来,从六年之前到现在,我一直都是没有离开净空老法师,没有离开印光大师,没有离开莲池大师,我再看还是这三位,百看不厌,还有李炳南老师,不断的熏习,我只要学到他们的万分之一,我就可以得到莫大的利益。

老法师说,他经过这样半年的时间,发现效果非常好,就是这个方法好。到了第三年,他跟李老师说,我很受用,我跟老师你的约定是五年,我现在自动延长五年,我十年遵守老师立下的三条规矩,十年。这个方法从哪里来,老法师并没有问李老师,李老师也没有告诉净空老法师。一直到李老师过世了,净空老法师在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师,演培法师是从台湾到新加坡弘法,他小时候出家,跟了谛闲老法师。老法师有请教演培法师,演培法师告诉他说,以前他小时候出家的时候,谛闲老法师也是这样教他们的。后来老法师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三条规矩是祖师大德的规矩,不是李炳南老师的专利方法,是中国老祖宗的祖祖相传的老方法。

看到这个学生可以造就、可以栽培,就用这个戒律,这三条就是戒律,来限制你;至于不能造就、不能栽培的,老师就不用这三个条件。老法师在台中莲社一打听,老师从来也没用这种方法要求其他同学,这个方法只有对老法师一个人。可见李炳南老师独具慧眼,知道老法师是佛门龙象。为什么不对别人呢?专对老法师呢?因为老法师能守,别人不能守。他才明白这个叫师承,能传法的条件就是尊师重道,这是基本条件。第一个,要尊师重道;第二个,要清白,没有被污染;第三个,肯学。我们现在讲好学、善学。所以各位,现在要去找到这种学生,其实是不多,第一个,要尊师重道;第二个,要清白,心地清净,不容易被污染;第三个,肯学、善学、好学。具备这三个条件,老师特别的照顾你。老法师说,李炳南老师一生的行谊,就是给他做个榜样、做个模范。

修学最重要是师承,你跟哪一个老师学的,老师只能一个。因为老师只有一个,对你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两个老师讲法,两种,两条路;三个老师,变三岔路了,所以老师只能一个人。李老师讲,传人的资质没有别的,就是完全听话,百分之百听话,错了也要听。错了也要听,到哪里去找?老和尚说,真的找不到。所以师徒之缘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常常讲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李炳南老师就是老法师的人师。什么叫人师?可以改变他的生命,可以改变他的慧命,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可以造就菩萨的这个弘法人才,那就是人师。

所以老法师说,老师教你什么?老师就是以种种方便成就你的根本智,把你心里的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洗刷得干干净净,你的清净心现前,你的戒定慧现前,根本智就得到了,这是老师帮助你最大的成就。达到这个程度,老师就不再叫你跟他在一起了。这是真的,我们看很多禅宗大德就是这样,他开悟以后,那个传承的弟子,譬如说像六祖大师,六祖大师是不能够侍奉他的师父,因为大家夺衣钵,所以五祖弘忍大师赶快把他送走,因为他会有杀身之祸。以前禅宗那些高僧大德开悟以后,都在他的恩师旁边,侍候着三年到五年,报恩,开悟以后就是还要再侍候,就是报恩。

所以老法师说,等到你开悟以后得到根本智,老师就不会再叫你跟他在一起了,为什么?你可以去参学十方了,你可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了。因为刚开始,他教你烦恼无尽誓愿断,你已经断烦恼,得根本智了,那当然就可以去参学了,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就可以达到你第一个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老法师也常跟我们讲,跟我们勉励说,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娑婆世界修学,我们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现在先做的,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等到我们往生西方以后,我们再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佛道无上誓愿成,那是到西方去要成就的。所以等到你得到根本智以后,你就可以去参学了。根本智得到以后参学,参学是广学多闻,那就是成就后得智。所以根本智是在老师那里学到的。

中国古人用这个方法用了几千年,效果卓著。如果不是好办法,跟现代教学方法不能相比,那早就被淘汰了。那问题是现在的教学都不用这个方法,现在都用法门无量誓愿学,叫广学多闻,那变成现在俗话讲的,样样通,样样松,所以现在没有诞生这些高僧大德的人才出来。尤其又是学西方,世间法是学西方科学的。所以老和尚说,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所以这些祖师大德,为什么要坚持这种方法呢?一定有他的道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没有人教他,这个叫无师智,根本智,都从他自性当中流露来的。所以悟了以后,问题就解决了,整个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道理你全部明白了。这个理一般人不懂,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

老法师接受李老师的条件以后,那么李老师安排他到慈光图书馆担任管理员。老师每个星期三在图书馆对外公开讲经,坚持了几十年。那当时李老师有办一个经学班,在台中莲社,培养讲经的弘法人才,学生有二十多个,全是在家人,就是当时徐醒民老师都是那个讲经弘法的经学班里面的,那时候老法师还没有出家。李老师要他参加这个班,老法师不敢,因为老法师认为讲经太难了,那不是普通人,谁有资格?开悟才可以。古人讲,“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所以老法师说,他可以听、可以学,但不敢讲。老师告诉他说,你不发心讲经,将来讲经的人就没有了,佛法就灭了。讲经讲什么?李老师告诉他说,你讲注解,古人注解是文言文,我们把它翻成白话文,只要注解没有讲错就可以了,万一有错了,那注解的人要负责。

这个话老法师听得懂,是不错,但是讲经要具足条件,老法师说他不具足。那李老师就善巧方便,也不勉强,就请净空老法师到经学班去看看、去听听,老法师说好。他去看了以后,觉得那个好像也不难。经学班的学生,小学毕业占大多数。大学生的没有毕业,好像念到大学二年级,只有一个人。老法师是初中毕业。老法师说,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年龄最大的是林看治居士,六十多岁。林看治居士在助念方面很有经验,而且她还有写了一本助念的书。林看治老居士是小学毕业,她还在那里讲经,发愤图强。老法师那时候还年轻,一看到她都能,那为什么我不能呢?这样就把他讲经的念头触动了,老法师就跟李老师讲说,他要参加这个经学班,老师就很欢喜。

再来,私塾教学,李炳南老师讲经的方法完全是中国传统私塾教学法,对学生个别指导,所以每个人学的东西都不一样,进度也不一样。一部经学会了,这个标准是要上台能讲。怎么讲法?复讲,完全讲老师讲的资料,漏了没有关系,你自己不能加意见,不能自己找参考资料,老老实实的完全照他的方法讲。这个方法看样子非常笨拙,老和尚说,他后来才明白,这个方法根源是从阿难尊者来的,阿难尊者结集经藏就是复讲。佛家培养法师,世世代代都是讲小座,这样学成的人,是要学什么?学耐心、学谦虚、学恭敬。如果你不是在这个上奠定基础,你稍微能讲经,傲慢习气就出来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就完了。

另外李老师讲经不准录音,谁要是把麦克风旁边放录音机,李老师就不讲了。他的目的是干什么?他目的是让你全神贯注,精神贯注听讲,这样才会有受用。你放一个录音机,你心就不在焉了,心不在焉就懈怠了,所以会造成你什么?没有听清楚不要紧,回去可以重听,有依靠。那么李老师也不准写笔记。同学有时候遇到困难,要请示李老师再讲一遍,李老师会打人、会骂人,打你、骂你,不跟你讲。为什么?跟你讲,你就有侥幸的心理说,我不懂我再问老师,我顶多是挨一顿骂、打几个板子,老师还给我讲。后来李老师就用打的、骂的,不讲,逼得你全神贯注。这样的教学目的是教你开悟,叫你每一堂课都要有悟处。积小悟成大悟(要全神贯注),积大悟成大彻大悟,你的境界年年提升,你所记的东西不重要。古来祖师大德教学的一套方法,跟现代不一样,现在这些方法帮助你记忆,记忆什么?帮助你分别,帮助你执著,你永远不会开悟。你记忆了很多佛法的常识跟知识,可是一点都跟开悟没有关系,一点都跟断烦恼没有关系,跟你的觉悟没有关系。

所以老法师听李老师讲《华严经》,老法师只听第一卷,第一卷听完以后,下面八十卷老法师都会讲。为什么?因为他有悟处了,他学会李老师的讲经的义理跟方法。因为老师的思想、理念,净空法师都知道了,方法也知道了,老法师在台中就是学这个。这个叫什么?这叫善学、会学、肯学。用什么心态来讲?用什么方法来讲?活的,这种东西是没有办法教的。必须要靠你的悟处,你心清净,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老法师说,这样的话必须要怎么样?必须要长期追随老师,一堂课都不缺,你慢慢在这里面去体会,这才能学得到。不是他不教,这个没法子教。长期去听,就是长时熏修,每一次你都去琢磨,在这里面体会心得,然后上台讲经的时候灵活运用。如果你要学每一句怎么讲,那是死方法,不能变化、不能契机,就不契合大众的机。听众里面有程度高的,也有程度低的,那都要面面顾到,让所有听众都能够生欢喜心,这叫做成功的讲座。这种讲座非常不容易,李老师说,这种讲座叫做“大讲座”。大讲座不是下面听的人很多,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说讲堂很大,不是,是听众程度相差很大,但是大家听了以后都皆大欢喜,法喜充满,那个叫做“大讲座”,那叫讲大座。

最后,老法师他说,他能够成就,最主要李老师教他一个方法,至诚感通。李老师送给净空法师四个字,老法师一辈子都用这四个字,“至诚感通”。学习经教确实不容易。老实说,我现在也都是学老法师的至诚感通。有时候我在准备《安士全书·阴骘文》的时候,其实,我天资也是很驽钝的,我也不晓得这句话应该要怎么样再继续把它能够大开圆解,而且能够把它圆满的表达出来,其实我还是有我自己本身修行上的障碍。但是我都每一次讲经,在备课的时候,我都会去求阿弥陀佛跟地藏菩萨加持我,但很不可思议,自然而然灵感就来了。这个叫做至诚感通。然后讲经前再去祈请三宝加持,祈请阿弥陀佛、地藏菩萨、印光大师、周安士菩萨加持,那自然就会感应道交。

所以老和尚说,李老师当年告诉他,讲经教学利益众生,基本条件是要通世出世间法。通出世间法,这一部《大藏经》,你这一生能不能够通达呢?要是不通,你就不契理;通世间法,单单这一部《四库全书》,你通得了吗?你通不了,你就没有资格讲。可是又非讲不可,那怎么办?李老师教他四个字,“至诚感通”。用真诚心求感应,基本条件就是慈悲心,真诚爱一切众生,这是基础。中国古谚语讲“量大福大”,你要有大智慧、大福德,完全看你的心量。要用真诚心求感应,求佛菩萨,真诚到极处就感通了,这个通是感应。你就可以把佛陀的真理,佛陀的义理,就是愿解如来真实义,或不管是这个世间善法,你就可以把周安士菩萨他的智慧的妙理,你可以很圆满的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感通,这就是感应。

以上老法师在木铎春风三十载,雪庐老人学谊道风论坛讲座,他开示的内容其实是非常长的,我只讲到三分之一左右,还没讲的部分,我以后下一次有因缘,我再继续把老法师这段,他对恩师的怀念,这十年的学教因缘,我再继续跟大家分享。

这个是第一点,走对路,学老法师。

那再来,我们谈走错路,不要学宋朝苏东坡。这老法师讲,第二点,退转之后,修行一世不如一世。因为我们今天提到路,“名之曰路”,我们说修数百年来崎岖之路,其实轮回之路岂止是数百年来,是千千万万世。所以我们第二条就要谈,退转之后,修行一世不如一世。

佛法里面,讲生死有两种:一种是变易生死,一种是分段生死。什么叫变易生死?什么叫分段生死?能够超越三界之外的,叫变易生死。我们现在娑婆世界的生死,叫分段生死。阿罗汉是了分段生死,但是菩萨还有变易生死。所以裟婆世界的生死叫分段生死。六道轮回,这叫分段生死。六道轮回是苦海,佛家常讲“苦海无边”。

像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他的前生是五祖戒禅师,那个时候朝廷有一个大官到寺庙进香,五祖戒禅师一看到做官的威仪,他动了心了,羡慕,所以来生去做官去了。他一生的修持,只换得一个官位。他官也没有做得很好,得罪了当权派,最后贬到南海(海南岛)去教书,日子过得很辛苦,这个历史上有记载。

苏东坡死了以后再转世,还是在人道,地位就更差了,做一个很小的官,好像是县政府里面的科长一样,这么一个地位,以后就没消息了。

苏东坡先生常常有带了一幅西方公据,就是他有画一幅阿弥陀佛的圣像,他说,这个是我往生西方的一个公据,就是说,等于入场券,但是后来他也没有往生,印光大师说他没有往生。这个我们在以前讲座,我们有探讨过。

所以老法师说,一世一世转,往下堕落,这个非常的可怕。所以真正能够救度我们的就是净土法门。老法师说,希望同学千万不能够错过,这个法门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一定要晓得,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地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不会退到凡夫;行不退,不会退到二乘;念不退,不再起心动念了。不但没有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也不在乎了。

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分段生死,连变易生死都没有了。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以外的声闻、缘觉、菩萨,他们就很在乎变易生死,也就是他们很怕变易生死,为什么?因为变易生死还有隔阴之迷,修行要经历长劫,他会退转。

为什么会退转呢?里面的烦恼没有断干净,外面遇到缘,烦恼起现行,马上就堕落了,马上就退转。一退转,有些退得很厉害,一退退了好几步,不是退一步,退转之后,一世不如一世。

所以我们第二个是,走错路,不能学苏东坡。

再来,谈第三点,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除了念佛求生净土。第三点,乱世唯一的生路。

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诉身边的学生,他说,这个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了。告诉大家,你们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李老师最后的遗言。像李老师这种慈悲教诲,老法师说,他听得很多,不是他一个,但是这个事情是真的。

老法师说,我们有时候常常会集体祈祷,效果真的能够超过这些恶业的众生、恶业的业力吗?也就是我们祈祷的力量,能够化解这些恶业的业力,或者是恶业的众生吗?尤其是我们现在五浊恶世,如果祈祷的力量敌不过它,也就是众生造恶的力量,超过我们学佛的,或是修行人的祈祷力量的话,那灾难还是会发作的。所以,百分之五十的比例,一半一半,这个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要做什么准备?真正的准备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也就是说,用俗话讲说,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你改变不了这个环境,你改变不了这个浊恶的众生、浊恶的世界,你改变不了。

像现在我们警方查缉到的,数量非常多的这个毒品,这个毒品他怎么去分装呢?他分装成咖啡包,外表是咖啡,可是里面是毒品,你说怎么办?喝到这个咖啡包的,全部都是吸毒,一吸毒到最后养成习惯了,无法自拔,没有吸毒就会受不了,越陷越深,到最后堕到这个罪恶的深渊里面去了。

就是说,现在这个浊恶世间,我们改变不了,浊恶的力量太大太强了,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准备,真正的准备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的。你说,我要在这个世间,我要挽救众生,我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障碍太大了,诱惑太强了。

如果灾难发生了,假设说我们有这个求生西方的准备,如果万一灾难发生了,那这是共业。虽然大地毁了,生物都不能生存了,各人去处不一样。念佛的人到极乐世界去;行善的人、心行善良的人,到天道去;心行不善的人,到三恶道去,去处不一样。

这一点,老法师常常提醒同学们,人没有死,一切万物也都没有死亡,只是换个身体而已,换了一个生活的空间而已,所谓的不同维次的空间。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你相信了,你就能够断恶向善,你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好,越换越好,越换越殊胜。但是如果你依旧作恶不改,那就经上讲的,你的前途就是在三途地狱。

佛对于这些事情讲得太清楚了,老法师在讲到这段开示的时候,正好有同学发心在经典上去查,当然这也是老和尚的这个慈示了,老和尚有交代,专门查释迦牟尼佛讲的地狱因果这些事情,后来编辑了一本书,叫《诸经佛说地狱集要》。这一本《诸经佛说地狱集要》,老法师特别叮咛我,他说,你将来有机会,希望把这部经也能讲出来。他有告诉我说,这部经很重要。但是确实很深,我看过了,很深,我有看,很深。《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好像二十多部经论。这部书实在讲现在社会,老法师劝同学多读,他说,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有流通。多看就多警惕,句句是真话,要相信《金刚经》上佛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不妄语,句句是老实话,你相信的人就有福了。我们要学孔子求学的态度,就是信而好古,对古圣先贤的话要相信。同样的,我们也要相信佛陀、诸佛菩萨的话,一点都不用怀疑。这就是我们在这一生里面,在这个乱世中的唯一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今天因为讲到“修数百年崎岖之路”,我特别引用三条路,走对路,学净空老法师;走错路,不要学苏东坡;最后,乱世中唯一的生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跟大家共勉。

好,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

“崎岖之路。本就陆道而言。若推广其说。则川源之淤塞(yū sè)。谿涧之迂回。一应阻碍舟楫(jí)之处。即崎岖之路也。其法在于因利乘便。设法疏通。使后人永享其惠。亦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矣。”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谿涧”,“谿”跟那个一般的小溪那个“溪”是同一个意思。山里的小河沟,泛指小河沟。“涧”是两山之间的水沟,就是较小的水道。“谿涧”就是山间的小河沟。

“一应”,“一应”就所有一切。

“舟楫”,船和桨。指行船。

“因利乘便”,“因”、“乘”,就是凭借、依靠。“因利乘便”就是乘着有利的形势。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崎岖的道路,本来是就陆道来说,如果进一步推广,那么河川源流的淤塞,溪流的迂回,一切阻碍行船划桨的地方,都是崎岖的路。改变的办法就是“因利乘便”,设法疏通,使后人能永远享受恩惠,这也是修数百年崎岖的路。

我们看“下附征事两条”:

“七十里塘(昆山县志)”

“昆山至和塘。自县治以西。达于娄(lóu)门。凡七十里。通连湖荡。皆积水泥涂。无陆地可行。甚为民患。由晋唐以来。不果修筑。宋皇祐中。有人建议绘图以献。亦不果行。至和二年。主薄(zhǔ bù)邱与权。始陈五利。力请兴作。既而知县钱公纪。复言之。乃率役兴工。始克成塘。遂以年号为名。开通河港。凡五十有二。以泄横冲之水。上设桥梁。以便行人来往。至今犹受其惠。”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塘”就是堤岸、堤防。

“至和塘”,娄江是太湖向东海泻水的三江之一,自唐宋以来,从苏州到昆山六十里河道,岁月湮(yān)塞,居民围而为田,交通不便,也不利灌溉。宋仁宗皇祐年间,朝廷派舒州通判王安石负责东南水利。他到昆山后,拟订治河计划,但因故未实行。宋仁宗至和二年,知县钱纪采用主薄邱与权建议,开筑昆山塘。前后共花了六年工夫,筑好之后,以开工时的年号命名,称为“至和塘”。

“湖荡”,积水长草的浅水湖。

“泥涂”,污泥、淤泥,或指泥泞的道路。

“民患”,“患”就是忧虑、担心。“民患”就是不便于老百姓。

“皇祐”,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至和二年”,“至和”是北宋仁宗赵祯(zhēn)的年号。

“主薄”,这个“薄”疑为“簿”之误。因为古代的官名叫主簿。主簿是古代的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所以应该讲是“主簿”才对,但是它经文上写“主薄”。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叫“主簿”。

“五利”,五种利益。“五利”就是“一曰便舟楫,二曰辟田野,三曰复租赋,四曰止盗贼,五曰禁奸商也。”这叫“五利”。

“泄”,“泄”就是液体排放。如:“泄洪”。

我们看这段的白话解:

七十里塘。(见《昆山县志》)。

从昆山到至和塘,从本县范围内向西到达娄门,共七十里路,都与湖泊相连,到处是积水泥沙,没有陆路可行,成为百姓的大患。从晋唐以来,修筑都没有结果。宋皇祐年中,有人建议绘图进呈上级,也没有结果。至和二年,主簿邱与权,开始陈述修筑的五种利益,努力倡议动工。接着知县钱公纪,再次提议。于是就带领民工开始工作,终于修成塘,以当年年号取名为“至和塘”。开通了五十二处河港,排除了横冲的大水。河上建造了桥梁,以方便行人来往。到今天人们还在享受它的好处。

好,我们看下面的“按”语:

“所谓五利者。一曰便舟楫。二曰辟田野。三曰复租赋。四曰止盗贼。五曰禁奸商也。夫以如是之大役。由于邑尉之创始。卒贻后世无穷之利。然则留心民瘼(mò)者。岂必专藉爵位之崇高哉。”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复租赋”,“复”就是免附徭役(yáo yì)或是赋税。意思就是说减免租税。

“大役”,“役”就是事情。“大役”就是指兴作至和塘这件大工程。

“邑尉”,“邑尉”是官名。就是县尉。职掌一县治安,位在县令之下。就是主簿邱与权。

“民瘼”,“瘼”就是疾病、痛苦。“民瘼”就是人民的疾苦。

好,我们看这段按语的白话解:

所谓五种利益,就是一便于驶船划桨,二便于开辟田野,三能够减免租税,四能够防止盗贼,五能够禁止奸商。这样大的工程,竟然在邑尉手里创始,给后世留下无穷的利益。如此看来,关心民生疾苦,难道一定要当大官吗?

好,我们看下面,三○七页的“镕(róng)锡灌闸(清河家乘)”:

“昆山张虚江。讳(huì)宪臣。嘉靖间。为浙江宁绍台道。方赴任。例送调和及下马饭银。虚江概却之。居官一尘不染。尝曰。吾只饮浙江一勺水。庶吾子孙亦得宦(huàn)此。后其孙泰符。讳鲁唯者。果为绍兴知府。时府城五六十里外。有星宿闸。为一府水旱所关。乃朱买臣所筑。其地濒海。有二十八洞。延袤(mào)三四里。水势最急。修补甚难。一钱太守修后。日就坍(tān)毁。屡筑屡坏。民甚苦之。张公相度形势。以为筑石非可永久。乃镕铅锡以灌之。其桥石与闸。铸成一块。约费巨万。至今屹(yì)然不动。绍民乃以神祠之。厥后泰符亦陞(shēng)宁绍台道。继为方伯。累迁至七省总漕。仕宦总不离浙。人以为虚江清正之报。”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家乘”,“家乘(shèng)”就是私家笔记或记载家事的笔录。或指家谱、家史。

“嘉靖”就是明世宗朱厚熜(cōng)的年号。

再来,“宁绍台道”,“道”,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按:“宁绍台道”,清朝时设置的道。雍正四年置,治所在宁波。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下马饭银”,“下马”是指官吏到任。“饭银”就是清代京官正薪以外的补贴。“下马饭”,犹言接风酒。所以“下马饭银”应该是指新官初上任时,地方上接待和餽(kuì)赠的惯例,这叫“下马饭银”。

再来,“庶”,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但愿、或许。

“宦此”,“宦”就是官、作官。意思是说,也能如此作官。或者是说,也能在此处作官。

“星宿闸”,这个“星宿闸”位于绍兴市,又称“三江闸”。是萧山绍兴平原河海水利工程。因为处在钱塘江、曹娥江、钱清三江的汇合地,所以叫做“三江闸”。闸设二十八孔,应该是所谓“应星宿数”(就二十八星宿),故又曰应宿闸、星宿闸,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水旱所关”,“水旱”就是水灾跟旱灾。意思指发生水灾、旱灾的关键所在。

“朱买臣”,他是西汉会(guì)稽吴人。家贫好学,以卖柴为生,他妻子很羞愧,改嫁他人。后来朱买臣显贵,他的妻子很惭愧,自缢而死。朱买臣官当到丞相长史,后来因为与张汤相倾轧(qīng yà),受到张汤相的排挤打击,后来遭诛杀。

“延袤”,“延袤”就是绵亘(mián gèn)、绵延伸展。

“巨万”,形容数目极大。

“屹然”,“屹然”就是高耸挺立的样子。

“方伯”,官名。在商朝、周朝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来称为地方长官。汉朝以来的刺史,唐朝的观察使,明、清的布政使,都称为“方伯”。

“累迁”,“累”就是连续。“迁”就是晋升或调动。“累迁”就是连续升迁。

“总漕”,官名。明、清总管漕运(以前指这个水路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军需)的官,这个叫“总漕”。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镕锡灌闸。(《清河家乘》)。

昆山人张虚江,名宪臣,嘉靖年间,为浙江宁绍道台。刚上任时,一切礼品和红包,虚江一概拒收。为官一尘不染。他曾经说,我只喝浙江一勺水,或许能留给后代子孙福报,使子孙也可以在浙江为官。以后他的孙子泰符,名鲁唯,果然做了绍兴知府。当时府城五六十里外,有一个星宿闸,关系到一府的水旱,是朱买臣建筑起来的。这个地方濒临大海,共有二十八洞,绵延三四里,水势最急,修补很难。有一位姓钱的太守修后,一天就崩溃了。屡次建筑屡次崩坏,百姓为此很痛苦。张公认真察看,就张虚江,张虚江认真察看,全面衡量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用石头建筑不能持久,就镕化铅锡来灌铸,把桥石和闸铸成一块,花费巨万资金,至今屹立不动。绍兴地方人民把张公作为神来祭祀。后来泰符也升任宁绍道台,再升任为一方大官,一直升到七省总漕。为官总不离浙江,人们认为这是虚江清正廉洁的报应。

好,我们看下面的“按”语:

“虚江先生之父。南麓(lù)。因其先世出方孝儒门下。避罪于长洲之唐浦。子孙业农。每以读书为讳。一日出外。见路傍遗一囊(náng)。挈(qiè)之甚重。约有三四百金。不敢启视。停舟岸下三日。见一人仓皇寻至。询其的实而反之。于是暮年生虚江。其母管夫人。怀孕十六月而生。幼时过目成诵。冠弱即登嘉靖会魁。子孙科第不绝。”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方孝儒”,它这个地方是写成儒家的“儒”,事实上他是子字旁的“孺”。“方孝孺”,等一下我们讲完这一段按语以后,我们会详细介绍这个在中国明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人物,方孝孺。而且他的因果报应非常令人惊惧,这个因果报应的真实不虚。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的忠臣,宁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他工于文章,就是他文章写得非常好,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shì)文正。著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长洲”,在今天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春秋时代为吴王阖闾(hé lǘ)游猎的地方。吴王阖闾就是,我们知道的这个越王勾践,还有吴王阖闾他的儿子吴王夫差,就是西施跟吴王夫差的故事,也就是越王勾践复国的这个历史故事。

“讳”,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指忌讳的事情。

“挈”,提、举。

“停舟岸下三日”,“停”,就是《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意思指说把船停靠在口岸,等了三天。

“的实”,“的实”就是确实、真实。

“反之”,“反”就是归还、退还。归还他。

“暮年”,晚年、老年。

“会魁”,科举考试为三年一科,在京师举行,由举人参加,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会元,前十名为“元魁”,十一名到二十名为“会魁”。贡士再经过“保和殿”复试,才有资格参加殿试,录取后称为“进士”。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虚江先生的父亲南麓,因为他的先辈出于方孝孺门下,就到长洲唐浦避难,子孙从农,对外不敢讲读书的事情。有一天出外,看见路旁有人丢失了一个袋子,提起来很重,里面装了三四百金,不敢启开观看。停船上岸等了三天,看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一路寻找东西来,张问清楚了真实情况之后,就把袋子归还给他。因此在晚年就生了张虚江,母亲管夫人,怀孕十六个月才生。虚江年幼的时候,读书过目就能够背诵,年纪轻轻在嘉靖会试中名登榜首。子孙都很昌盛。

好,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可怕的因果报应,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因果故事。这个是我在《感应篇汇编》,我有讲过方孝孺的故事,很完整的把它讲述出来,但是在《安士全书·阴骘文》里面,目前来讲,还没有详细的讲方孝孺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讲这件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因果报应故事。

我们常常说诛杀九族,方孝孺是被诛杀十族。我们介绍一下方孝孺这个因果故事。方孝孺他本身是担任翰林学士,他因为拒绝为篡(cuàn)位夺权的燕王起草登位诏书,朱棣登上皇帝宝座第八天,就在南京的聚宝门外,朱棣就开始诛杀了方孝孺十族,死掉的家族成员达八百七十三人,总共行刑七天才停止。到行刑的第七天,最后要杀方孝孺的时候,将方孝孺的嘴巴裂开到两个耳朵这边,并且割下他的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方孝孺他的家族被诛杀,等于说是被诛杀十族,本来是只有诛杀九族,到后来连他的老师这一族都被灭掉,这有很深的因果故事在里面。

我现在把它整个历史沿革,再把它交代得清楚一下,让大家明白。那个时候是诛杀十族,皇帝是为了争位,有时候他是祸连九族。为什么要诛杀到九族呢?在历史上称它叫瓜蔓抄,就是抄家灭族那个抄。那为什么叫瓜蔓呢?就是连根带藤不留余地的全部悉数抄尽。瓜不是有瓜藤吗?它会沿着那个棚架,会开始生长这些瓜吗?所以连根带藤的,不留余地的全部悉数抄尽,这叫瓜蔓抄。所以我们这个地方题目,就是方孝孺瓜蔓抄灭门的故事,我们首先来讲远因,有远因跟近因,远因就是造坟烧蛇。

话说方孝孺没有出生以前,他的父亲叫方克勤,他选择一块非常好的宝地要葬祖先的坟,他的祖先的骨骸想要葬到这个地方,迁到这个地方来。但是在下葬的前一天,方克勤就梦见一位穿大红袍的老人向他礼拜哀求的说,先生你所选的墓穴是我九族定居数百年的地方。这个老人是蛇王。我的子孙绵延不断,不忍抛弃,不忍遗弃家园,所以请你宽宏大量,你另外找一个好地方,好不好?如果你不能够答应的话,也请你再宽限三天再动工,让我能够有时间迁徙到他处,你再动工造坟,我将感恩不尽。

所以为什么我们说放火烧山的果报很大?因为你放火烧山,会死很多生灵,那个因果非常的重。如果你要盖房子,你要整地,你最好按照佛经里面讲的规矩,最好请观世音菩萨帮你作主,诵大悲咒,请观世音菩萨赐大悲甘露水洒净。而且最好跟这些动物生灵预告,七天之后你要整这块地,要盖房子,请它们自动搬家,请佛力加持,请观世音菩萨加被,让这些蠢动含灵能够搬家。因为你要整地,里面有很多昆虫,有很多小虫,有很多蚯蚓,甚至很多动物,或是说不定也有蛇类的,还有鸟类的。所以最少要七天,也有说三天的,但是最好是七天比较好。

这个红衣老人就跟方克勤说,如果你不答应再选另外一个地方,至少你要给我三天的宽限,我们蛇的家族要搬家。它连续说三次,千叮万嘱的要求三天后再动工。这是方克勤作了这个梦。

方克勤后来第二天醒过来,他是一个读书人,他说,哪里有这种事情呢?梦中的事情那是虚无飘渺的,但是既然已经看了良辰吉日,不能够再延。再延三天,因为就不是良辰吉日了,民间都很忌讳。他看了是良辰吉日动工,这个荣华富贵的,这个良辰吉日的,他不愿意放弃。就有时候民间很迷信,很执著这个良辰吉日。所以我们佛门讲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就这个道理。于是方克勤就命令工人开工凿地,到地下深处的时候,就发现是一个蛇窝,穴中有红蛇数百条,其中有一条毒蛇长达数丈,其腰粗如木桶,不停的向他点头致意,哀怜请求。方克勤一看,大吃一惊,心里想,这不是昨天晚上那个红衣老人吗?方克勤他本身是个读书人,他不相信鬼神之说,可是觉得这个毒蛇让人家讨厌。确实我们习惯上,看到毒蛇就讨厌它。如果把它放走了,逃生了,又怕它祸害无穷。

一时之间,他忘记红衣老人的哀求,就命令家人跟家丁手持利器,逢蛇就砍,见蛇就杀,在洞穴的四周架起木柴,然后点燃柴薪。甚至也有一说是放了一些硫磺,一点燃就全部烧起来了,柴火就劈里啪啦响起来,听到整群蛇在里面哀号之声。当天晚上,方克勤又作了一个梦,梦见红衣老人满面仇恨,哭哭啼啼的跟他说,我昨晚诚心请求你,你竟然杀我八百七十三个子孙,全部杀死在大火之中,你如此残忍,我也要灭你的族。这是远因。

那近因呢?近因就是越草征讨燕王的诏书跟檄(xí)文。我们刚才不是讲朱棣他要叛变,明惠帝那时候年幼,就是建文帝。那么明惠帝请方孝孺拟诏书跟讨伐的檄文,也等于是一个文告。在公元一三九九年,大概距离现在是六百年前,明朝建文帝即位,方孝孺就到南京,担任官职是翰林侍讲,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因为当时建文帝(明惠帝)年纪轻,没有治国的本领,加上个性优柔寡断,他的叔叔们都想要篡位,想要把他推翻掉,于是明惠帝(建文帝)就用这些老臣来帮助他谋策。方孝孺是翰林侍讲,也就皇帝的老师,是建文帝的老师,所以他受到百般的信赖跟倚重。古代讲,国家大事辄(zhé)以咨(zī)之,所以方孝孺对于建文帝是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又怕他们,这些叔叔们权力过大,拥兵自重,所以采用齐秦和黄子澄的削藩建议,但是遭到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反对。方孝孺就替建文帝草拟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跟檄文,以及提供给他削藩的一些策略。所以燕王朱棣对方孝孺恨之入骨。所以这个因果就是错综复杂。

方克勤杀了那八百多条蛇以后,没有多久,方克勤的夫人就怀孕了,生产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一出生的时候,全身都是赤红。我们知道那个红衣老人就是穿着红色的大袍,就是蛇王,方孝孺就是那个蛇王来投胎的。所以方孝孺一出生的时候,全身赤红,他的舌头长得尖尖的,蛇的舌头会吐信,尖尖的,又细又长。方孝孺一出生的时候,舌頭不停的伸出嘴巴,舌头伸到嘴巴外面,他也可以舔自己的鼻头。他的父亲一看到,想到梦里那个红衣老人,他认为是妖怪化身,他父亲就像发狂一样,叫家丁把这个小孩丢到荒郊野外,把他就地掩埋。

这有一点像什么呢?就有一点像佛经里面那个频婆娑罗王跟韦提希夫人,她生的那个阿阇世王,那阿阇世王是报怨来的。频婆娑罗王就去问算命师,说这个是克父命的这个小孩,所以他把他丢掉,结果阿阇世王就断了一个手指头,也没有死掉。跟这个一样,家丁就把这个方孝孺就丢到荒郊野外,要就地掩埋。

这个时候,方克勤的妻子就说话了,她就大声斥责她丈夫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你读圣贤书难道忘了吗?你却是因为儿子长相有异,便认为是妖怪作祟(suì),儿孙自有儿孙福,好好施予正确教育,将来必成大器。讲完之后,方克勤稍微释怀,但是他还是想一想,以防万一,但是说也奇怪,他再次抱过方孝孺的时候,看他的儿子,仔细一看,全身那个赤色的颜色褪掉了,舌头也不再像蛇一样吐信。这怎么回事呢?业感缘起,他有那个业识,我们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方克勤一看到他的第一眼的时候,那个业力现前给他看。就是因果的不思议就是这样,就现出那一种蛇王来投胎的,全身是红色的,会吐信的,那一种投胎的这种现象,那个转生的现象让你看到,是红袍老人来投胎的。

因为他这个梦境,方孝孺出生的事情这种奇异的特征,所以他的父亲对方孝孺教育就非常重视,例如四书五经、孔孟学说,有关忠孝节义的传统思想教育,更做一系列非常缜(zhěn mì)密的灌输。他就怕以后方孝孺迷失本性,祸延家族。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因果不空。没想到如此一来,反而加深了方孝孺的忠贞理念,将方家推向万劫不复的瓜蔓抄的深渊,是灭族的命运,走向灭族的命运。

方孝孺长大以后,官运亨通,一路扶摇直上,官拜翰林学士,学问很渊博,忠孝双全,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明成祖朱棣以军事政变手段攻下南京,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后来建文帝是自焚而死。当时就有军师姚广孝跟燕王朱棣说,“南方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因为当时方孝孺在南方非常有名气,读书人都以他马首是瞻。他告诉朱棣说,你杀了方孝孺,等于得罪天下读书人,这对皇帝是不利的,这他的军师姚广孝跟他建议的。

朱棣就命令方孝孺起草皇帝即位诏书,他是故意的。当天方孝孺披麻带孝,到奉天殿,不理会朱棣,反而为建文帝鸣不平,痛骂燕王朱棣。朱棣看他这个样子,就走下皇帝的宝座,就劝他说,先生,你不要这样苦自己嘛,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而已。朱棣自己比喻是周公,因为我们知道,周文王的儿子是周武王,周武王他的弟弟是周公,后来周武王讨伐,打败了纣王以后,没多久就死掉了,那成王年纪还小,就靠周公来辅佐,来做摄政王。所以朱棣才说,他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成王就是什么?就建文帝,他自己比喻建文帝是成王。

方孝孺就怒目的看着燕王说,那成王现在在哪里呢?成王就是建文帝,他问,建文帝现在在哪里呢?朱棣就说,他已经自焚死亡了。方孝孺毫不畏惧的就说了,那为什么你不立建文帝的儿子,反而将他关在中都的广安宫呢?朱棣就委婉的说,他年纪还小啊,年纪幼小,国家需要有能力的大人来治理。方孝孺就进一步,步步的紧逼,那你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呢?就是建文帝的弟弟呢?你挑选一个来治理。这个时候朱棣就耐不住性子了,走下台阶,亲自来到方孝孺的前面,用手轻轻的,轻抚他的肩膀说,这是朕的家事,先生请勿过分操劳。因为他们都是朱家的嘛。

这个时候他就命令人家准备笔墨,还温言的,善语的劝方孝孺说,诏告天下即位诏书,一定要先生起草才行。其实他是故意逼他的,因为当时讨伐朱棣的檄文就是方孝孺拟的,现在我登基,就请你来写我即位诏书。方孝孺挥笔写下四个大字,“燕贼篡位”,“燕贼”就是燕王,就是朱棣。写完以后就把笔扔在地上,愤怒的指着朱棣,并且放声大哭说,此乃成王天下,今为逆臣所篡,我若助逆起诏,岂非一丘之貉(hé)。一丘之貉意思是说,那我不跟他一样低劣了吗?那我跟盗贼一样嘛?他说,你就杀了我吧,我也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朱棣忍无可忍,怒目圆睁,厉声说了,我朱棣敬你是条汉子,也素仰先生的清名,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天下,与你何干?难道先生死了就能改变事实吗?

方孝孺慷慨激昂的说,死就死,怕什么?自古忠臣不事二君,若违背君臣伦常,苟活于世,又有何意义呢?朱棣强压着怒火,咬牙切齿的说,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人死不能复生,先生不怕死吗?难道你不怕株连九族吗?方孝孺说,即使十族同时夷灭,我也不会为你逆贼起诏。然后还破口大骂说,看你能拿我怎么样?朱棣燕王这个时候已经耐不住性子,就勃然大怒了,命令殿前武士将他重新关入大牢,用最残忍的方式,什么意思呢?朱棣就把逮捕的他的家族的人,跟朋友、跟老师,一一的送到方孝孺前面,一一的杀死,让他看着这些家人被杀死,来折磨他,方孝孺还是无动于衷。

只是杀到最后一个他弟弟方孝友的时候,这个时候方孝孺就泪流满面,他内心伤痛到没有办法表达。但是他的弟弟方孝友倒是挺有骨气的,反而在死前劝慰他的大哥,并作了一首诗绝命诗,“阿兄何必泪潸(shān)潸”,“潸潸”就是泪流满面,“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他的意思是说,我取义成仁,历史上会记载这一段。十八年后一样是一条好汉,我一样就到这个世间来了,“旅魂依旧到家山”,他也懂得是灵性不灭。

那方孝孺那个时候作了一首绝命诗,“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历史记载,方孝孺被诛杀十族,死者共达八百七十三人,刚好是红衣老人那个蛇被方孝孺的爸爸方克勤所烧死的数字一样,真的是彰显因果不空。

所以因果是宇宙人生不变的法则,一切佛法经论,修行证果,也不离开“因果”两个字。不论你信与不信,因果总是不改其道,运行天地,如如不昧,这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实。方氏被杀十族,加起来总共八百多人,与被他烧死的八百多条蛇,同一数字,你看因果报应,岂不是丝毫不爽吗?

所以这个起因是因为方克勤看那个好风水,要葬祖坟,因为这个风水祖坟,不改良辰吉日,而不顺着这个红衣老人的哀求,杀死了八百七十三条的蛇,蛇王的子孙。虽然得了这个风水,也诞生了一位子孙方孝孺,得到翰林侍讲,算是皇帝的老师,但是结果又如何呢?是变成抄家灭族。所以祸福相倚。

风水是要有福者得,这个“得”是德行,要道德,好风水的坟,终究因杀生造坟而十族全灭。所以在日常生活行事当中,不但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且行善是要能够为人设想,无微不至。心地清净、德行完备才是最好的风水,才是最好的兴家方法。如何把这个家兴旺起来,要有道德、要有德行,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才是一个有福之人。

所以最后我们用一首诗来形容这个因果故事,“绝户坟穴子绵延,杀生造墓祸无边,因果原在性中田,广积福德开胜缘,无微不至念念善,岁岁平安好过年。”

以上我们就因为提到这个方孝孺,我们把这个可怕的因果报应,这个故事,我们再讲述出来。以前我在《感应篇汇编》就讲过了。

那最后我们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聆听净空老法师的开示,欲望障蔽了道心,修行路上不知淘汰了多少人。今天主要是在讲一条路,讲到回归极乐世界的路,还是到轮回的路,今天都是要讲路,这个路很重要。

一,“说障道无所畏。说障道者,说彼魔外障蔽圣道之法也。”就是说魔王跟外道的扰乱,让修行人不能证得佛果的方法或者是理论,在这里面作障碍。佛知道障碍都有前因后果,就像佛陀他的僧团被他的弟子提婆达多障碍,这也是有因果的。是因为过去生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佛陀很会讲经说法,提婆达多是个外道,他的弟子全部都去听佛陀说法,提婆达多发了一个恶愿,说,下一世我要到你的佛门,做你的弟子,要破坏你的僧团,要障碍到你的道行。这就是障碍的前因后果。佛知道,佛也不能制止,因为佛深信因果,佛也不能制止。什么原因?这里面就像《华严经》说的“无量因缘”。实际上解决问题理论方法,佛在大小乘经典都说到,我们真听明白了,真听懂了,自然就顺利通过。这些障道都是我们的增上缘。也就是说,就算是一个障碍、障道,也是你的逆增上缘。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一个是你自己。一个是善知识,一个是恶知识,一个是你自己。所以这些都是回归到自性,都是增上缘。

逆境、恶人来考验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智慧、有没有定力顺利通过考验,这是说恶人。还有善人,魔也能变化成善人、变作护法,非常热心护持你,看你会不会生起贪爱之心,生起名闻利养之心。如果你生起贪爱之心,你就完了,你也堕落了。也就是你没有通过考试呀。所以魔王也是老师呀,也是你成道的一个护法,他来考试,考验你呀,所以你其实要感谢他。

第二点,魔法比那个正面的用不善的方法更可怕。因为你遇到逆缘,逆境恶缘,你警觉性高,反而不容易上当;遇到顺境善缘,你完全不知道,久久就出问题了。到那个时候,时间长了,根已经扎下去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审时度势,一个要问自己,一个要看众生有没有福。众生有福,我自己有德行,魔障不了,魔也不敢障;自己没有德行,众生也没有福,魔便得其便。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能够利用。

第三,中国老祖宗说一句话,说得非常之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确确实实不在外面,在里面。顺境善缘不生贪恋,身心端正,大公无私,念念为正法久住,为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魔不障道,魔对你也佩服,也服了你了,魔也变成护法,释迦牟尼佛在世都表演给我们看了。我们自己衰了,佛弟子自己修行不如法,社会风气变坏了,佛弟子也跟着风气渐渐变质了,这个时候,魔王、外道可以大行其道,甚至将佛法灭绝。这个我们要看清楚。

第四,老法师说,学佛六十年之中,走过很多地方,什么境界都遇过,老法师这一生就是守老师的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也就是我们这个讲经堂的对联,“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老法师一生,最守住的一句话就是这八个字。一个方向,学释迦牟尼佛。佛是我们修行的榜样、是我们修行的准绳,我们要向他看齐,他遇到这些事情,他怎么处理,我们就找到方法了。心要定,自私自利一定要放下,名闻利养一定要放下,七情五欲一定要放下,为什么?你不放下,魔能得其便,魔都用这些手段。魔用自私自利,用名闻利养,用七情五欲呀。譬如说你修行修得很不错,你遇到大护法了,老和尚说,这个都是老和尚自己亲自见到的,你跟这个大护法有缘,大护法送你供养,数字很大,盖一个大道场,徒众很多,几千人、几万人。他说,这一恭敬、一恭维,道心就失掉了,不出十年,灾难就现前了,后悔就来不及了。见利忘义,欲望障蔽了道心,在这条修行路上,淘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古今中外。老和尚说,我们都想到,佛为什么那么重视戒律?有原因的,因为坚持戒律的人、严持戒律的人,他不会被外境动摇。

第五,有一个人来找净空老法师,告诉老和尚说,法师,我有钱,我送你十个亿,建个道场,你要不要?老和尚说,那我得冷静想一想,这个道场建了,真能够弘法利生吗?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时势不允许、缘没有成熟。道场这么大,人众很多,人一多,总是要有修道的人才行;不是修道的人,来这边是享福的,那就完了。老和尚意思是说,人如果来这边不是要修行的,我盖这么大道场,让他们享福,那就不是造业了吗?他说,这个要好好想一想。所以老和尚说,我想这条路不通,就盖大道场这条路不通,我不敢要。你给我十个亿,我这十个亿拿去印经,印《大藏经》,好不好?拿去布施,你同不同意?那个人又不肯干了,那就算了。

第六,老和尚说,今天这个时势,印经布施功德大。如果你有十个亿,老和尚说,我劝你,你去建一个广播电台、建一个电视台,给我们一个频道,我们来播,这个功德大。我们培养志同道合的三五个,就不得了了。每个人每天讲四五个小时,有三五个人在这个广播电台、在电视台讲经说法,不断从网路、卫星向外播出,多少人得到利益呀。老和尚他用现在这种方式在弘法。因为老和尚他道场很小,他就是一个小小的教学楼在香港大埔。他说,我这个道场这么小,我送给人家,人家也不要,没有人要争,也没有人想要进来呀,他说,我就平安无事了。

他说,这个年头,平安就是福,平安就是道。财色名利不能惹,惹不起,一惹就完了。道场,印光大师讲,小道场,不要超过二十个人,这种道场没有人要。你小道场,二十个人,谁要?他说,我们这个样子,这样最好,不像道场。因为老和尚讲的是,他在香港大埔的平民住宅区,他说,有一个小房子做个摄影棚就好了,自己网路也没有,我们只是录好以后交给别人去播放。他说,现前这个时代,我们要真修,这是一个好方式,所以佛菩萨安排的。

老和尚就说他没有智慧,他很谦虚,他说一生靠佛菩萨加持。这是章嘉大师教他的,只要真正发心,将自己的身心奉献给佛菩萨,这一生都是佛菩萨照顾你。老和尚说,我这样心就安了,就放心了。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我要为自己想,佛菩萨就不照顾了,护法神也不照顾了。为什么?你自己会照顾自己呀,他就省事了。我不照顾自己的时候,佛菩萨就一定会照顾我,护法神就一定会照顾我。

以上因为时间的关系,老和尚这一段开示时间很长,内容很长,我们今天只能研讨到这里。

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12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