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01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01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20年04月11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五十七,“勿破人之婚姻”。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二百七十二页,我们看经文:

“勿破人之婚姻”

“(发明)男家曰婚。女家曰姻。婚者。取昏夜之义。言此礼但当昏夜行之。不可施之于白昼也。有惭愧之意焉。姻者。取因人之义。言当因人以敦伦理。因人以为荣枯也。有从夫之意焉。婚姻之事。两姓合好。以之上承宗绪。下启后昆。中洽亲属。因缘非小。大抵此事。皆定于宿生。非独自己不能主。即两家父母。亦不能主。从善缘而来者。其和好之念。不遂不休。从恶缘而来者。其毒害之情。不结不止。固非人力之所可破也。要其所以欲破者。不是出于挟仇。即是起于嫉妒。无论破于未成之先。或破于既成之后。其罪一而已矣。”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勿破人之婚姻”就是不要破坏人家的婚姻、人家的婚事。

“男家曰婚,女家曰姻”,郑玄在《昏礼·目录》:“婿曰昏,妻曰姻。”孔颖达《正义》云:“婿则昏时而迎,妇则因而随之,故云婿曰昏,妻曰姻。”讲到这个婚姻之礼,郑玄在《昏礼·目录》里面说,我们说,女子称丈夫叫夫婿,婿说昏,妻说姻。孔颖达《正义》上注解说,夫婿在黄昏的时候去迎接新娘,妇人因而跟着夫婿随之,所以说“婿曰昏,妻曰姻”。

那么我们俗话讲,男女对于这个婚姻是一个大事,那现代的男子跟女子对婚姻其实认知有限,所以现在离婚率非常高。我到天津去讲课,天津的一位企业家朋友跟我讲,现在国内有三多。第一个,离婚多;第二个,不孝子多;第三个,癌症多,这三多。当然这个是全世界的问题,那我们今天会借由这个“勿破人之婚姻”,我们也会探讨婚姻的问题。

净空老法师对于婚姻的开示,非常的深入。

第一点,老法师说,结婚,你看我们中国祖先造的字,充满了智慧。中国文字是智慧的文字,你看结婚这两个字,你就会开智慧了。

第二,你看结婚的结,它右边是一个吉祥的吉。照理讲,结婚是一件好事,但是左边,它又加一个乱七八糟的丝线捆住,给你绕来绕去的。绕了多少层了。婚是什么?见到女人,你人头就昏了。所以,头脑清醒的时候不会干这种事。所以为什么说婚姻是人生大事,就是这个道理。头脑清醒的人,他是不会做这种糊涂的事情。

第三,你看中国老祖宗,祖先造字,看结婚这个词就会觉悟了,你不要昏头,不要被这个缠绕了。你就想到中国古圣先贤对子孙的爱护、教训,真的是无微不至。中国文字是充满智慧,所以中国文字照理讲是不能改,改不得。它里面蕴藏无量的智慧,也蕴藏了文字之美,这是圣贤的智慧。

第四,有的人觉得学佛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为什么?他说学佛怎么都不讲爱了,不讲情了。没有爱还得了?因为凡夫就是有贪瞋痴慢疑,有七情六欲,众生还没有解脱。所以众生认为说,学佛他就没有爱,那还得了,恐怖得不得了。其实学了佛以后,佛里头有真正的爱,那不是假的。

第五,世间人,虽然说你觉得爱很可贵,但都是假的,虚情假意,不是真爱,是假爱。爱的时候结婚,过两天又离婚了,那不是真爱,真爱怎么会离婚呢?可见它是假的,它是昏头转向之后的决定,是一个迷惑的决定。因为它心会变,我们凡夫是用八识五十一个心所,我们是用妄心,是用染污识,不是用智慧,不是用真心。觉悟的人用智慧,迷惑的人是众生。

第六,不像佛菩萨,佛菩萨那个爱永远不会变。你尊敬他,他爱护你;你不尊敬他,他也是爱护你;你毁谤他、陷害他,他还是爱护你,从来没有变过心,这叫菩提,这叫真的。所以真正的爱,在佛法里面才有,只有佛、菩萨才有,众生里面、世间里面没有。因为什么?因为我们凡夫的心有生住异灭。

第七,世间虚情假意,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上当。所以你要理智,不要轻易去动了感情。感情是迷,理智是觉,要以理智作主。

第八,虽然有感情,情是从理智里面生的,不是从迷惑颠倒里面生的,不是从迷执里面生的,是从理智里面生的,佛法讲的是这个。所以菩萨叫做觉有情,菩萨也是有情,但是他是觉悟的众生,觉悟的有情众生。

第九,这个通常我们不讲爱,佛菩萨不讲情,佛菩萨讲慈悲,佛菩萨也不讲爱,佛菩萨讲大慈大悲,就讲慈悲,慈悲就是爱。换句话说,理性的爱叫慈悲,从分别执著情识里面所生的就叫做爱。他有分别情识,分别执著的情识在里面。一个迷的名称,一个是觉悟的名称。迷的名称叫爱,觉悟的名称叫什么?叫慈悲,觉悟的爱叫做慈悲。不相同的地方在这里。

凡夫就是因为迷惑颠倒,所以《圆觉经》里面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以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这几句话是很重要的,给结婚的很好的一个智慧教育,你自己要看清楚事实的真相,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告诉你讲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婚姻是一生一世而已,它不是生生世世。菩提自性,觉悟智慧,那是生生世世的无量光、无量寿,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也就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那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是真正属于你的,其他都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必须要认清事实的真相,否则就是轮回的众生,轮回的六道众生。

所以《圆觉经》告诉你说,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是因为种种的恩爱贪欲。我们其实讲实在话,为什么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为什么不能出离生死?为什么轮回不休?其实问题就卡在这个恩爱贪欲。为什么看不破、放不下?也就是恩爱贪欲,这财色名食睡嘛,所以才会有轮回,“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面,一切种性的众生,不管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都是因为有淫欲,才有这个业报身。所以要知道轮回,“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以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所以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我们谨记佛菩萨的教诲。

这是《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

再来,“因”,依靠、凭借。

“敦”,厚道、笃(dǔ)厚。

“伦理”,人伦道德之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这叫“伦理”。

“荣枯”,比喻人世间的盛衰、穷达。

“从夫”,这个是《礼记·郊特牲》里面:“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或为‘傅’)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这个“知”就是同智慧的智。“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谓夫命为大夫,则妻为命妇),坐以夫之齿”,“坐”就是座次,“齿”就是他的年纪、辈分。这一段就是说,妇人,她一出生到这个人间来,小时候跟着父兄,以父兄的意见为意见。嫁出去了就跟随丈夫,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是现在时代变了,这个三从四德,也没有人再去落实了。这就是三从,幼时从父兄,嫁则从夫,夫死从子,丈夫死掉了就跟随儿子。那么“共牢而食”就是说,“同尊卑也”。所以“妇人无爵”,妇人没有官位,她是依丈夫的官位,所谓古代人讲,妻以夫为贵,就是“从夫之爵”。这个就是“从夫”的由来。

“宗绪”,祖先的绪业,就是事业跟遗业。

“后昆”,“后昆”就是后嗣、子孙。

“洽”,和谐。

“不遂不休”,“不遂”就不能顺利达成,不能如愿。“不休”,不止、不息。“不遂不休”就是不能如愿,就不休止。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男子叫做婚,女子叫做姻。“婚”就是昏夜的意思,说这种事情只能在黑夜实行,不能在白天实行,其中有包含惭愧的意思。“姻”就是随人的意思,说应当随人敦分伦理,随人共享苦乐荣辱,有从夫的意思。婚姻大事,两姓合好,传宗接代,融洽亲属关系,不能等闲视之。这样的大事大都是前世决定的,不但自己不能作主,即使两家父母也不能作主。从善缘而来的,其和好的想法,不达到目的就不会罢休;从恶缘而来的,其毒害的想法,不达到目的也不会罢休。所以并不是人力能够轻易破坏的。那种从中破坏的想法,不是出于私仇,就是出于嫉妒。无论是在没有成功之前破坏,还是在已经成功之后破坏,所犯的罪业都是一样的。

那这一段里面,有两段很重要的经文,我们要来探讨。第一个我们探讨的,就二百七十三页的,“婚姻之事,两姓合好,以之上承宗绪,下启后昆,中洽亲属,因缘非小。大抵此事,皆定于宿生,非独自己不能主,即两家父母,亦不能主。”这段的问题告诉你婚姻它的重要性,它的因缘性,它的因果性。

那么老法师对于婚姻的开示,老法师谈结婚。

第一点,老法师说,有一年,有一位居士写了一封信给老和尚,说他认识一个女朋友,想要结婚,问老和尚说好不好?老和尚就回一个明信片给他了,就写了一个字,“婚”字。老和尚闲话不多说,只写一个“婚”字在明信片上。就告诉他了,叫他好好看这个字,看他能不能体会这个字。结果那位年轻人回了老和尚一封信,就说,我不结婚了。这是老和尚对于结婚,给一个年轻人的启示。

第二点,老法师说,他不结婚这种做法也不对,他还是不对,还是错了。佛陀不是叫你不要结婚,佛陀首先示现给你看,耶输陀罗就是他的妻子,罗睺(hóu)罗就是他的儿子,他是净饭王的太子,佛陀示现给你看。但是佛陀最后觉悟,舍家弃欲,割爱出家,修行证果了,所以佛陀他示现给你看。佛法讲的是中道,不能落在二边。我们佛法是讲不二法门,不落空有二边。凡夫执著有,二乘执著空,菩萨执著中,佛不落二边。你迷惑颠倒,昏了,落在一边,你要是不结婚,又倒在另外一边去了。这是教你什么?你结婚的时候,不要昏就好了。也就是要理智,要智慧看清楚,她是不是贤妻良母,他是不是你理想的夫婿,他是不是能够负责尽责。要你看清楚事实真相,要觉悟,这样才对,这就是中道。

第三,你看这个“婚”字,见了女人,头就昏了,他要是不昏,他就不会结婚了,昏了就会结婚。中国古礼,婚礼是在黄昏以后举行的,绝对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举行的。所以你看我们婚礼的晚宴,大概都是晚上。各位有没有注意看,虽然是现代已经婚礼都改进了,现代化了,但是还是一样晚上宴客。这是老祖宗的规矩,婚礼都在黄昏以后举行,绝对不会在光天化日之下举行。刚才经文里面讲,它表示一种惭愧的意思。

第四,你去念《礼记》,你就晓得,中国那一套过去的祖先他们的生活非常有味道,它确实能够跟整个大自然配合,所以中国人这种生活是非常有情趣的。

第五,你说成家,那个“家”不能不要,但是不能迷,你要觉悟。那个“家”字的写法,上面是一个房子,房子里面是什么东西?一看就晓得了,是一豕(shǐ)字,那个字叫豕,豕就是一只小猪,猪是愚痴的。你看到这个,你要觉悟,不要被它迷了。

第六,中国文字的确是有很深的智慧,譬如说你成家了,成家而不迷在这个家里面,它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佛教徒结婚,我们都称它叫佛化家庭,经过佛陀教化的家庭,经过佛陀感化的家庭,叫佛化家庭。所以结婚的典礼叫佛化典礼,佛化的婚礼,你看这个多殊胜。所以很多很有智慧的家长,他学佛以后,他的子女结婚,都请某某法师来主持婚礼,然后典礼叫佛化婚礼。就提醒你,不是叫你不要成家,不是叫你不要结婚,只是叫你不要迷,不要迷在这里头,这才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中道第一义。

第七,在这个世间,人跟人在一起,说老实话没有爱。其实也有些菩萨的家庭,菩萨道侣,他们其实有爱,只是他们已经提升到什么?提升到大爱,提升到菩萨的爱,提升到对众生的爱,提升到付出的爱。是有的,不是没有,他们已经提升了,已经转化了,升华了。那凡夫的爱,当然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认为真正有爱,那是愚痴。怎么晓得它是假的呢?因为那个爱是会变的。

第八,今天爱了,明天就不爱了,今天爱得不得了,爱得死去活来,两个人结婚了;过两天离婚了,就不爱了,对簿公堂,离婚了,变成冤亲债主了,变成怨偶了。可见爱是假的,不是真的。

第九,佛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因为阿罗汉已经破了见思惑了,他无我了,他证我空真如了,所以他已经证得无生了,所以他可以相信自己的心。那凡夫,因为他有这个贪瞋痴慢疑,有毛病习气,所以凡夫是用妄心的,所以不能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意思都不能相信,怎么能够相信别人呢?你自已的心都不能相信,何况要去相信别人呢?为什么自己的意思不能相信呢?因为它千变万化。

第十,佛法讲修行,第一个教我们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诚之心永远不会变。所以我们学佛说,发心立愿,你看那个发心立愿,从心地发出来,那个根本之愿就不会变。因为什么?就像树有根一样,风吹雨打不会退转。凡是会变的心,那个心是假的。老和尚说,各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自己会觉悟。

第十一,佛法的的确确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讲理智,它不是感情,所以希望同修很冷静的去体会这个意思。

第十二,佛以及我们中国圣人并不是完全反对男女结婚,不是的,他并不反对。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因为你不愿意出三界。

十三,你不愿意出三界,那就是世间法,虽然是世间法,假使你能够不昏,你接受圣贤的教训,也是对我们的期望,至少你可以做一个善人。你假如说不昏的话,虽然是世间法,但是你不昏,那也是好事。

第十四,夫妻的结合,在古代不是爱情,古代是什么?是父母之命,媒妁(shuò)之言。先生跟太太从来没有见过面,他们怎么能谈恋爱呢?没有谈恋爱。确实现在有很多,结婚五十年、结婚六十年的,什么金婚、银婚、钻石婚,诶,你看他们,恩爱不移,问他们是不是谈恋爱来的,不是,他们说是媒妁之言,奉父母之命,可是你看幸福、美满得不得了。因为什么?因为他们夫妻的结合,在古代来讲,不是爱情,他们是遵从父母的慈命。

第十五,古时候结婚是什么?两个人生活有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说实在话,那个目标不是爱情,是建立这个家,是一种责任跟道义。

第十六,现在人结婚是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今天结婚是感情的结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所以很多夫妻,就为了生活习惯的不同,为了该不该孝顺公婆,为了该不该孝顺父母,为了子女的教育,为了金钱的纠纷,为了财产的分配,都可以怒目相向,反目成仇,对簿公堂,最后走上离婚之途,就证明佛菩萨讲得没有错,爱情会变。所以它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破裂。

第十七,古人结婚是为了道义,他明理,他懂这个道理,他知道应该尽的义务跟尽的责任,所以它是一个义理的结合。所以为什么古代离婚率那么低?是在因为他们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们的结婚,是一种义理的结合。现代的婚姻跟古代婚姻完全不同。

第十八,从前结婚是非常慎重的,自己年轻不懂事,父母长辈的经验丰富,会传承、会教导,他们来帮助你选择对象,那关系到你一生的幸福。

第十九,从前的婚礼非常繁杂,那为什么会这样繁文缛节呢?它就是告诉你说,结婚不容易,千万不可以离婚。你这个家好,国家才会好,家是国的基础根本。所以古代的婚礼是繁文缛节的。

二十,现在民主开放了,如果你还能保持古圣先贤这个理念,那你这个家绝对是幸福美满的。

二十一,结婚,这并不是说你们两个人的事情。说实在话,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兴衰,与你结婚都有关系,因此草率不得,要慎重其事。

二十二,现代人把婚姻看得太轻了,太草率了,想结婚就结,喜欢就结婚,不高兴就离婚,简直是儿戏。他不晓得,他背的因果有多重。轻易离婚,果报都在地狱。为什么有这么重的罪呢?他把整个社会秩序破坏了,把整个家庭伦理破坏掉了。

二十三,一对夫妻就像大树上的一片叶,叶长得好,这棵树才能壮大;这个叶坏掉了,对于整棵树的生存就是一分的伤害。所以婚姻是道义,要懂得大道,义就是义务,应该要这样的做法,现代人哪懂这个道理呢?

二十四,从前的婚姻是道义,现在的婚姻是乱爱,把伦理道德全部都破坏了,基础动摇了,这个社会怎么可能不会乱呢?

以上老和尚把社会动乱的原因、婚姻的重要性、婚姻的庄严性,老和尚都跟我们讲出来了。所以现代人确实必须去向老祖宗求智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那探讨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我们经文里面讲的,“从善缘而来者,其和好之念,不遂不休。从恶缘而来者,其毒害之情,不结不止。固非人力之所可破也。”这个就是谈到,我们结婚、离婚,尤其是现在离婚非常严重,我们前面第一个重点,是探讨结婚,这一段探讨的重点是在离婚。

老法师对于离婚的开示,老法师说,我们现在的心很狭小,两个人都不能包容,夫妻两个人结婚,没几天就闹离婚了。什么原因?不能包容,心量很小,那这种事情现在社会上很多。大家不把结婚当一回事,随随便便的,可以上午结婚,下午就离婚了,这个叫儿戏,也是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对婚姻之礼很繁琐,那为什么要这么慎重呢?就是不能够轻易离婚,它那个礼节很隆重,是五种礼里面,在其他四种之上。古代有五礼,第一个,吉礼;第二个,嘉礼;第三个,宾礼;第四个,军礼;第五个,凶礼,这五种礼节。婚礼是属于嘉礼里面的,那么婚礼是最隆重的、最繁琐的,不能当儿戏。所以结婚,最大一件事情就是什么?要培养下一代,为社会培养贤人,你把下一代培养成圣人、成贤人,那么这个结婚就很有意义了,这是结婚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祖宗对你的期待,父母对你的期望,社会大众也是这样的。所以为什么结婚很慎重,它的意义在这个地方,为这个家培养圣人、培养贤人,把下一代教育好,这是你这一生的使命。你为什么要结婚?就是这一生唯一的使命。

其实我们在这个世间,跟我们认识的,老法师说,只要有往来的、有关系的,不管这个关系是善的、是不善的,统统跟前生前世有关系。没有关系的,在这一生当中不会认识,就算你坐同一部车、同一条船都不会认识。我们也常常坐公车,对不对?我们也常常坐捷运、高铁,也不见得会讲话。所以为什么说,这个夫妻,他是什么?同船渡,在同一艘船里面,曾经有过缘。所以你遇到一个人,陌生人跟你点个头,跟你瞪一眼,老和尚说前世都有因的,如果没有因,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那个因缘薄,比较薄一点,可能一生只碰过一次。缘分很深的,就变成一家人了,变成你的亲戚朋友了。

所以,佛告诉我们,人跟人在一起的缘分,四种因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在大乘经里面讲,佛对这些事情讲得很多,帮助我们觉悟。在人生里面,在这一生当中,把过去生的缘,不管是善缘恶缘,都要把它化解开。这也是学人一再修行的原则,我就是按照这个原则,就是不管你碰到的事,或是相处的缘,是善缘还是恶缘,你都要想办法透过学佛的智慧,透过修行的这个经验,透过修行境界的提升,你把这些善缘跟恶缘,统统要转成清净缘,都要把它化解开。记住,老和尚说,不要跟任何人结恶缘,结善缘不求回报,否则他来生要跟你报恩,到你家来。那如果别人欠我们的呢?原谅他,不要了。那我欠别人的呢?应该尽心尽力要还他,把这个缘了了。

那要跟什么样的人结缘呢?要跟佛结缘,特别要跟阿弥陀佛结缘,这个缘对我们决定有利益的,阿弥陀佛帮助我们这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其他法门统统没有的,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这一段是老法师讲说,不能够轻易离婚,它是有很重的因果责任的,它是一种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

那么,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有意破人。固是不可。然而相女配夫。相夫配女。则又不可不慎。或年齿悬殊。难必齐眉偕老。或贱良各别。并非户对门当。是亦未可草率。至于室家之贫富。相貌之妍媸(chī)。则非所当计矣。”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相”,“相女配夫”,“相夫配女”这个“相”就是察看的意思,仔细看。《说文》:“相,省视也。”例如:“相女配夫”,乃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

“齐眉偕老”,“齐眉偕老”这个“齐眉”,就是夫妻白首偕老的意思。《俚言解·卷一》:“夫妇偕老曰齐眉。”夫妻能够一起活到老,那个叫“齐眉”。扬雄《方言》:“眉、黎,老人之称。东齐谓老曰眉”。《诗·七月》篇:‘以介眉寿’。‘齐眉’犹言‘同寿’,这个是最幸福的了,就站在世间法来说,夫妻能够齐眉偕老,那是最幸福的,这个地方讲“齐眉”,不是指梁鸿、孟光的“举案齐眉”事也。提到这个梁鸿和孟光,是现代夫妻的典范。我们刚好前面有谈到、讨论到结婚或者是离婚的问题,其实都应该向古人学习。梁鸿跟孟光可以讲说,古代的模范夫妻。我们在《感应篇汇编》,有讲过他们的故事。

我们来介绍梁鸿、孟光,在《后汉书》及《续列女传》里面有记载。孟光长得很肥胖,她相貌不是很漂亮,有一点丑,她皮肤又黑,但是她力量、力气很大,很会做事,力大无穷,能举起石臼(jiù)。古代磨那个米浆那个石臼,她可以把整个都举起来。她年轻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要为她作媒,但都被她拒绝。她父母问她说,你要选什么样的夫婿呢?当时因为梁鸿已经很有名了,她就跟她母亲说,要德行像梁鸿那样就好了。后来这个事情,消息传到梁鸿那边,梁鸿知道孟光如此的仰慕他,又很欣赏孟光的德行,就决定娶已经三十岁的这个孟光为妻。那么梁鸿跟孟光订婚后,孟光就做了一些布衣跟麻鞋等朴素廉价的衣服,又编织了一些竹筐等民具。但是在婚礼那一天,她就盛装打扮,结果结婚以后的七天之内,梁鸿都没有理睬她,不理她。

那孟光就跪在床下,就问梁鸿说,小女私下听闻先生德行高尚,已经拒绝很多女子了,那小妾我也拒绝很多的男子的追求了,那现在被你嫌弃,不得不请罪。你看古代是这样的,不是大打出手,现在都是大打出手啊,以前是这样去请罪的。梁鸿就说了,我是想找一个能跟我一起穿粗衣、干粗活的人,你现在穿着华丽的衣服,浓妆艳抹的,哪象是我要的人呢?孟光就回答说,啊,那我知道先生你的意思了,好,妾身马上穿隐居的衣服给你看。就去穿隐居的衣服了,她就卸下那个华衣美服,改梳那个椎髻(zhuī jì),就穿那个朴素的布衣服,然后做起这个织布的工作。梁鸿看到她就说,这才是梁鸿的妻子。并且为她取名,名光,字德曜(yào)。所以古代人选妻是选德,重视德行,选这个妇德、女德。

两人一起生活了一段期间以后,有一天孟光就问梁鸿说,诶,常常听说,先生你要隐居避难,那现在怎么没有再说了呢?难道你向现实妥协了吗?梁鸿就说,你是说归隐是不是啊?好,可以呀,我们来去归隐。夫妇两人就一起到霸陵(霸陵就现在的西安)的深山隐居,以耕织为工作,闲时读书,弹琴自娱。他们也很羡慕古代的高士,隐居的高士,像汉朝这个四皓(hào),以及二十四位高士。

那么有一天,梁鸿因为有事情到京师洛阳,他看到老百姓过得很辛苦,悲从中来,写了一首《五噫歌》,触怒了当时的汉章帝,只好带着孟光逃亡。到了吴郡,就逃到南方来,就今天的苏州,在一个大户人家皋(gāo)伯通,我们在《感应篇》里面有提过这个故事,皋伯通的家里做仆人。那虽然他们已经做仆人了,他们虽然沦为奴仆,但是依然夫妻谨守礼节,在吃饭的时候,孟光总会把饭菜连着这个小桌高举到眉毛处。就是要吃饭菜的时候,连着小桌举到眉毛处。旁边这个大户人家,这个皋伯通看了以后,就觉得说,哇,他们这个不是普通的下人,于是以宾客之礼来对待这个梁鸿跟孟光夫妻。

后来的人就把这个“举案齐眉”来形容夫妻相敬如宾、相敬相爱,这个意思。现在哪里有举案齐眉,不翻桌就不错了,还举案齐眉。所以现代人不读古人的书,不读老祖宗的这个圣贤书,真不懂怎么做丈夫,怎么做妻子了。所以你看梁鸿跟孟光,我们现在看起来,你看多美啊。隐居的时候,以耕织,以耕作、织布为工作,闲时念书,弹琴自娱,那几乎是神仙眷侣啊。

所以“白头偕老”,共同生活到老,常是指夫妻相偕到老。《诗经》里面,〈邶(bèi)风·击鼓〉里面讲,这个也是我们现在舞台剧常常用的一个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里面讲的,形容夫妻的恩爱,执子之手就是牵你的手,跟你一起活到老。那我们现在讲什么?牵你的手,一起行菩萨道,一直到寿命终了为止,到不能帮众生做事为止,这样就是菩萨行,就是菩萨夫妻了。

所以“齐眉偕老”意思是指,夫妻同寿,白头到老。

再来,“妍媸”,美好与丑恶。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有意破坏,当然不可,但为女选男,或为男选女,又不能不慎重。有的年龄相差悬殊,难以白头偕老;有的贫富高低相差太大,不能门当户对。所以这样的事情,决不能草率将就。至于家庭的贫富,相貌的好丑,就不要去计较太多了。

就像梁鸿选孟光一样,孟光就皮肤黑,也长得不是很漂亮,很丑,也是肥胖,甚至力大无穷,可她有德行。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下附征事两条”:

“得书改过(孙侍郎记事)”

“侍郎孙公。初名洪。少时与一窗友。共游太学。相订两家音信至。各无隐匿。一日窗友得家书。祕不示孙。诘(jié)之。乃云。书中偶有一语。恐败兄之意兴耳。固索之。乃出其父手书云。昨梦至一官舍。依稀见过登科录。汝与孙洪。皆列名籍内。但孙兄名下。有一行硃字云。某年月日。为某姓人写一离书。因被天谴。削去其籍。孙遂愕(è)然。友问果有其事乎。孙曰。此近日事也。弟在某州。适见翁媪(ǎo)两人。相诟求离。无人代笔。倩余属(zhǔ)稿耳。初无他意。友曰。梦境恍惚。未足介意。况才学如君。何投不利。及就试。友果高捷。而孙已下第。方信前梦不诬。孙因怏(yàng)怏。友曰。劝君勿忧。待弟西归。仍为合之。何如。因问翁媪里居姓氏。寻至其所。夫妇俱未有偶。乃为具道前事。置酒合之如初。随驰书报孙。孙不胜感悦。其后孙以太学内舍生。免省试。历跻(jī)膴仕(wǔ shì)。屡典大郡。所至遇有离婚之事。辄(zhé)为宛转调护。多所曲全。”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侍郎”,《孙侍郎记事》,这个侍郎就是中国古代的官名。明清时代的时候,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仅次于尚书。那尚书就是部长。

再来,“太学”,“太学”是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的时候已经有太学之名了。汉武帝的时候,他建立了五经博士。弟子有五十个人,是西汉设置太学的开始。那么东汉太学大为发展,顺帝的时候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汉质帝的时候,太学生达到三万人。从魏晋到明清,有设太学,或有设国子学,后来改成国子监,或者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样,制度也有一些变化,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叫“太学”,等于是国家大学。那么用我们现在,国内的名词,叫党校。那党校里面还设立行政学院。党校是培养党的干部人才的,训练的一个地方。那党校里面的这个行政学院,就是等于培养文官的人才的地方。这都是有古代太学的味道、太学的这个内涵在里面。

再来,“固索”,“固”就是执意、坚决地。“索”就是讨取、要。“固索”就是执意的索讨。

“登科录”,科举考试后发表的录取名册。

“硃字”,“硃”就是红色。红色的字叫“硃字”。

“离书”就是古代的离婚的文书。

“愕然”,“愕然”就是惊讶的样子。

“翁媪”,这个“媪”就是老妇。“翁媪”就是老翁跟老妇的并称,就一对老夫妻的意思叫“翁媪”。

“诟”,“诟”就是指责、责骂。

“倩”,“倩”就是请求、央求。“倩人代笔”,请人家代笔。

“属稿”,“属稿”就是起草文稿。

“高捷”就是登科及第。

“下第”,“下第”是考试没有被录取。

“怏怏”,就不满意、不快乐的样子。

“俱未有偶”,“偶”就是婚配。“俱未有偶”的意思就是说,双方仍然还没有再嫁人或者娶妻。

“置酒”,就摆设酒宴。

“跻”就是登上、升上。

“膴仕”,“膴仕”就是高官厚禄。

“屡典大郡”,“典”就是主持、主管。“郡”就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大郡”,就面积大、人口多的郡。那么“屡典大郡”的意思就是屡次担任主管大郡的要职。

“宛转”就是含蓄、曲折;委婉。

“调护”,“调护”是指遇有离婚的事情,则调解维护,令之复合。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据《孙侍郎记事》)。侍郎孙公,原来名洪,少年的时候和一个同窗学友,一起在太学里面读书,互相约定说,如果有家信来到,都不能够隐藏。有一天,这个同窗就收到家信了,隐藏起来,不给孙洪看,孙洪发觉后就追问了,他的学友就说了,信中有讲一些话,我恐怕会败你的意兴,所以就没有拿给你看。孙洪说一定要看,学友只好拿出他父亲的信,信中说,昨天有梦见一个官府,很清楚的看见考试录取榜,你跟孙洪都有名字,但是孙兄名下有一行红字,某年某月某天,替某姓人家写一个离婚协议书,上天责罚,取消名籍了。孙洪很惊讶,学友就问他说,真有这个事情吗?孙洪就回答说,就是最近的事情,我在某州遇见一对老年夫妇,吵架要离婚,没有人帮他写离婚书,就请我代写,当初自己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他的同窗学友就说,梦境恍惚,不必在意,像你这样有才学的人,怎么会考不上呢?

等到考试结束以后,果然学友考中了,孙洪落榜,这才相信前面他窗友父亲所做的梦不是假的。孙洪因此心情很不高兴,闷闷不乐,他的学友就说了,请你不用忧虑,等我回去,替你劝导两位老夫老妇能够复合结婚,怎么样?于是就问清楚了两位老夫老妇所住的地方跟姓名。到那个地方以后,两位老夫老妇都还没有再新婚,就把孙洪的事情告诉他们,并且安排酒宴替他们复婚。事情做好以后,就写信告诉孙洪,孙洪非常感激。后来孙洪以太学内舍生的名义,免除了省试,一路青云直上,当了大官。在任期间,每到一个地方服务,凡是遇到有离婚的事情,就想办法调解,保全了很多家庭。

这个呢,讲到了这个事情,劝人家不要离婚,是积阴德的事情。这个地方讲到这个孙洪因为帮人家写离婚协议书,就被削了功名,还好他的同窗好友,帮他把这对已经离婚的老夫妇再复合。

台南极乐寺的胡总干事,我的好朋友,他也是我警大的学弟,小我一届,他本来命中,给几个人去算命,说他到五十岁寿命就结束了,他现在已经是六十几岁了。他的妻子很贤惠,比他早学佛,听老法师的经教,所以对佛法非常深入。胡总干事当时他还没有完全学佛,他还在南部的警察局里面担任一个户政事务所的主任。当时他被人家算命算好以后,那个算命先生说,其实再过几年,他就必须要舍报了。当时他也没有心灰意冷,他的妻子就劝导他,努力精进念佛,然后听经闻法,积极的积功累德。他知道以后,他就开始投入当义工的工作。他说,有空闲,他就到台南极乐寺,当时去送经书,到各地方去跟人家结缘经书,做法布施,也是财布施,也是无畏布施。

当他在担任户政事务所主任的时候,他特别留意一件事情,他有交代他的部属,只要有人要到户政事务所来办离婚登记的,请户政事务所的科员先不要着手进行,把要离婚的夫妻就带到主任办公室,他就亲自用佛法以及老法师的开示,跟他们劝导,劝导他们不要离婚,跟他们讲离婚的因果,以及结婚的意义。就是刚才我讲老法师开示,结婚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他在担任这个户政事务所主任任内,他劝了很多夫妻,到户政所来以后,都没有离婚。因为经过他劝导开导以后,所以他积了很多阴德。然后又不断的去付出,去担任做法布施的义工工作。

这样做了大概五六年以后,到五十岁那一年,有一天,生了一场大病,跟老法师一样。生了一场大病以后,重感冒,他以为大概生命要结束了,因为他那个心脏病,呼吸非常的困难,医生来把脉,也没有办法。在刚开始算命的时候,那个算命先生就跟他讲说,你的寿命结束的时候,是因为心脏出问题,而你这个心脏无药可医,名医难救。他说,你这个病是心脏病,后来就会往生了。所以他到他讲的那个时间点的时候,还真的生了一场重感冒,而且他呼吸非常困难,他想寿命大概快要到了,就拼命的念佛。诶,结果那个感冒后来就好了,也没有舍报,就过了算命先生讲的大限。

几年以后,他有一天扛了一些经书到一家观音佛堂去送经书,突然间他在那个地方,碰到有一个人当场昏倒。昏倒以后,那个人,就后来突然间醒过来,醒过来以后就对着他说,我护法神叫我告诉你,你的命本来在两年前就要走了,因为你这几年来不断的积德,不断的做善行,积功累德,所以你的寿命延长了,你已经过了这个生死关了。他说,观音菩萨叫我告诉你,你好好做,为众生做事,你的命会更长寿。他就是这样跟他讲,讲完以后那个人就恢复正常了,护法神叫他讲的。

他到现在担任极乐寺台南净宗学会的总干事,护持老法师,这么重大的责任跟使命,要动员二三百位义工,全部都归他调度。他还负责法宝流通,护持悟行法师在全世界弘法。这责任大不大?大。所以他现在那个生命是为众生的,他现在慧命在延长,他已经消灾延寿了。所以他跟袁了凡先生一样,积功累德,三千善、三千善、一万善,后来改变命运了。而且他也彻底的,学习袁了凡先生〈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他修持非常好,我很赞叹他,极乐寺的胡总干事,非常优秀,是我们净宗学人的榜样。

在这边就刚好提到这个离婚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我们看下面的“按”语:

“宋末。临川王某。妻梁氏。被元兵掠(lüè)去。不屈而死。越数年。夫谋更娶。议辄不谐。夜梦故妻曰。吾已生某家。今十岁矣。七年后。当为汝妻。明日遣人迹之。果然。乃以礼致聘。一言而合。然则夫妻因缘。其容轻破乎。”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不谐”,就不顺利、不成功。

“迹之”,就追寻那个足迹,追寻踪迹或者那个线索。

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宋朝末年,临川人王某的妻子被元兵抢走,不屈而死。过了几年,丈夫想再娶,但总不能成功。有一天夜里梦见他的亡妻对他说,我已经投生到某家,今年十岁,再过七年后,当嫁给你做妻子,嫁你为妻。明天派人寻找,果然,一上门,以礼相聘,一句话就成功了。这样看来,夫妇的因缘,能够轻易破坏吗?

这段按语虽然很短,但是有很深的因果在里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位临川王某他的妻子梁氏,被元兵抓去,她不屈就而死。经过几年,她的丈夫想再娶,每一次谈都谈不成。有一天做梦,梦到他的亡妻,来跟他讲说,我已经投生到某家了,今年十岁了,再过七年,我就要嫁给你做妻子了。后来她丈夫派人去寻找,果然找到了。也就是什么?她先生还是一世,他妻子已经变两世了,所以果然是因果通三世。他妻子不屈而死,守节,那夫妻缘未尽,投胎再来,她丈夫想再娶,怎么谈都谈不成,碰到他前妻,虽然是一个小女生,一句话提亲,马上成功,这因缘不思议啊。所以我们就来探讨一个问题,夫妻眷属轮回的问题。我们俗话说,夫妻因缘天注定,也就是过去生因缘业力,但是我们来探讨说,可以永远当夫妻吗?探讨夫妻因缘的由来。

第一点,四种因缘,这刚才我们讨论过了。老法师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在蓝塘道的光明讲堂,他看到了一副对联,寿冶老和尚所题的,写得很好,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的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个一般佛堂,很少人会写这样的,为什么?不想触人家的霉头,总而言之,不好意思让大家起烦恼。我有一次到台中慈明寺,我去小闭关二十一天,三周,有一天出来经行念佛,就经过旁边的一间城隍庙,台中的城隍庙,就写这副对联,“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它不是写冤冤相报,它说“无缘不聚”;“子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它是这样写的;那中间呢,叫“冤冤相报”。

老法师说,你要是真正懂这个道理,懂这个事实真相,这个小孩子到你家来投胎,换句话说来讨债的,或者来还债的、来报恩的、来报怨的,这四种因缘。这是首先我们要了解,眷属的由来,就是这四种因缘。

第二,互相轮回。寒山、拾得开示眷属的轮回。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有一天,寒山、拾得就到镇上去走一走,看到一个村落里面,有人在结婚办喜事,这户人家在娶媳妇,远远就听到人家敲锣打鼓,现场更是杀鸡宰羊,席开百桌,前来祝贺的这个亲朋好友一片欢天喜地。

寒山大士看到以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就哭起来了,旁边的人就呵斥他说,你这个疯子,今天是喜事,你怎么在我这里哭哭啼啼的呢?说的时候就要把他赶走。寒山大士就说了,我不是疯子,你才是疯子。在场的人说,我们都很正常,你才是疯疯癫癫的,你怎么反过来说我们是疯子呢?寒山大士当场就说了一首诗,“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颠倒出轮回,不食众生肉。”

意思就是说,今天在场的,你们这些参加结婚典礼的人,都是你们眷属轮回转世来结合的。新郎是娶自己过去的祖母。大概这个祖母往生前她很疼爱这个孙子,往生以后放不下这个情执,这个孙子还小,譬如说六七岁,祖母就死掉了,祖母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结果祖母死去以后,舍不得、放不下,又来投胎,还好她有机会投胎转世。她投胎到隔壁村,一出生,她跟这个孙子有情缘。后来孙子长大以后,就娶这个隔壁村这个小女生,是他祖母再来的。所以他就说,娶的是自己过去生的祖母。在座的宾客是以前豢(huàn)养的,你自己养的这些牛羊。锅里面煮的是过去生的六亲眷属。喜宴上敲的鼓,那个鼓皮,是过去生父亲转生为牛的牛皮所裁制而成的。

所以从寒山的这个诗词里面,我们要有一个领悟就是,佛法告诉我们,人的一期的生命结束,我们众生叫分段生死,这一期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一死百了。老和尚说,人死不是一了百了,是没完没了,不是一了百了,如果能一了百了那就简单了。而是会依照各人的业力,或者生天,或者作人,或者到地狱,到五趣六道中去流转不已,这个形体消灭了,另外一个形体又诞生了。在六道里面轮回是很苦的,一般人没有慧眼,不知道一切众生是互为亲眷的道理,因此生生世世不断的在这里面起惑、造业,不得出离。所以佛教劝人不杀、不吃众生肉,完全是基于慈悲心跟平等心,而且也是避免再造新殃。这是寒山大士开示眷属的轮回。

再来,第三,夫妻永远是夫妻吗?我们看到这个公案里面,这位宋朝末年王某的前妻,她死了以后十岁来托梦,然后十七岁以后就又嫁给他,这个王某做妻子了,就表示他们夫妻因缘未了。那我们现在就探讨说,夫妻可以永远当夫妻吗?就是夫妻永远是夫妻吗?在《大智度论》里面,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跟大目犍连尊者他们两位是同参道友,两位都很精进,当时他们还没遇到佛陀以前,他们是拜外道为师,但是两个有先讲好,哪个先遇到善知识,一定要先告诉另外一位同参道友。那么当时舍利弗跟大目犍连是依止一位外道修行。我们看《大智度论·卷十一》里面这段经文:

“他日其师寝疾,舍利弗在头边立,大目连在足边立,喘(chuǎn)喘然其命将终,乃愍(mǐn)尔而笑。二人同心,俱问笑意。师答之言:‘世俗无眼,为恩爱所侵。我见金地国王死,其大夫人自投火啜(chuò),求同一处,而此二人行报各异,生处殊绝。’”这个就是说,当时舍利弗跟大目犍连在侍候他的师父,他的师父生病了,躺在床铺上,舍利弗站在床头边,站在他师父的头部边,大目犍连站在他师父的脚边。他的师父正气喘喘的,生命快结束了,但是在那边愍尔而笑。那目犍连跟舍利弗两人同心,就一起问师父说,师父你在笑什么啊?他的师父就说了,世间人的眼睛,没有智慧眼,被恩爱所侵。我看那个金地国王死掉,那金地国王的夫人,跳到火堆里面去自杀,想要跟国王再同生同一个地方,她不知道两人的这个行报,就是她的身口意行为,跟他的果报是不同的。为什么呢?如果国王他还有福报,他有善行,他往生善处了,那如果其大夫人没有善行,她不能往生善处啊,两个就是行报各异了,果报就不同了,就“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了,不同的果报啊,所以“生处殊绝”。所以他们投生的地方是一定不一样的。

那么,刚才有提到说,舍利弗跟目犍连他们刚开始是依止外道,后来遇到佛陀,他们为什么依止佛陀呢?就有一天,他们在路上行走的时候,舍利弗就碰到了一位修行者,叫马胜比丘,法相非常庄严,他说,喂,你为什么那么庄严呢?你的师父是谁呢?马胜比丘就跟舍利弗说,我这个人是很愚驽(nú),我很笨。他说,你跟哪个师父学的?你告诉我。他说,我很笨,我讲不出来,但是我师父教我一句法语,我朗诵给你听。那这个马胜比丘就诵一首法语,“诸法因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个“大沙门”就是佛陀,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常这样来告诉我们,教诲我们。

这个是讲到夫妻可以永远当夫妻吗?我们特别引用这个舍利弗跟目犍连,他们当时依止外道师父,他的这个开示。

再来我们看第四点,只有去西方,才会在一起成法侣。这老法师开示的,不往生极乐世界,你永远是孤单的。

一,佛家讲“爱别离”苦,再亲爱,夫妻、父子、朋友,一定要别离,生离死别,死了以后很难在一起,为什么?因为各人的业不相同。就像刚才那个舍利弗的外道师父开示的一样,行报不同,他这个行报各异,各人的业不一样,不相同。

二,各人造业不一样,在六道里头随业受报,一转世,一投胎,各人到各人的道去了,怎么会在一起呢?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各人吃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是这个意思。

第三,所以要知道,在世的时候,大家不管感情怎么好,死了之后各奔前程。真正能够永远在一起的,只有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方法,念佛求生净土。

第四,你要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你跟你的家亲眷属是天天见面的。所以,要想常常见面,这个地方是非去不可。

第五,而且,你要劝你的这些亲人,假使他们舍不得分开,他们想要永远在一起,就必须要一起发愿,共同念佛求生净土,要信愿持名。我在读黄念祖老居士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就《大经解》里面,黄念祖老居士开示我们,信愿持名。蕅益大师说,信愿持名。其实信愿,你看往生的三品,上中下品,统统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黄念祖老居士说,其实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上中下品,都一定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什么?信愿持名。所以你想永远在一起,就必须要共同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也唯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大家才能够真正在一起,永远在一起,那时候叫做法亲眷属,菩萨法侣。

第六,除此之外,你想要永远在一起,老和尚说,给各位说,根本不可能。人死了以后,被业力所牵去轮回了,下一次再碰到,那真是无量劫之后了,纵使碰到了,眼前也不认识。为什么?改头换面了,长相也不一样。个性或许没有变,但是长相又不一样,改头换面了,见面就不相识了,也不知道是你过去生的眷属了。

第七,所以,哪有想佛好呢?真正想和喜欢的人,永远不分开,永远在一起,大家都想阿弥陀佛,都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对了。

第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跟你的家亲眷属是天天见面的,你永远不会孤单;不往生极乐世界,你一定要知道,你永远是孤单的。

这就是我们讲到这一段“夫妻因缘”,我们特别提示,引用寒山大士以及老法师的开示。夫妻眷属因缘的轮回,四种因缘。以及六道轮回里面互为眷属。那再来,最后就是,夫妻想要永远在一起,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可以成为同参道友,永远在一起。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公案:

“离书现果(劝惩录)”

“顺治戊戌(wù xū)科会试。点名时。有浙江孝廉某。笔中搜出离婚书稿。监临大怒。杖而枷(jiā)之。革去举人。叩其故。乃其窗友。欲得某人之妻为妾。孝廉为彼画策。先诬之以恶名。令其夫怒。欲出妻。然后从中说合。代其写就婚书。误将其稿塞入笔中也。”

我们看这一段名相注释:

“顺治戊戌科”,“顺治戊戌”是清顺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戊戌科”是指戊戌年所举办的“会试”称之。

“会试”,明清科举制度,每三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城考试为“会试”。

我们再来跟各位报告古代科举考试的名称。古代科举考试的名称分成乡试、会试、殿试,我国古代明清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途径是科甲制度,又称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从隋唐开始,经过变革和发展,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科甲制度有严密的规定。例如考试的内容,乡试跟会试的阶段,专取《四书》《五经》作命题,考生答题有固定的程式,必须要八股文。

古代科举考试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一,乡试。乡试又称为秋闱(wéi),三年考一次(一般都是在当年的八月,所以称为秋闱)。在各省省城举行,应试者为各省的秀才,也就说要报考乡试的,它的条件是秀才,录取者称为“举人”,举人也叫做“孝廉”。就是我们讲堂叫孝廉讲堂,也叫做“孝廉”,就是举孝廉。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这是乡试。

二,会试。会试也称为春闱,是乡试后次年,就是第二年的春天(三月)在京城举行,由礼部负责主办。应试者为乡试通过的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的称为“会元”。

三,殿试。殿试又叫做“廷试”。是会试后取得贡士资格来参加,在京城的保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如上可知,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所以古代说三元及第,是这样来的,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都考中第一名的,称为“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古代中国读书人得到这个称号的也寥寥无几。据不完全的统计,在中国古代漫长的科举考试中,也仅有十九人三元及第,其中文状元十六位,武状元三位。

好,这个是我们介绍乡试、会试、殿试,或者是廷试,它的由来,也让大家了解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个制度,解元、会元、状元,这个“三元及第”的由来是这样。

再来看,“孝廉”,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

“监临”就是指科举制度下乡试的监考官。或者负责监察临视责任的官吏。这个地方是指会试的监考官。

“说合”,从中介绍,促使事情成功。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离书现果(据《劝惩录》)。顺治戊戌年科举考试,点名时,浙江孝廉某某的笔中搜出离婚书,监临官员大怒,一顿板子,撤销他的举人资格。查问缘故,原来是他的同窗想要夺别人的妻子为妾,他就出谋划策。首先造谣中伤那个女人,使她的丈夫发怒,想要休妻,然后又从中替同窗作媒,代女人写好了离婚书,不小心把书稿塞进了笔中。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按”语:

“甚矣。天条之最恶破人婚姻也。无论既婚之后。不可轻言离异。即未婚之前。如或已定。亦不可变更。昔昆邑(yì)有一旧姓。贫而无子。止生一女。薪水之计。皆其义仆周给。历有年月。家主深感其惠。还其券而优礼之。而义仆适有一子。聪秀。主人欲与结婚。固辞不敢。强而后从。彼此甚相得。未几。主人夫妇皆死。抚其女为养媳。逾(yú)年。主人之宗族。以良贱不婚为名。索诈不已。至于成讼(sòng)。官断离异。义仆竟以此破家。族人不能养其女。女卒以穷饿抑郁死。女死未几。附于族人之身。历道其故。凡同谋者数人。皆得暴疾。相继而亡。”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天条”,上天的律令、法规。

“旧姓”,指世族。语本,就是本来这个“旧姓”,是出自《左传·隐公八年》:“官有世功,则有官族。”,原谓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为世族。这个“旧姓”,就是指没落的大户人家。

“薪水”,采薪汲水,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条件。

“周给”就是周济救助。

“卒”,终究,终于。

好,我们看这一段按语的白话解:

上天最痛恨破坏别人的婚姻。已经结婚以后,不能轻易说离婚;没有结婚以前,如果名义已定,也不能够变更。从前我家乡有一个衰落的大户人家,贫穷没有儿子,只生下了一个女儿,生活费用全靠一个仆人维持。长年累月,主人被他的义举深深感动,归还了契约,非常尊重他。仆人有一个儿子,长得聪明秀气,主人想要把女儿嫁给他,仆人坚决拒绝,不敢接受,主人强迫订了婚,两家的感情更加深厚。没有多久,主人夫妇都死了,仆人就抚养他们的女儿为童养媳。过了一年,主人的家族,以门第不当为由,敲诈勒索,要拆散他们的婚约。以至于打上官司,官府判定毁约。仆人因此败家,族人又不能抚养这个女孩,女孩因为穷困饥饿心情抑郁而死。女孩死了不久,她的魂附到族人身上,诉说自己的痛苦,同谋的那些族人,都得猛暴疾病,不久之后相继死亡。

好,最后我们剩下一点时间,来聆听老法师的开示,破坏别人的家庭,这个因果很重很重。

第一点,老法师说,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生自己造不善业。我们知道“爱别离”是八苦之一,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所以这个爱别离苦是八苦之一。为什么在这个世间会有爱别离苦呢?譬如说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的时候,子女相继夭亡,相继死去,这也是一种爱别离。或者夫妻不能白头偕老,壮年的时候,夫妻有的一人先过世,这也是一种爱别离苦。老和尚说为什么会有这种爱别离苦呢?主要是因为过去世自己有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这注意哦,破坏别人家庭。使别人的家庭不能够完聚,完全、圆满的聚合。你把人家拆散了,让别人爱别离,那你今世也得爱别离苦,有因有果,是这样来的。于是我们在这一生也要受到这种爱别离的果报。这个是首先老和尚告诉我们,不要去破坏别人的婚姻,也就这里我们的经文,第五十七句,“勿破人之婚姻”,这也是会得爱别离苦。因为你让别人爱别离苦,你将来受的果报也是爱别离苦,如是因,如是果。

第二点,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因为那个时候古代环境单纯,人心清净、善良,民情风俗也比现代好非常的多。反而是古代的时候,破坏畜生的家庭事情很多。杀生害命,杀害这些物命,让它们这个家庭也破散了。动物也有家庭,你让这个动物家庭破散了,这果报很惨烈,都受这样的果报。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报;什么样的果报,过去生中一定有因缘。我们读《地藏经》里面,在〈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里面有讲,“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第三,凡是破坏众生的家庭,不能不受报应。我们最常见的是,小鸟也有家庭,你去抓这个鸟,抓窝里面的蛋,你破坏人家的家庭,你叫人家家破人亡,来生你得人身,也要有“家破人亡”的这个果报跟报应,这个是事实。这在我们台南关庙就有,曾经有一个人以抓雏鸟为生。那你知道这个母鸟都会在那个电线杆的洞里面,在那边筑巢,在那边生蛋,来抚养这个雏鸟,它飞出去觅食。这个猎人就爬上电线杆以后,就是要去捕捉这个雏鸟,拿去贩卖,叫八哥。八哥,因为在市场,是可以卖到好价钱,他就把这个雏鸟,还没长羽毛这个雏鸟。抓了以后放在口袋里面。结果不小心,手一挥,就碰到高压电线,就当场电死在电线杆上面,就真的是变成一个鸟人。后来消防单位来了,用这个机器升高以后,把他大体搬下来,他人已经死亡了,口袋里面的雏鸟还没死掉。这就是什么?家破人亡。

第四,破坏别人的家庭,这个因果很重很重。佛经上讲得很清楚,邪淫的罪过很重。你贪图的只是片刻之欢,可是你后头要受无量劫的罪报。一定要了解后果的严重,这个事情做不得。

第五,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万恶淫为首”,淫为首,你看今天的社会,的确是排在第一个,今天人不知道那是恶的根本。你看今天人的造作,这真是古人所谓的、所讲的“造孽”。

第六,破坏别人的家庭,这是“造孽”,所以我们要记得,破坏别人的家庭,这是“造孽”,这是恶事。你今天造作恶因恶业,你将来一定感得恶报。“杀盗淫妄”,你只要搞上这个,果报决定在地狱,这是一定要警惕的。

第七,佛在经论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淫欲是色,五欲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色,你淫欲不断,你就不能够超越轮回。

这个淫欲,慈舟大师特别有开示。慈舟大师是我们民国年代的,佛门里面的持戒念佛,有德行成就的一位高僧大德。台湾的忏云老法师的师父,就是慈舟大师。慈舟大师有《开示录》的全集。我也有看过慈舟大师的《开示录》。

慈舟大师开示说,杀我、盗我、骗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淫”,是不能够作随缘消旧业想的。慈舟大师这句话讲得非常好,人家杀害你,人家偷盗你,人家骗你的钱财,今天你遇到了,你可以作随缘消旧业想,也可能是我过去生是我杀他,或者我过去生曾经偷他的钱,或者我过去生曾经骗过他,你可以作随缘消旧业想。但是慈舟大师说,只有“淫”这一件事情,不能够作随缘消旧业想。有可能你碰到你过去生的眷属,也有可能你碰到你过去生的妻眷,跟你有情爱因缘的人,但是慈舟大师说,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这个业是不能够随缘消业的。别的戒自不犯,他犯了只是片面。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双方犯戒,这个因果无有了期定规,要从此一刀两断,绝对不淫才好。

这个是慈舟大师在《慈舟法师开示录》里面,讲得非常的精确、重要。他的方法就告诉我们,遇到这个色欲的事情,没有其他方法,就是一刀两断,绝对不淫才是好。

《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楞严经》告诉我们,佛陀开示我们,为什么会有轮回?“汝爱我心”,你很喜欢我,你很爱我,我也很怜爱你的美色,“我怜汝色”,因为这个因缘,经过百千劫就在六道里面缠缚不休,“常在缠缚”。这个,慈舟法师说,学佛如果你不划清道路,就不能够了生脱死。所以希望大家念念之间,要念兹在兹,将生死斩断两截,精进勇猛修行。

第八,老和尚说,所以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如果我们真的想在这一生当中,想要超越六道轮回,那我们一定要把“淫欲”的念头断掉;否则的话,你念佛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所以“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在《楞严经》里面,佛开示得很清楚。所以你如果,你真心想要出三界了生死,淫戒应该是列第一个。要想要真正在这一生得到成就,必须要断淫,以断淫为根本。这一条如果做不到,所希求的目标就很难达到。我们自从无始劫以来,都是在生死轮回,就是被这一条害苦了。佛家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必须要觉悟。

关于戒淫这个事情,老和尚说,世间人不太愿意听,也不爱听,倘若他或是她都还没有出离心,对这种事还是会有贪念的,纵使他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念佛人这么多,往生的人这么少?问题就出在这里。

有人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就怕了,他说,那恩爱夫妻,难舍难离。老和尚就告诉他们说,你们的爱是假的,能爱几年呢?死了以后各自分飞,爱谁去呢?若夫妇二人同修念佛法门,都能够了解事实真相,那将来同生净土,岂不是更好吗?如果你们夫妇二人,一个信佛,一个不信;信佛的更应该要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求生净土,将来到西方以后,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哪一道。然后你倒驾慈航再回入娑婆,去搭救她,或者搭救他,以及其他的亲人眷属,这才是真正爱他们。

学佛,无论修任何法门,念佛也不例外,念得再好,《无量寿经》念得再多,若不断淫、怒、痴,不断淫、怒、痴,就如同古人所说的“喊破喉咙亦枉然”。

我们念佛不要以为将来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烦恼习气伏不住,念这一句佛号不得力。所谓“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烦恼习气,境界现前,淫、怒、痴、慢还是会现行,还是会发作,那就没有用处了,不能够往生,该堕地狱还是堕地狱,往生无望。

所以这一段,老和尚开示得非常好,教我们要断什么?要断淫欲的心,这才是根本釜底抽薪之计。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101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