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柏霖讲安士全书 >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1集)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1集)

黄柏霖老师 讲于2020年02月01日

台孝廉讲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第四十九,“勿临水而毒鱼虾”。

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二百四十四页,我们看经文:

“(发明)阎浮提大海江湖中。共有六千四百种鱼。(出藏经)虽极水族之繁。而其贪生畏死。则一也。彼方赖(lài)水以为窟(kū)宅。乃无故毒之。使其尽歼(jiān)厥(jué)类。可乎。”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厥类”,“厥”就是其、他的。“类”就是族类。那么意思就是说,指水族,在这个地方“厥类”是指水族。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发明)地球上的大海江湖中,一共有六千四百种鱼类(这个是出自《藏经》)。虽然鱼类种族繁多,但它们贪生怕死则是一样的。它们以水为家乡,我们无故去毒害它们,使它们绝种,可以吗?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鱼虾所畏。不止于毒。毒既禁止。则其不得用网罟(gǔ)罾(zēng)钓。以及张簖(duàn)绝流。更可知已。”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罟”(gǔ)就是网的总称。“网罟”就是可捕鱼和捕鸟兽的网。

“罾(zēng)钓”,这个“罾”是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方形的鱼网,这种方形的鱼网用来捕鱼用的,叫做“罾钓”。

“张簖绝流”,这个“簖”就是拦河插在水里捕鱼蟹用的竹栅栏。“绝流”就是断河流,断流。那么“张簖绝流”就是张设、架设这个竹栅栏来截断水流通道,而后对鱼、虾等水族一网打尽,这个叫“张簖绝流”。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鱼虾害怕的不仅仅是毒药,既然禁止毒鱼了,那么不能用网罟、罾、钓等工具抓鱼,更不能插上拦捕的竹栅(zhà)或苇(wěi)栅,干水捕鱼,那就更不用说了。

好,我们看下面,“下附征事两条”,“神鱼送子”,我们看经文:

“神鱼送子(浙中袁午葵(kuí)述)”

“休宁县燕塘村。附近有一大潭(tán)。康熙三年。潭内忽产异鱼。渔人捕其小者售之。然其鱼有格外之臭(chòu)。买者绝少。有一神鱼。遇网即穿。莫之能得。渔人程二恨之。蓦(mò)以大铁叉(chā)刺(cì)鱼。鱼忽跳跃(tiào yuè)。以尾击伤其目。一目随瞽(gǔ)。程二益愤。将以石灰淹之。鱼遂托梦于里长某。里长随呈(chéng)县。出榜文禁之。将半月。复梦鱼曰。吾奉龙王朝(cháo)齐云。暂寓潭中。所随甲兵。半已损折。赖(lài)汝得以复返。今将别焉(yān)。汝固无子。谨(jǐn)以一男。嗣(sì)汝之后。用以报德。明日风雷大作。近潭茅(máo)屋。瞬息(shùn xí)飞散。神鱼不知所往。”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袁午葵”,我们曾经介绍过他,我们再来说明袁午葵的生平。他是清代浙江杭州市人,他生平乐善好施,救人不倦(juàn)。他鉴(jiàn)于当时的医药不发达,一般穷乡僻壤(pì rǎng)的民众生病,多半都束手待毙(bì),所以袁午葵先生特别刻经验良方济世。刻就是现在讲叫印刷,古代是用刻版的。流通这些良方,就是医药良方,来救济这个生病的人。他认为药方只能拯救(zhěng jiù)世人的身病,而不能救人的心,所以他又印了大量的因果劝世的善书,普遍赠送(zèng sòng)社会各界,所以他这样的救身又救心的双管齐下,大家都称他叫大善人,袁午葵,周安士菩萨也对他非常赞叹。

那么曾经在前面,我们《阴骘文》里面有提到这个“鬼能止焚(fén)”,在“敬老怜贫”那一句经文里面,有公案,就征事,叫“鬼能止焚”。当时在清朝初年三藩(fán)之乱。三藩之乱就是吴三桂平西王,还有平南王尚之信,还有靖南王耿(gěng)精忠,当时因为在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康熙大帝要撤(chè)藩的决定,引起吴三桂他们的不满,所以吴三桂首先,他自封叫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lǔ)的口号,就是要推翻清朝政府。那三藩就是吴三桂,还有尚之信跟耿精忠。

那么当时浙江省有很多被俘虏去的妇女,袁午葵先生就变卖了家产,赎(shú)回了很多妇女,其中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妪(yù),就老妇人,她在兵乱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袁午葵先生就把她接到他家里面去奉养。后来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也因为年老无依,也到袁家来投靠。袁午葵也把他们这两位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奉养。后来这对老夫妇先后在袁家病故,年龄都已经八十多岁了,袁午葵先生还葬之以礼。这个是真的是非常慈悲。

那么有一年袁家的婢女,在火炉上煮茶,她烧过的那个热炭(tàn)就放在木桶里面,因为那个木炭的火,火性未熄(xí),后来就着火起来了。那当时这个木桶是放在楼上,正好袁家有一位小姐卧病在楼上的隔壁床上,她都不知道。突然间,这个已经亡故的这个老妪,这老妇人,白昼(zhòu)现形,并且用指甲去刺痛这位袁家小姐的脸部,袁家小姐惊恐,高声大叫。袁家的人,听到叫声,就急忙到楼上去看,一看,木桶已经烧成灰烬了,袁家小姐的这个卧床的一角已经烧成半焦(jiāo)了,马上就叫救火队赶来灭火,幸好没有酿成火灾。原来是这个已经亡故的老妇人,老妪,感谢袁午葵救命之恩德,死后还在冥(míng)冥之中保佑袁家。

这个就是我们前面有讨论过,“鬼能止焚”,我们在这边作这样的补充。

再来,“休宁县”,它是在安徽省的最南端,跟浙江还有江西两省交界。

“蓦(mò)以”就是,“蓦”就是突然。

“呈县”,“呈县”就是,“呈”就是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呈报给县令。

“榜文”,“榜文”就官府揭(jiē)示的文告,我们现在讲公文、公告。

再来,“龙王”,“龙王”是在道教里面也有,佛教里面是我们的护法龙天,所以祂是道教跟佛教的神祇(qí)。源于古代龙神崇拜和海神的信仰。那么龙王成为海神可以说是佛教东传一并带来的印度神话而影响,认为那伽(qié)神龙祂负责执掌这个雨水。小的龙王可以存在一切的水域,甚至一口井或是一条田间的水沟,大的龙王祂生活在大的海域。我们说东海龙王、南海龙王等等这些。那么佛教里面的护法,天龙八部的龙部,以八大龙王为首,例如难陀龙王、娑竭(jié)罗龙王等,祂们都是那伽部族之王。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将那伽王和传统的龙的形象混合产生本土的龙王概念,那么在塑画的画像上,都加上王冠、龙袍等王者的象征。这个是“龙王”。

再来“朝”,“朝”就是拜见。

“齐云”,“齐云”是指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休宁县。

“固”,“固”就是本,原来。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浙江中部袁午葵讲述)在安徽省休宁县燕塘村附近有一个大潭。康熙三年,大潭水里忽然生长出一种奇怪的鱼。捕鱼的人捕到一些小的去贩(fàn)售,但这种鱼格外的臭,很少人会买。有一条神鱼,遇到鱼网就穿破,没有办法能抓住它。捕鱼的人,捕鱼人程二很愤恨,用一把大铁叉突然向鱼刺去,那么这条神鱼出其不意的从水里跳起来,用鱼尾巴击伤了他的眼睛,程二的一只眼睛随即就瞎了。程二更加气愤,打算撒(sǎ)石灰下去毒鱼。神鱼就托梦给里长,里长随即把情况向县报告,县就贴出榜文禁止。过了半个月,里长又梦见神鱼说,我奉龙王的命令到齐云来,暂时寄居在此潭中,现在跟随的甲兵,已经损伤一半,依赖你的恩德才能回去,今天就和你告别。你本来没有儿子,我就敬送一个男儿作为你的后代,用以报答你的恩德。第二天,忽然下起一场大雷雨,靠近水潭的茅屋,一瞬间全部飞散了,神鱼从此不知去向。

好,我们看下面这段“按”语:

“袁午葵先生。于次年到齐云。雇(gù)休宁一舟。其舟子。即程二胞兄也。午葵致书于余。而述其事。”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袁午葵先生第二年到齐云,在休宁县雇请了一条船,船主正是程二的胞兄。袁午葵写信给我(就是周安士菩萨),并且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所以这个故事,“神鱼送子”,“神鱼送子”这个故事,是袁午葵到齐云的时候,雇了一艘船,而这艘船,就是程二的大哥,他也是船主,他把这个情形讲出来,这个故事讲出来。然后袁午葵再写信给周安士菩萨,周安士菩萨就把这个公案放在这里面。这“神鱼送子”是这样来的。

好,我们看下面的征事公案:

“鳝救回禄(崇川徐善陈述)”

“兰溪童际飞。开药肆(sì)于崇明。康熙癸(guǐ)丑。买鳝(shàn)鱼若干放之。数日。梦鳝喷水救火。旁一神曰。此酬(chóu )德也。寤(wù)而不解其故。未几。其邻失火。延烧将及。忽风转得免。方知为救鳝之报。”

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回禄(lù)”,相传是火神的名字。引申为火灾。我们现在说火灾叫回禄之灾,就是指火灾。

“兰溪”,在浙江省中西部的兰溪市。

“药肆”,“肆”就是店铺。“药肆”就是药铺,我们现在讲药店,西药房,台湾叫西药房,或者中药房。

“康熙癸丑”,“康熙”是清圣祖年号。“康熙癸丑”是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鳝救回禄(崇川徐善陈述)。兰溪人童际飞,在崇明县开药店。康熙癸丑年,买了一些鳝鱼放生。几天后,梦见鳝鱼喷水救火,旁边有一位神说,这是报答救命的恩德啊。醒来不知其中是什么意思。没有多久,邻家失火,就要烧到童家了,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间转了风向,童家就免除了火灾。到这时,童际飞才知道梦境所预告的是鳝鱼报恩。

好,我们看下面的按语:

“(按)是岁。余托徐子塑(sù)地藏大士。其明年新正。请像来昆。札(zhá)中并录其事。故知之。”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徐子”,“子”就是古人对人的尊称。这里是指徐先生,就是本案公案的陈述者,就是崇川徐善,所以他称他徐子。应该是一位佛像雕塑家,刻佛像的,就徐子,就是徐善。

“新正”就是农历年正月。我们有时候说正月初一,我们也会说“新正”。小时候我父亲都会这样说,新正,用台语讲叫新正,就农历正月。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这一年,我托徐子塑造地藏菩萨像,第二年正月,请佛像到昆山来,徐子所附的笔记中记录了这件事情,所以知道详情。就是“鳝救回禄”,就是由徐善他记录下来的。

好,那么这一段经文,“勿临水而毒鱼虾”,就是不要到水边去、河边去,去毒这些鱼虾。现在很多捕鱼人家,或者有一些居心不良的,都会先把鱼毒死,让鱼浮起来,然后再把鱼卖掉,尤其是氰(qīng)化钾(jiǎ),这有毒性的。所以有时候去买鱼,买那个是毒鱼拿来卖的。这在台湾中部云林就发生过,后来被治安机关查获,我相信其他地方也有这种情形。

所以我们今天最后,我们一般都是,我们以前都会引用老法师开示,那我们今天就要跟各位报告印光大师开示,戒杀放生。

第一点我们知道印光大师他很重视戒杀、戒淫,因果,敦(dūn)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求生西方,是印祖最重视这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在二○○一年,那时候老和尚是在新加坡居士林,因为一九九七年,我第一次晋(jìn)见老法师,当时我跟老法师敬问,老法师讲经讲得这么好,如何把这些老法师的一生的弘宗演教,讲经说法的这些法宝,能够流传到后代子孙,来熏习(xūn xí)研读。老和尚当时就跟我讲说,韩馆长在景美图书馆有准备一间房间,作为電腦图书馆,我们现在讲叫数位图书馆。后来在一九九七年三月,韩馆长就往生了,老和尚就接受新加坡居士林的祈请,到新加坡讲《华严经》,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太上感应篇》。

那为什么我讲这一段呢?就刚才我提的,印光大师的开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求生西方。当时老和尚离开台湾四年了,第一次回来台湾,就是在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到佛陀教育基金会讲《华严经》,当时我担任护法金刚的工作。老法师当时,因为跟台湾的艺文界的陈居士讨论要拍摄《地藏经》跟城隍庙的故事,老和尚在那个时候就告诉我说,黄居士你下去准备一九一一年后现代的因果故事。老和尚在台湾刚好停留七天,我在他离开之前,我呈给他老人家八十七篇的《现代因果报应录》的文稿,老和尚就带到新加坡去,交给善心人士出版流通,就放在《玉历宝钞》的后面,附《现代因果报应录》,就是我编辑的这一本。

我为什么讲这一段呢?因为最近《老和尚的身教》,我就写了一篇感恩的文章来报师长之恩,就是《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我有提到这一段故事,开启的我弘扬因果教育的整个因缘,都是老法师所给予的福报。当时老法师在佛陀教育基金会的时候,我在佛陀教育基金会的一楼教室担任《印光大师文钞》班的研讨,那么老和尚要到台北的国际会议中心,陈彩琼居士祈请他开示。那明天要讲开示了,老和尚还没有决定题目是什么。那刚好老和尚就莅临(lì lín)我们《印光大师文钞》研讨班,老和尚给我们开示,就是印光大师这个法语,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求生西方。然后,后来老法师在华藏卫视,台北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的题目,就是这十六个字,他就跟我讲说,就决定这十六个字题目,请你告诉陈彩琼居士。第二天,司仪就宣布老法师开示的题目,就这十六个字。

所以印光大师他非常重视因果,还有扎根的工作,就是《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你看他是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的祖师,那《了凡四训》是儒家的经典,《太上感应篇》跟《文昌帝君阴骘文》是道家的经典,一位佛教的高僧大德,为什么他不推动佛教经典呢?他为什么来做推动这个扎根的工作呢?因为他知道,当时他就预告,以后杀父杀母、杀夫杀妻、杀子杀人层出不穷,人心日趋(qū)暴戾(bào lì)。果然现在情形,现在的乱世,就是印祖当时的预言。所以我们今天来讲戒杀放生,特别感同身受。

第一点,印光大师说,“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cè dá)。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

我们先解释这一段,印祖的文章非常的难思难议,所以我们要逐段逐段的来解释。印祖说,戒杀放生的事情,我们是很容易知道的,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要戒杀放生,它是浅而易见的。但是戒杀放生之理,就深而难明,为什么不能够杀生呢?因为这牵涉到众生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蠢(chǔn)动含灵皆有佛性。佛陀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陀并没有说,奇哉,奇哉,一切人众,佛陀没有这样说。这一切众生就包括蠢动含灵,四生六道,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些都是具有佛性的,所以你杀生就是杀佛。所以它这个道理深而难明,很不容易去明白、参透,没有办法

“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如果你不能够彻悟这个真理,了解众生与我平等无二,我与众生是一体的,如果你不能够彻悟这个理,纵使你在做放生的事情,你的真诚心、你的恭敬心,还是不够的,你就不能够至诚恻怛。这怎么说呢?这真正如果能够体悟到众生平等的时候,他那个至诚心就出来了。“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如果你不明其理的话,虽然你有做放生的事情,但是所得到的福田的利益也随着你的心量而成微浅了,也就是修到福报而已,不能成就功德。

再来,“倘遇不知者阻诽(fěi),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那这个印祖就讲了现在人的心态,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深理,你遇到毁谤的时候,人家说,诶,你放生啊,你在上游放,下游人家就捕捉去了。那你放生,有时候说你放鸟,对不对?哎呀,你放生就是放死啊,它没有办法觅(mì)食啊,它就会死掉了。你一听到这些毁谤(huǐ bàng)的话,你就放弃了放生。我们曾经有讲过,老和尚说,你在上游放生,下游有人就去捕杀,你要不要放?老和尚说,你还是要放。你不能说,因为下游人捕捉,你就不放生,那你就放掉了你的慈悲心,你放弃了你的慈悲心。关键在那个慈悲心,不在是因为下面有人在捕捉。这有很深的道理啊。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深理,你遇到毁谤,你就被这个境界所转,“遂可被彼所转”,就是这些诽谤是非,你一腔善心,你一股慈善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你就马上被这些境界消灭掉了,障碍(zhàng ài)了,不想放生了。

“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bì)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zhēn)寿域,共乐天年。”印祖说,所以我“不避繁词”,就是我不回避,我苦口婆心的这样跟你们讲,我要告诉你们,去了解放生的真谛,它是有事有理的。希望所有的这些蠢动含灵的物类,都能够“同沐慈恩”,都能够接受佛跟菩萨的慈悲教化,“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我们人类也可以借由这个因缘,培养自己的福德。然后至诚心可以到达“深仁”,就是什么?大慈大悲,可以到达大慈大悲的佛菩萨的境界,这样就可以消灭、灭除“自他之杀报”,也就是杀生者跟被捕杀者的冤冤相报的杀报。

就像释迦牟尼佛的释迦族,被波斯匿王以及末利夫人所生下的琉璃王灭掉一样。当时佛陀三次在路上劝说琉璃王班师回朝,不要去攻打释迦族。到第四次,琉璃太子就自行从他路去攻打释迦族,最后把释迦族灭掉。目犍连尊者还特别用他的神通道力,把释迦族的族人,四 五千人,摄到钵中,放在天宫。结果拿下来都变血水了,知道定业不可转。当时他们就问佛陀,为什么释迦族会遭遇到灭族的因果报应?佛陀就说,在无量劫以前,释迦族是这渔村的渔民,当时这个渔村的渔民把这个鱼池里面的鱼都捕光了。当时那个鱼王就是今天的琉璃太子,琉璃王,现在琉璃王的这些士兵将帅就是当时鱼王下面的虾兵蟹将。当时佛陀是唯一这个村落里面没有吃鱼的这个小孩,但是他有在头部敲这个鱼王敲三下,所以佛陀他说他现在每一次想到这个事情就头痛,头痛三天。这是因果,就是“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所有的众生都能够长命百岁,都能够长寿,可以不用遭受杀害,“共乐天年”。

“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阅者幸注意焉。”如果你能够做戒杀放生的事,也能够了解戒杀放生的理,那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西方,那么就可以“永出轮回,高超三界”,就离开三界六道的轮回了,可以作为阿弥陀佛的弟子了,作为莲池海会的菩萨法侣了,“海众之良朋”。“阅者幸注意焉”,印光大师说,希望你们注意我告诉你们这些因果的事理,戒杀放生的事理。

这个刚才提过这个“恻怛”,“恻怛”就是,在《礼记·问丧》里面有,“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mèn)气盛,故袒(tǎn)而踊(yǒng)之。”这个“恻怛”就是哀伤的意思。

好,我们再看下面第二点,“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bì)妙明,不能显现,沦于异类。遂致知识陋劣(lòu liè),除求食避死之外,了无所知。”

那我们先解释这一段。你们要知道,水陆众生它们的一念心性,直下跟三世诸佛是无二无别。也就是它们也有菩提自性,它们也有灵性,所以它们跟三世诸佛是无二无别。但是因为过去生宿恶,过去生所造的诸恶的业力,障蔽了它这个妙明真如自性,“妙明”就是妙明真如自性,所以就不能够显现出来,沦落到畜生道之异类。这个“异类”就是所有的畜生道都涵盖(hán gài)在内,水陆空都有,沦为异类。加上它们的“知识陋劣”,“遂致知识陋劣”就是什么?它们的这一种觉性,它们的觉性,它们的烦恼深重,以至不能够转识成智,这叫“知识陋劣”,它们业障深重。就像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七佛都已经灭度了,祇树给(qíshùjǐ)孤独园这些蚂蚁还是蚂蚁身。这就是它们“知识陋劣”。除了求食避死之外,它们除了去觅食,去找寻食物,以及贪生怕死以外,它们“了无所知”,它们完全都没有办法去转这个畜生身,它们不知道可以转迷为悟,不知道可以转凡成圣,“了无所知”。

再来,“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不唯毫无光明,即彼铜体,亦不显现,直同废物。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遂日事磨砻(lóng),初则略露镜体,次则渐发光明。及乎磨之至极,则照天照地之光,全体显现。无智之人,方始贵重,视为至宝。”就告诉你说畜生道它有一天也能转凡成圣,转迷为悟。印祖说,这些异类的水陆众生,它们的佛性、它们的觉性就像大宝铜镜一样,就像一个珍贵的大宝的这个铜镜。但是经过累劫这样轮回转生,就镜面蒙尘,上面就非常深厚[1] 的灰尘。它们不是没有光明,只是因为它们宝镜铜体就不能够显现这个妙用,就不能显现这个真如自性,所以它跟废物一样就没有用,它们的灵性就不能起作用。

这个“忽遇智人”,就要遇到有缘的大善知识,这些畜生道的,你不管是猫狗牛猪羊,或者这些鸟等等,鱼,鱼族,“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怎么解释呢?我们在前面讨论到第四十八句的“勿登山而网禽鸟”,里面有提到一个征事公案,“鹦鹉始末”,在当时佛陀的那个时候的舍卫国,须达长者,就佛陀的护法,给(jǐ)孤独长者就是须达长者,他家里养了两只鹦鹉,“禀性黠慧(bǐng xìngxiá huì)”,很聪明,“解人言语”,它善解人语,懂得人讲的话。它看到比丘来,它会先告诉家人说,主人,有比丘来应供了。它会先通报。结果阿难看到以后,“阿难见之,为其说四谛苦集灭道”,阿难看到这两只鹦鹉怎么这么有灵性呢?当下一定要给它三皈依,为它们说四圣谛苦集灭道。这两只鸟听到法以后欢喜了,就在树上休息了,因为过去生的业力,就被那个野猫把它咬死了。

但是因为它有听法的缘故,所以它的神识就生到四天王天。佛陀说,这两只鹦鹉,四天王天的寿命到了以后,它四王天的寿命结束以后,它就生到忉利天。忉利天的寿命结束以后,又生到夜摩天。夜摩天的寿命到了以后,又生到化乐天。化乐天寿命到了以后,又到他化自在天。等于欲界六天,除了兜率天没有以外。那他化自在天的寿命到了以后,它还(huán)生到化乐天,然后最后到四天王天。这样往返七次,来回七次,它当天人,因为听阿难尊者跟它讲苦集灭道四圣谛,这样它在天界,就有往返七次,当天人。你看它就脱离了这个畜生身,马上就当天人,然后就到人间修行,出家修道,一个名字叫做昙摩(tán mó),第二个名字叫修昙摩,最后证阿罗汉。

这是什么意思?它鸟儿也可以成阿罗汉,你想都没有办法想出来。这是刚才我们讲过了,印祖说,“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你根本想不出来说,两只鹦鹉怎么会成阿罗汉?他说阿罗汉是一个圣人,它两只鸟是畜生,怎么想都想不出来。为什么?阿赖耶怎么缘,都缘不了真如自性。老和尚说的,阿赖耶怎么缘,缘不到常寂光净土。就是这个道理说,“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

所以印祖说这个地方,“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照天照地”是什么?我们的如来藏性,我们真如自性,它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从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不二,有这个照天照地的、无量无边的光明,这个智慧德能,这就是宝镜,就是我们自性,宝镜就是我们的自性。这个宝镜是什么意思?就镜子一样,它是一个宝啊,你走过去,它就会起作用,你没有走过去,它还是起作用。所以宝镜那个现相,你在如何见到那个照性呢?在作用上。那我们的真如自性,在哪里起作用?在根尘接触,眼见色,耳闻声,你就从相上去契入,就见到性了。

“遂日事磨砻”,印光大师说,就这样借着这样累劫修行。就像这两只鹦鹉在天界,这样七次往返,“日事磨砻”,就不断的借修德显性德,就慢慢的就显露镜体了。诶,两只鹦鹉到人间来修行了,出家修道了,这等于现出家相了,一个名字叫做昙摩,第二个名字叫修昙摩,这佛陀说的,最后成阿罗汉。这是什么?他就“略露镜体”了,诶,从畜生道鹦鹉变成天人,从天人再变成人道,人道以后再变成出家修行人,再从出家修行人,最后证果阿罗汉,这样就是“略露镜体”。就逐渐逐渐的借修德显性德了,就把性德开显出来,这叫“略”,不断的、慢慢的开显我们的三德秘藏。

“次则渐发光明”,慢慢的智慧就流露出来了。“及乎磨之至极”,等到他磨到最后了,究竟圆满了,就是成佛,见思惑破了,尘沙惑破了,再破四十一品根本无明,或者分证一分,破一分根本无明,就证法身了,就是“及乎磨之至极”,就到破根本无明了。那这个“照天照地之光”,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我们这个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个三德秘藏的智慧光明,它就显露出来了,“全体显现”,全部开显出来了。那“无智之人”,没有智慧的人,看到这样的一个转凡成圣的过程,他就说,喔,众生有这么贵重的灵性啊,“方始贵重,视为至宝”,才知道说动物不能够伤害它,因为它也可以成佛。就是这两只鹦鹉,你不能够去把它杀掉,它是会成佛,你在杀佛啊,杀生就是杀佛,就是“方始贵重,视为至宝”。

第三点,印祖说,“须知此光,镜本自具,非从磨得。虽复自具,倘无磨砻之缘,从劫至劫,亦无发光之日。”

这什么意思呢?不是去那边修行了、磨炼了才会成佛,佛性本具的嘛。所以这个智慧之光,我们这个灵知心,我们如来藏性,我们本有的清净佛性,这些智慧光明,本自具足,叫“镜本自具”。宝镜不是你去给它磨,它就会变成镜,你只要去黏(nián)解缚(fú)就可以了。印祖说,虽然是自性本具的,本自具足,但是如果没有借修德显性德,你没有人道的缘,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六度万行,没有受三皈五戒,没有修净业三福,没有发普贤十愿,没有修戒定慧三学,那没有“磨砻之缘”,你没有净业三福,三皈依,三福、三学、六和、普贤十愿、六度,就算你从劫至劫,也无发光之日,那你的自性还是不能开显出来,“亦无发光之日”。

“一切人天六道众生心性,悉皆如是。由无始来,惑业障蔽(zhàngbì),不能显发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业。”所有一切蠢动含灵,一切人天六道的众生的心性,都是本具如来智慧德能,“悉皆如是”。但是因为无始劫来,这些惑业障蔽,这些无明、烦恼、习气,见思惑、尘沙惑、根本无明,这些惑业障蔽了他的心性,以至于不能够显发他本具的妙明真性。背觉合尘,“迷背真性”,迷惑颠倒,背觉合尘,这个如来真性,然后去造这个生死轮回业,“造生死业”。

“大觉世尊,知诸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同俦(chóu)。因玆种种方便,随机说法。普令修习戒定慧道,以期断惑业而复本有,圆福慧以证法身。”大慈大悲的大觉世尊,他知道众生一念心性跟佛无二无别,“与佛同俦”。“同俦”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佛陀用八万四千法门,种种善巧方便,随机说法度化。“普令修习戒定慧”,佛陀告诉这些众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修习戒定慧菩提道。以期有一天能够断惑业,而恢复本有圆满的福慧德能,而亲证自己的无为法身,这证法身就是成佛。

第四点,“又令世人发慈悲心,戒杀放生。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

佛陀说,印祖也这样开示,令所有世间众生,世间的这些大众,能够发慈悲心,戒杀放生。因为我与一切众生,都在轮回之中,我们跟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里面。在无始劫以来,辗转(zhǎn zhuǎn)的相生,辗转的相杀,羊死为人,人死为羊,互相辗转相杀,冤冤相报。

“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你在这杀害的众生里面,也是你过去生的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shā lù)。我亦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就是互相酬偿命债,我们就不断的,因为这个恶业力的缘故,就到人中去或者到畜生道去,受他们的杀戮,“受我杀戮”。他们过去生造杀业,所以这一世到人中来,或者到畜生道,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互相杀戮,互相仇杀。那我也是因为不断的在造作这些恶业力,或者到人中,或到异类去,畜生道去,也被它们杀害。就像你过去生杀害的这个众生,可能是一只牛或是一条鱼,它今世转生到人间来,它变成一个人道的众生,你们两个互相斗殴,互相杀害。这就是“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偿还(cháng huán)命债啊。

“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印祖说,经过这样互相酬偿命债,偿还命债,久经长劫的这样轮回受报,“相生相杀”,没有止息的时候,“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思则已,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佛陀他有这个一切种智,佛有三明、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佛能够知道无量世的因果,所以佛,凡夫不知道,迷而不觉,三世诸佛一切如来,佛陀他们能够洞见。不想则罢,一想到就不胜的惭愧悲悯(bēi mǐn)。

第五点,“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渐证佛果矣。”

印祖说,我们今天很幸运的,因为过去生有修福修善,所以我们能够投生到人道来,有机会得人身修行,可以听闻佛法,可以深信因果,可以亲近三宝,可以皈依三宝。所以我们借这个机会,我们应该要解怨释结,跟我们过去生的冤亲债主解怨释结,所以我们应该要戒杀放生,让一切所有的有生命的物类都能够各得其所,它们都各得安养,它们该有它们生活的天地,我们不要去侵犯(qīn fàn)它,不要去杀害它,“各得其所”。让我们为它们念佛回向净土。我们看到这些异类,我们在放生的时候,为它来做放生仪轨(yí guǐ),为这些众生三皈依,然后忏悔业障,然后发四弘誓愿,为这些众生念佛回向西方,也希望这些畜生能够离开畜生道,往生人道来或是往生西方。所以念佛回向净土,让这些众生可以得到度脱。

纵使它们这些众生,它业障很重,不能够马上往生西方,但是至少我可以仰仗这个念佛放生的慈善功德,能够蒙佛接引,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既然能够往生西方,就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就渐渐的能够证佛果了。

第六点,“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贤,皆行此事,故书有鸟兽鱼鳖(biē)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况有知觉之物哉。至于简子放鸠(jiū),子产畜(xù)鱼,隋侯(suí hóu)济蛇,杨宝救雀,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

我们先解释前面这一段,解释完以后,把这些公案故事讲出来,我们再来解释下半段。印祖说,买物放生,古圣先贤都是这样做的,“皆行此事”,所以在圣贤书籍里面多有“鸟兽鱼鳖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周文王他的施政,他的德行,都还能够庇荫(bì yìn)到这些枯骨,何况是有知觉的物类呢?至于简子放鸠、子产畜鱼、隋侯济蛇、杨宝救雀,我们就来讲这四个故事。

“简子放鸠”。古来有一句俗话说,行善积德,都是劝人家做好事,要多做善事。遇到灾荒的时候,就有很多这些富贵人家,他们都会去救济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zhèn zāi),这是积德的事情。那太平年间的时候,天下太平的时候,有些人他会把鱼、龟放到江河水池,或是把鸟放到大自然,这些放生,也是积善之行。那古代就有善人,有这些富贵人家,会选择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把鸟雀放生,称之为爱生灵。这是在印光大师说,这些古圣先贤,“皆行此事”,这古代的书籍里面都有记载这些事情。那这个“简子放鸠”就是古代圣贤书籍里面有记载这样的公案。

在春秋的时候,当时晋国的首都是在邯郸(hán dān),在今天的河北。那么晋国有一个非常有权势的一位大臣叫赵简子,人家称他叫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一这一天,邯郸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都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向赵简子进献斑鸠(bān jiū),好让赵简子放生。赵简子就很高兴,对他们每一个民众,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一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大年初一来放生,我相信他初发心是想行善,想种福修福德。

赵简子的门客,他有养一些门客,在一旁站了半天,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门客就是古代一些大户人家、富贵人家、官宦(guān huàn)人家会养一些读书人,会提供建议,或是帮他做一些文稿的草拟工作,有点像现在的顾问。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那门客就说,你对生灵有真的仁慈之心,这是很难得的啊。可是不知道大人你晓不晓得,你有没有想到呢?全国老百姓都为你这个大人的,你这样的善心,他们去抓这个斑鸠来给你放生,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抓斑鸠,你追我捕,结果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也很多啊。这个门客跟他这样分析也是很有道理呀,就像我们现在的人,也是这样批判,你看春秋的时候都会这样讲,现在也是会这样讲。他说,你现在放生的鸟就是人家去把它捕过来的,然后你再把它放掉啊。你如果真的要放生,这门客就说了,你想救斑鸠的一命,那你不如下一道命令,禁止捕捉。所以为什么放生要不定时、不定点、不定物?他们就没办法了。赵简子这个就是定时,大年初一,定点,大家去抓,定物,斑鸠,那大家都去抓了。他说,像现在你奖励老百姓捕捉这些斑鸠送给你,你再放生,那大人啊,你对斑鸠的仁慈心到底能不能抵偿(dǐ cháng)你对它们人为所造成的灾难呢、的伤害呢?

赵简子听一听,觉得门客的这一席话也颇(pō)有道理,背着双手在府第门里踱(duò)来踱去,走来走去,想一想,诶,满有道理的,仔细思考一下,觉得也对呀,就默默的点了头说,对。

这一段,印祖开示的公案叫“简子放鸠”。就是简子他懂得这个戒杀放生之事,它浅而易见。但是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如果没有大智慧是不知道的。佛陀割自己的肉喂老鹰,这割肉喂鹰的故事,佛陀就懂得众生平等,这戒杀放生之理。这个就是“简子放鸠”的公案的由来。

那么再来,“子产畜鱼”,子产是春秋时代郑国贤大夫,公孙侨(qiáo),字子产。他心地仁厚,孔子称赞他叫,“有仁爱之德古遗风”,孔子很赞叹子产,有仁爱之德,古代的这种圣贤的遗风,“敬事长上(zhǎngshàng),体恤(tǐxù)百姓”,这个子产,对君王、长辈非常恭敬,而且能够体恤老百姓、爱护老百姓。当时列国横争侵扰(qīnrǎo),但是郑国都能够保持内政稳定,民生安乐,主要是靠子产施政有功、辅政有功。所以一个国家能够安邦定国,国泰民安,要怎么样?这个国家必须要有贤人,必须要有贤人的官员,必须要有圣贤应世,要有菩萨应世,这个国家就能够安邦定国。

那子产为什么他有这个智慧呢?有这个慈悲心呢?因为每当有人要送活鱼给子产,子产他从来不忍心,他没有办法杀这个活鱼来享受这个口腹之欲,他不忍心让这个活生生的鱼受这个鼎俎烹割(dǐng zǔpēng gē)痛苦,他不忍心看到。我最近,因为讲到这个子产,我就想到最近大家都非常苦恼万分,担心害怕,惊恐不已的,现在非常流行当下的新冠肺炎。目前虽然整个病毒的来源还不能够得到确定的科学验证,武汉全部封城,相关的城市都封城了,民众苦恼万分。这是一个共业招感的。

那么在这个微信里面有传一个讯息,这位将军,我已经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我不拿手机,我只看了一下,很感动,这位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将,好像是国防大学的上将。有一天,他的部属跟他的朋友请他吃一顿宴席,其中有一道菜是剥活龙虾。就活活的龙虾,它两个眼珠还会动,就把那个壳剥掉,然后活生生这样把它叉下去,这样切开,然后蘸这个酱要吃,那叫活虾三吃,那这是很残忍的。这位上将看到这个举动,非常的,显着不悦的、生气的这个脸色,跟他的朋友、部属讲,说,我不知道你们是用这种方式来吃这个龙虾、这只活物,是不需用这么残忍的方式来处理,他说残忍会有报应的。表示这位上将懂得因果报应,这就是贤人,这有圣贤的智慧。就这里讲的,有子产的智慧、子产的慈悲心,他不忍心这只活生生的鱼受鼎俎烹割痛苦,就像他不忍心看到前面这一只龙虾这样被活剥,活活的剥离,然后用刀切下去,这叫做鼎俎烹割痛苦。有这种悲悯心的上将,最后当然这位上将他不吃,而且还讲一个发人深省的话,他说,残忍是会有报应的,就表示他明白因果。二○二○年的农历过年,我们讲堂拜三千佛,我们都为大陆湖北的武汉祈福,希望灾难远离,这个瘟疫远离。那我就跟莲友分享,就像当年的SARS到台湾来一样,所以这些武汉被隔离的民众的苦,我很了解,因为当时我母亲就是住在台大医院,疑似染SARS,被关进SARS病房,就现在讲的隔离病房。那现在我们从视频上所看到,我们武汉这些医生所穿的隔离帽、隔离衣、隔离手套、隔离鞋,这我都穿过了,因为我母亲被关进去SARS病房,重症病房,隔离了,因为病毒是在空气中,所以我就必须进去要探视我母亲,因为我母亲是喑哑(yīnyǎ)人,她当时在昏迷状态,在隔离重症病房被隔离,我就穿着这个隔离衣、隔离裤、隔离鞋、隔离帽、隔离手套,进去为我母亲开示佛法。当时照顾我母亲的医生跟护理人员全部疑似染SARS,也被隔离了。

当时我在家里做了七天七夜的八关斋戒,这是南林尼僧苑的住持惟俊和尚尼劝勉我,说怎么样去消灾免难,在家里斋戒。所以遇到这个灾难来,遇到瘟疫来,一定要怎么样?要忏悔,要斋戒。所以当时我配合慈济功德会,在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跟我们局长报告,希望发愿斋戒三天,请所有警察人员、医护人员,当时包括所有北部的警察局所属的所有的警察同仁,消防警察同仁,移民署的警察同仁,海巡署的警察同仁,全部三天都吃素。那么这个做万人便当的地点,就在我们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地下室的餐厅。当时就是由我带头,用我的这个警察的因缘,请我们警察局长同意斋戒三天,全部煮素食,供养所有警察人员跟医护人员,这就是斋戒,要戒杀放生,告诉民众要敬畏因果。

所以这个子产他就是有这样的慈悲心。所以郑国都是因为他的辅政有功,所以能够内政稳定,不会受到邻国的侵犯。那子产他不忍心把这个活鱼烹割杀害,所以他就命人把这个人家送来的活鱼畜养在他家的池塘。他看到这些鱼儿优游水中,浮沉其间,子产就心胸畅适(chàng shì),不禁感叹的说一句话,“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就是我们这个经文里面有提到,这个子产说,他看到这些活鱼在优游的游来游去,他就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就是说,让它们各得其所。就是我们印祖刚才讲的,印祖说,“同臻寿域,共乐天年”。你都希望长命百岁,那些物命它们也是希望能够长命百岁啊。这就是子产说,“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它们能够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安详,“得其所哉”。由此可见子产的仁德普及物类。不只是他能够民吾同胞,事实上他已经扩大到物类了,就众生平等了。所以他能够爱护百姓,造福人民,造福国家。这是子产畜鱼典故的由来。

再来,隋侯济蛇。隋侯济蛇这个公案,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隋国的珍宝,跟和氏璧,我们现在讲的就是和氏璧、夜明珠并称为“春秋二宝”,所以又称为“隋和”,就和平的和,“和”就是和氏璧。

这个隋侯珠怎么来的?是有典故的。隋侯他是春秋时候的一位诸侯。隋侯他有一次,他出去的时候,经过路边,他要去出使到齐国去,他是一个大夫,官员,要到齐国去,出使齐国,他在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边痛苦万分,而且头部流血,隋侯他心生恻隐(cèyǐn)怜悯之心,急忙的用药物给它治疗,然后用手杖把它挑入水边让它恢复体力可以游去。

后来隋侯从齐国回来以后,又经过这个地方,一说是,这条蛇口衔(xián)一颗明珠供养隋侯,这是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是,隋侯当时他知道明白,这一条蛇口中含了这一颗宝珠要供养他,他知道,就是他救命的这一条蛇要来报恩,但是他没有接受。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脚踩一条蛇,这条蛇就说了,它说,我是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它说,我是龙王的儿子,今天我感谢你救我一条命,特地我来报答你的恩德。这个隋侯就惊醒过来一看,发现床头有一对明月宝珠,直径大概一寸,纯白色的,而且夜里会发光,我们讲夜明珠,夜里会发光,可以照耀全室,整个房间都光明,于是被称为“灵蛇之珠”,世称隋侯宝珠。隋侯济蛇,得到这个宝珠,典故是这样来的。

再来,杨宝救雀。杨宝救雀是,汉朝杨宝,天性仁慈,他年纪才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在经过华阴山北的时候,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chī xiāo)(鸱枭是一种恶的鸟)追逐搏(bó)伤,坠落(zhuì luò)在地上。被许多蚂蚁困咬伤口,黄雀痛苦挣扎,杨宝深为怜悯,就把它救起来,把它敷(fū)药治疗它的创伤,小心畜养在家里的竹箱里面,然后又用黄花来喂它,等到它的创伤痊愈(quán yù)以后,羽毛长出来以后,就把它放出去飞走了,把它放生了。当天晚上,杨宝就梦见黄衣童子,向杨宝再三拜谢说道,我是西王母使者,在飞往蓬莱仙山途中,遭受伤害,承蒙拯救疗养恩德,如今我要回南海了。说罢,送给他白玉环四枚,送给杨宝。然后接着就说了,祝愿你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就如同这玉环一样。后来杨宝子孙,杨震,还有杨秉(bǐng)、杨赐、杨彪(biāo)四代,果然都位列三公,清风亮节,贵显无比。

刚才这一段里面,我们还有下半段还没有解释,我们再回头看这个印祖开示的经文:“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

他说,我们看到古代中国圣贤这种一视同仁的悲心。因为印祖讲简子放鸠、子产畜鱼、隋侯济蛇、杨宝救雀,这都是在汉朝以前,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那时候佛教还没有东来,佛教是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才进来的,才传到中国来,所以古代圣贤就有这样的慈悲之心,那时候的民众百姓不知道蠢动含灵都有佛性,皆具佛性,这样展转升沉,互为冤亲债主,或者说,也不知道,将来这些众生都能够决定成佛,这个深意。等到佛教传到中国来以后,“大教东来”,才明白三世因果之理,以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才大明,才让世人都知道,“大明于世”,才知道说,这个因果循环,众生平等。

好,最后,我们看最后一段:

第七点,印祖开示说,“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云:‘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sè)源之济世良谟(mó)也。”

印祖最后说,所以大圣大贤,这些诸佛菩萨,无不以戒杀放生来挽救杀劫的劫运,来培福德,“培福果”,培福乐果,息灭刀兵劫,息灭战争,而享乐天年的基本福祉、的根基福祉。就是要戒杀放生来培福,来息刀兵劫,然后能够享乐天年。所以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要知道这个世间有这个战争,你要去听那个半夜屠门的哀号声。又说,想要世间无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想要这个世间没有战争、刀兵劫,除非众生不吃肉。所以戒杀放生,乃是“拔本塞源”,就是根本解决,“拔本”就是返本杜绝这些果报根源的济世良方。

以上是我们探讨这个“勿临水而毒鱼虾”,我们听印光大师的戒杀放生的开示。

接下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第五十句的经文,“勿宰(zǎi)耕牛”。如果时间不允许,我们可能就讲到哪里,我们就再告一个段落,等没有讲完的部分,我们下回再继续研讨。我们看第五十句的经文,“勿宰耕牛”,就是不要杀牛。我们看经文,二百四十六页:

“(发明)(原缺五行每行二十字)牛能代人以耕。不能自免于戮(lù)者。其故在于口不能言也。奈何吾具能言之口。能言之手。而不代其号呼乞命。作为短歌。以相感动乎。”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

(发明)(原来版本破损,缺五行,每一行二十个字)牛能够代人耕田,但是不能够免除被杀的痛苦,原因在于它的口不能说话。我们有能说话的口,有能写字的手,怎么能忍心不代它呼喊饶命呢?并且编写短歌来感动大家呢?

好,我们看下面:

“附录耕牛乞命歌”

“大杖打耕牛。何不勤勤走。耕牛含两泪。一步一回首。颈穿足力疲。有苦难开口。望得田禾熟。牛病毛将秃(tū)。不念从前劳。反付屠人戮(lù)。耕牛怨莫诉。临去还踯躅(zhízhú)。蓦(mò)尔吐人言。且拜且啼哭。吾到君家来。报君殊不薄。一面小心耕。一面受鞭(biān)扑。餐餐唯水草。未尝嫌淡泊。吃尽千般苦。禾头方有谷。谷既在禾头。卖我置鼎镬(dǐng huò)。君得吾之钱。吾受君之毒。肠断骨犹疼。命在皮先剥(bō)。留我过残冬。天当赐汝福。君既有爱子。吾亦怜鞠(jú)育。必欲杀我身。劝君饶我犊(dú)。寄语贤牧童。莫打耕牛畜(chù)。自恨我前生。何故贪牛肉。半斤还八两。此理明如烛。官禁杀牛时。吾受屠人嘱(zhǔ)。得钱容私宰。饱得妻孥(nú)腹。不想到今朝。酬偿如此速。不见慈心人。化作披毛畜。但见杀生者。临终恶鬼逐。三代不食牛。名列登科录。怨怨递相啖(dàn)。旋转如车轴(zhóu)。我是作孽(niè)报。君莫为其续。后牛哀后牛。苦楚转相属。作此乞命歌。请君三复读。”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名相注释:

“颈穿”,“穿”就是破、透。意思是说,牛从事耕作,长期配带犁地农具,将颈部的皮都磨破了,叫“颈穿”。

“田禾”,就谷类植物的统称。《说文解字》:“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田禾”就是指收成的谷物。

“踯躅”,“踯躅”就是徘徊(pái huái)不前的样子。

“蓦尔”,“蓦”就是突然、忽然。“尔”是为词尾,相当于“地”、“然”。所以“蓦尔”就是突然地。

“怜鞠育”,“怜”就是怜悯。“鞠育”就是抚养。这出自《诗·小雅·蓼莪( lù é)》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fǔ)我畜(xù)我、长我育我。”这个《诗经》里面,父母生我们,母亲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养育我们,让我们长大成人,这个就是“鞠育”,是出自于这个《诗经》。“怜鞠育”就是怜惜自己的子女。

再来,“犊”就是小牛、牛子。

“寄语”,传话、转告。

“孥”就是子女,妻子儿女。

“登科录”,就科举考试发表的录取名册。又叫登科记。

“递”,就轮流、交替。

“轴”,“轴”就是车轮。

“续”,这个“续”就是相继不断,接续。

“后牛哀后牛”,这个前面的“后牛”,第一个“后牛”是指现在宰杀牛、吃牛肉的人,吃牛的人,后世转生又变牛;所以后面这个“后牛”是指未来际宰杀牛、食牛者也感得转世为牛之果报,这叫“后牛哀后牛”。

“请君三复读”,“三”就是屡(lǚ)次。

我们看这一段〈耕牛乞命歌〉白话解:

主人大棍打耕牛,为何不快走,耕牛流两行眼泪,一步一回头。颈肩上的皮已磨烂了,四脚疲乏无力,有苦难开口。盼望等到稻谷成熟了,耕牛也累出病来了,毛已秃落了。主人不念耕牛从前的辛劳,反而把它卖给屠夫去杀害。耕牛怨气无法投诉,临走还徘徊不前,边走边流泪,突然说出人话,把苦说出来,边走边啼哭。

我到你家来,报答你们家并不薄,一方面我要小心耕作,一方面我要受你们主人的鞭扑。餐餐我都是吃水草,我从来不嫌淡泊。我吃尽千般的苦,稻禾才有谷啊。收谷进粮仓,你们却抛弃我,让我置在油锅中。你们把我卖掉得了钱,我受尽你们的狠毒煎熬(jiān áo)。肠断骨头犹疼,我牛命还在,我皮已经先被剥了。如果你们肯留我过了寒冬,上天一定会赐福给你们。你们都既然有爱子,我也怜惜我的小幼牛,你们一定要杀我身,劝你们饶我的小牛。

我寄话给贤能的牧童,不要鞭打耕牛。悔恨我前生,为何贪吃牛肉?吃半斤还人家八两,这因果真理如烛火分明。当官府贴出榜文禁止杀牛的时候,我受屠夫的贿赂(huì lù),纵容他们去私自宰杀耕牛,让我妻子可以吃这些牛肉,没想到今朝,报应酬偿(chóu cháng)这么快速。

没有看见好心的人,变成披毛的畜生;只会看见杀生的人,临终被恶鬼捉拿。三代不吃牛肉,必定得大福,大福报,名列登科功名录。怨怨要相报,因果旋转如车轮,不要结冤仇。我是作孽的果报,我是前车之鉴(jiàn),你们不要步入我的后尘,后牛哀后牛,受无穷尽的受轮回的痛苦。作这个饶命歌,请你们反复三读。

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最后我们来聆(líng)听老法师的开示。老法师说,我们今天来聆听老法师开示,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就是刚好我们饶命歌里面,也有这个经文,这个“乞命歌”里面,“半斤还八两”,这里面有讲,所以老法师说,吃它半斤,还它八两。

第一点,老法师说,我们天界有“善见天”,这是五不还天,善见天是在五不还天,五不还天是阿那含祂们的居住的地方,祂有五个层次。阿那含,老和尚说,阿那含是在五不还天,那为什么在这五不还天,这五个天里面呢?因为老和尚说,那个境界高低不一样。就像念书一样,同一个班级,但是考试里面还有第一名、第二名,名次不同。所以虽然是阿那含,在五不还天,祂的这一个境界高低还是不一样的。那善见天,就是说这一天,在十方世界,“妙见圆澄(chéng),更无尘象及一切沉垢(gòu)”,在五不还天,祂们是非常的清净,殊妙,而且清澈(qīng chè),没有这些欲界,甚至欲界以下的这些尘象,就是烦恼,以及这些尘垢,所以叫做善见天。因为祂没有烦恼。所以从这个地方,能够证实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第二点,老法师说,我们现在看到天空不干净,特别是最近这十几年,老和尚说他常常出国旅行,也有很多出国旅行人都知道,在飞机上往下看是灰蒙蒙(huī méng méng)的。我们现在讲叫做雾霾(wùmái)。他说,二三十年前,我们在飞机上看到,是很清楚的,很少像现在这种现象,但是现在常常看到这种雾霾的现象,就乌烟瘴(zhàng)气了,老和尚说,这叫什么?这叫怨气。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也就是说人造的这些孽太重了,特别是杀生,现在杀生毫无忌惮(jì dàn),这不得了。老和尚说,科学越进步,捕捉也越进步,在海里捕捉这些海鲜能量就更大了。人道德没有了,过去海里捕鱼,那个网孔还开得很大,为什么?因为小鱼让它漏掉。这个在古代都有这样啦,它是那个孔特别大,现在不是,孔特别小。以前的人慈悲,网孔比较大,是要捕大鱼,不捕小鱼,让小鱼能够漏掉,能够逃出去,现在的网都很密,连小鱼都不放过,一网打尽。

第三点,老和尚说,联合国给我们的信息,每一年地球上的人杀害众生吃掉多少肉,你们知道吗?老和尚说,三千三百七十亿,三千三百七十亿,这个杀业这么重。每年全世界堕胎,堕胎是杀人,杀自己的儿女,每一天超过多少?每一天超过十五万,一年超过五千万,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死亡的生命。我们现在人类,一年就堕胎五千万,等于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总额。这些冤魂不散,所以天空是灰土土的、灰蒙蒙的,从飞机往下面看,是朦胧(méng lóng)不清,一片烟雾一样,这是过去所没有的现象。

那么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本句的经文,“勿宰耕牛”,我们下一回再继续探讨。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看网友对 黄柏霖老师主讲《安士全书》(第91集) 的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