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士全书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巧为讽谏

巧为讽谏

巧为讽谏(出自《懿行录》)

【原文】明王尚书友贤,山西宁乡人,尝买妾,困于妒妻。尚书宦游时,幽闭一楼上,饿且死。妻之子毓俊,甫数岁,谓母曰,彼若饿死,人将镑母。不如日饲粥一碗,令其徐徐自死,人始不以母为不贤矣。母从之。而俊阴以小布袋藏食于内,乘进粥时密授之,因得不死。逾年生一子,尚书潜育他所。及尚书卒,毓俊抚爱其弟特至。[按]以言应世,固当顺乎人心。即以言事亲,亦不可逆乎亲志。孔子尝言事父母几谏,几谏者,悦亲顺亲之谓也。王君谏母,庶几得之。

【译白】明朝户部尚书王友贤,山西宁乡人,曾买一妾,被妻嫉妒,使其陷入困境。尚书外出为官时,小妾被关闭在一座楼上,几乎快饿死了。妻生之子毓俊,才几岁,对母亲说:“她若被饿死,外人必将诽谤母亲。不如每天给她一碗粥,让她慢慢死去,人们就不会认为母亲不贤良了。”母亲听从了儿子的话。而毓俊悄悄地把食物藏在小布袋里,利用送粥的机会暗中带给庶母,使得小妾不致饿死。过了一年,小妾生一子,尚书将他抱到别处哺养。及至尚书死后,毓俊更加关怀抚爱弟弟。[按]用言语与世人交流,固然要顺从人心。即便与自己的父母说话,也不可违逆双亲之意。孔子曾说:“侍奉父母,若父母有不是之处,儿女当委婉劝谏。”委婉劝谏,就是既可使父母欢喜接受,又顺从了父母的意思。像王毓俊这样劝谏母亲,便与孔子所说的差不多了。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巧为讽谏

看网友对 巧为讽谏 的精彩评论